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源性角膜病变临床特征和治疗回顾分析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近年来药物源性角膜病变患者日益增多.临床特征不典型,诊断困难,常与原发病混淆,容易误诊,病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视力,总结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规范治疗方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 探讨药物源性角膜病变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山东省眼科医院的药物源性角膜病变患者31例36眼,详细记录其既往眼病史、用药史、用药持续时间及给药途径,检查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和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患眼睑板腺情况、角膜病变的位置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治疗均首先停用原有药物,给予促进角膜修复药物及少量抗炎药物的方案,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者行热敷及睑板腺按摩,S Ⅰ t<5 mm/5 min和BUT<5s者行泪小点栓塞治疗.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患眼BCVA的差异行配对t检验;对手术前后3个时间点患眼的BUT和SⅠt结果的差异行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患眼角膜修复天数与SⅠt的关系行Pearson积矩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导致角膜病变的主要原因为不合理用药,其中抗病毒药物不合理应用者23例,抗生素药物16例,糖皮质激素药物10例,抗过敏药物1例,降眼压药物1例.不合理给药途径包括局部频繁点眼25例及连续球结膜下注射6例.患眼治疗后1个月的BCVA为0.69 ±0.28,明显优于治疗前的0.3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2,P<0.01).药物源性角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角膜上皮弥漫性细点状粗糙,严重者合并角膜上皮缺损,甚至角膜溃疡,角膜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局部出现后弹力层皱褶,部分可见角膜丝状物附着,病变区主要位于角膜中央及下方.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治疗主要是停用原有药物,给予促进角膜修复的药物及抗炎治疗,同时治疗干眼症及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表问题.治疗周期为1~8周,角膜修复期间与SⅠt结果呈负相关(r=-0.835,P<0.01).结论 局部用药导致的角膜病变会影响角膜全层,临床医师应了解药物导致的眼部损害.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临床特征,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是治疗的关键。

其他文献
患者,女,26岁,因左眼视物不清伴眼前闪光在当地县医院诊为左眼黄斑裂孔,于2011年5月18日至张家口市第四医院就诊。患者自幼认为左眼为弱视,从未进行正规眼科检查。
2019年4月3日下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和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在北京举行会谈。中设协理事长施设、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子牛、FIDIC秘书长奈尔森·奥甘沙金博士、前
从初建九年义务教育特教课程教材体系,到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更为成熟的义务教育特教课程教材体系,两代国家通用特殊教育教材作为不同历史时期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材
目前新疆农民工培训缺乏可监控的科学模式,缺乏有针对性的优质教学资源,存在培训方式、培训手段滞后,培训工作急功近利等问题,要走出培训困境,应强化政府管理机制,完善培训制
背景人视网膜胶质细胞在视网膜增生性疾病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者已成功地培养了人视网膜胶质细胞,但方法学有待进一步改进以达到细胞收获量更大的目的。目的建立快速、
“出版”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的规定并非清晰。互联网技术发展催生了新型出版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工
青年群体的阅读倾向性与其创造力水平紧密相关。随着信息社会发展变化的节奏加快以及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青年群体阅读倾向性及其对创造力的影响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文
如何挖掘日常生活的创造力并使其成为塑造城市文化、传播城市形象的一种手段,已成为当代城市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命题。城市绘本作为一个独特的载体,在对这个命题的回答中发挥
背景蛋白激酶B(Akt)与许多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从而参与多种细胞功能活动的调控,包括细胞的增生、迁移和代谢等,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可催化Akt活性并启动各种相关的细
水墨动画片属于由中国艺术家独立创造的动画艺术新品种,将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两种表现手法用于水墨画技法,成功突破了动画电影史上"只有单线平涂,无其他艺术形式"的局面,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