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月下旬,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最大的单体工程,也是上海世博会外形最新颖奇美的一座永久性建筑——世博轴,经过上万名建设者37个月的建设,宣告竣工。
流云般舒卷的白色顶棚、玉兰花般怒放的“阳光谷”,每天约10万人次的观众穿梭其间,当会睁大眼睛,好奇地看个不停。
8名建设者代表为工程竣工剪彩。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喜不自禁:“世博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建筑的设计特色与艺术魅力,表现出中国工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施工水平。世界将为中国人民这一新的智慧结晶喝彩。”
世博轴“透视”
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的主出入口和中央人行立体交通枢纽,长约1045米、宽约130米,由地上地下各两层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1万平方米。
据上海世博局副局长丁浩介绍,预计世博会半年会期里,现场参观者将达7000万人次,世博轴将承担世博园区约23%的人流,即平均每天承担客流9.2万人次,极限高峰日承担18.5万人次。他强调,世博轴既是重要的城市功能性设施,也是充满艺术美感的建筑杰作。
世博轴工程建筑形式新颖独特。世博轴工程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了超大规模“阳光谷”结构,即六个远看如同上海市花白玉兰的巨型圆锥状结构。自然光透过“阳光谷”玻璃倾泻入地,可满足部分地下空间的采光需求,提升地下空间的舒适感,节约大量能源。
世博轴工程屋面顶棚采用的索膜结构,创造了一项世界之最。屋顶膜面由31个外桅杆、19个内桅杆及牵引桅杆的各类钢索作为支承系统。整个屋顶膜面长约843米、最宽处约97米,膜面展开面积达7.7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索膜结构,外形如舒卷的白云浪漫飘逸。
世博轴工程采用了生态设计理念,除了“阳光谷”及下沉式草坡把阳光和绿色引入各层空间,还采用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雨水收集利用等新技术,引领当代建筑向绿色环保节能方向发展,体现了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据介绍,世博轴工程还是世博园区中央的服务性建筑,容纳了相关的安检设施、信息导向、服务设施、特许商业设施、餐饮卫生设施、景观绿化和人员休息场所。4月15日之前,世博轴将完成运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功能用房完善和商业装修,4月下旬进行试运营,为5月1日世博会开园和正式运营打好基础。
承载世博精神展现科技亮点
丁浩介绍说,在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世博轴围绕“人、城市、自然、交流”的命题,通过自身的功能组织和独特的建筑语言,表现出人与人、人与城市、城市环境及自然环境之间通过交流形成的和谐关系,并以此构成了美好的城市生活空间。
世博轴亮点之一是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张拉索膜屋面。这一独特的结构,张拉起自由飘逸的白色索膜,让其下人流的来往聚散与自然界水流、气流的飘散汇集相互对应、联想,以富有张力的体型表现出力与美的统一,实现了现代建筑艺术与结构科学的美妙结合。膜材料使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不燃性、防紫外線、抗风化、自洁性和高反射性等特点。此外,各种专业技术手段,可确保索膜结构在台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结构安全,并可实施早期预警。
世博轴亮点之二是“阳光谷”。“阳光谷”为大悬挑单层网壳钢结构,是当今最先进的建筑结构技术的代表,设计与建造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数字化仿真技术。6个“阳光谷”贯穿世博轴各层建筑平面,使整个建筑在视觉上气势恢弘而又不失轻盈。“阳光谷”兼具生态功能,可将阳光、绿化和自然空气引入建筑内部和地下空间。“阳光谷”内的庭院景观象征了人类同自然资源的依存关系,并以昂扬向上的形态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世博轴亮点之三是对生态节能减排技术的综合应用。
首先,世博轴两侧的景观绿坡、膜结构屋面以及“阳光谷”都可进行雨水收集,经简单净化后用于卫生间冲洗和景观灌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大大减少了建筑自身和园区排水泵站的建设投资与运营能耗,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平衡和谐。
其次,根据世博轴主体建筑结构构件巨大、混凝土比热容量大的特点,利用开敞的楼层促进空气与结构之间的热交换,保证建筑的冬暖夏凉。“阳光谷”在将阳光引入建筑内部的同时,可利用热空气拔风效应促成建筑内的自然通风。
第三,利用世博轴建筑占地大且毗邻黄浦江的特点,这一项目采用了地源热泵和江水源热泵的空调系统,减轻了世博园区的电力负荷和能耗。
世博轴亮点之四是形成了一个通透流动的建筑空间。作为世博会举办期间承载大量进出人流的立体交通综合体,世博轴超大规模的建筑尺度使其在很多方面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概念。通过对人性化和高品质城市空间的关注,世博轴打破了传统的地上地下概念,其地下同样拥有阳光和新鲜空气,而通过将世博轴塑造成上下多层分布的特色街道,则创造了崭新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模式。
引出上海第三个市级中心
随着世博轴工程竣工,上海未来第三个市级中心也揭开了面纱。
据介绍,上海未来的第三个市级中心就是仍在紧张建设中的世博园区,而刚刚竣工的世博轴就是未来第三个市级中心的中央轴线。世博轴不仅提供了充足的商业服务面积和舒适便捷的交通换乘空间,同时保留了世博轴作为城市景观大道的作用。
世博轴是世博会的主出入口和世博园区的中央立体交通轴线,沟通连接了世博会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四大场馆以及周边的7号和8号轨道交通线。
在南北方向的世博轴两侧,还分布着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演艺等世博会永久性建筑。以这些超大规模的公共建筑为主体,世博园区将在世博会后“变身”为以国际商贸、文化、科技交流为特色的上海第三个市级中心。
上海目前的两个市级中心分别为浦西的人民广场和浦东的陆家嘴。随着第三个市级中心渐露雏形,上海的城市发展将从人民广场至陆家嘴的东西方向,转为沿黄浦江流域的南北方向,不仅城市功能大大完善,整个城市面貌也将为之一新。
编辑:卢劲杉[email protected]
流云般舒卷的白色顶棚、玉兰花般怒放的“阳光谷”,每天约10万人次的观众穿梭其间,当会睁大眼睛,好奇地看个不停。
8名建设者代表为工程竣工剪彩。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喜不自禁:“世博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建筑的设计特色与艺术魅力,表现出中国工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施工水平。世界将为中国人民这一新的智慧结晶喝彩。”
世博轴“透视”
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的主出入口和中央人行立体交通枢纽,长约1045米、宽约130米,由地上地下各两层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1万平方米。
据上海世博局副局长丁浩介绍,预计世博会半年会期里,现场参观者将达7000万人次,世博轴将承担世博园区约23%的人流,即平均每天承担客流9.2万人次,极限高峰日承担18.5万人次。他强调,世博轴既是重要的城市功能性设施,也是充满艺术美感的建筑杰作。
世博轴工程建筑形式新颖独特。世博轴工程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了超大规模“阳光谷”结构,即六个远看如同上海市花白玉兰的巨型圆锥状结构。自然光透过“阳光谷”玻璃倾泻入地,可满足部分地下空间的采光需求,提升地下空间的舒适感,节约大量能源。
世博轴工程屋面顶棚采用的索膜结构,创造了一项世界之最。屋顶膜面由31个外桅杆、19个内桅杆及牵引桅杆的各类钢索作为支承系统。整个屋顶膜面长约843米、最宽处约97米,膜面展开面积达7.7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索膜结构,外形如舒卷的白云浪漫飘逸。
世博轴工程采用了生态设计理念,除了“阳光谷”及下沉式草坡把阳光和绿色引入各层空间,还采用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雨水收集利用等新技术,引领当代建筑向绿色环保节能方向发展,体现了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据介绍,世博轴工程还是世博园区中央的服务性建筑,容纳了相关的安检设施、信息导向、服务设施、特许商业设施、餐饮卫生设施、景观绿化和人员休息场所。4月15日之前,世博轴将完成运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功能用房完善和商业装修,4月下旬进行试运营,为5月1日世博会开园和正式运营打好基础。
承载世博精神展现科技亮点
丁浩介绍说,在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世博轴围绕“人、城市、自然、交流”的命题,通过自身的功能组织和独特的建筑语言,表现出人与人、人与城市、城市环境及自然环境之间通过交流形成的和谐关系,并以此构成了美好的城市生活空间。
世博轴亮点之一是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张拉索膜屋面。这一独特的结构,张拉起自由飘逸的白色索膜,让其下人流的来往聚散与自然界水流、气流的飘散汇集相互对应、联想,以富有张力的体型表现出力与美的统一,实现了现代建筑艺术与结构科学的美妙结合。膜材料使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不燃性、防紫外線、抗风化、自洁性和高反射性等特点。此外,各种专业技术手段,可确保索膜结构在台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结构安全,并可实施早期预警。
世博轴亮点之二是“阳光谷”。“阳光谷”为大悬挑单层网壳钢结构,是当今最先进的建筑结构技术的代表,设计与建造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数字化仿真技术。6个“阳光谷”贯穿世博轴各层建筑平面,使整个建筑在视觉上气势恢弘而又不失轻盈。“阳光谷”兼具生态功能,可将阳光、绿化和自然空气引入建筑内部和地下空间。“阳光谷”内的庭院景观象征了人类同自然资源的依存关系,并以昂扬向上的形态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世博轴亮点之三是对生态节能减排技术的综合应用。
首先,世博轴两侧的景观绿坡、膜结构屋面以及“阳光谷”都可进行雨水收集,经简单净化后用于卫生间冲洗和景观灌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大大减少了建筑自身和园区排水泵站的建设投资与运营能耗,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平衡和谐。
其次,根据世博轴主体建筑结构构件巨大、混凝土比热容量大的特点,利用开敞的楼层促进空气与结构之间的热交换,保证建筑的冬暖夏凉。“阳光谷”在将阳光引入建筑内部的同时,可利用热空气拔风效应促成建筑内的自然通风。
第三,利用世博轴建筑占地大且毗邻黄浦江的特点,这一项目采用了地源热泵和江水源热泵的空调系统,减轻了世博园区的电力负荷和能耗。
世博轴亮点之四是形成了一个通透流动的建筑空间。作为世博会举办期间承载大量进出人流的立体交通综合体,世博轴超大规模的建筑尺度使其在很多方面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概念。通过对人性化和高品质城市空间的关注,世博轴打破了传统的地上地下概念,其地下同样拥有阳光和新鲜空气,而通过将世博轴塑造成上下多层分布的特色街道,则创造了崭新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模式。
引出上海第三个市级中心
随着世博轴工程竣工,上海未来第三个市级中心也揭开了面纱。
据介绍,上海未来的第三个市级中心就是仍在紧张建设中的世博园区,而刚刚竣工的世博轴就是未来第三个市级中心的中央轴线。世博轴不仅提供了充足的商业服务面积和舒适便捷的交通换乘空间,同时保留了世博轴作为城市景观大道的作用。
世博轴是世博会的主出入口和世博园区的中央立体交通轴线,沟通连接了世博会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四大场馆以及周边的7号和8号轨道交通线。
在南北方向的世博轴两侧,还分布着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演艺等世博会永久性建筑。以这些超大规模的公共建筑为主体,世博园区将在世博会后“变身”为以国际商贸、文化、科技交流为特色的上海第三个市级中心。
上海目前的两个市级中心分别为浦西的人民广场和浦东的陆家嘴。随着第三个市级中心渐露雏形,上海的城市发展将从人民广场至陆家嘴的东西方向,转为沿黄浦江流域的南北方向,不仅城市功能大大完善,整个城市面貌也将为之一新。
编辑:卢劲杉[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