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9月25日上午9时,吉林省长春兴业监狱正在举行小说《狱内》的签名售书活动,犯人排成队依次等候作者签名。该书作者在这里服刑4年完成书稿。签名售书活动结束后,他把此次售书款3000元通过吉林省监狱管理局全部捐给四川地震灾区。
该书作者名叫邹兆臣,入狱前是吉林省农安县广播局副局长兼电视台台长。
落马入狱,
开始书写狱中体验
1945年邹兆臣出生在吉林农安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8岁参军后,邹兆臣成为沈阳军区《前进报》的一名摄影记者,并有幸成为珍宝岛战役的战地记者,当时他拍摄的一些战地图片现在还珍藏在国家军事博物馆里。
在部队锤炼14年后,在新闻宣传方面经验丰富的邹兆臣转业到农安县委宣传部,当了8年的新闻科科长,1988年7月被任命为农安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兼电视台台长。
邹兆臣工作兢兢业业,号称“拼命三郎”。任台长期间,他将电视台节目办得有声有色,深受好评。如果就此发展下去,他的人生将是一幅美好的画卷。然而,随着事业蒸蒸日上,邹兆臣自我膨胀,打开了罪恶之门。他利用单位公款炒股票,买别墅包养情人……2000年6月,邹兆臣因挪用公款罪、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押送到长春兴业监狱服刑。
从台长到囚犯,邹兆臣一夜白发,憔悴不堪,一股急火,脖子上长了碗大的脓肿,差点要了他的命。
经过管教民警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安慰,邹兆臣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开始面对现实。一个月后,监狱根据邹兆臣的特长,将他安排到监狱自办报纸的编辑部。有了这个平台,邹兆臣找到了发挥的地方。
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10点左右,邹兆臣像其他犯人一样熄灯就寝。睡意朦胧时,他忽然听见细碎的脚步声,原来是值班的民警在认真检查着每一扇窗户是否关严,而后又走到每一个犯人的床边,给他们掖好被角。
这一幕让他不由得想起在部队时,一次,他疲惫地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等他醒来时,连长的衣服披在自己身上……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多么相似的镜头!他就此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写一部反映监狱内部的纪实文学作品。
为了方便他写作,民警们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铺头和桌子,还特批他夜晚使用手电筒,以便熄灯后写作。邹兆臣的写作激情被激发了,他惜时如金,白天有空就在犯人中间做采访,晚上埋头整理写作。整整半年时间,他的第一部长篇纪实小说《飘往春天的底层》完稿。
接下来,邹兆臣一发不可收拾,还写了20集电视剧剧本《5号监舍》和另一部30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这里不是沼泽地》。由于改造积极,邹兆臣获减刑一年零十个月。
在监狱的4年中,邹兆臣用文学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门。2004年8月5日,邹兆臣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背着沉甸甸的几本凝结着他心血的小说和剧本走出监狱。
出狱瘫痪,
挑战生命极限奇迹恢复
就在邹兆臣准备开始重新生活的时候,厄运再次砸在他头上。一天晚上,他突发脑血栓,右侧的腿脚麻木没有知觉,瞬间就失语了,虽然意识清醒,但是他身体瘫卧在床,从此生活不能自理。
邹兆臣躺在床上忍不住哭出了声,即便是入狱的打击也没有眼前的疾病让他更绝望和无助。邹兆臣被家人送进了医院。
“我不能倒下,我一定要站起来!”回到家,邹兆臣开始了难度极大的康复训练。开始,由老伴搀扶,可是刚站到床边,他左脚瘫软无力就顺势倒下,一遍又一遍,倒下再扶起,扶起又倒下。为了简单的一个动作,他竟然要和老伴循环反复做整整一天。几天后,他开始独立训练,由于站不稳,他的头经常撞在墙上或是暖气包上,磕得鼻青脸肿。磕磕碰碰中,锻炼了他的脑部中枢神经,半个月后,他终于能站起来了。
然而,这才是康复训练中的第一步。接下来练习走路的过程他更是吃尽了苦头,从10步到100步再到1000步,摔得他的胳膊和腿肿得老高。为了更大强度地锻炼腿部肌肉,邹兆臣渐渐步履蹒跚地走出卧室,来到公园,他不怕丢丑,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爬行锻炼。就这样,邹兆臣的腿部肌肉渐渐有了力量。
这样坚持了半年,邹兆臣终于能独立行走了。
而为了锻炼不听使唤的手,他每天坚持抓黄豆,刚开始抓一粒要花几个小时,他急得一身大汗,可是他不气馁,继续抓,经过几个月的锻炼,他可以连续抓几百粒,上苍终于没有辜负他的这份毅力和努力。
他成功地战胜了病魔。而为了巩固,60多岁的他开始锻炼每天洗冷水和热水澡,强烈刺激血液循环。不仅如此,他还坚持每天疾走一个小时,风雨不误。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训练,邹兆臣不但能快速走路,而且能清晰地说话了,身体基本康复。当他的主治医师再次看见邹兆臣时,感慨地说:“你靠顽强毅力和耐力创造了奇迹,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创办公司,
逆境中找到人生第二春
身体刚刚康复的邹兆臣并没有停下思想的脚步,面对得来不易的健康,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诠释和思考,他感谢上苍对他的恩赐,赐予他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在这个春天里,他要有所作为。
可是,他想创业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他们希望邹兆臣安度晚年。面对孝顺的子女,邹兆臣却力排众议:“我还不算老,还有很多梦想,如果你们把我关在家里,对我来说无异于慢性自杀。”
在家人的支持下,2005年初,他成立了文化公司。
然而,一连3个月公司一单生意都没有做成,亏损好几万元。这时,孩子们半是揶揄半是劝阻地对他说:“廉颇老矣,下课吧!”邹兆臣却不放弃:“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从监狱这座大熔炉里走出来的人,怎样适应社会的大问题。即便‘撞’个头破血流,我也要坚持。”然而,当他看到女儿借钱填补公司的亏损时,心里却不是滋味。他在狱中这几年,家里以前的积蓄早花光了不说,还欠下好几万元的外债。
愧疚之心更坚定了他艰苦创业的意志。邹兆臣一边学习经营管理方面的书籍,一边查找失败的原因。公司资金不足,他就专捡大公司看不上眼的小生意做,有时一单生意下来,只挣几十块钱甚至十几块钱。有人嘲笑他,这点小钱挣他干啥。邹兆臣却认为,如果大生意做不来,小的再不做,最终一事无成。
此外,他还根据自己出身记者这一特点,把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凡是和文化传播沾上边的事情,凡是客户需要,不管利润大小都肯做。这样一调整,生意日渐好转,一些客户主动找上门来。
2006年3月,长春和平大戏院举行10周年庆典,戏院特意请来邹兆臣撰写回顾式的报告文学,他写下了2万字的报告文学《10年风雨见彩虹》。此稿一炮打响,从此,找他的人越来越多。
邹兆臣却不满足于现状,他转变角色,开始主动上门拉广告。以前当电视台台长时,一些广告客户天天巴结他,现在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放下架子,主动与一些客户谈生意,争一口“粥”吃。
然而,他却碰了不少钉子,以前当台长时称兄道弟的人,如今见他都唯恐避之不及。邹兆臣并不气馁,一切只能从头开始,在一次次谈判中,他不断积累经验,凭着真诚和执著,终于获得了他的第一笔生意——一名牌企业和他签订了3年的广告合同。
从此,邹兆臣打开了工作局面。在业内逐渐占领了一定地位,一些客户被他60多岁依然不屈于命运的精神感动着,一化妆品商说:“老邹真诚善良、正直、讲诚信,我们相信他!”现在,邹兆臣的公司走上了正轨,除了支付各种费用和员工的开销,已经有所盈余。
好事接连不断。2007年6月5日,在吉林省监狱管理局的积极推荐下,邹兆臣写的《飘往春天的底层》一稿引起省委宣传部和当地出版社的关注。11月,被更名为《狱内》正式出版发行。
近日,他的剧本《5号监舍》被一家影视公司看中,已签订投拍合同。不久,一部反映监狱真实生活的20集电视连续剧将与观众见面。
2008年4月20日,邹兆臣作为出狱后的创业典型被监狱邀请回去做报告。报告中,他这样总结自己:监狱里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大大缩小,又多以赤裸裸的自我形态表现,这种零距离的接触,让我体验到社会独特的一个层面,又能得到在常态社会无法得到的对人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其中当然包括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对往昔的追悔。我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无一不是得益于狱中生活,是高墙电网激活了我身上的潜能,是铁窗冷月激发了我的斗志,使我从迷失中猛省……
该书作者名叫邹兆臣,入狱前是吉林省农安县广播局副局长兼电视台台长。
落马入狱,
开始书写狱中体验
1945年邹兆臣出生在吉林农安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8岁参军后,邹兆臣成为沈阳军区《前进报》的一名摄影记者,并有幸成为珍宝岛战役的战地记者,当时他拍摄的一些战地图片现在还珍藏在国家军事博物馆里。
在部队锤炼14年后,在新闻宣传方面经验丰富的邹兆臣转业到农安县委宣传部,当了8年的新闻科科长,1988年7月被任命为农安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兼电视台台长。
邹兆臣工作兢兢业业,号称“拼命三郎”。任台长期间,他将电视台节目办得有声有色,深受好评。如果就此发展下去,他的人生将是一幅美好的画卷。然而,随着事业蒸蒸日上,邹兆臣自我膨胀,打开了罪恶之门。他利用单位公款炒股票,买别墅包养情人……2000年6月,邹兆臣因挪用公款罪、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押送到长春兴业监狱服刑。
从台长到囚犯,邹兆臣一夜白发,憔悴不堪,一股急火,脖子上长了碗大的脓肿,差点要了他的命。
经过管教民警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安慰,邹兆臣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开始面对现实。一个月后,监狱根据邹兆臣的特长,将他安排到监狱自办报纸的编辑部。有了这个平台,邹兆臣找到了发挥的地方。
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10点左右,邹兆臣像其他犯人一样熄灯就寝。睡意朦胧时,他忽然听见细碎的脚步声,原来是值班的民警在认真检查着每一扇窗户是否关严,而后又走到每一个犯人的床边,给他们掖好被角。
这一幕让他不由得想起在部队时,一次,他疲惫地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等他醒来时,连长的衣服披在自己身上……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多么相似的镜头!他就此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写一部反映监狱内部的纪实文学作品。
为了方便他写作,民警们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铺头和桌子,还特批他夜晚使用手电筒,以便熄灯后写作。邹兆臣的写作激情被激发了,他惜时如金,白天有空就在犯人中间做采访,晚上埋头整理写作。整整半年时间,他的第一部长篇纪实小说《飘往春天的底层》完稿。
接下来,邹兆臣一发不可收拾,还写了20集电视剧剧本《5号监舍》和另一部30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这里不是沼泽地》。由于改造积极,邹兆臣获减刑一年零十个月。
在监狱的4年中,邹兆臣用文学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门。2004年8月5日,邹兆臣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背着沉甸甸的几本凝结着他心血的小说和剧本走出监狱。
出狱瘫痪,
挑战生命极限奇迹恢复
就在邹兆臣准备开始重新生活的时候,厄运再次砸在他头上。一天晚上,他突发脑血栓,右侧的腿脚麻木没有知觉,瞬间就失语了,虽然意识清醒,但是他身体瘫卧在床,从此生活不能自理。
邹兆臣躺在床上忍不住哭出了声,即便是入狱的打击也没有眼前的疾病让他更绝望和无助。邹兆臣被家人送进了医院。
“我不能倒下,我一定要站起来!”回到家,邹兆臣开始了难度极大的康复训练。开始,由老伴搀扶,可是刚站到床边,他左脚瘫软无力就顺势倒下,一遍又一遍,倒下再扶起,扶起又倒下。为了简单的一个动作,他竟然要和老伴循环反复做整整一天。几天后,他开始独立训练,由于站不稳,他的头经常撞在墙上或是暖气包上,磕得鼻青脸肿。磕磕碰碰中,锻炼了他的脑部中枢神经,半个月后,他终于能站起来了。
然而,这才是康复训练中的第一步。接下来练习走路的过程他更是吃尽了苦头,从10步到100步再到1000步,摔得他的胳膊和腿肿得老高。为了更大强度地锻炼腿部肌肉,邹兆臣渐渐步履蹒跚地走出卧室,来到公园,他不怕丢丑,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爬行锻炼。就这样,邹兆臣的腿部肌肉渐渐有了力量。
这样坚持了半年,邹兆臣终于能独立行走了。
而为了锻炼不听使唤的手,他每天坚持抓黄豆,刚开始抓一粒要花几个小时,他急得一身大汗,可是他不气馁,继续抓,经过几个月的锻炼,他可以连续抓几百粒,上苍终于没有辜负他的这份毅力和努力。
他成功地战胜了病魔。而为了巩固,60多岁的他开始锻炼每天洗冷水和热水澡,强烈刺激血液循环。不仅如此,他还坚持每天疾走一个小时,风雨不误。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训练,邹兆臣不但能快速走路,而且能清晰地说话了,身体基本康复。当他的主治医师再次看见邹兆臣时,感慨地说:“你靠顽强毅力和耐力创造了奇迹,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创办公司,
逆境中找到人生第二春
身体刚刚康复的邹兆臣并没有停下思想的脚步,面对得来不易的健康,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诠释和思考,他感谢上苍对他的恩赐,赐予他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在这个春天里,他要有所作为。
可是,他想创业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他们希望邹兆臣安度晚年。面对孝顺的子女,邹兆臣却力排众议:“我还不算老,还有很多梦想,如果你们把我关在家里,对我来说无异于慢性自杀。”
在家人的支持下,2005年初,他成立了文化公司。
然而,一连3个月公司一单生意都没有做成,亏损好几万元。这时,孩子们半是揶揄半是劝阻地对他说:“廉颇老矣,下课吧!”邹兆臣却不放弃:“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从监狱这座大熔炉里走出来的人,怎样适应社会的大问题。即便‘撞’个头破血流,我也要坚持。”然而,当他看到女儿借钱填补公司的亏损时,心里却不是滋味。他在狱中这几年,家里以前的积蓄早花光了不说,还欠下好几万元的外债。
愧疚之心更坚定了他艰苦创业的意志。邹兆臣一边学习经营管理方面的书籍,一边查找失败的原因。公司资金不足,他就专捡大公司看不上眼的小生意做,有时一单生意下来,只挣几十块钱甚至十几块钱。有人嘲笑他,这点小钱挣他干啥。邹兆臣却认为,如果大生意做不来,小的再不做,最终一事无成。
此外,他还根据自己出身记者这一特点,把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凡是和文化传播沾上边的事情,凡是客户需要,不管利润大小都肯做。这样一调整,生意日渐好转,一些客户主动找上门来。
2006年3月,长春和平大戏院举行10周年庆典,戏院特意请来邹兆臣撰写回顾式的报告文学,他写下了2万字的报告文学《10年风雨见彩虹》。此稿一炮打响,从此,找他的人越来越多。
邹兆臣却不满足于现状,他转变角色,开始主动上门拉广告。以前当电视台台长时,一些广告客户天天巴结他,现在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放下架子,主动与一些客户谈生意,争一口“粥”吃。
然而,他却碰了不少钉子,以前当台长时称兄道弟的人,如今见他都唯恐避之不及。邹兆臣并不气馁,一切只能从头开始,在一次次谈判中,他不断积累经验,凭着真诚和执著,终于获得了他的第一笔生意——一名牌企业和他签订了3年的广告合同。
从此,邹兆臣打开了工作局面。在业内逐渐占领了一定地位,一些客户被他60多岁依然不屈于命运的精神感动着,一化妆品商说:“老邹真诚善良、正直、讲诚信,我们相信他!”现在,邹兆臣的公司走上了正轨,除了支付各种费用和员工的开销,已经有所盈余。
好事接连不断。2007年6月5日,在吉林省监狱管理局的积极推荐下,邹兆臣写的《飘往春天的底层》一稿引起省委宣传部和当地出版社的关注。11月,被更名为《狱内》正式出版发行。
近日,他的剧本《5号监舍》被一家影视公司看中,已签订投拍合同。不久,一部反映监狱真实生活的20集电视连续剧将与观众见面。
2008年4月20日,邹兆臣作为出狱后的创业典型被监狱邀请回去做报告。报告中,他这样总结自己:监狱里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大大缩小,又多以赤裸裸的自我形态表现,这种零距离的接触,让我体验到社会独特的一个层面,又能得到在常态社会无法得到的对人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其中当然包括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对往昔的追悔。我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无一不是得益于狱中生活,是高墙电网激活了我身上的潜能,是铁窗冷月激发了我的斗志,使我从迷失中猛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