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2个方面,介绍黄秋葵的生物特性表现,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与施肥、播种育苗、定苗移栽、田间管理、留种技术、适时采收、产品处理及开发等环节总结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重庆区域种植和发展黄秋葵提供技术参考,以期达到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促进规模生产、形成黄秋葵产业的目的。
关键词 黄秋葵;生物特性;高产;栽培技术;重庆;万州区
中图分类号 S6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103-02
黄秋葵,属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又名咖啡黄葵、补肾草、羊角菜、秋葵、羊角豆等。常食有帮助消化、健胃理肠、保肝强肾等功效,是一种新型营养保健蔬菜,被美誉为“蔬菜之王”、“植物人参”、“植物伟哥”。黄秋葵营养价值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符合重庆库区生态涵养发展政策,极易形成规模生产和加工产业,发挥独特超高效益。
黄秋葵目前在欧洲、非洲、中东、印度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我国台湾、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发展较早,已初具规模形成产业,建立和占有了部分市场。重庆市近年相继有江津、壁山、黔江、武隆等区县引种成功或小规模种植的报道,但却没有形成一套属于重庆当地的栽培技术方案,局限了黄秋葵的规模产业发展。笔者通过重庆天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库区万州高梁镇连续3年的种植实践与经验探索,摸索出黄秋葵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黄秋葵,茎赤绿色,圆柱形,直立,茎秆粗壮;直根系,根系发达,吸收力强;株高因品种、栽培方式、肥水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一般1.2~1.5 m,高秆品种2~3 m,甚至更高;叶呈掌状5裂,偶有3裂,互生,有硬毛,叶缘有锯齿,叶柄细长,中空有刚毛;果实为蒴果,似羊角而较直,蒴果着生于叶腋中,五角品种果面有棱5道,长、横径分别为8.0~20.0、1.9~3.6 cm,子房10或12室,每室有8~10粒种子,大果荚更多;花以白色居多,也有黄色和红色,直径7~10 cm,颜色艳丽,颇具观赏价值,花自下而上逐渐开放结果;黄秋葵种子近似圆球形,比绿豆略大,黑褐色,千粒重65~75 g。
1.2 生长习性
黄秋葵属短日照蔬菜,性喜温暖喜光,耐热、耐旱、耐湿、怕寒,不耐霜冻,不耐涝,不耐阴。以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上种植为宜。种子发芽温度、生长发育适温、开花结果期最适温度分别为30~35、25~30、26~28 ℃。月均温度低于17 ℃影响开花结果,当夜温降到13 ℃以下时植株生长缓慢,坐果率低。结果期要求水分充足。生长前期以氮为主,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2 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2.1 品种选择
目前,市场上黄秋葵产地多为山区,并且大多为圆果形地方品种。其中,以青绿色荚种肉质较好,深受消费者喜欢,规模生產可引进台湾五福、永福、清福、南洋及日本东京五角、新东京5号,此外还有长绿、绿星、翠娇等适宜品种。红果种(红秋葵)一般产量低、食用品质差,更适合特种观赏植物栽培[1-2]。
2.2 选地、整地与施肥
黄秋葵根系发达,入土深,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不论黏土或砂土均能生长。但最好选择通风向阳、光照充足、耕层深厚、土质肥沃、采光良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前茬最好是菜园地,可间套作,忌连作。
准备种植黄秋葵的地块,在前茬收获后,要及时进行土地深耕20~30 cm,然后施足底肥,施腐熟有机肥30 t/hm2左右、氮磷钾复合肥(15-15-15)750~900 kg/hm2,肥料与土壤应充分混合、腐熟备用。若采取开厢种植,厢面宽1.2~1.3 m,厢沟深25~30 cm[3-4]。
2.3 播种育苗
只要水源充足,黄秋葵春播、夏播均可,长江流域区以春播为主,一般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夏播时间为5—6月。采用小拱棚、大棚或地膜覆盖栽培进行早播,但以露地栽培为主。
黄秋葵多采用种子直播。播前用20 ℃温水浸种24 h,于25~30 ℃下催芽3~5 d,待2/3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时先浇足底水,每穴播种2~3粒,覆土1~2 cm,黄秋葵约10 d可以出苗。用种量3.75~4.50 kg/hm2,矮秆品种可合理密植,以方便采收为度,一般栽植1.80万~2.25万株/hm2。中秆品种栽植1.5万株/hm2左右为宜,高秆品种不便管理和采摘,更不适宜大棚设施栽培。
2.4 定苗移栽
幼苗出土后应及时进行间定苗,去弱苗、病苗。当黄秋葵幼苗具有2~3片真叶、苗高10~15 cm即可定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若采取育苗移栽,在幼苗2~3叶时,带土移植到大田,注意选用壮苗,剔除弱小苗;要浇透定根水,以利于成活。
2.5 田间管理
2.5.1 除草培土。黄秋葵幼苗出土或定植后,每7~10 d进行1次中耕除草。开花结果后,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行前中耕培土。
2.5.2 合理追肥。当大多数植株收获1~2个嫩果后,结合浇水开始追肥,追肥时应少量多次,一般每次追施尿素60~90 kg/hm2,每月2~3次。采取沟施行间或穴施在株间,施后覆土,或对清粪水7.5 t/hm2逐窝逐棵浇入;生长进入后期也应注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增加后期产量。为提高品质,尽量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5-6]。
2.5.3 水源管理。黄秋葵为耐湿性植物,植株高大,需水较多,因此要经常浇水,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移栽后7~10 d浇1次水。7—8月,正值采果盛期,应保持水分供应,但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涝。炎夏季节,宜在9:00前、下午日落后浇水。
2.5.4 整枝摘叶。黄秋葵植株下部侧枝过多会影响坐果,应及时抹去侧芽,以免消耗养分;若株苗较稀,只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留下粗壮的,以增加结果枝;进入盛果期后,应及时摘除无效老叶、残叶,以利于通风透光;采收种果者及时摘心。黄秋葵根深株稳,一般不存在倒伏问题,若遇夏季暴雨多,应选用约1 m的木棍或竹竿,插于植株附近,与主干绑牢,防倒伏[7-8]。 2.5.5 病虫害防治。黄秋葵抗性强,病虫害较少,偶尔有螟虫、蚜虫、地老虎、蚂蚁危害,以农业、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学药剂可选用80%敌敌畏乳剂,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或10%吡虫啉1 000倍液喷施防治蚜虫、螟虫和蚂蚁;早期(2龄期)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药剂洒撒地面有效杀灭地老虎幼虫。如遇连绵阴雨季节引发病毒病,可在天气转晴后,及时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石灰。
2.6 留种技术
黄秋葵是异花授粉作物,留种地要建立安全隔离区。在大田中选择优良的单株作种株,选取植株中部或中上部果实为留种果,其他果实在嫩果期摘下上市。当籽粒饱满的老熟果荚开始变褐色,即可采收。待种果完全晒干,剥开果皮取出种子,清选后贮存于布袋中备用。有条件的最好放在冷庫中贮存,以提高第2年种子的发芽率。
2.7 适时采收
一般在花谢后4~5 d,果实长到长度为5~8 cm时,在每天早晨沿果柄处剪下,采摘鲜果。且荚长不要超过10 cm。注意采摘时戴上手套。
2.8 产品处理及开发
黄秋葵主要取食新鲜上市的嫩荚,其肉质柔嫩、润滑,适合多种美食烹饪,也可速冻、保鲜冷藏、烘焙、加工脆葵片、泡菜、罐头等,其营养价值丰富;秋葵花可制茶;根、叶可入药;种子可选留作下季用、也可榨油、提取黄酮;成熟老化植株富含蛋白质等营养元素,收获后可干储做饲料或制茎叶粉,是天然的着色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之一。
3 参考文献
[1] 韩菊兰,李臻,胡韬,等.黄秋葵的功能特性及综合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05-106.
[2] 黄秋葵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上)[EB/OL].(2008-05-24)[2014-02-25].http://www.foodmate.net/tech/zhongzhi/2/113035.html.
[3] 董彩文,梁少华.黄秋葵的功能特性及综合开发利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5):180-182.
[4] 张才松,张谷生.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6(2):31-32.
[5] 刘东祥,叶花兰,刘国道.黄秋葵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18-3720.
[6] 王夫同,赵学坤.黄秋葵及其高产栽培[J].西北园艺,2001(1):32.
[7] 王彦华.营养保健菜——黄秋葵的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1(1):26.
[8] 柯东晖,吴平,董文其.平湖市纤指黄秋葵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6):134,136.
关键词 黄秋葵;生物特性;高产;栽培技术;重庆;万州区
中图分类号 S6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103-02
黄秋葵,属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又名咖啡黄葵、补肾草、羊角菜、秋葵、羊角豆等。常食有帮助消化、健胃理肠、保肝强肾等功效,是一种新型营养保健蔬菜,被美誉为“蔬菜之王”、“植物人参”、“植物伟哥”。黄秋葵营养价值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符合重庆库区生态涵养发展政策,极易形成规模生产和加工产业,发挥独特超高效益。
黄秋葵目前在欧洲、非洲、中东、印度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我国台湾、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发展较早,已初具规模形成产业,建立和占有了部分市场。重庆市近年相继有江津、壁山、黔江、武隆等区县引种成功或小规模种植的报道,但却没有形成一套属于重庆当地的栽培技术方案,局限了黄秋葵的规模产业发展。笔者通过重庆天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库区万州高梁镇连续3年的种植实践与经验探索,摸索出黄秋葵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黄秋葵,茎赤绿色,圆柱形,直立,茎秆粗壮;直根系,根系发达,吸收力强;株高因品种、栽培方式、肥水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一般1.2~1.5 m,高秆品种2~3 m,甚至更高;叶呈掌状5裂,偶有3裂,互生,有硬毛,叶缘有锯齿,叶柄细长,中空有刚毛;果实为蒴果,似羊角而较直,蒴果着生于叶腋中,五角品种果面有棱5道,长、横径分别为8.0~20.0、1.9~3.6 cm,子房10或12室,每室有8~10粒种子,大果荚更多;花以白色居多,也有黄色和红色,直径7~10 cm,颜色艳丽,颇具观赏价值,花自下而上逐渐开放结果;黄秋葵种子近似圆球形,比绿豆略大,黑褐色,千粒重65~75 g。
1.2 生长习性
黄秋葵属短日照蔬菜,性喜温暖喜光,耐热、耐旱、耐湿、怕寒,不耐霜冻,不耐涝,不耐阴。以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上种植为宜。种子发芽温度、生长发育适温、开花结果期最适温度分别为30~35、25~30、26~28 ℃。月均温度低于17 ℃影响开花结果,当夜温降到13 ℃以下时植株生长缓慢,坐果率低。结果期要求水分充足。生长前期以氮为主,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2 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2.1 品种选择
目前,市场上黄秋葵产地多为山区,并且大多为圆果形地方品种。其中,以青绿色荚种肉质较好,深受消费者喜欢,规模生產可引进台湾五福、永福、清福、南洋及日本东京五角、新东京5号,此外还有长绿、绿星、翠娇等适宜品种。红果种(红秋葵)一般产量低、食用品质差,更适合特种观赏植物栽培[1-2]。
2.2 选地、整地与施肥
黄秋葵根系发达,入土深,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不论黏土或砂土均能生长。但最好选择通风向阳、光照充足、耕层深厚、土质肥沃、采光良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前茬最好是菜园地,可间套作,忌连作。
准备种植黄秋葵的地块,在前茬收获后,要及时进行土地深耕20~30 cm,然后施足底肥,施腐熟有机肥30 t/hm2左右、氮磷钾复合肥(15-15-15)750~900 kg/hm2,肥料与土壤应充分混合、腐熟备用。若采取开厢种植,厢面宽1.2~1.3 m,厢沟深25~30 cm[3-4]。
2.3 播种育苗
只要水源充足,黄秋葵春播、夏播均可,长江流域区以春播为主,一般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夏播时间为5—6月。采用小拱棚、大棚或地膜覆盖栽培进行早播,但以露地栽培为主。
黄秋葵多采用种子直播。播前用20 ℃温水浸种24 h,于25~30 ℃下催芽3~5 d,待2/3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时先浇足底水,每穴播种2~3粒,覆土1~2 cm,黄秋葵约10 d可以出苗。用种量3.75~4.50 kg/hm2,矮秆品种可合理密植,以方便采收为度,一般栽植1.80万~2.25万株/hm2。中秆品种栽植1.5万株/hm2左右为宜,高秆品种不便管理和采摘,更不适宜大棚设施栽培。
2.4 定苗移栽
幼苗出土后应及时进行间定苗,去弱苗、病苗。当黄秋葵幼苗具有2~3片真叶、苗高10~15 cm即可定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若采取育苗移栽,在幼苗2~3叶时,带土移植到大田,注意选用壮苗,剔除弱小苗;要浇透定根水,以利于成活。
2.5 田间管理
2.5.1 除草培土。黄秋葵幼苗出土或定植后,每7~10 d进行1次中耕除草。开花结果后,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行前中耕培土。
2.5.2 合理追肥。当大多数植株收获1~2个嫩果后,结合浇水开始追肥,追肥时应少量多次,一般每次追施尿素60~90 kg/hm2,每月2~3次。采取沟施行间或穴施在株间,施后覆土,或对清粪水7.5 t/hm2逐窝逐棵浇入;生长进入后期也应注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增加后期产量。为提高品质,尽量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5-6]。
2.5.3 水源管理。黄秋葵为耐湿性植物,植株高大,需水较多,因此要经常浇水,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移栽后7~10 d浇1次水。7—8月,正值采果盛期,应保持水分供应,但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涝。炎夏季节,宜在9:00前、下午日落后浇水。
2.5.4 整枝摘叶。黄秋葵植株下部侧枝过多会影响坐果,应及时抹去侧芽,以免消耗养分;若株苗较稀,只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留下粗壮的,以增加结果枝;进入盛果期后,应及时摘除无效老叶、残叶,以利于通风透光;采收种果者及时摘心。黄秋葵根深株稳,一般不存在倒伏问题,若遇夏季暴雨多,应选用约1 m的木棍或竹竿,插于植株附近,与主干绑牢,防倒伏[7-8]。 2.5.5 病虫害防治。黄秋葵抗性强,病虫害较少,偶尔有螟虫、蚜虫、地老虎、蚂蚁危害,以农业、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学药剂可选用80%敌敌畏乳剂,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或10%吡虫啉1 000倍液喷施防治蚜虫、螟虫和蚂蚁;早期(2龄期)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药剂洒撒地面有效杀灭地老虎幼虫。如遇连绵阴雨季节引发病毒病,可在天气转晴后,及时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石灰。
2.6 留种技术
黄秋葵是异花授粉作物,留种地要建立安全隔离区。在大田中选择优良的单株作种株,选取植株中部或中上部果实为留种果,其他果实在嫩果期摘下上市。当籽粒饱满的老熟果荚开始变褐色,即可采收。待种果完全晒干,剥开果皮取出种子,清选后贮存于布袋中备用。有条件的最好放在冷庫中贮存,以提高第2年种子的发芽率。
2.7 适时采收
一般在花谢后4~5 d,果实长到长度为5~8 cm时,在每天早晨沿果柄处剪下,采摘鲜果。且荚长不要超过10 cm。注意采摘时戴上手套。
2.8 产品处理及开发
黄秋葵主要取食新鲜上市的嫩荚,其肉质柔嫩、润滑,适合多种美食烹饪,也可速冻、保鲜冷藏、烘焙、加工脆葵片、泡菜、罐头等,其营养价值丰富;秋葵花可制茶;根、叶可入药;种子可选留作下季用、也可榨油、提取黄酮;成熟老化植株富含蛋白质等营养元素,收获后可干储做饲料或制茎叶粉,是天然的着色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之一。
3 参考文献
[1] 韩菊兰,李臻,胡韬,等.黄秋葵的功能特性及综合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05-106.
[2] 黄秋葵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上)[EB/OL].(2008-05-24)[2014-02-25].http://www.foodmate.net/tech/zhongzhi/2/113035.html.
[3] 董彩文,梁少华.黄秋葵的功能特性及综合开发利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5):180-182.
[4] 张才松,张谷生.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6(2):31-32.
[5] 刘东祥,叶花兰,刘国道.黄秋葵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18-3720.
[6] 王夫同,赵学坤.黄秋葵及其高产栽培[J].西北园艺,2001(1):32.
[7] 王彦华.营养保健菜——黄秋葵的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1(1):26.
[8] 柯东晖,吴平,董文其.平湖市纤指黄秋葵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6):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