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批在金融界打拼的华人逐步取代了投资银行“空投”的外国精英的角色,在中国甚至整个亚太区发挥出了自己的能量。这让华尔街浸淫多年的投行人士,也对他们不敢小觑。
2008年,方方得知自己将参加今年的两会时,他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次的两会上,他的身份实际上代表着近年来悄然兴起的新阶层。尽管对于许多人来说,他所代表的群体——“投资银行界的华人高管”是一个新鲜得甚至有些陌生的词汇,但这并不妨碍他数日之内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新阶层’跃上政治协商舞台”、“新阶层新群体更多代表委员登上两会舞台”、“新阶层进入政治最高领域”、“新阶层代表走进大会堂”、“新阶层登堂决策”……敏感的媒体将“新阶层”推向前台,接踵而来的频繁采访让方方的同事也觉得惊讶:“今年上半年方方的曝光率太高了。”
这一切都因为,在方方的身后,有一支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当李开复这样的IT界翘楚在硅谷迅速走红的时候,“华人精英”的活动领域仍大多在技术行业。在华尔街上,华人的身影显得势单力薄,似乎他们的影响力还远远未抵达到金融业的核心位置。直到投资银行来到中国,华人的身影才逐渐在投行界活跃起来。投资银行的业务是一项非常具有专业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投资银行的区域总裁至少出身于知名的商学院,毕业后有金融行业的工作经历,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对国际和国内的资本市场和资本运作有着深层次的领悟,能在中国及亚太地区建立及发展客户关系,
能负担起投行在华业务的发展和经营……在进入中国之初,投资银行发现中国本土能满足这些要求的人少之又少,于是,中国区总裁之位大多属于他们从本国带来的精英。伴随着在华业务的不断扩展,投资银行更需要在所涉足的广泛业务领域内,积极发掘更多的本土商机。他们开始在整个华人圈中寻找自己的代理人。此时,1978年改革开放后最早赴美留学的任克英,在华尔街有7年工作经验的李一,拥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的杨志中,曾在渣打银行、奥地利银行等多家著名跨国和亚洲区投资银行担任董事等高层职位的温天纳,自1992年就加入渣打银行并十几年以来在多个部门任职的曾璟璇……一大批在金融界打拼的华人或被培养,或被挖角,逐步取代了投资银行“空投”的外国精英的角色,在中国甚至整个亚太区发挥出了自己的能量,这让华尔街浸淫多年的投行人士,也对他们不敢小觑。和其他行业不同,投行界华人高管这个“新阶层”有很多的共同点。他们大多有中国出生的背景,出国留学的经历,并大多在商学院就读过MBA。他们都曾经在金融领域长期工作,并借此积累起可贵的经验和投资敏感度。在他们身上,都有着国情了解和人脉上的天然优势,并借此在国内建立起强大的人脉网络。他们极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加上得天独厚的中国背景,获得了众多投资银行的信任,被委以重任,成为投行开拓中国融资市场的灵魂人物,并掌握这个机会大展拳脚,攀上了众多投资银行在中国乃至亚太区“一哥”“一姐”的位置。除了相似的从业经历,他们还有许多方面都惊人地相似:作为新崛起的阶层,新阶层有着同样的利益诉求。他们希望政府为投行的发展创造更加稳定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领域更加开放;他们希望政府转变职能,为外资投行提供更多的服务;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如参加政协等更多地参政议政,或通过媒体传达自己的呼声。除此以外,他们大多抱持着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在参政的过程中也时有表现。随着投资银行在中国业务的拓展,“人才本地化”成为投行业务发展的重要策略,越来越多的华人进入了投行管理层。他们不仅拥有较高的学位,而且熟悉国内外资本市场和国际经济法,已经大体接近西方商业银行CEO的职业标准。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崛起一个新兴的职业银行家阶层。他们在人数上并不占据绝对优势,但从实力上看,这一新兴阶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这样一个群体组成的阶层,必将在将来发出越来越多属于自己的声音。
投资银行中的华人高管
曾璟璇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首席执行总裁香港出生,加拿大Alberta大学商学士学位。1992年加入渣打银行,2005年出任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
任克英美林中国区投资银行业务总裁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曾任美资投行贝尔斯登(Bear Stearn)高级董事总经理,所罗门美邦(现称花旗环球金融)中国业务部主管,2007年加盟美林集团。
张红力德意志投资银行亚洲分行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总裁加拿大阿尔波特大学生物遗传学硕士,美国加州圣格拉大学MBA学位。2001年加盟德意志银行。
胡祖六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清华大学工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瑞士日内瓦-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与研究部主管。1991年至1996年间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员,先后供职于亚太局、财政事务局和研究局。
孙玮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曾在美国Orrik,Herrington&Sutcliffe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1993年任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1998就职于摩根士丹利,2002年加盟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
方方摩根大通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获工程学士学位,美国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商学院MBA学位。2001年加盟摩根大通。
2008年,方方得知自己将参加今年的两会时,他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次的两会上,他的身份实际上代表着近年来悄然兴起的新阶层。尽管对于许多人来说,他所代表的群体——“投资银行界的华人高管”是一个新鲜得甚至有些陌生的词汇,但这并不妨碍他数日之内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新阶层’跃上政治协商舞台”、“新阶层新群体更多代表委员登上两会舞台”、“新阶层进入政治最高领域”、“新阶层代表走进大会堂”、“新阶层登堂决策”……敏感的媒体将“新阶层”推向前台,接踵而来的频繁采访让方方的同事也觉得惊讶:“今年上半年方方的曝光率太高了。”
这一切都因为,在方方的身后,有一支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当李开复这样的IT界翘楚在硅谷迅速走红的时候,“华人精英”的活动领域仍大多在技术行业。在华尔街上,华人的身影显得势单力薄,似乎他们的影响力还远远未抵达到金融业的核心位置。直到投资银行来到中国,华人的身影才逐渐在投行界活跃起来。投资银行的业务是一项非常具有专业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投资银行的区域总裁至少出身于知名的商学院,毕业后有金融行业的工作经历,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对国际和国内的资本市场和资本运作有着深层次的领悟,能在中国及亚太地区建立及发展客户关系,
能负担起投行在华业务的发展和经营……在进入中国之初,投资银行发现中国本土能满足这些要求的人少之又少,于是,中国区总裁之位大多属于他们从本国带来的精英。伴随着在华业务的不断扩展,投资银行更需要在所涉足的广泛业务领域内,积极发掘更多的本土商机。他们开始在整个华人圈中寻找自己的代理人。此时,1978年改革开放后最早赴美留学的任克英,在华尔街有7年工作经验的李一,拥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的杨志中,曾在渣打银行、奥地利银行等多家著名跨国和亚洲区投资银行担任董事等高层职位的温天纳,自1992年就加入渣打银行并十几年以来在多个部门任职的曾璟璇……一大批在金融界打拼的华人或被培养,或被挖角,逐步取代了投资银行“空投”的外国精英的角色,在中国甚至整个亚太区发挥出了自己的能量,这让华尔街浸淫多年的投行人士,也对他们不敢小觑。和其他行业不同,投行界华人高管这个“新阶层”有很多的共同点。他们大多有中国出生的背景,出国留学的经历,并大多在商学院就读过MBA。他们都曾经在金融领域长期工作,并借此积累起可贵的经验和投资敏感度。在他们身上,都有着国情了解和人脉上的天然优势,并借此在国内建立起强大的人脉网络。他们极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加上得天独厚的中国背景,获得了众多投资银行的信任,被委以重任,成为投行开拓中国融资市场的灵魂人物,并掌握这个机会大展拳脚,攀上了众多投资银行在中国乃至亚太区“一哥”“一姐”的位置。除了相似的从业经历,他们还有许多方面都惊人地相似:作为新崛起的阶层,新阶层有着同样的利益诉求。他们希望政府为投行的发展创造更加稳定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领域更加开放;他们希望政府转变职能,为外资投行提供更多的服务;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如参加政协等更多地参政议政,或通过媒体传达自己的呼声。除此以外,他们大多抱持着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在参政的过程中也时有表现。随着投资银行在中国业务的拓展,“人才本地化”成为投行业务发展的重要策略,越来越多的华人进入了投行管理层。他们不仅拥有较高的学位,而且熟悉国内外资本市场和国际经济法,已经大体接近西方商业银行CEO的职业标准。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崛起一个新兴的职业银行家阶层。他们在人数上并不占据绝对优势,但从实力上看,这一新兴阶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这样一个群体组成的阶层,必将在将来发出越来越多属于自己的声音。
投资银行中的华人高管
曾璟璇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首席执行总裁香港出生,加拿大Alberta大学商学士学位。1992年加入渣打银行,2005年出任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
任克英美林中国区投资银行业务总裁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曾任美资投行贝尔斯登(Bear Stearn)高级董事总经理,所罗门美邦(现称花旗环球金融)中国业务部主管,2007年加盟美林集团。
张红力德意志投资银行亚洲分行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总裁加拿大阿尔波特大学生物遗传学硕士,美国加州圣格拉大学MBA学位。2001年加盟德意志银行。
胡祖六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清华大学工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瑞士日内瓦-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与研究部主管。1991年至1996年间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员,先后供职于亚太局、财政事务局和研究局。
孙玮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曾在美国Orrik,Herrington&Sutcliffe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1993年任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1998就职于摩根士丹利,2002年加盟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
方方摩根大通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获工程学士学位,美国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商学院MBA学位。2001年加盟摩根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