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育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作文教学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其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内容雷同,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因此,多年来,我本着发展的眼光和对学生“终身教育”的目的,响应国家少工委“体验教育”的号召,在我的作文教改工作中产生了“体验作文”的构想,即引导学生在课本学习中融入丰富的生活,去切实地感受生活中的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写身边的人,记身边的事,在自己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一、注意积累素材,丰富情感体验。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这种综合性表现出了学生语文水平发展的平衡性,表现出了学生平时对各种知识的积累程度。课改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里的积累包括语言词汇积累和表达方式的积累,也包括生活情感和思想的积累。为了让学生找到作文的入门之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得更好,在素材的积累上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博览群书,增强文化底蕴;二是留心生活,丰富个性体验。前者是间接经验的积累,主要来源于阅读。后者是直接经验的积累,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
对于间接经验的积累,我除了要求学生背诵课本上的指定篇目外,还让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为避免学生进入阅读的误区,我向学生推荐了“历史知识”“名人传记”“思维训练”“自然科学”“科幻小说”“童话故事”“民间文学”“美文欣赏”等八大类书籍,还具体地介绍了一些精美的诗文作品,并有计划地召开读书交流活动,使书中的优美句段、经典篇章内化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素材。
我的教学实践证明:阅读和实践的积累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为我们的习作训练提供了源头活水。
二、用心体验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我们都知道,真实是个性和创造的基础,对真实的外部世界的切实感悟,才能产生实在的内心体验。把这种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就会出现与众不同的内容、构思和个性化的语言,形成有个性的习作。为此,我提出了三个结合的观点:
1、阅读与习作相结合。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我们教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文章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对学生的习作都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广泛摄取素材的基础上,我首先以这些范文为对象,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如对各种动植物、景物、场面的描写和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等。然后再结合课文内容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如如何写人记事,如何写景状物,并引导学生在范文中找到联系点,用以指导自己的习作实践。
2、情感与需要相结合。学生习作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实际需要,如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一种是情感需要,如倾诉喜怒哀乐、记录所思所感。其中,学生的情感需要完全是从内心出发,更自然,更真实,更富于自己的个性特点,它所表现的是学生习作時的真情流露和个性展示。文学上有一种观点说“写作是情感的宣泄”。为了让学生对习作活动保持持久的热情,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每学期的习作训练中都安排了许多课外小练笔和一些自命题作文。这些习作练习的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形式由自己裁定,力求从学生本能的性情出发,让学生自由倾吐,自然成文。这样以来,习作就真正成为了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写作也真正成为了学生生活的切实需要。
3、个性与发展相结合。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所以我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我带班的宗旨就是让学生“表现自我”。为此,我常为他们创造个性发展的契机,让他们尝试设计自己的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让学生写想象作文,使他们的思维力与想象力得到更好的结合与发展。当然,想象是要有现实基础的,这对他们平时积累作文素材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对他们平时的语言积累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样通过学生用富有自我个性的双眼去观察,用富有自我个性的耳朵去聆听,用富有自我个性的大脑去思考,用富有自我个性的心灵去感受,最终将产生富有自我个性的习作。
三、密切联系生活,培养习作兴趣。
生活是习作的源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将作文与生活挂起钩来,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小学作文的每一步都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
1、针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常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并指出,他们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重视观察,善于观察,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好习惯。
2、教学中重视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课后指导学生在家养蚕、养金鱼、养蝌蚪等小动物;或种花、种菜、种向日葵等,认真观察这些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边观察,边记录。这样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习作兴致。
3、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引导学生写简短的观察日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还经常把学生的习作办成墙报、小报,选送报刊,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习惯,把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与习作挂起钩来,消除了学生没东西写的畏难心理。
总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关键。学生从生活中学会了作文,张扬了个性,也从作文中学会了做人,更好地了解了生活。未来社会需要的就是活生生有个性的、有思想的人,以促进我们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这也是我们构想“体验作文”的最终目的。
一、注意积累素材,丰富情感体验。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这种综合性表现出了学生语文水平发展的平衡性,表现出了学生平时对各种知识的积累程度。课改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里的积累包括语言词汇积累和表达方式的积累,也包括生活情感和思想的积累。为了让学生找到作文的入门之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得更好,在素材的积累上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博览群书,增强文化底蕴;二是留心生活,丰富个性体验。前者是间接经验的积累,主要来源于阅读。后者是直接经验的积累,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
对于间接经验的积累,我除了要求学生背诵课本上的指定篇目外,还让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为避免学生进入阅读的误区,我向学生推荐了“历史知识”“名人传记”“思维训练”“自然科学”“科幻小说”“童话故事”“民间文学”“美文欣赏”等八大类书籍,还具体地介绍了一些精美的诗文作品,并有计划地召开读书交流活动,使书中的优美句段、经典篇章内化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素材。
我的教学实践证明:阅读和实践的积累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为我们的习作训练提供了源头活水。
二、用心体验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我们都知道,真实是个性和创造的基础,对真实的外部世界的切实感悟,才能产生实在的内心体验。把这种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就会出现与众不同的内容、构思和个性化的语言,形成有个性的习作。为此,我提出了三个结合的观点:
1、阅读与习作相结合。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我们教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文章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对学生的习作都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广泛摄取素材的基础上,我首先以这些范文为对象,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如对各种动植物、景物、场面的描写和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等。然后再结合课文内容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如如何写人记事,如何写景状物,并引导学生在范文中找到联系点,用以指导自己的习作实践。
2、情感与需要相结合。学生习作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实际需要,如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一种是情感需要,如倾诉喜怒哀乐、记录所思所感。其中,学生的情感需要完全是从内心出发,更自然,更真实,更富于自己的个性特点,它所表现的是学生习作時的真情流露和个性展示。文学上有一种观点说“写作是情感的宣泄”。为了让学生对习作活动保持持久的热情,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每学期的习作训练中都安排了许多课外小练笔和一些自命题作文。这些习作练习的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形式由自己裁定,力求从学生本能的性情出发,让学生自由倾吐,自然成文。这样以来,习作就真正成为了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写作也真正成为了学生生活的切实需要。
3、个性与发展相结合。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所以我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我带班的宗旨就是让学生“表现自我”。为此,我常为他们创造个性发展的契机,让他们尝试设计自己的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让学生写想象作文,使他们的思维力与想象力得到更好的结合与发展。当然,想象是要有现实基础的,这对他们平时积累作文素材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对他们平时的语言积累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样通过学生用富有自我个性的双眼去观察,用富有自我个性的耳朵去聆听,用富有自我个性的大脑去思考,用富有自我个性的心灵去感受,最终将产生富有自我个性的习作。
三、密切联系生活,培养习作兴趣。
生活是习作的源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将作文与生活挂起钩来,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小学作文的每一步都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
1、针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常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并指出,他们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重视观察,善于观察,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好习惯。
2、教学中重视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课后指导学生在家养蚕、养金鱼、养蝌蚪等小动物;或种花、种菜、种向日葵等,认真观察这些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边观察,边记录。这样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习作兴致。
3、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引导学生写简短的观察日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还经常把学生的习作办成墙报、小报,选送报刊,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习惯,把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与习作挂起钩来,消除了学生没东西写的畏难心理。
总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关键。学生从生活中学会了作文,张扬了个性,也从作文中学会了做人,更好地了解了生活。未来社会需要的就是活生生有个性的、有思想的人,以促进我们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这也是我们构想“体验作文”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