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45518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探究性学习活动逐渐兴起,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钻研,密切联系数学实际和学校以及地方实际,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  探究性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177
   自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探究性学习就逐渐成为主流的教学方法之一。广大一线教师们都在积极探索有效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具体策略。经多年总结,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有效实施探究性教学,应做到“三个点”。
   一、激活“认知点”,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
   理论来自于实践,数学知识其实都是生产生活实践经验总结后的成果。而实践,最能让人深入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因此,如果在数学知识学习中能结合实践,效果会更好。当然,教学毕竟是教学,不可能完全等同于生活实践,所以教学中的所谓实践,其中一种办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即通过一些手段,为学生虚拟一个实践场景,让他们在虚拟场景中思考和学习。这种虚拟场景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产生数学好奇心,从而激活他们的认知点,促进他们深入学习。在笔者所在的学校,由于条件有限,情境的建构往往借助简笔画等容易获得的方式来完成。
   (一)以简笔画创设情境
   简笔画是一种以简练的笔法来构建图画的方法,教学中所需的材料无非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而已,所以是最省材料,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例如,在进行“函数及其表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某物体处于高空h高度位置(单位为米),由静止开始下落,下落过程中,位移y(单位为米)与下落的时间x(单位为秒)之间的近似关系为y=4.9x2,假如这个物体下落2秒,下落的位移是多少?笔者展示了问题之后,以简笔画形式把题意画在了黑板上。学生看到简笔画,心里自然会顺着简笔画的意思来进一步展开想象,进而就虚构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场景。借助这样的场景,学生就很容易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了。
   (二)以实地体验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可以反过来指导生活。为了让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有更深的体会,可以带他们到生活场景中实际应用相关知识,或通过动手实验得出相关的知识点。比如三角函数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先动手实际测量相关数据,然后寻找规律,找出各边与各角之间的关系。经过一番动手操作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具体学习相关三角函数的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对三角函数这一部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有时候,也可以结合一些物理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即实行学科联合。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他如物理、化学等都要以之为基础,因此很多物理、化学现象中都要用到数学的计算。比如關于汽车转变时安全速度的计算问题,涉及到物理中的圆周运动。根据物理学知识可知,汽车转弯时,其向心力由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决定。由于车轮和路面相对不变中,因此汽车转弯时的摩擦力基本上是一个恒定值。转弯时汽车会有向外甩的倾向,即要做离心运动,这与向心运动是相反的,即它会衰减向心力。离心力受转弯半径、汽车重量、汽车速度等因素的影响,物理学上对此有这样一个公式:向心力F=汽车重量M*速度V2/转弯半径r。教师可以找一个转弯路面,让学生实地测量并计算。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学到了物理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用性。
   除以上两种容易实施的方法外,条件好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等方式来创设情境。
   二、设计操作点,指导方法选择
   探究性学习重点要在学法上指导,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并不知何种学习方法最适合自己。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作引导。如何引导呢?这就需要设置特点的操作点,即切入点,让学生获得方法上的选择指导。比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选取底数a(a>0,且a≠1)的几个不相同的值,然后在相同的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相对应的对数函数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图像,让他们努力发现其中的共同特征。在这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选择对比法、描述法等不同的方法来确定函数图像的异同。
   三、促成内化点,培养良好的探究习惯
   很多教师发现,探究性教学活动实施下来也看不到明显的效果。这种结果的出现,往往源于学生在活动中教师参与干涉过多,致学生缺乏主动性,从头至尾被动参与。为使学生有效参与,教师引导一定要注意把握度,不能过多参与进去,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答案,而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慢慢增养起他们良好的探究习惯来,对今后的学习大有禆益。
   例如,在几何课“正方体截面”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泥塑的操作体验了“正方体的截面”的产生过程,然后让他们相互讨论,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提问“对正方体如何裁截才能得到正三角形?”有的学生提问“对于一个正方体而言,截面有哪几种情况”;有的学生提问“其中一个三角形的截面是怎么得到的,像这样的三角形有多少个”。问题提出来后,再引导学生或通过分析思考,或动手实践操作,相互合作讨论,逐步找到问题的答案。类似的活动开展次数多了,学生就会慢慢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并从中体会到操作的方法。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科实际和地方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实施策略,力争使新世纪的高中数学教学变得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温建红.论高中数学探究学习有效实施的策略——以“无盖长方体盒子制作”为例[C].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2.
   [2]李志明.浅谈新课程下高中语文的探究式学习实施策略[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
   [3]金德民.论高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C].中国化学会,2004:776-778.
   [4]张秀琦.基于Z+Z智能教育平台的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C].中国教育学会,2010:363-366.
   [5]胥昆明.通过高中数学教学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解析[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以艺术的最终目的为线索,通过对人个体对社会所做的历史上贡献,及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对民族的艺术体探索的分析,力图证明艺术的创作思维方式对推进社会历史上进程,所起的巨大作用。同时,修正现今社会对艺术的肤浅认识观,主张功利与本民族社会发展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思想;社会进步;现实美与社会美;民族与民主  艺术虽无法考证这一词汇产生,但就其本质来说,应当是自人类称自己为‘类’的时代。所以也就亘古
摘 要:本文通过着力分析可口可乐2013年新年广告《快乐中国创造篇》的视觉符号和广告文案,分析总结出阶段性的品牌定位这一定位现象,为品牌价值盈余的产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关键词:可口可乐新年广告;阶段性品牌定位  1 可口可乐2013新年广告内容梳理和总结  总得来说,2013年新年广告《快乐中国创造》延续了可口可乐的基本视觉风格。例如早已成为显著视觉锤的曲线瓶形和红色的主题色,这两者共同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孩子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与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教师在教学设计与组织过程中,应当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优化教学技巧与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教学 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3.191  随着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入学习,广大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