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性是语文课的根本属性。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容丰富而深厚,是挖掘不尽的宝藏。语文的形式是语言文字,是表达技巧,而内容则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因此,语文课程的实施必须“浅入深出”。
语文课文的阅读是学习的核心,学生通过初步阅读,梳通字、词、句后,划一些重点句、中心句、名句等,了解了写作背景,对课文大意有所把握。这样就完成了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应该从培养“人”着眼出发,带领学生把课文学得更深、更透。
例如:我在教《人是什么》一课时,“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对此句话的理解就不能过于肤浅。这句话引导学生思考“别人”、“社会”,从而明白,这句话是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完全为社会所支配。
还有“人类和个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历史的”一句。这就是说,人类和个人的本质都是由其历史决定的,拿个人来说,他为什么是这样的,要看他的历史,一个30岁的人是30年的历史决定他现在成为这样一个人,今天的中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束。某一国家的今天,也是某国家历史发展的结果。今天的人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秦廷中演出怒发冲冠的一幕,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如果光从动作描写中体会出蔺相如运筹于胸,怒发冲冠,以死相拼的勇武之气,这不足以深入地把握课文。持璧说明蔺相如索璧到手,争取到了斗争的主动权,他牢牢的把握着和氏璧,“却立”远离了秦王,获得了头与璧俱碎于柱的自由,“倚柱”构成了头与璧俱碎于柱的先决条件。“怒发上冲冠”显出了头与璧俱碎于柱的决心。同时,他以言相逼,取得了夺璧的胜利。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把课文学活,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思考,在课文旁边打问号,并写出思考结果,然后组织交流,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问题,尤其是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在讲授《阿Q正传》中,我让学生们各抒已见,对阿Q进行评论,大多数同学都指出了他可恶的一面,阿Q精神是国民软弱性的代名词,阐释透彻、丰富。而有一个同学指出阿Q爽直真诚,是爱是恨绝不含糊,宁肯演出“恋爱悲剧”或惨遭毒打,也不像现代人当面称赞背后讽刺,明里一把火,暗里一把刀。我当即肯定这个学生的想法大胆新奇,合理,有创意,因势利导,让同学们找找阿Q可爱的地方,对比一下自己,告诉自己在哪方面才是真正的强者,用平和的、理性的心态来对待人生。
总之,无论是新课标还是语文课的本质特点——开放性、情感性、灵活性,都要求我们引导同学学习语文时,应先“浅入”后“深入”,克服“蜻蜒点水式”的学习方法,深透理解课文,不搞自我封闭,机械死板地学,从而彻底消除部分学生厌学的现象,正本清源,使高中语文课真正有深度,回归传统,回归“自然”。(作者单位 澄城中学)责任编辑王波
语文课文的阅读是学习的核心,学生通过初步阅读,梳通字、词、句后,划一些重点句、中心句、名句等,了解了写作背景,对课文大意有所把握。这样就完成了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应该从培养“人”着眼出发,带领学生把课文学得更深、更透。
例如:我在教《人是什么》一课时,“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对此句话的理解就不能过于肤浅。这句话引导学生思考“别人”、“社会”,从而明白,这句话是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完全为社会所支配。
还有“人类和个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历史的”一句。这就是说,人类和个人的本质都是由其历史决定的,拿个人来说,他为什么是这样的,要看他的历史,一个30岁的人是30年的历史决定他现在成为这样一个人,今天的中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束。某一国家的今天,也是某国家历史发展的结果。今天的人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秦廷中演出怒发冲冠的一幕,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如果光从动作描写中体会出蔺相如运筹于胸,怒发冲冠,以死相拼的勇武之气,这不足以深入地把握课文。持璧说明蔺相如索璧到手,争取到了斗争的主动权,他牢牢的把握着和氏璧,“却立”远离了秦王,获得了头与璧俱碎于柱的自由,“倚柱”构成了头与璧俱碎于柱的先决条件。“怒发上冲冠”显出了头与璧俱碎于柱的决心。同时,他以言相逼,取得了夺璧的胜利。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把课文学活,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思考,在课文旁边打问号,并写出思考结果,然后组织交流,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问题,尤其是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在讲授《阿Q正传》中,我让学生们各抒已见,对阿Q进行评论,大多数同学都指出了他可恶的一面,阿Q精神是国民软弱性的代名词,阐释透彻、丰富。而有一个同学指出阿Q爽直真诚,是爱是恨绝不含糊,宁肯演出“恋爱悲剧”或惨遭毒打,也不像现代人当面称赞背后讽刺,明里一把火,暗里一把刀。我当即肯定这个学生的想法大胆新奇,合理,有创意,因势利导,让同学们找找阿Q可爱的地方,对比一下自己,告诉自己在哪方面才是真正的强者,用平和的、理性的心态来对待人生。
总之,无论是新课标还是语文课的本质特点——开放性、情感性、灵活性,都要求我们引导同学学习语文时,应先“浅入”后“深入”,克服“蜻蜒点水式”的学习方法,深透理解课文,不搞自我封闭,机械死板地学,从而彻底消除部分学生厌学的现象,正本清源,使高中语文课真正有深度,回归传统,回归“自然”。(作者单位 澄城中学)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