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障学生青春期的心理教育是一项较为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据研究表明,青春期的智障学生通常表现得脆弱易怒、焦虑自责、渴望人际交往却胆小畏缩,种种复杂的情感相冲突。本文将从智障学生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针对不同的问题提供解决策略。
关键词:智障生;青春期;心理教育
前言:因为青春期智障学生对自己情绪变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出现消极情绪,也往往会出现情绪敏感的现象。情绪的波动致使青春期的智障学生恐惧学习、人际关系、生活中的失败,致使其产生一定的焦虑心理。而智障学生智力方面的问题会使其在学习中产生较大的挫败感,更有甚者有厌学心理从而放弃学业,在了解智障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后,学生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合作,帮助学生平稳度过青春期,使其逐渐适应社会和自身的变化。
一、师生合作,正确引导
在帮助智障学生解决青春期心理问题时,学校老师应该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给与耐心指导。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更要普及青春期相关生理和心理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自己变化的过程,明确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是正常的,从而正视心理的变化,以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青春期。
例如:老师可以在讲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演变時,可以向学生讲解青春期时男生和女生不同的生理变化,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对自身改变的概念有所了解。教师更应与学生交朋友,发现他们的情绪波动,及时作出疏导和安慰,让老师成为亦师亦友的角色。智障学生的智力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仍然会有自己的价值评判,老师的关心会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的纽带,学生对老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感,更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老师的正确引导会使智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了解自己,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老师还可以故事的形式,将青春期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以第三人称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老师最后加以总结和指导,更有助于学生以客观的视角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在老师的帮助和关心之下,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家长关注,冲破壁垒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智障学生在青春期的心理问题更需要在家长的关心和帮助之下有效解决。家长应该及时向老师学问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变化,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在与老师的沟通之后,根据具体的问题与学生耐心地沟通。
例如:家长应该对智障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正确的回应,在了解其敏感脆弱的特点后,鼓励其不要恐惧失败,主动和他人结交朋友,正视人际交往中可能产生的矛盾,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家长更应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逐步建立其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生中的困难,从克服苦难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家长和老师之间要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针对学生在校发生的问题不要随意加以指责和批评,应根据智障学生自身的特点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家长应在生活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学生完成,在细微事物中切实帮助学生提升自信,以坚定的信念面对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三、积极实践,适应社会
社会实践是培养智障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在寓教于乐的同时适应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不仅是帮助学生增长知识的教学手段,更是师生增进感情,帮助老师全方面了解学生的好方法。
例如: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在给学生讲解不同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展示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从不同工作的职责、服装等方面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在了解基本知识后,老师可以安排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工作的从业者,在扮演的工程中了解不同工种的职能和责任,从而使智障学生更加了解社会,体会其他人的不易,从而帮助其培养坚强的性格。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劳动任务,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活动,使其完成扫地、拖地、擦桌子和将桌椅摆放整齐等简单工作,在完成劳动的过程中帮助其逐渐树立自信心,使其有克服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其他困难的决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消其厌学的情绪,帮助学生顺利克服心理障碍,更加了解社会生活,实现健康成长的目标。
结语:智障学生在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学生无法独立正确面对青春期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变化,老师和家长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应该对智障学生给予格外的关心,帮助其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并且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解决,家长应与老师及时沟通,使学生自信、平稳地度过青春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情绪的波动和学习中的障碍,从而使智障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泽瑞.智障生青春期心理教育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9(27):99-100.
[2]林秀华.心理暗示效应在智障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9(09):37.
关键词:智障生;青春期;心理教育
前言:因为青春期智障学生对自己情绪变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出现消极情绪,也往往会出现情绪敏感的现象。情绪的波动致使青春期的智障学生恐惧学习、人际关系、生活中的失败,致使其产生一定的焦虑心理。而智障学生智力方面的问题会使其在学习中产生较大的挫败感,更有甚者有厌学心理从而放弃学业,在了解智障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后,学生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合作,帮助学生平稳度过青春期,使其逐渐适应社会和自身的变化。
一、师生合作,正确引导
在帮助智障学生解决青春期心理问题时,学校老师应该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给与耐心指导。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更要普及青春期相关生理和心理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自己变化的过程,明确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是正常的,从而正视心理的变化,以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青春期。
例如:老师可以在讲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演变時,可以向学生讲解青春期时男生和女生不同的生理变化,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对自身改变的概念有所了解。教师更应与学生交朋友,发现他们的情绪波动,及时作出疏导和安慰,让老师成为亦师亦友的角色。智障学生的智力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仍然会有自己的价值评判,老师的关心会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的纽带,学生对老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感,更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老师的正确引导会使智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了解自己,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老师还可以故事的形式,将青春期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以第三人称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老师最后加以总结和指导,更有助于学生以客观的视角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在老师的帮助和关心之下,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家长关注,冲破壁垒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智障学生在青春期的心理问题更需要在家长的关心和帮助之下有效解决。家长应该及时向老师学问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变化,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在与老师的沟通之后,根据具体的问题与学生耐心地沟通。
例如:家长应该对智障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正确的回应,在了解其敏感脆弱的特点后,鼓励其不要恐惧失败,主动和他人结交朋友,正视人际交往中可能产生的矛盾,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家长更应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逐步建立其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生中的困难,从克服苦难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家长和老师之间要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针对学生在校发生的问题不要随意加以指责和批评,应根据智障学生自身的特点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家长应在生活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学生完成,在细微事物中切实帮助学生提升自信,以坚定的信念面对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三、积极实践,适应社会
社会实践是培养智障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在寓教于乐的同时适应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不仅是帮助学生增长知识的教学手段,更是师生增进感情,帮助老师全方面了解学生的好方法。
例如: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在给学生讲解不同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展示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从不同工作的职责、服装等方面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在了解基本知识后,老师可以安排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工作的从业者,在扮演的工程中了解不同工种的职能和责任,从而使智障学生更加了解社会,体会其他人的不易,从而帮助其培养坚强的性格。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劳动任务,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活动,使其完成扫地、拖地、擦桌子和将桌椅摆放整齐等简单工作,在完成劳动的过程中帮助其逐渐树立自信心,使其有克服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其他困难的决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消其厌学的情绪,帮助学生顺利克服心理障碍,更加了解社会生活,实现健康成长的目标。
结语:智障学生在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学生无法独立正确面对青春期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变化,老师和家长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应该对智障学生给予格外的关心,帮助其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并且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解决,家长应与老师及时沟通,使学生自信、平稳地度过青春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情绪的波动和学习中的障碍,从而使智障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泽瑞.智障生青春期心理教育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9(27):99-100.
[2]林秀华.心理暗示效应在智障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9(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