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飞天造型与形象探讨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u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飞天文化背景:文化起源、形象演变,并且探讨大足石刻飞天造型与形象:形象统计、形象分析、对比分析,全面解析大足石刻飞天所具有的文化艺术效果。
  关键词:大足石刻 工艺 飞天造型
  大足石刻飞天,具有多重文化传播理念,逐渐发展成为舞蹈工作者创编艺术的依据和艺术语言再生的参照。其中,敦煌飞天形象的研究较为深入,大足石刻飞天形象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文字研究内容较少,难以从各维度了解雕刻期间的艺术能力及其乐舞发展能力。
  一、飞天文化背景
  (一)文化起源
  印度飞天文化起源于公元1世纪中期,飞天形象起源于佛陀时期。在国内文艺作品中,金庸作品《天龙八部》中对印度飞天文化进行了简要介绍,其中的紧那罗为飞天佛教代表形象之一。紧那罗的佛教形象为:外观与人相似,头顶长角,称之为“人非人”;男为马首,善歌唱;女为端正,善舞蹈。在此基础上,逐渐加以美化,将非人形象弱化,形成飞天形象。国内飞天艺术,来自古印度。
  (二)形象演变
  1.天人:公元2世纪的古印度时期,佛教形象中产生了天使,天使现象来源于希腊神话中,为飞天文化提供了发展条件。
  2.西域时期盛行的飞天形象:公元3世纪时,印度佛教传播至国内新疆,在新疆和田、疏勒两个区域,尚保存印度流传入境的飞天遗迹。1906年,考古学家发现的乾闼婆形象:古朴简约、姿态粗笨,身无飞天元素,仅捧花束,韵律感较强。
  3.汉化:飞天文化流传至中华文化领域后,将印度式艳情元素完整去除,保留了飞天形象,融合儒家思想后,飞天表现较为含蓄,弱化性别区分,呈现飘逸姿态。汉化后的飞天形象,逐渐衍生出敦煌壁画。[1]
  二、大足石刻飛天的造型与形象
  (一)形象统计
  据有效数据统计,大足石刻飞天形象总计114个,建设时期为晚唐至宋代,其中北山石刻飞天居多,共计96个,其中石门山、山南、玉滩石各有2个,妙高山有4个,宝顶山有8个。大足石刻飞天形象,多坐落于云彩位置。飞天群体造型中,采取间断式构图较多,集中表现在单个姿态,或成对造型。单个姿态中,表现形式居多,比如侧身、立身等,成对造型以并列对舞姿态居多。飞天形象一般雕刻在佛龛后壁位置。大足北山拥有基数较大的石窟,保存了相对完善的飞天形象。从飞天形象可知,飞天文化融合了唐朝风格,逐渐在经变中出现。例如,龛号52、53,顶部位置的菩提宝盖两侧,各有飞天,姿态为双手捧花,借助香花完成菩萨供养,身着飞天元素,衣带飘飞,烟云缭绕。
  第245龛飞天位于无量寿经变相龛内部,以西方三圣为主题,主尊位于正中位置,搭配宗教符号,比如孔雀,共筑具有极乐效果的图画。借助飞鸟与神佛的双飞叠加效果,提升了飞天形象的趣味。第21龛飞天形象,坐落于十大明王龛内,其中大秽迹明王飞天形象,伴随丰满搭配元素,写实效果俱佳,整体动态效果有下坠发展倾向,比如云端盘坐。
  北山石窟飞天统计:
  1.龛号4,建设于晚唐,位于主尊背光上方,共计2身,飞天元素较少。
  2.龛号9,建设于晚唐,位于龛顶云纹,共计2身,飞天元素显现:飞天形状长45厘米,女子形象有发髻,发带飘逸,圆脸为主,面色模糊,双肩处有飘带,飘带穿梭于双腋,双足未表现,隐匿于长裙中。
  3.龛号10,建设于晚唐,位于正壁头部,共计2身,飞天元素丰富,与龛号9相似,祥云顶端为莲台,云尾飘逸。
  4.龛号10,建设于晚唐,位于龛顶覆莲,共计2身,飞天元素丰富:圆环披帛,右侧飞天以C形展现,身长约63厘米,未着长裙,下装为长裤,双足隐于裤中。
  此外,北山石窟44座飞天,均飞天元素饱满,形态各异。
  (二)形象分析
  1.单人组
  (1)屈手式:手腕立式,手指弯曲自然,小手臂撩起衣带。
  (2)垂手式:手腕坐式,手指弯曲自然,身体坐姿,手势与身姿相呼应。
  (3)合掌式:双手合并,礼佛式,传达虔诚心态。
  (4)平托式:大臂自然放落,小臂微微抬起,仰掌平托,以配饰点缀。
  (5)捧托式:双手托起法器,传达虔诚心态。
  (6)单握式:一只手握住法器,握法器的小臂微微抬起,将法器向前展示。
  (7)双握式:握法器与展示姿势,与单握式一致,另一只手拖住握法器的手。
  (8)交手式:双手以掌心相对,放置于胸前。
  (9)双手分托式:大小臂均微微上扬。
  (10)持具式:双手握住刀具,比如长枪,双手前后位置合宜。
  (11)莲花式:大臂呈现下垂姿势,小臂微微上抬,小指翘起呈兰花指。[2]
  (12)交脚坐式:双腿均不完全弯曲,姿态自然,盘腿生动,微坐云端。
  (13)单跪式:单腿屈膝,抵于云端。
  (14)裹足拟态式:姿态弯曲自然,以服装裹足,传承宋代含蓄美。
  (15)单屈腿半卧式:侧卧姿态,其中一条腿呈弯曲状态。
  (16)单屈腿飘飞式:飘飞姿势,其中一条腿呈弯曲状态。
  2.两人组
  (1)平面对舞:两人平面相对做姿态。
  (2)平面背舞:两人平面相背做姿态。
  (3)横向共托:两人单腿屈膝,抵膝云端,双面相对做姿态,共同捧托同一个道具姿势,相当于两个人对做舞蹈式,双手共捧一件道具。
  (4)相背交尾:两人背靠背,双面向背,借助衣带交叠形成舞姿。
  (5)飘飞队舞:多于两人的飘飞舞姿。
  (6)环绕平面:多于两人的旋转舞姿。
  (三)对比分析
  1.晚唐
  (1)服饰:衣饰颜色淡雅,以轻薄视觉效果为主。姿态中手捧花盘、璎珞等,传达宗教信仰,羌笛佛音,散花飘落,体现天人共悲的宗教理念。   (2)形态:晚唐飞天形象,以涅槃经变为基础,其中菩提树云端饱满,人物形象清瘦,神态平和,拟态真实。飞天的姿态较为自然,昂首挺胸表达自信心,手捧璎珞彰显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双腿后扬,给人以精神洒脱之感,背部衣带飘飞,彰显飞天精神,神情庄重,眉清目秀,姿态沉重,符合晚唐以胖为美的民风习俗。
  2.五代
  (1)服饰:窟内飞天形象,相比于唐代飞天,稍显呆板,生动性不足,极具时代色彩,装饰方面较为丰富。比如,窟内一身飞天抚琴古筝,另一身飞天弹奏箜篌,两者在韵律方面相得益彰,身配璎珞,手臂带镯钏,腰间以长裙表现,服饰较为饱满,双手抚琴,姿态尽显优雅。飞天舞姿,相比常人放大三倍,在飞天形象中间,点缀飞花,面色从容,画面对称,装饰饱满。
  (2)形态:双身飞天较多,均以束发为表现手法,眉形弯曲,眼神靓丽,樱桃小唇,半裸上半身,赤脚飞行。五代时期将飞天的脚表现出来,具有飞天工艺的创新设计色彩。
  3.宋代
  (1)服饰:宋代晚期洞窟中,窟顶有诸多飞天,捧花、奏乐、供养佛陀,形态各异。位于东坡北侧位置的两座飞天,其姿态相对完美。此两座飞天皆束发,精神饱满,配珠冠,尽显精致,上身赤裸,颈配璎珞,臂戴宝钏,神情饱满,其一手捧花盘,其二弹奏箜篌。
  (2)形态:天宫栏墙上飞天形象,逆风飞翔姿势的飞天,其衣裙飘舞,长带纷飞,鲜花落身,脚踩飞云。宋代飞天形象相比唐代,气势稍减,飞行姿态颇为生动。
  4.對比分析
  晚唐、五代、宋代三个时期的飞天形象,在对比期间发现:在题材选择、风格展现、主题表现等方面,均存在飞天形象对宗教色彩的逐渐摆脱,主题与表现方式倾向于生活元素。与此同时,石刻完整保存了三个时期背景下,女性的社会地位、生活状态、舞蹈发展等信息,彰显着三个时期人们的审美层次。从表现手法方面观之,女性体态样式、姿势变化、衣着特点等方面,均具有较为显著的时代特征,极具世俗审美色彩。大足石刻飞天舞蹈形象,起源于天人形象,发展于人们生活,将人们生活一一展现,从礼教着装与修饰,肢体语言与神态,均体现着援儒入佛的思想,将原有的佛教思想予以改造,将中华特色文化融合于其中,形成了大足石刻飞天,极尽展现人文道德、礼法约束等思想,带给人们高尚的思想情操,以及和谐统一的审美视角。
  (四)飞天舞蹈发展趋势
  1.现有的飞天舞蹈形象
  (1)天女散花:1917年,梅兰芳先生开展了飞天造型舞姿解读,并尝试创编,以其京剧表演的专业性,演出《天女散花》,深受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在《天女散花》演出中,梅先生借助敦煌各类飞天形象,设计出较为经典的绸缎舞蹈。绸缎舞蹈区别于古典舞,绸缎质地稀薄,长约一丈七八,仅以手臂舞动。在梅先生飞天舞蹈创编与表演期间,完整展现了飞天形象的流风回雪,为京剧艺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2)飞天:继梅兰芳开展飞天造型舞后,多人开展以飞天形象为主题的表演,使飞天形象融合于舞蹈表演中,传承了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2008年,原广州军区创编的飞天舞蹈,表演者在空中飞行自如,带给人们较为惊艳的舞台表现效果。表演者共七名,均以飞天妆面,动态施展飞花、水花,给人以全新的舞蹈观赏体验,完整诠释了飞天壁画中的姿势,将大足石刻飞天从壁画代入舞蹈中,营建了层次较高的舞蹈意境。
  2.地方艺术
  在重庆京剧团开展的地方艺术表演中,有段较为精彩的表演,即《千手观音》,此表演中,舞者10余人,身着黄色舞衣,演绎舞蹈时,借助大足石刻场景,烘托舞台气氛,提升了表演境界,增强了《千手观音》的宗教表演色彩。在此作品中,尚未完整借鉴飞天元素,而是将其融合于布景设计、形象刻画等方面,借助大足地区的文化风格,传承与创新飞天文化,使其与现代舞蹈融为一体,提升了舞蹈精神,增强了舞台表现力。飞天元素,逐渐发展成为宋代文化的符号,其舞蹈价值在于风格与修饰,对舞台剧发展具有多重参考与学习价值,给予舞蹈艺术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飞天文化发展原则为:以宋代文化为基础,增强文化时代感;以大足文风为基础,彰显地域色彩;以生活元素为基础,缩短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足飞天相比于敦煌飞天,平面飞天姿态较多,比如交手式、平面背舞等,均是大足飞天的代表性姿态,为飞天舞蹈创作提供了诸多指导。此外,大足石刻在飞天、肩膀、手臂与双腿等位置,均采取了较小程度的弯曲,不存在夸张姿势,手势自然,极具含蓄美感。
  参考文献:
  [1]王大桥,陈晓彤.飞天图像与丝路审美文化的再生产机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80-88.
  [2]朱纤尘.论不同地区飞天造像的时代风格演变[J].大众文艺,2019(09):127-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大足石刻造像中唐宋舞蹈考察与研究”(项目编号:2019YBYS15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汪琳琳,女,本科,重庆文理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我市稻作一般以单季晚稻为主,腾茬种麦时间推迟,迫使小麦晚播晚苗,这已成为三麦生产中的一个制约因子。自全面推广免少耕套条播种麦技术以来,虽能解决了晚播晚苗的问题,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现代社会,人们都忙碌于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很难静心沉气,找时间去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或欣赏一部舞剧。舞剧《流浪者之歌》改编自赫曼·赫塞的同名小说,编导林怀民使用独特的创作手法,将观众带入一个万籁俱寂的冥想世界,正如林怀民说的那样“在喧嚣的时代里带给观众安慰与宁静,那穿过菩提叶隙,斜阳照射的阳光”。  关键词:《流浪者之歌》 林怀民 静  林怀民曾说,如果这一生,能留下一部作品,他希望是《流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缓慢,动漫生产水平较动漫产业发达国家较弱。我国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如何将民族文化元素应用于动漫设计中是值得研究的。本文就传统民族元素在动画设计中应用的现实状况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以期对传统民族元素在动画中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传统民族元素 动画设计 应用  一、传统民族元素在动画设计中应用的现状  (一)传统民族文化与动漫产业的融合成为动漫发展的意识形态 
研究了两种不同矾土用量的铝质高强度电瓷配方,作为比较,将一种普通长石质瓷配方进行了对比试验,测量了它们在不同烧成温度和气氛条件下的介电性能及其它有关的瓷质性能。用X射线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媒体的地位不再稳固,受到网络新媒体的挑战,人们通过网络媒体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各个行业为了不被时代淘汰,就需要不断地向新媒体靠拢。本文以影视动画为例,通过技术手段、艺术形式、传播效果等不同方面探究新媒体在影视动画制作中的作用,通过加强技术和深化互动等探讨新媒体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  关键词:新媒体 影视动画 信息传播  当前,我国年轻人对影视动画行业喜爱
以湖北应城纤维状石膏为原料,景德镇市石膏模具厂大批量生产的B—半水石膏粉为试样,以不同的膏水比例,制成各种试样,分别对其气孔率、吸水量、磨损度、吸收系数、强度、硬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