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涞水县以风景奇秀的野三坡而得名,但当记者来到县城时,印象颇深的却是这里公务员们的节俭:在财政局,记者想借电话一用,却被告之无法打外线;而另有一些单位的电话,居然被锁在一尺见方的盒子中,只能接听,不能外拨。
时值隆冬的正午时分,阳光不遗余力地从窗口射进房间,携来些许暖意,愈发显出财政局停了暖气的破旧办公楼中的阴冷和黯淡。在办公室等待采访的记者突然听到楼道中一阵喧哗,循声望去,只见一纸封条刚刚封住局长办公室的门——惊问之下才得知,因为一场经济官司,财政局被判赔偿305万人民币,在账上一分钱也无法划出的情况之下,法警便将财政局局长室查封了……
涞水县是河北省省级贫困县,2002年县级财政收入总计只有3053万元。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涞水县该有的几套班子一个都不少——可就是不能按时发工资。公费医疗也是可望而不可及。预算股王股长介绍说,公费医疗款还不够县离休干部报销的,更别说退休人员和一般机关干部了。在当地待遇和福利最好的财政局中,记者接触到的所有公务员从1994年起都没有享受过公费医疗。
孙福盛和王兴是涞水县三义村的两位退休教师,记者在财政局采访的时候,正碰到他们结伴赶来打听拖欠了半年的工资什么时候可以发下来。预算股王股长接待了他们,“难哪,”王股长颇为无奈,“不是你们一个村欠发工资,我们没有钱,真没办法发。你们村的情况还是好的,像娄村两个退休教师,一年多没发工资,就靠养兔子、卖兔子养活自己。还有两口子,也是教书的,一年半没发工钱,两人白天教书,晚上到砖窑做砖坯。财政没钱,你们真得理解。”
涞水县下辖的义安镇财政状况更是紧张。义安镇政府每年的办公经费只有2万元,而政府大院中至少有40人办公——也就是说,人均办公经费每年只有500元。在县政府的办公室里,没有暖气,也没有电话,办公桌上放着油漆剥落的算盘。
“事多钱少,所长难当啊。”财政所所长李振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感叹。李所长透露,该乡镇一年乡级收入有二三百万,今年税收分成的时候又分走了几十万,连刚性支出都远远不够,镇政府的车辆修理费和汽油费都只能靠拖欠,别说做事情的钱。但是有一些事情乡里不干又不行,这种情况下只能“负债经营”了。
从庄町到高落村,有一段连接十几个村的公路,年久失修,凹凸不平,百姓怨声载道。可是修复这段公路至少需要40万元——相当于义安镇政府20年办公经费的总和。义安财政所四处奔走筹款,最终从周围村落的个体户那里筹得5万元,义安镇的公务员捐出5000元钱,仍然远远不够。后来李振波总算找到了一位愿意垫资的工程队老板,修路才得以进行。如今,路是修好了,可是债还不知何年何月能还上。“如果还不了钱,以后哪还能再找到人垫资?”李振波无不忧虑。
目前,涞水县所有的国有企业都非常不景气,财源严重不足。因而,获得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似乎成了涞水县惟一的希望。王股长说,每年上级拨付的转移支付有好几千万,已经不少了,但是这些转移支付只能被用来发工资,尽管明知这会带来恶性循环,但仍然不得不如此。该县8000个公务员,如果什么事情也不做,按人均一个月600元的基本工资计算,一年的工资支出也得5760万元——正好把转移支付“一扫而光”。事实上,工资的缺口远不止这些。早在1998年以前,涞水县已偷偷将上级下拨的1000多万元专款用来发工资。即使这样挪用,涞水县到2002年底仍欠发着不少工资,在有的乡里,最长欠发了20个月的工资。
从1999年到2002年,涞水政府机构膨胀了很多,县里的财政负担越发沉重。近几年,中央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按可比口径计算,2002年涞水县得到的转移支付有6000多万元。即使如此,涞水的财政仍然存在不小的缺口。
时值隆冬的正午时分,阳光不遗余力地从窗口射进房间,携来些许暖意,愈发显出财政局停了暖气的破旧办公楼中的阴冷和黯淡。在办公室等待采访的记者突然听到楼道中一阵喧哗,循声望去,只见一纸封条刚刚封住局长办公室的门——惊问之下才得知,因为一场经济官司,财政局被判赔偿305万人民币,在账上一分钱也无法划出的情况之下,法警便将财政局局长室查封了……
涞水县是河北省省级贫困县,2002年县级财政收入总计只有3053万元。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涞水县该有的几套班子一个都不少——可就是不能按时发工资。公费医疗也是可望而不可及。预算股王股长介绍说,公费医疗款还不够县离休干部报销的,更别说退休人员和一般机关干部了。在当地待遇和福利最好的财政局中,记者接触到的所有公务员从1994年起都没有享受过公费医疗。
孙福盛和王兴是涞水县三义村的两位退休教师,记者在财政局采访的时候,正碰到他们结伴赶来打听拖欠了半年的工资什么时候可以发下来。预算股王股长接待了他们,“难哪,”王股长颇为无奈,“不是你们一个村欠发工资,我们没有钱,真没办法发。你们村的情况还是好的,像娄村两个退休教师,一年多没发工资,就靠养兔子、卖兔子养活自己。还有两口子,也是教书的,一年半没发工钱,两人白天教书,晚上到砖窑做砖坯。财政没钱,你们真得理解。”
涞水县下辖的义安镇财政状况更是紧张。义安镇政府每年的办公经费只有2万元,而政府大院中至少有40人办公——也就是说,人均办公经费每年只有500元。在县政府的办公室里,没有暖气,也没有电话,办公桌上放着油漆剥落的算盘。
“事多钱少,所长难当啊。”财政所所长李振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感叹。李所长透露,该乡镇一年乡级收入有二三百万,今年税收分成的时候又分走了几十万,连刚性支出都远远不够,镇政府的车辆修理费和汽油费都只能靠拖欠,别说做事情的钱。但是有一些事情乡里不干又不行,这种情况下只能“负债经营”了。
从庄町到高落村,有一段连接十几个村的公路,年久失修,凹凸不平,百姓怨声载道。可是修复这段公路至少需要40万元——相当于义安镇政府20年办公经费的总和。义安财政所四处奔走筹款,最终从周围村落的个体户那里筹得5万元,义安镇的公务员捐出5000元钱,仍然远远不够。后来李振波总算找到了一位愿意垫资的工程队老板,修路才得以进行。如今,路是修好了,可是债还不知何年何月能还上。“如果还不了钱,以后哪还能再找到人垫资?”李振波无不忧虑。
目前,涞水县所有的国有企业都非常不景气,财源严重不足。因而,获得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似乎成了涞水县惟一的希望。王股长说,每年上级拨付的转移支付有好几千万,已经不少了,但是这些转移支付只能被用来发工资,尽管明知这会带来恶性循环,但仍然不得不如此。该县8000个公务员,如果什么事情也不做,按人均一个月600元的基本工资计算,一年的工资支出也得5760万元——正好把转移支付“一扫而光”。事实上,工资的缺口远不止这些。早在1998年以前,涞水县已偷偷将上级下拨的1000多万元专款用来发工资。即使这样挪用,涞水县到2002年底仍欠发着不少工资,在有的乡里,最长欠发了20个月的工资。
从1999年到2002年,涞水政府机构膨胀了很多,县里的财政负担越发沉重。近几年,中央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按可比口径计算,2002年涞水县得到的转移支付有6000多万元。即使如此,涞水的财政仍然存在不小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