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贵刊1982年第7期发表张年顺等撰写的“气虚发热理论的研究进展” (以下简称“张文”)一文,有职下几点值得商榷。一、题文不符“张文”标题很明确是“气虚发热理论的研究进展”。“气虚发热”是病证名,《中医辞典》已作了解释,是“泛指脾胃气虚或脾肺气虚而致的虚热。多由饮食劳倦,内伤脾胃,以致气虚火旺,虚热内生。症见身热心烦,自汗恶寒,头痛体倦,懒于言语,动作则气喘乏力,脉洪大而虚等。治宜甘温之剂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贵刊1982年第7期发表张年顺等撰写的“气虚发热理论的研究进展” (以下简称“张文”)一文,有职下几点值得商榷。一、题文不符“张文”标题很明确是“气虚发热理论的研究进展”。“气虚发热”是病证名,《中医辞典》已作了解释,是“泛指脾胃气虚或脾肺气虚而致的虚热。多由饮食劳倦,内伤脾胃,以致气虚火旺,虚热内生。症见身热心烦,自汗恶寒,头痛体倦,懒于言语,动作则气喘乏力,脉洪大而虚等。治宜甘温之剂以培补中气。用补中益气汤,或用八珍汤加减。”脉因证治清清楚楚,中医界对此并无争议。有争议者乃东垣《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提到的“阴火”以及“甘温能除大热”等问题。《中医杂志》自1961年4月就这些问题发表争鸣文章,一直持续了两年多。“张文”对那时争鸣的文章基本上引用了,并专立阴火问题、甘温除热问题、补中益气汤问题进行综述。所列举的44篇文章,基本上是这些方面的内容。故用“气虚发热理论的研究进展”为题来说明“阴火”,“甘温除热”等问题的探讨是不适宜的,从根本上讲是题文不符。二、前后矛盾由于“张文”选题概念不清,必然带来前后文的矛盾。在“发热机制问题”中,认为“下流之湿闭塞其下,正好郁遏下焦阳气的升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很多高考作文题都涉及一些核心概念。本文将以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为例,浅谈什么是核心概念,怎样界定核心概念以及界定核心概念对于写好高考议论文的重要作用。一、什么是作文题中的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简而言之,就是指在作文题目中影响到审题立意准确性、影响到写作全局的关键性概念。
<正>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揉泥的时候要均匀,把里面的空气都揉出来,否则高温烧制时泥坯会炸……”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莫干山瓷印记研发体验馆内,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军港边揉泥边解释其重要性。揉泥、拉坯、晾干……他对每一步工艺流程都精益求精,“我是手艺人,这是万万不能忘记的,
<正>体育文化与健康教育是同向同行的实践活动,通过以实现大众健康生活为导向,为当前有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在全面追求健康休闲、养生的时代环境下,积极推动体育文化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既是满足大众公共健康服务"井喷式"需求的现实举措,也是有效提高和扩大体育健康优质供给的重要路径。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辅助治疗≥6岁小儿重度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6岁重度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根据指南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于治疗后24 h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24 h检测两组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及血清白
介绍了游泳馆池水加热方式,包括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电热棒、太阳能、空气能加热等。分析了锅炉加热和空气能热泵的工作原理,对两种供热系统运行成本进行对比,指出了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的优越性。基于地缘因素,选择空气能更具节能效果,而太阳能更适合在日照相对较长的北方城市使用。通过实践考察和对比,进行节能减排改造,选出了最适方案,为人们提供了高品质的游泳运动服务。
<正> 一、IEC68—1号标准(1968)第4.8条对温度稳定度的规定 “当试样所有部分的温度都和它们的最后温度之差不超过3℃或有关规范所规定的其他度数的时候,就算达到了温度稳定。注:……对散热试样来说,那就有必要进行多次的重复测量来确定温度变化3℃(或按有关规范规定的其他度数)所需的时间间隔。当两个相连的这样的时间间隔之比超过1.7时,就算达到了温度稳定。……
目前,随着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逐渐增加,固定资产的运营成本不断增加,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大型设备成本效益分析评价,合理运用医院管理手段,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采用投资回报率和投资回收率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对我们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和管理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将对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更合理、使用更高效产生积极的作用。
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年来,中日两国在逐步形成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同时,也维持和发展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成为维护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中日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日双边关系机制的建构与维护。在近年来中日两国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日关系机制建构的基础得到丰富和巩固,原则与路径也进一步明确和优化。在当前中日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方向选择之际,重新审视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