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年过去,金融租赁行业的总资产规模增长了60多倍。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租赁)不论是资产规模、净利润,还是资本回报率都位居行业第一。
但是,金融租赁公司从最初银监会首批的四家银行系公司,发展到如今的几十家,实际上都在不断寻求转型和超越。商务部体系下的数千家融资租赁公司也在往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阶段中工银租赁如何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助推制造业出海
“金融租赁行业在过去八年能够迅猛发展,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租赁行业是与实体经济结合最紧密的。”丛林对《英才》记者表示,工银租赁近3000亿的资产规模背后的每一分钱都对应着一台设备、一项社会投资。
《英才》记者采访丛林当天,正值国产C919大型客机正式下线,而就在四年前,在市场还在对中国的国产大飞机存有很大问号的时候,工银租赁就与中国商飞签署了45架C919大型客机订单协议,成为C919客机单一最大启动用户。
客机制造行业是现代化大工业的集中体现,采购、物流以及资金、技术都需要全球化的协作与运营,为了支持国产飞机走出去,工银租赁专门成立了国产飞机的业务板块,来助推国产飞机“出海”。
今年9月北京航展,工银租赁与泰国都市航空公司签约,把国产C919和ARJ21飞机推向了海外,成为国产飞机海外租赁第一单。同时,工银租赁也利用工商银行的网络资源,协助中国商飞打开东南亚、南非等海外市场。
截至2015年三季度,工银租赁拥有和管理飞机436架,已交付运营飞机266架,位列世界前十。
航运与航空一样同属于工银租赁重要的业务领域之一,但不同的是航运市场周期性强、波动大。
丛林介绍,根据航运业的特点,工银租赁探索并确立了船舶租赁业务的市场定位和拓展重点。
2013年,在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工银租赁拓展了海工平台设备、海洋工程辅助船、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运输船等新领域,丰富船舶资产类型,进军高附加值市场。
“我们不管是与国外还是国内的航运企业合作,第一时间都向他们推荐中国的造船厂,特别是高端的船舶,比如冷冻船、油轮等。”丛林说,“如果他们选择在中国造船,我们作为中国的金融机构可以给他们更多的金融便利和支持,从而有力支持和带动国内造船行业的转型升级和走出去。”
今年6月工银租赁与比利时海洋贸易集团签署了价值2亿美元的7艘全冷柜集装箱船租赁项目协议,3天后又与杰卡集团签署了价值9亿美元的气体运输船租赁业务合作协议。
合作输出产能
中国实体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工银租赁这艘大船也需要及时判断风险,做出调整。
对此丛林坦言,业务转型升级也是工银租赁近年发展的一项重点。
2009年左右工银租赁在电力行业的业务较多集中在火电领域,但是近年开始向新能源转型,如今风电、太阳能业务在工银租赁能源板块占比已经超过一半。
在轨道交通领域,工银租赁业务拓展入高铁、动车以及环保车领域,去年南京青奥会期间,工银租赁利用租赁模式为南京公交提供了500多辆清洁能源的环保车。
“十八大”提出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后,工银租赁也专门设了科教文卫板块,“向与人打交道的科教文卫转型升级,向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等设施领域投入更多资源。”丛林表示,“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业务更多的是在工业、生产领域,现在我们向新能源、消费、科教文卫等跟人有关系的领域去转型。”
除了业务上的转型外,工银租赁还在由境内向境外转型,特别是国际产能合作。
三年前,工银租赁就已经开始布局国际化进程,也专门成立了跨境业务部门,如今工银租赁几乎和世界最领先的航空航运公司都建立了业务联系。
工银租赁与天津天纺集团办理了1200台套纺织机械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先把纺织设备卖给工银租赁,然后再租回使用,天纺集团利用工银租赁的融资在越南投资建厂,厂房建完之后,再把纺织设备转移到越南。
“这是典型的国际产能合作,进行优势产能境外输出。像冶金、钢铁等行业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国外输出产能,进行产业转移调整、升级换代。”丛林说。
三千亿资产怎么管
工银租赁作为综合类的金融租赁公司,如今资产规模近3000亿,业务延伸至众多不同领域,在新的阶段、新的市场要求及竞争下,工银租赁在具体专业领域如何确立优势?
“确实租赁这个行业跟一般的金融不一样,它要求我们对产业了解得更深一些,不是说只看企业的财务报表,对产业发展规律、趋势要有明确、清晰地认识。”丛林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我们投资动辄几亿乃至几十亿,甚至一台设备就高达十亿美元,如果没有专业化水平,很难进行投资决策。所以规模越大,对我们专业化的水平和程度要求越高。” 丛林表示,工银租赁自成立伊始就制定了“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在工银租赁相关业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一半有余,比如飞机租赁领域,租赁合同条款就要专业详尽,租赁物到期退回后,技术人员要对飞机进行全面检查,了解飞机的状态,按照合同条款逐条比对,确保资产的安全,这些都要求业务人员有很强的专业性。工银租赁也专门成立了资产管理部,负责租赁资产日常的监督,随时了解资产的状态。
随着资产的增加,工银租赁摸索建立了一套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租赁物、企业信用以及交易的模式等几方面去控制风险。
如今金融租赁行业经过八年的发展,资产已经超过1.5万亿,开始出现资产转让的新需求。
工银租赁在三年前就开始探索资产转让的问题,目前为止已累计转让超过300亿元的资产。而且工银租赁也探索出多样化的转让模式——实物资产的转让、应收租赁款的权益转让、债权转让,甚至是SPV股权的转让。
但是,金融租赁公司从最初银监会首批的四家银行系公司,发展到如今的几十家,实际上都在不断寻求转型和超越。商务部体系下的数千家融资租赁公司也在往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阶段中工银租赁如何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助推制造业出海
“金融租赁行业在过去八年能够迅猛发展,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租赁行业是与实体经济结合最紧密的。”丛林对《英才》记者表示,工银租赁近3000亿的资产规模背后的每一分钱都对应着一台设备、一项社会投资。
《英才》记者采访丛林当天,正值国产C919大型客机正式下线,而就在四年前,在市场还在对中国的国产大飞机存有很大问号的时候,工银租赁就与中国商飞签署了45架C919大型客机订单协议,成为C919客机单一最大启动用户。
客机制造行业是现代化大工业的集中体现,采购、物流以及资金、技术都需要全球化的协作与运营,为了支持国产飞机走出去,工银租赁专门成立了国产飞机的业务板块,来助推国产飞机“出海”。
今年9月北京航展,工银租赁与泰国都市航空公司签约,把国产C919和ARJ21飞机推向了海外,成为国产飞机海外租赁第一单。同时,工银租赁也利用工商银行的网络资源,协助中国商飞打开东南亚、南非等海外市场。
截至2015年三季度,工银租赁拥有和管理飞机436架,已交付运营飞机266架,位列世界前十。
航运与航空一样同属于工银租赁重要的业务领域之一,但不同的是航运市场周期性强、波动大。
丛林介绍,根据航运业的特点,工银租赁探索并确立了船舶租赁业务的市场定位和拓展重点。
2013年,在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工银租赁拓展了海工平台设备、海洋工程辅助船、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运输船等新领域,丰富船舶资产类型,进军高附加值市场。
“我们不管是与国外还是国内的航运企业合作,第一时间都向他们推荐中国的造船厂,特别是高端的船舶,比如冷冻船、油轮等。”丛林说,“如果他们选择在中国造船,我们作为中国的金融机构可以给他们更多的金融便利和支持,从而有力支持和带动国内造船行业的转型升级和走出去。”
今年6月工银租赁与比利时海洋贸易集团签署了价值2亿美元的7艘全冷柜集装箱船租赁项目协议,3天后又与杰卡集团签署了价值9亿美元的气体运输船租赁业务合作协议。
合作输出产能
中国实体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工银租赁这艘大船也需要及时判断风险,做出调整。
对此丛林坦言,业务转型升级也是工银租赁近年发展的一项重点。
2009年左右工银租赁在电力行业的业务较多集中在火电领域,但是近年开始向新能源转型,如今风电、太阳能业务在工银租赁能源板块占比已经超过一半。
在轨道交通领域,工银租赁业务拓展入高铁、动车以及环保车领域,去年南京青奥会期间,工银租赁利用租赁模式为南京公交提供了500多辆清洁能源的环保车。
“十八大”提出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后,工银租赁也专门设了科教文卫板块,“向与人打交道的科教文卫转型升级,向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等设施领域投入更多资源。”丛林表示,“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业务更多的是在工业、生产领域,现在我们向新能源、消费、科教文卫等跟人有关系的领域去转型。”
除了业务上的转型外,工银租赁还在由境内向境外转型,特别是国际产能合作。
三年前,工银租赁就已经开始布局国际化进程,也专门成立了跨境业务部门,如今工银租赁几乎和世界最领先的航空航运公司都建立了业务联系。
工银租赁与天津天纺集团办理了1200台套纺织机械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先把纺织设备卖给工银租赁,然后再租回使用,天纺集团利用工银租赁的融资在越南投资建厂,厂房建完之后,再把纺织设备转移到越南。
“这是典型的国际产能合作,进行优势产能境外输出。像冶金、钢铁等行业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国外输出产能,进行产业转移调整、升级换代。”丛林说。
三千亿资产怎么管
工银租赁作为综合类的金融租赁公司,如今资产规模近3000亿,业务延伸至众多不同领域,在新的阶段、新的市场要求及竞争下,工银租赁在具体专业领域如何确立优势?
“确实租赁这个行业跟一般的金融不一样,它要求我们对产业了解得更深一些,不是说只看企业的财务报表,对产业发展规律、趋势要有明确、清晰地认识。”丛林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我们投资动辄几亿乃至几十亿,甚至一台设备就高达十亿美元,如果没有专业化水平,很难进行投资决策。所以规模越大,对我们专业化的水平和程度要求越高。” 丛林表示,工银租赁自成立伊始就制定了“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在工银租赁相关业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一半有余,比如飞机租赁领域,租赁合同条款就要专业详尽,租赁物到期退回后,技术人员要对飞机进行全面检查,了解飞机的状态,按照合同条款逐条比对,确保资产的安全,这些都要求业务人员有很强的专业性。工银租赁也专门成立了资产管理部,负责租赁资产日常的监督,随时了解资产的状态。
随着资产的增加,工银租赁摸索建立了一套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租赁物、企业信用以及交易的模式等几方面去控制风险。
如今金融租赁行业经过八年的发展,资产已经超过1.5万亿,开始出现资产转让的新需求。
工银租赁在三年前就开始探索资产转让的问题,目前为止已累计转让超过300亿元的资产。而且工银租赁也探索出多样化的转让模式——实物资产的转让、应收租赁款的权益转让、债权转让,甚至是SPV股权的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