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释“食品文化”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e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于工作之须,要将食品文化的含义作以阐释,起先求诸网络,百度百科倒是有一个“饮食文化”的词条,但其仅仅述及饮食文化的外化形式,而没有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本身进行诠释,另外,“饮食文化”的范畴,较之“食品文化”要狭小得多。搜索求助无果,索性自己尝试着总结。宕笔随想,不妨先站在农耕文明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广阔视角进行思量。
  食品的背后,盘桓着农耕文明影子,从人类选择定居,由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的那一刻开始,农耕文明的种子便已落地生发,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是在农耕文明的沃壤之上渐趋茁壮。农耕文明的特点是分工简单,自给自足,农民田间劳作的时候,与他产生联系的,就是脚下祖辈生存衍续的黄土地以及生化风雨的浩渺苍穹,于是天、地、人的关系愈发清晰,人立于天地之间,仰望着无极浩渺,俯瞰着茫茫尘寰,把对天的敬畏,对地的眷恋深深系于一心。
  正如黄土民谣歌手贺国丰的一首《祈雨调》,寥寥几句祈天降雨,滋润青苗的民间土谣,加之贺国丰浑厚悲凉,富有张力的嗓音,一幅高天厚土、乱云横渡的景象便已横斥眼幕,其把农民祈求雨水的极度殷切,和对干涸土地无以复加的沉重与痛苦的心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也堪为劳苦农民与天地简单纯粹、又不可剥离的关系的一种音符写照,有关黎民的希望,黄土的质地,长天的慈悯……
  基于这种原始的、纯粹的天地人三方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体系才得以構建,儒家所讲的“天地人”三才共荣,也许正是渊源于此。这是一种最本真、最质朴的关系,这正是华夏先民质朴的生命观,来源于对天、对地、对自己和他人,以及整个由人组成社群的认知和理解。
  犹记得一位作家描述中国农民的一句话:“无论埋头种田,还是低头吃饭,他们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出于对“人即社会”的理解,人们基于获取食物而衍生出所谓的礼,进而以此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明确等级,标榜身份。正如《礼记》所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而在中华文化浩瀚如烟的经史典集中,也多用“钟鸣鼎食之家”“肉食者”来代指统治阶级。在古代的列鼎制度的框架下,天子食九鼎、王食七鼎、诸侯食五鼎、大夫食三鼎,等级森严,不容僭越。
  源于对“天”的敬畏与顺从,人们讲求饮食合乎有序,顺应自然,进而由此循生发展出“天人相应”的传统饮食思想和养生理论。元朝忽思慧在其著作《饮膳正要》中也将饮食搭配与四时气候的关系一一对应,其主张:“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此外,人们还学会了巧妙地利用天时,运用智慧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
  基于对“地”的眷恋与认知,“尽地力之教”的思想贯穿历朝历代的生产生活之中,早在先秦之际,人们就开始注意养地问题,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思想家、政治家极为关心的问题。魏国李悝作“尽地力之教”,秦国商鞅倡“废井田、开阡陌”,其皆是为实现土地利用的最优。先秦以降,后世历代学者和政客,也皆延续重地力的思想,发展生产,变法改革。
  其实,广泛意义上的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阐述某类文化,首先必须明确其特有的内容是什么?食品文化作为泛文化范畴的要素之一,与其他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错综复杂甚至内容重合,而所谓的“食品文化”,似乎也不是一个分类的问题,而是一个从不同角度对文化进行诠释的问题。即从食切入,关乎人文。透过食品,管窥人情世故,梳理人文脉络。
  如果要总结,勉强如下吧——
  所谓食品文化,就是人们在获取、加工、消耗食物的过程中,基于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摘自“早间传媒”)
其他文献
2016年7月,重庆着实下了几场大雨。  若是时间拉回到几年前,南川区东城街道东金华社区的龙长生指定会彻夜不眠。  因为,每下一场雨,地里就会“长”出一些石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愈发恶化: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岩石裸露,而土壤的减少反过来让这里的树木更加稀少。  那时,龙长生并不知道,他的土地患上了“癌症”——石漠化。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大面积的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当代党员》在我心中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她是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工作以来,一直陪伴在我身边,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蜕变。  做基层工作,群众不支持,不行。怎么赢得群众支持?《当代党员》的“党建探索”“人物故事”等栏目里介绍的好党员、好干部以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就成了我的老师。通过学习,我总结出了“基层工作四要”——对待群众工作要真心、联系群众态度要真诚、解决群众问题要真实、带领群众
不拘一格降人才——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路径】  近年来,重庆着力创新人才评价发展机制,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等,出台《重庆市深化职称改革的意见》,完善基层职称评聘方法,加强非公企业职称工作,推进科研院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启动应用型科研单位科技人才职称与职务评聘分离试点等,对科技创新人才、企业人才、基层人才职称评价实行倾斜政策,发挥职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形成系统合力、依靠整体协同。除了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在科技创新组织部署上尤其需要加强协调,包括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企业、民众相协调,大中小企业相协调等,形成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性互动机制。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实施“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推进方略。  发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突破和带动作用,这就是“顶天
【摘 要】 财务共享可以实现过程监管、降低成本,利于组织目标的高效统一。构建财务共享平台下的内部控制体系可实现医疗集团内部控制常态化管理,形成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本框架的运营管理体系。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了县乡医疗集团在一体化改革后内控建设的现状和通过财务共享方式构建内控体系的必要性,结合县乡医疗集团特点,设计实施财务共享的框架体系以及基于财务共享角度下医疗集团内部控制的实施路径。
有个笑话,说的是一个人偶然得了一把茶壶,非常喜欢。睡觉时,他把茶壺放到床头的小柜子上,梦里一个翻身,茶壶的盖子不慎跌落。被惊醒后,他既心疼又气急败坏,没有了盖子的茶壶,还有什么用呢?于是他一甩手将茶壶丢到了窗外。第二天早晨起床,他却发现茶壶盖子完好无损地落在拖鞋上。  想起已经丢到窗外的茶壶,他又悔又恼,飞起一脚把盖子踩碎!吃完早饭,扛着锄头出工,他一眼看见窗外的石榴树上,那把没盖子的茶壶,正完好
2016年7月6日,北京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  在媒体闪光灯的映照下,“李行天下——2016巫山脆李北京推介(品鉴)会”拉开帷幕。  望着推介会盛况,巫山汇创客公社负责人王阔有些激动。  王阔明白,随着“巫山汇”品牌蜚声全国,古老的巫山脆李开始在年轻的电商平台上焕发生机。  打造新“引擎”  2015年,巫山县供销社主任蔡巍开始操办一件大事。  巫山县供销社响应《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快推进
街头3D绘画是指一些极具创意的画家在街道或平地上作图,但这些图从一定的角度看,立体感非常强,就像立体实物一样,非常惊人。这种绘画自16世纪起就已经出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像画家创作了令人惊叹的壁画来展示豪华别墅的内墙。
2016年7月5日,城口县高观镇中心敬老院,天朗气清。  这天,我到这里采访敬老院“院办经济”模式。  中午刚过,一阵乱哄哄的猪叫引起了我的注意。  “该喂猪了!”院长范开德起身,把我引向猪圈。  来到猪圈门口,一股熟悉的味道飘来。  范开德笑了笑,说:“味道有点臭哟!”  我说:“不怕,我也来自农村!”  进到猪圈,我一下懵了,猪棚上面六具黑色的棺材迎面撞进视线。  “这些空棺材是为老人们准备的
摘 要: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理念的需要,也是当前落实核心素养理念的有效教学方式.在深度学习背景下的物理单元复习课中,通过思维导图技术,提高学生的单元知识再加工能力和建构网络体系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物理问题、概念和规律等,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同类问题本质属性的提炼,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和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