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學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并加以区别对待,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顾及到优等生、差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肯定,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共同进步 有效性
对学生一视同仁是教师的最基本素质,然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就不能“一视同仁”,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特点予以区别对待。即对优等生严格要求,对中等生稍微放宽标准,对差生则多加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才能真正落实“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故而,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阐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分层设疑,促使学生参与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就是学生参与度不高,只有部分学生认真听讲,并积极和教师互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始终情绪低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优等生而忽略差生。比如:教学方法过于深奥、所提问题过于复杂等等,长此以往将泯灭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设疑的方式,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将问题分为难、中、易三个层次,从而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
例如:在学习《圆的标准方程》一课时,我们遇到这样一道例题:已知圆心为C的圆经过点A(1,1)和B(2,-2),且圆心C在直线L:x-y+1=0上,求圆心为C的圆的标准方程。这道题目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较为复杂,所以为了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投入思考,我根据这道题的解题步骤为学生设置如下由易到难的问题:
1. 请求出AB中点的坐标以及直线AB的斜率;
2. 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什么?它和圆心有什么位置关系?
3.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心坐标。
以上第一个问题涉及到旧知识,十分简单,适合基础稍差的学生作答,而从第二个问题开始则慢慢引申向“圆”的相关知识,适合大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作答。通过这一过程,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都有机会思考和回答问题,从而提高了课堂参与度。所以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置分层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可行之法。
二、分层作业,激发学生动力
数学是一门枯燥复杂的学科,这直接导致学生缺乏课下主动学习数学的动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不爱完成课后作业。而课后作业对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及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分层作业,即将作业根据难度等级分成不同的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这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完成作业,也能激发学生攻克难题的动力,从而实现课后作业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课时,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认真完成作业,我将作业分成以下几个模块:
1. 基础闯关。这一部分题目十分简单,基本上是课堂例题的转化,学生只要弄清楚例题就基本可以顺利完成;
2. 能力提升。这一部分稍微增加了一些难度,问题一般不会太直接,比如有时会给出X的取值范围求系数a的范围等等;
3. 创新探索。这一部分题目相对复杂,会有一部分历年高考题,适合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做。
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以上题目,每名学生至少完成二分之一的作业量。这一方面可以让优等生略过过于简单的题目,从“能力提升”这部分做起,节省了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差生巩固基础,并激发其攻克难题的动力。所以说,教师为学生设置分层作业是激发学生自学动力并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分层评价,提升学生自信
因为学生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良莠不齐,使其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一般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所以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问分层、作业分层,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要进行分层。即对待优等生严格要求,对待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放宽标准。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优等生的数学水平,同时对差生也能起到鼓励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时我们遇到这样一道题目: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首项a1与公差d。针对这道题目,一名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将a1+4d=10和a1+11d=31列成方程组求出a1和d。而另一名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则直接将a12-a5的值除以7得出公差,然后再根据a5求出a1。后一位学生的解法自然简单快捷,但是考虑到两名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我便对第一名学生针对其解题过程的周密严谨予以鼓励,而对其二名学生则针对其想法新颖、见解独到提出表扬。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使优者更优,给差者提供前进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分层提问、分层作业以及分层评价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使教学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并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涂圣义.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
[2] 孙霆,刘媚.高中数学分层作业的研究[J].知识文库,2018.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共同进步 有效性
对学生一视同仁是教师的最基本素质,然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就不能“一视同仁”,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特点予以区别对待。即对优等生严格要求,对中等生稍微放宽标准,对差生则多加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才能真正落实“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故而,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阐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分层设疑,促使学生参与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就是学生参与度不高,只有部分学生认真听讲,并积极和教师互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始终情绪低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优等生而忽略差生。比如:教学方法过于深奥、所提问题过于复杂等等,长此以往将泯灭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设疑的方式,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将问题分为难、中、易三个层次,从而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
例如:在学习《圆的标准方程》一课时,我们遇到这样一道例题:已知圆心为C的圆经过点A(1,1)和B(2,-2),且圆心C在直线L:x-y+1=0上,求圆心为C的圆的标准方程。这道题目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较为复杂,所以为了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投入思考,我根据这道题的解题步骤为学生设置如下由易到难的问题:
1. 请求出AB中点的坐标以及直线AB的斜率;
2. 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什么?它和圆心有什么位置关系?
3.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心坐标。
以上第一个问题涉及到旧知识,十分简单,适合基础稍差的学生作答,而从第二个问题开始则慢慢引申向“圆”的相关知识,适合大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作答。通过这一过程,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都有机会思考和回答问题,从而提高了课堂参与度。所以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置分层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可行之法。
二、分层作业,激发学生动力
数学是一门枯燥复杂的学科,这直接导致学生缺乏课下主动学习数学的动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不爱完成课后作业。而课后作业对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及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分层作业,即将作业根据难度等级分成不同的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这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完成作业,也能激发学生攻克难题的动力,从而实现课后作业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课时,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认真完成作业,我将作业分成以下几个模块:
1. 基础闯关。这一部分题目十分简单,基本上是课堂例题的转化,学生只要弄清楚例题就基本可以顺利完成;
2. 能力提升。这一部分稍微增加了一些难度,问题一般不会太直接,比如有时会给出X的取值范围求系数a的范围等等;
3. 创新探索。这一部分题目相对复杂,会有一部分历年高考题,适合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做。
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以上题目,每名学生至少完成二分之一的作业量。这一方面可以让优等生略过过于简单的题目,从“能力提升”这部分做起,节省了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差生巩固基础,并激发其攻克难题的动力。所以说,教师为学生设置分层作业是激发学生自学动力并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分层评价,提升学生自信
因为学生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良莠不齐,使其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一般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所以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问分层、作业分层,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要进行分层。即对待优等生严格要求,对待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放宽标准。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优等生的数学水平,同时对差生也能起到鼓励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时我们遇到这样一道题目: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首项a1与公差d。针对这道题目,一名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将a1+4d=10和a1+11d=31列成方程组求出a1和d。而另一名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则直接将a12-a5的值除以7得出公差,然后再根据a5求出a1。后一位学生的解法自然简单快捷,但是考虑到两名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我便对第一名学生针对其解题过程的周密严谨予以鼓励,而对其二名学生则针对其想法新颖、见解独到提出表扬。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使优者更优,给差者提供前进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分层提问、分层作业以及分层评价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使教学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并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涂圣义.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
[2] 孙霆,刘媚.高中数学分层作业的研究[J].知识文库,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