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你会记得几年前热播的由喜剧演员黄宏主演的电影《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在这部感人的电影中,讲述了养鸡专业户赵光荣和25个孤困儿童的故事,主人公的善良、仁爱,与25个孩子之间的父子情深,让人笑中含泪,感动不已。今天,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辽宁省盘锦市。19年来,靠着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数以百计的孤困儿童,在慈善事业上共计花费30多万元,他就是刘双。
2010年的春节,辽宁省盘锦市长途汽车客运站的工会主席刘双接到了一个来自山东济南市叫做刘东的27岁的年轻人的电话
“爸爸,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妻子生了一个大儿子,您现在有孙子了,我们还在市区买了楼房,您千万要来看看啊。这么多年,您善待我们这些孤困儿童,没有您的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您辛苦了!”放下电话,已过不惑之年的刘双满心喜悦,不仅仅是欣慰,更是一种发自心底的高兴。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故事呢?
事情还得从1996年3月份说起。刘双清楚地记得,那时他刚刚当上盘锦长途汽车客运站站长不久,一个极其寒冷的日子,一位修下水道的工友找到他。希望他能够帮助家住建昌县二道湾子乡兴隆沟村一名叫做李升东的孩子。工友告诉刘双,李升东的妈妈患有重病,常年卧床不起,爸爸又精神失常,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这个不幸家庭的艰难可想而知。在兄弟三人中,李升东年龄最大,由于家中极度贫困,李升东早已经辍学在家,帮助料理家务,照顾父母。
刘双听完工友的介绍后,半晌无语,他太理解人在逆境中的难处了。为了证实情况,刘双在第二天登上了開往建昌县的长途汽车。但是令刘双没有想到的是,汽车只能到二道湾子乡,兴隆沟村没有通公路,刘双二话没说,硬是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步行20多里路,前往兴隆沟村。
尽管他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眼前的一切还是令他无法接受:李升东家坐落于村东头一角,是一座年久失修、四处漏风的小土房。15岁的孩子,由于长期缺乏营养长得极其瘦弱,个头只有十一二岁孩子那么高。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刘双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小村庄。就在离开小村庄的时候,全村人都出来送行,孩子的父母也跪在刘双的面前,满怀感激地说共产党好。
那一幕,刘双一辈子不会忘记。
回到盘锦以后,李升东就吃住在刘双家里。因为李升东辍学较早,文化基础不好,再继续上学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刘双便四处托亲朋好友帮助联系能够学手艺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李升东在双台子区的一家发廊做了学徒,刘双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他。
一年以后,刘双又将李升东的两个弟弟接到了盘锦,李升东的两个弟弟由于缺乏营养,长得头大,个子矮,让人看了心疼。刘双再一次忙着帮他们找工作。后来,将老二李升龙送到酒店学厨师,而老三李升宇和大哥一起学习美容美发。孩子们的吃住刘双都包了下来,这一晃就是7年。
2003年夏季,李升东和李升宇去山东济南做美发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哥俩开了一间美发店。如今,孩子们成家了,刘双怎么能不高兴呢?他常说:“人在有困难的时候应该帮一把,也许一时的帮助,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难不帮,还算是个人吗?”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而且,这一帮就是19年。
其实,说到帮助贫困失学儿童,还得从1988年夏季的一件事说起,因为那件事至今令刘双刻骨铭心,后悔不已。
那个夏季,刘双的一位同事离婚了,10岁的男孩归了他的同事。因为男方工作很忙,无暇照顾孩子,孩子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刘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因为是同事,也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而就在那个夏天,男孩去河闸野浴,失去了生命。
“如果我不计较世俗的观念,将孩子带在身边,孩子就不会去野浴,也就不会丢了性命。”对于这件事,刘双一直很自责。从此,刘双决定要为有困难的孩子解决生活问题。
从1989年刘双帮助第一个孤困儿童开始至今,刘双资助的孩子已经不下100人,其中长期资助的孩子有35人,而在家里常住的就有12人。远的有山东、安徽的,近的有朝阳、北票、建昌以及盘锦各乡镇的。在刘双资助的孤困儿童中,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当了兵,有的娶妻生子,并且改了刘姓。
刘双收养孩子的事不胫而走,人们传得沸沸扬扬。有的说刘双因为自己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怕没人养老:也有的说刘双是为了出名;更有不理解的骂刘双是“神经蛋”。刘双听说后,只是微微一笑,“为了孩子们挨几句骂,值得。”
因为在刘双的记忆里,他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资助的第一个孩子。那是1989年的冬季,刘双在客运站发现一名衣着单薄、浑身发抖、操山东口音的13岁男孩,蜷缩在车站的一角。经过询问,得知男孩因为和家人赌气离家出走,到达盘锦以后没有了车费。刘双见状,为孩子买来车票和食物,站里的女同志也从家里拿来衣服,帮助其顺利返乡。事情过去了很长时间,就在大家慢慢淡忘的时候,这年的秋天,男孩的爷爷特意从千里之外的山东老家赶到盘锦,将家中梨树上仅有的7个梨带来,只是为了当面表示感谢。
1992年的深秋,刘双的同事告诉他有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从沟帮子车站坐车到盘锦找不到家,现在车站候车室等待。由于小女孩是南方人,浓重的家乡口音让刘双听不懂,并且她无法说出自己家的确切位置。刘双了解情况后,协同其他工作人员根据小女孩说她家门口有一个大土堆的情况,打车在盘锦市寻找了近6个小时,终于在位于城乡接合部的赵家找到了小女孩的家。当时已经是深夜了。
自从刘双资助孩子以后,他的生活乱了套。因为自己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再加上另外的12个孩子,家里原本平静的生活,一下子没有了规律。因为孩子多,刘双不得已将阁楼改装成了男生寝室,妻子王凤茹索性辞掉幼儿园的工作,为孩子们洗衣做饭,做起全职妈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与刘双有了感情,而刘双也分不清哪一个是别人的孩子,哪一个是自己的孩子,当一个个孩子叫刘双“爸爸”的时候,刘双觉得值了。
刘双常说:“孩子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帮他们一把,就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凭着这种原始的逻辑,刘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救助孤困儿童的行动中来。
可是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12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及上学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此,刘双把烟戒了,酒戒了,但是每月1000多块钱的工资,还是捉襟见肘,杯水车薪。万不得已,刘双将用来养老和供女儿上大学的5万元钱拿了出来。
熟悉刘双的人都知道,刘双家吃饭特别热闹,买菜也是大袋小袋地批发,附近的商贩也因此熟悉了 刘双,因为只有刘双在买鞋和衣服的时候,都买12套,为了节约开支,刘双在换季时候,都买尺码稍微大一点的服装和鞋袜,为的是能够让孩子们多穿一段时间。
2004年5月的一天,一个意外的消息差点将刘双击倒,李茂震离家出走了,而且拿走了家中仅有的1000多元,以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使刘双想起初识李茂震的时候:那时李茂震在盘锦二中上学,体弱多病的父亲靠捡破烂为生,家中既没有固定住房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父子俩就在位于盘锦市双台子区妇婴医院后面一个楼空临时搭起的阴暗潮湿的棚子居住。偏偏祸不单行,李茂震的爸爸被检查出是肺癌晚期。在爸爸去世后,李茂震成为刘双家的一员。这时,一向理解支持刘双的妻子王凤茹也不干了,她不明白丈夫究竟为什么痴迷于费力不讨好的事。王凤茹甚至想到了离婚,可是一想到丈夫平常对自己的体贴和关心,还有因为过度劳累而苍老的脸庞时,她的心软了下来,“知夫莫若妻”,在流过委屈的泪水之后,她又开始忙着照料孩子们。
此时,承受巨大压力的刘双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在寻遍盘锦大街小巷寻找失踪的李茂震。那段时间,刘双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体重在短短的6天内就瘦了10多斤。
可能是刘双的父爱感动了上天,在李茂震出走的6天后,他从广州打来电话,告诉刘双自己被骗入传销,现在身无分文。刘双没有任何责怪,他觉得只要人平安就好,一切可以重来,并迅速汇去400元路费,在李茂震回到盘锦的那一天,一向节俭的刘双特意在酒店订了一桌酒席,为的是怕李茂震上火,想不开。
如今,李茂震在盘锦一家美发厅做美发师,月薪已达2000多元。
单位的人都知道刘双是个热心人,不论是单位还是家庭里的事。刘双都毫不犹豫地帮忙,为此,他年年是“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还获得辽宁省“雷锋奖章”。
2006年的农历八月十九,是刘双48岁的生日,那天,连续加班的他刚刚推开家门,惊奇地发现孩子们齐刷刷站在大厅,前面还放着一个大蛋糕。正在纳闷之际,孩子们告诉他,蛋糕是他们用零用钱积攒起来为爸爸庆贺生日的,已过不惑之年的劉双觉得很欣慰,因为孩子们懂事了。而远在山东的刘博也打来长途电话:“爸爸,10多年了,真想对您说一声谢谢,谢谢您,10多年对我们的关心和呵护,您省吃俭用为了我们这些孩子,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祝您健康、幸福、平安、快乐!”
2010年的春节,辽宁省盘锦市长途汽车客运站的工会主席刘双接到了一个来自山东济南市叫做刘东的27岁的年轻人的电话
“爸爸,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妻子生了一个大儿子,您现在有孙子了,我们还在市区买了楼房,您千万要来看看啊。这么多年,您善待我们这些孤困儿童,没有您的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您辛苦了!”放下电话,已过不惑之年的刘双满心喜悦,不仅仅是欣慰,更是一种发自心底的高兴。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故事呢?
事情还得从1996年3月份说起。刘双清楚地记得,那时他刚刚当上盘锦长途汽车客运站站长不久,一个极其寒冷的日子,一位修下水道的工友找到他。希望他能够帮助家住建昌县二道湾子乡兴隆沟村一名叫做李升东的孩子。工友告诉刘双,李升东的妈妈患有重病,常年卧床不起,爸爸又精神失常,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这个不幸家庭的艰难可想而知。在兄弟三人中,李升东年龄最大,由于家中极度贫困,李升东早已经辍学在家,帮助料理家务,照顾父母。
刘双听完工友的介绍后,半晌无语,他太理解人在逆境中的难处了。为了证实情况,刘双在第二天登上了開往建昌县的长途汽车。但是令刘双没有想到的是,汽车只能到二道湾子乡,兴隆沟村没有通公路,刘双二话没说,硬是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步行20多里路,前往兴隆沟村。
尽管他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眼前的一切还是令他无法接受:李升东家坐落于村东头一角,是一座年久失修、四处漏风的小土房。15岁的孩子,由于长期缺乏营养长得极其瘦弱,个头只有十一二岁孩子那么高。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刘双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小村庄。就在离开小村庄的时候,全村人都出来送行,孩子的父母也跪在刘双的面前,满怀感激地说共产党好。
那一幕,刘双一辈子不会忘记。
回到盘锦以后,李升东就吃住在刘双家里。因为李升东辍学较早,文化基础不好,再继续上学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刘双便四处托亲朋好友帮助联系能够学手艺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李升东在双台子区的一家发廊做了学徒,刘双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他。
一年以后,刘双又将李升东的两个弟弟接到了盘锦,李升东的两个弟弟由于缺乏营养,长得头大,个子矮,让人看了心疼。刘双再一次忙着帮他们找工作。后来,将老二李升龙送到酒店学厨师,而老三李升宇和大哥一起学习美容美发。孩子们的吃住刘双都包了下来,这一晃就是7年。
2003年夏季,李升东和李升宇去山东济南做美发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哥俩开了一间美发店。如今,孩子们成家了,刘双怎么能不高兴呢?他常说:“人在有困难的时候应该帮一把,也许一时的帮助,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难不帮,还算是个人吗?”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而且,这一帮就是19年。
其实,说到帮助贫困失学儿童,还得从1988年夏季的一件事说起,因为那件事至今令刘双刻骨铭心,后悔不已。
那个夏季,刘双的一位同事离婚了,10岁的男孩归了他的同事。因为男方工作很忙,无暇照顾孩子,孩子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刘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因为是同事,也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而就在那个夏天,男孩去河闸野浴,失去了生命。
“如果我不计较世俗的观念,将孩子带在身边,孩子就不会去野浴,也就不会丢了性命。”对于这件事,刘双一直很自责。从此,刘双决定要为有困难的孩子解决生活问题。
从1989年刘双帮助第一个孤困儿童开始至今,刘双资助的孩子已经不下100人,其中长期资助的孩子有35人,而在家里常住的就有12人。远的有山东、安徽的,近的有朝阳、北票、建昌以及盘锦各乡镇的。在刘双资助的孤困儿童中,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当了兵,有的娶妻生子,并且改了刘姓。
刘双收养孩子的事不胫而走,人们传得沸沸扬扬。有的说刘双因为自己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怕没人养老:也有的说刘双是为了出名;更有不理解的骂刘双是“神经蛋”。刘双听说后,只是微微一笑,“为了孩子们挨几句骂,值得。”
因为在刘双的记忆里,他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资助的第一个孩子。那是1989年的冬季,刘双在客运站发现一名衣着单薄、浑身发抖、操山东口音的13岁男孩,蜷缩在车站的一角。经过询问,得知男孩因为和家人赌气离家出走,到达盘锦以后没有了车费。刘双见状,为孩子买来车票和食物,站里的女同志也从家里拿来衣服,帮助其顺利返乡。事情过去了很长时间,就在大家慢慢淡忘的时候,这年的秋天,男孩的爷爷特意从千里之外的山东老家赶到盘锦,将家中梨树上仅有的7个梨带来,只是为了当面表示感谢。
1992年的深秋,刘双的同事告诉他有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从沟帮子车站坐车到盘锦找不到家,现在车站候车室等待。由于小女孩是南方人,浓重的家乡口音让刘双听不懂,并且她无法说出自己家的确切位置。刘双了解情况后,协同其他工作人员根据小女孩说她家门口有一个大土堆的情况,打车在盘锦市寻找了近6个小时,终于在位于城乡接合部的赵家找到了小女孩的家。当时已经是深夜了。
自从刘双资助孩子以后,他的生活乱了套。因为自己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再加上另外的12个孩子,家里原本平静的生活,一下子没有了规律。因为孩子多,刘双不得已将阁楼改装成了男生寝室,妻子王凤茹索性辞掉幼儿园的工作,为孩子们洗衣做饭,做起全职妈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与刘双有了感情,而刘双也分不清哪一个是别人的孩子,哪一个是自己的孩子,当一个个孩子叫刘双“爸爸”的时候,刘双觉得值了。
刘双常说:“孩子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帮他们一把,就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凭着这种原始的逻辑,刘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救助孤困儿童的行动中来。
可是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12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及上学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此,刘双把烟戒了,酒戒了,但是每月1000多块钱的工资,还是捉襟见肘,杯水车薪。万不得已,刘双将用来养老和供女儿上大学的5万元钱拿了出来。
熟悉刘双的人都知道,刘双家吃饭特别热闹,买菜也是大袋小袋地批发,附近的商贩也因此熟悉了 刘双,因为只有刘双在买鞋和衣服的时候,都买12套,为了节约开支,刘双在换季时候,都买尺码稍微大一点的服装和鞋袜,为的是能够让孩子们多穿一段时间。
2004年5月的一天,一个意外的消息差点将刘双击倒,李茂震离家出走了,而且拿走了家中仅有的1000多元,以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使刘双想起初识李茂震的时候:那时李茂震在盘锦二中上学,体弱多病的父亲靠捡破烂为生,家中既没有固定住房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父子俩就在位于盘锦市双台子区妇婴医院后面一个楼空临时搭起的阴暗潮湿的棚子居住。偏偏祸不单行,李茂震的爸爸被检查出是肺癌晚期。在爸爸去世后,李茂震成为刘双家的一员。这时,一向理解支持刘双的妻子王凤茹也不干了,她不明白丈夫究竟为什么痴迷于费力不讨好的事。王凤茹甚至想到了离婚,可是一想到丈夫平常对自己的体贴和关心,还有因为过度劳累而苍老的脸庞时,她的心软了下来,“知夫莫若妻”,在流过委屈的泪水之后,她又开始忙着照料孩子们。
此时,承受巨大压力的刘双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在寻遍盘锦大街小巷寻找失踪的李茂震。那段时间,刘双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体重在短短的6天内就瘦了10多斤。
可能是刘双的父爱感动了上天,在李茂震出走的6天后,他从广州打来电话,告诉刘双自己被骗入传销,现在身无分文。刘双没有任何责怪,他觉得只要人平安就好,一切可以重来,并迅速汇去400元路费,在李茂震回到盘锦的那一天,一向节俭的刘双特意在酒店订了一桌酒席,为的是怕李茂震上火,想不开。
如今,李茂震在盘锦一家美发厅做美发师,月薪已达2000多元。
单位的人都知道刘双是个热心人,不论是单位还是家庭里的事。刘双都毫不犹豫地帮忙,为此,他年年是“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还获得辽宁省“雷锋奖章”。
2006年的农历八月十九,是刘双48岁的生日,那天,连续加班的他刚刚推开家门,惊奇地发现孩子们齐刷刷站在大厅,前面还放着一个大蛋糕。正在纳闷之际,孩子们告诉他,蛋糕是他们用零用钱积攒起来为爸爸庆贺生日的,已过不惑之年的劉双觉得很欣慰,因为孩子们懂事了。而远在山东的刘博也打来长途电话:“爸爸,10多年了,真想对您说一声谢谢,谢谢您,10多年对我们的关心和呵护,您省吃俭用为了我们这些孩子,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祝您健康、幸福、平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