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型宫钱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55666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钱,系皇宫内用于撒帐、后宫细软包袱扎角、喜庆时宫灯下悬挂、朝廷给佛教寺院供奉及对大臣赏赐等,而特别铸造的精美珍贵钱币。这些钱多为小平至折十形制,而其中有一些当百形和超出当百形制的大钱,则是用于宫中奉先殿帷幕下角的坠钱。这种钱是每逢新皇帝即位时铸造,死亡即改换新钱,自乾隆至宣统各朝均有。钱背多有“天子万年”、“万寿无疆”、“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福寿康宁”吉语。
  宫钱铸行量小,又很少流出宫外,精铜质,铸造精美,是皇家贵族的象征,故颇为珍贵。
  对于铸造宫钱用的“母钱”就更为珍贵了。所以在众多钱币收藏家中女¨能得到一枚宫钱中的“母钱”实乃是一件幸事。
  
  在笔者的藏品中就有一枚大型清代宫钱“母钱”,正面为“嘉庆通宝”,背为“天下太平”(见图)。此钱径63毫米,穿6.4毫米,厚6.4毫米,重132克,精质黄铜,黑褐色包浆均匀,传世古。钱文上下左右直读,钱体厚重,制作精美,外廓圆润,边缘呈鱼脊状,地章平整,内廓方正,棱角规范,穿门光洁,穿内具有倾斜坡度,锉磨精美,文字高挺,字口深峻,笔画清晰无粘连,部分笔画如正面嘉庆的“庆”字第三笔和背面“天下太平”的“下”字第一笔和第二笔,还能看到雕刻痕迹,应是用雕母直接翻砂铸母时未尽化完的刀痕。此钱在社会上流通过,正面有一定的自然磨损痕迹,背面稍有磨擦,这是外行人检查铜质的结果,品相完好,属于开门见山之物。
  2004年《收藏界》第11期54页刊登周少华先生的文章,《好大一枚“包袱钱”》文中介绍的嘉庆通宝背天下太平其实也是一枚官钱,和此钱相比应是母子钱的关系。——编后语:
  此钱称为“宫钱”甚妥。然称之为“母钱’’则尚未达到应有之标准,钱穿孔内未经加工,钱内部分尚欠平整。
  常见读者稿件及彩照,将品相稍好之钱,轻易称之为母钱,均因对母钱真品见之甚少,缺乏比较,造成含糊印象所致。
  (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中学历史教学也从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到重视加强对能力的培养,这无疑符合现代教学观,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很多人对培养能力的理解并不尽相同。我个人认为,能力的培养除了能使学生意识到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点的理性分析,对历史人物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阐述与证明之外,还应特别注意历史教学与社会现实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这是现实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