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职教育中,几乎所有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新问题不断出现在我们面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这就给我们广大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字 计算机基础 高职 信息素质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必不可少部分,它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但如今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把如何帮助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能力考核的硬性指标,这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人认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简单的计算机使用,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学會如何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提高解决应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不能继续以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为目的,而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为目的。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对人才的信息素质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能够熟练使用并维护计算机;
②能够高效准确地获取信息;
③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④能够合法地利用、传播、创造信息。
而实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练过程经常脱节,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难以达到期望的目标。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缺陷:
(1)内容繁杂,相关性差,学生难接受
目前较流行的Windows+Office,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概述、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Office的使用、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另外,有些教材和增加了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与数据库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相互独立,关联性小,但是涉及的内容却非常多,知识面宽。对教师来说,要求很高,对学生来说,学习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2)理论知识与操作并重,理论知识要记忆,操作要熟练
计算机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上机操作和练习,掌握操作系统的特点、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另外,它是一门需要记忆的课程,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数制转换、网络的基础等内容要求记忆并且要能够灵活运用。因而,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解与操作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时要合理安排理论与上机学时。
(3)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的深度和难度不易把握
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城市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比较好,有些中学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学根本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条件,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一无所知。这种基础的差异要求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学生上机时面临的诱惑多,需要正确引导
由于计算机与其他的教学仪器不一样,具有通用性和多用性的特点,而初次接触计算机课程的学生难免会为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吸引,好奇心促使他们对计算机内的资源会做进一步的了解,但这种了解不一定全都对学习有好处,例如学生有可能会玩游戏,做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本人认为,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除了要做技术上的更新,增加新的教学元素之外,更应该调整教学的思维和目标。思考如下:
①建立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信息素质还与人文素质修养、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具有密切的联系;另外,各个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的使用和要求都不同,对于一般的计算机使用外,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侧重。计算机基础教育可以与《大学语文》、《作品赏析》、《音乐》、《美术》、《数理统计》、《应用写作》、《文献检索》、《毕业设计》等课程或专业紧密结合,在这些课程和专业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可以把这些诸多因素汇总起来,形成一个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体系。
②建立计算机教育体系下,按不同的分类进行课程设置,使其适合不同学生的需求。本人认为,我们可以把计算机基础分成两个部分,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基础部分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对计算机而言,就是最基本的计算机认识和操作,及对一些信息的查询和处理;而专业部分,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相对侧重的指导和练习,使其让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相结合,从而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③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应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旧的知识不断被淘汰,新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时追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趋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内容,加入新的教学元素,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人才素质教育,我们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更新而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 胡圣明.软件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发伸.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探索[J].校长论坛,2005.
关键字 计算机基础 高职 信息素质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必不可少部分,它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但如今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把如何帮助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能力考核的硬性指标,这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人认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简单的计算机使用,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学會如何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提高解决应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不能继续以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为目的,而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为目的。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对人才的信息素质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能够熟练使用并维护计算机;
②能够高效准确地获取信息;
③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④能够合法地利用、传播、创造信息。
而实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练过程经常脱节,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难以达到期望的目标。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缺陷:
(1)内容繁杂,相关性差,学生难接受
目前较流行的Windows+Office,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概述、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Office的使用、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另外,有些教材和增加了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与数据库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相互独立,关联性小,但是涉及的内容却非常多,知识面宽。对教师来说,要求很高,对学生来说,学习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2)理论知识与操作并重,理论知识要记忆,操作要熟练
计算机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上机操作和练习,掌握操作系统的特点、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另外,它是一门需要记忆的课程,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数制转换、网络的基础等内容要求记忆并且要能够灵活运用。因而,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解与操作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时要合理安排理论与上机学时。
(3)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的深度和难度不易把握
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城市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比较好,有些中学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学根本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条件,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一无所知。这种基础的差异要求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学生上机时面临的诱惑多,需要正确引导
由于计算机与其他的教学仪器不一样,具有通用性和多用性的特点,而初次接触计算机课程的学生难免会为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吸引,好奇心促使他们对计算机内的资源会做进一步的了解,但这种了解不一定全都对学习有好处,例如学生有可能会玩游戏,做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本人认为,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除了要做技术上的更新,增加新的教学元素之外,更应该调整教学的思维和目标。思考如下:
①建立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信息素质还与人文素质修养、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具有密切的联系;另外,各个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的使用和要求都不同,对于一般的计算机使用外,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侧重。计算机基础教育可以与《大学语文》、《作品赏析》、《音乐》、《美术》、《数理统计》、《应用写作》、《文献检索》、《毕业设计》等课程或专业紧密结合,在这些课程和专业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可以把这些诸多因素汇总起来,形成一个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体系。
②建立计算机教育体系下,按不同的分类进行课程设置,使其适合不同学生的需求。本人认为,我们可以把计算机基础分成两个部分,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基础部分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对计算机而言,就是最基本的计算机认识和操作,及对一些信息的查询和处理;而专业部分,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相对侧重的指导和练习,使其让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相结合,从而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③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应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旧的知识不断被淘汰,新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时追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趋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内容,加入新的教学元素,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人才素质教育,我们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更新而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 胡圣明.软件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发伸.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探索[J].校长论坛,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