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深处唯坚守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c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夏时节,热浪滚滚,我们慕名来到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飞云乡闫崖头村采访。
  只见这里果树成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一个个灰色的苹果袋子挂满枝头,像无数只升起风帆的小帆船,准备扬帆起航。大块大块土地整体连片,规模化经营的果品产业发展链条,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决胜2020,迈步小康,迫在眉睫,我仿佛看见苹果的笑脸在说:“朋友,您好!我带您去见我的主人,他好忙。”
  在靠近东边的山坳,一片大约50亩,全县最大的果园里,我们见到了正在忙碌的薛保成夫妇。男的浓眉大眼,赤红面庞,魁梧身材,说话慢条斯理;女的端庄秀丽,中等个头,见人打个招呼,爱笑不说话,回头就去修剪树枝,轻手轻脚,神情专注,像在呵护她的心爱之物。我们说明来意,寒暄之后,他们就热情地引领我们来到他在果园旁建造的院落,这里是他的家。这是临时建设的6间平房,有两间是作为办公室兼卧室,面南的是几间敞开的车库和工具房,简陋而实用。周围全是修剪得整齐划一的苹果树,许多已经套袋,他的妻子正在组织人力疏花疏果,隐隐约约,传来欢声笑语,树底下站满了人,有的站在三腿梯架上,有的来回忙碌着,一派劳动的繁忙景象。我们由衷地祝贺他,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他笑着说:“谢谢!”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地方,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中年人,50亩果园,果品年收入连续几年达到百万元,他的果园近年来多次被评为全县的苹果产业丰产园。
  在他的办公室,我们攀谈起来。
  万事开头难,难也要上
  往事如烟,岁月蹉跎,发展优质苹果园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
  现年48岁的薛保成,初中文化程度,1986年学校毕业后在家里一直折腾,起初主要是跟着父母亲种粮食,后来买了辆三轮车跑副业,曾经贩运过西瓜、苹果等,这些尝试仅仅解决了温饱,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他的梦想,要致富还需要再想门路。他的家乡泾川县飞云镇邻近国道312线,信息灵通,人们普遍思想解放,脑子活。刚开始并没有想到种苹果,因为毗邻的陕西省长武县发展苹果产业,县上也在培育苹果产业,邻村有人靠苹果致富,才产生种苹果的念头。但他看到果农早晚的忙碌劲,又悄悄地打消了念头。他想的是搞其他商品经济,省事而不辛苦的活计,结果小试了几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为此困惑过,彷徨过,痛苦过,甚至还找算命先生给自己设计过人生路线,一句话:他不想和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普普通通过一辈子,紧张生活一辈子,他要当万元户、百万元户、千万元户,这才是他的梦想。
  一天下午,他正在家里干活,一个中年男人突然敲门进来。那人气喘吁吁,一身中山装,拿着个小公文包,见面先自我介绍:“我叫王怀学,是县果业局局长,来找你有个事!”
  看着熟悉的面孔,他认出来了,这是去年在县果品交易会上给全县各村果品专业户颁发奖状,前几天还来给村上果品专业户讲课的那个大名鼎鼎的王局长。
  他语无伦次地说:“你怎么到我家里来了,你是个大领导大忙人,怎么有时间到我家串门,快快快,给王局长倒水、做饭!”老婆会意,笑着连忙端上来一杯茶水。
  王局长摆摆手,说:“不用了,你们两个都来!县上最近召开了全县发展果品产业的发展大会,书记、县长都讲了话,决定要全县大力发展果品专业,把苹果专业村定在南塬和北塬几个有基础的村庄,你们村就是其中之一。我刚才同支书主任谈过了,想叫你带头栽种苹果树,一是你脑子活,二是也有些经济实力,所以村上想把村集体的90亩果园承包给你,让你通过四五年的努力把它打造成红富士苹果园、丰产园、样板园,你说你敢不敢干?技术有我们給你指导,苗木化肥政府今年先给你免费投上些,其他你再努力一下,干不干?当然,现在不要你急着回答,明天我等你的回信!……”王局长一番话,顿时在薛保成心里激起千重浪。他说:“我不用明天答复你,我现在就告诉你,我已经想了好久,就怕苹果卖不了钱,将来一旦遇到灾年,你说我是吃苹果还是吃粮,再怕就是苹果结下了,卖不出去咋办?苹果栽植技术没有咋办?”
  王局长说:“这都不是问题。你听我给你讲。”王局长从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再到苹果产业的发展、价格、技术等等问题一一给他作了解答,王局长的苦口婆心,打消了他心中的疑虑。王局长的一席话让他们夫妻十分感动,但是要下决心一下子承包这么多果园,说实话他们没这个胆量,原来曾经想先试着种上四五亩,等情况好了,再发展大果园,没想到机遇和挑战逼着夫妻俩痛下决心,再博一回。为此,他们想了一夜,失眠了一整夜。毕竟,这是大事情,对于一个刚出社会闯荡不久的青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验,一次彻头彻尾没有退路的挑战。妻子很支持他,这是他一直给人讲的优势,他有一个勤劳质朴能吃苦的好妻子。这是他最大的福气和最大的资源。
  妻子说:“不怕,大不了就当做生意赔了,况且90亩地,如果种苹果失败了,我们还可以再种高粱玉米啊,这么好的土地,换成种粮也不会错。况且,王局长说了,政府支持投工投劳,给咱树苗、技术支持,已经解决了咱们百分之五十的困难了,你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咱村不是来了个陕西老头吗?他一个人就敢租一百亩果园,咱本乡本土的怕什么,那人不也是你的忘年交吗?你不是年年帮他卖果子吗?你向他学习,他就是最现成的老师啊!他的果园能赚钱,咱的果园难道能赔钱?我就不信,你的智商会低过他!你忘记了,去年他不是还动员你种果树,你不是回家给我说过吗?”
  小两口计划了一夜,也思考了一夜。
  在陇东高原腹地,一个普通的窑洞里,灯光亮了一夜。满天星斗,熠熠闪烁,像在陪伴这个院落,也在思考。
  万事开头难,这一点也不假。
  2004年元月,时令还在冬天徘徊,是春天乍暖还寒的时候。
  薛保成在一天早晨,和村上签订90亩果园承包30年合同的那一刻起,他就感到肩上的担子何其沉重,只有身临其境才感受到这个问题的严重。一是资金困难,毕竟刚刚起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他拿出了家中所有积蓄,交清了五年的承包费1.8万元。承包费因为是五年一交,才算减轻了他的负担,他感觉自己精力有限,又把自己承包的土地中,拿出40亩转包给了他的表弟。这下子,他才如释重负,想着如何把自己的果园做起来,首先他把自己的果园品种升级,利用县上的投资把“秦冠”先带头换了,其他土地种了豆豆、西瓜,当绿油油的豆子成熟时,香喷喷的大西瓜卖成钱时,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两万多元的收入弥补了他的一些投入。勤劳使他更加明白和坚定了发展苹果产业的路子,第二年他又将两万元投入到果园建设中。在不影响苹果树生长的情况下,他又间作套种,种了西瓜和豆子,弥补了前几年果园没有收入的空白,当果树开始挂果时,他和老婆亲自劳作,人手实在不够他才出钱叫人来帮忙。2008年春天果树拉枝,他投入100多个劳力,施肥投水,他都认真按照技术要求去做,从不偷工减料,一分耕耘,一份回报,他相信老天不会亏待他的付出。果然,2009年他的果园开始挂果,第一年就产果子10万余斤,每斤按照1.8元收购,那年他的苹果收入为18万元。他喜出望外,过年杀了口大肥猪好好庆祝了一下,慰劳自己和家人,一家人的劲头更足了。原来父母反对,现在变成了整日的督促,家里的日常事务再也不纠缠他了,他可以一心一意地大干,圆他的“苹果大王”梦了。   这一年,他主动外出参加培训五次,参加县乡培训十次,从栽树到拉枝,原来有这么多学问。还有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摘果,都是一门学问,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原来苹果是这样栽培的,根本不是自然生长的,怪不得村里苹果园不结果,没有收入,产出和投入是孪生兄弟啊!于是,新年伊始他天天除了吃饭、干活,就是看书,看苹果栽培的科技书,看进去了,真的达到了忘我的地步。一次,妻子不在,他居然忘记了吃饭,妻子回家时,锅里的饭菜都没有动,妻子嗔怪着说:“再着迷苹果,总不能不吃饭啊!人是铁,饭是钢,你看你都瘦成啥样子了?”薛保成回忆,自打决定种苹果开始,他们两口子就一直没有闲过,“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悟,在他和妻子身上都先后发生过。甚至有人说,种苹果就像进了劳改队,一年四季不能闲。
  技术不能等,投入不能打折扣
  技術,是苹果栽种的关键。
  高矮无所谓,技术跟不上,再好的果树都结不出好果子,否则一切努力都是白忙活,技术不能等,投入更不能打折扣,这是他的体会。以前,他主要靠培训掌握技术,多次参加县上举办的各种果品栽培技术培训,后来他主动到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投拜赵正阳教授为师,请教果品栽培的科技知识,并把他们培养的果树苗第一个买回来种植,从品质上提升果子的质量,又大面积推广。还自带干粮到陕西省千阳县实地学习,请教果园管理栽植中的各种问题,消化完了就尽快应用到果园管理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苹果栽培一天天有了眉目,他的果园收入一年年攀升,但他很低调,从来都是以一个新兵的姿态要求自己。2003年以前,他都努力提高苹果产量与质量,没有对外报送自己的经营成果。但是,他的进步大家看在眼里。直到有一天,被县电视台一名记者无意中发现,他才作为典型被宣传了出去。他知道“人怕出名猪怕壮”,更害怕在众多荣誉面前被冲昏了头脑,所以,他一直到现在都很低调。除了认识的人,谁能知道这个赤红脸庞的高个子男人,居然是身家几百万的老板。
  2006年他率先引进的红富士、宫崎短枝、蜜脆、红嘎啦四个品种,使果园苹果品质有了很大提升。
  一次他在果园里劳作时,突然发现叶子上出现了一种虫子在吞噬果叶,他慌了,连忙打电话给林业局王局长,王局长二话没说,就带领技术人员赶来。幸亏发现得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王局长现身说法,并让薛保成去喷洒农药,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喷洒农药,如何防治病虫害,并且把附近果农叫到果园里进行现场培训。组织的关心支持,使他信心更足了。刚开始他都是自己亲自干,后来实在忙不过来了,他就叫人来干,但是技术方面毫不含糊,树型修剪必须按照他的技术要求去做,绝不偷工减料,糊弄自己。拉枝施肥也一样,技术规范绝不后退一步,他舍得花钱,舍得投入。俗话说,有舍,才能得啊。其他果农舍不得投入,他在科学栽植上尝到了甜头。比如施肥,其他果农不管天气,一通乱打,只管过程,不管结果。他一定要选择一个好时间,水肥一体化,叫了四个人,打了12天,每棵树都连上了,没有一处漏洞,所以,他的树就黑压压的一片绿,长得好,自然结果也好。
  2008年是薛宝成政治生命起步年。经村党支部培养,他被吸收进党组织,薛宝成高举右手,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2009年他的果园达到了1500多株,套袋15万多只,年底销售18万多元,每斤红富士卖到1.76元。
  2010年他的果园达到了1500多株,套袋40万多只,年底销售40多万元,每斤红富士卖到2.76元。
  2011年他的果园达到1700株,套袋50万只,年底销售50万元,每斤红富士卖到2.5元。
  2012年他的果园达到2000株,套袋65万只,年底销售70万元,每斤红富士卖到2.8元。
  2013年他的果园达到2500株,套袋80万只,年底销售80多万元,每斤红富士卖到3.7元。
  他被评为飞云乡务果能手、全县务果能手,受到表彰奖励。
  2014年他的果园种植量达到2700株,套袋71万只,年底销售108万元,每斤红富士卖到4.8元。他的果园年收入超过百万元,一下子出名了。在全县赛果赛园活动中,他的果园被评为丰产示范园,获特等奖。戴上大红花、走上领奖台的他,欣慰地笑了,回想自己当初的选择是绝对正确的。
  2015年他实现毛收入百万元。在全市赛果赛园活动中,他被平凉市人民政府授予优质苹果金奖。
  2017年他的果园种植量为2500多株,套袋80多万只,年底销售118多万元,每斤红富士卖到4.2元。
  2016年3月他的果园被评为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他个人连续多年任乡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多次出外给果农讲课,成了名副其实的土专家、果品专业户。2016年他的果园被评为市级标准化示范园。这一年由于价格下滑影响,他的果园收入仅有60多万元。
  因为他有实践,又有理论,他讲的课人们都爱听,他的果园经常作为样板园让大家参观学习。一切,都来自他不懈的追求。坚守,是他致富的秘诀;勤劳,是他起步的关键;善学,是他进步的阶梯。他告诉我,这些都是他由衷的体会。当然,这成绩背后离不开市县乡村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林业局的技术指导,还有泾川县飞云镇信用社的贷款支持,这些他都忘不了。这几年,他先后贷款15万元,结息还贷,他严守合同,信誉好,是白金户,要多少信用社就给他贷多少,随要随贷,从不打折扣。这些都是他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最主要还是他们夫妻二人的团结努力,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如果当年村里给他承包果园,没有妻子的支持,就没有他的今天。薛保成由衷地说,我有一个好妻子,她吃苦耐劳,朴实无华,是我事业上的好帮手。这几年跟着我没有享受什么,吃了很多苦,却从无怨言。我说啥就是啥,从来没有拖过一次后腿,反而处处替我着想,替我出力流汗,没有穿过一件时髦衣服,没有像别人讲究吃穿行戴,摆阔气,奢侈浪费,这也是我的幸运。说到这些,他眼里噙满泪水。   致富不忘众乡亲,感恩不忘党组织。这几年,薛保成除了在苹果育苗、技术指导方面免费帮助众乡亲外,2016年4月他拿出1.8万多元砂化1.5公里道路。
  2017年七一建党节,他主动找到村党支部,资助村庄唱戏捐款4000元,年底给乡政府举办文艺演出捐款2000元。
  捐资助学,他更是不甘落后。2018年教师节,他主动找到飞云镇教育办,慷慨解囊捐助2000元慰问老师。又给团县委捐助2000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2019年教师节,他又捐助2000元。2020年教师节他又给镇上捐助2000元,用于奖励优秀教师。2020年资助县人社局2000元,用于教师节慰问。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期间,他除了主动执勤外,还给县红十字会捐助防疫资金2000元,给县工信局捐助苹果600箱,价值4万多元,慰问镇政府执勤人员80箱苹果,价值4800多元。這些都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胸怀和担当。
  除此之外,他不忘帮助同村老百姓脱贫致富。有个贫困户,因故返贫,不好意思求人,他上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疏解了其羞于见人的自卑心理。他给出最高的工资,请那人上工,并给予照顾。那人每年都挣一万多,不用出外打工了。还有一个村民因犯罪入监劳改,妻子生活无以为继,他听说后立马把她叫到果园,给出高工资,一年下来要稳赚一万三四千元,不仅生活改善,一家人的情绪也稳定了。每年都雇用周边困难群众、留守妇女共同参与果园务作,提供就业岗位2500多个。现在的闫崖头村出外打工的人寥寥无几,在自己家门口就能挣钱,何必舍近求远呢?他幽默地说:“鞋子大小只有穿的人知道,苹果的好坏只有务果的人自己知道。你要卖个好价钱,必须有好的品质。否则,糊弄人的事情最终受害的还是你自己。”
  苹果最后一个环节是销售。他回忆说,这几年在销售上,他主要靠质量取胜。他的果子因为品质好,每年都有客商上门订货,不用他操心。说起未来发展,他充满信心,想依托电子商务把自己的好苹果通过订单一下子打出去,减少中间环节,甚至利用新媒体,可以让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来定树订果,增强自己苹果的美誉度。让苹果直接进入城市超市或者家庭,这是他的新梦想。从开始施肥、配药,再到最后的摘果都是在消费者的网络监控之下进行,无公害苹果让消费者买得舒心、吃得放心。
  这些不算遥远的梦境,真希望能早日实现。
  要有新起点,更有新作为
  薛保成说:我对我的苹果产业充满希望,我有一个宏大的梦想。
  他说:干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自己给自己定计划,就像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其实就是全体中国人的远景目标和计划。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把果园管理经营好,不断提升苹果的品质和品牌,多卖钱,卖大钱。叫外面的人知道甘肃泾川飞云镇有个闫崖头村,有个人苹果务得好,他叫薛保成。他的果子名副其实,也卖得货真价实,他自己心里更踏实。
  为此,他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要多使用有机绿色环保肥料,首先从苹果质量抓起,在施肥方面多施有机肥、农家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第二步在农药使用方面,要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坚决不用禁用农药,使苹果的品质绝对可靠,而且绿色环保。生产出绿色无公害安全环保的高质量苹果,以质赢得市场。
  第三步在销售方面,已经注册了保成彩虹家庭农场,有了苹果的商标“泾宝红”,完成了三品一标的认证,加入了电商协会,计划通过网络销售使苹果走向全国,最后走出国门,从而带动全县果品产业的大发展,希望泾川苹果产业做得更大更强,使之成为真正造福百姓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未来可以预见,薛保成的苹果会走向全国大城市的大超市,并且通过网络平台让消费者认可,走向千家万户,走向国际市场。
  在千万个薛保成一样的果业大户的带动下,我相信:泾川的苹果产业大有希望,未来一定属于敢于探索、勤奋付出的人。
  他们一定会撑起共和国的果业春天!
  成绩和荣誉面前不停步
  2016年4月5日,响应潮流,率先行动,薛保成注册成立了泾川县宝成彩虹果品家庭农场,并建立党支部,按照“支部+农场+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和乡亲们一起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实行抱团发展。当年秋天,在农场里领过工资的群众达到225人,他给“工友们”共开出了22万元工资。他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苹果“达人”,务果能手,因务果致富的“名人”。
  闫崖头现有15亩以上的果品大户5个,10亩的9个,10亩以下的21个,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果农也有不少,大多数村民住上了小康屋,开上了小汽车,大家正铆足劲头种苹果、奔小康。
  “2004年刚开始种苹果的时候,我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辆自行车,2010年买了一辆二手的面包车,2013年买了一辆25万元的车,2015年又换了一辆30万元的车,今年还准备换一辆40万元左右的车。在镇上有住的楼房,县城也有一套房子。”
  薛保成坦言,这些年没有县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就没有现在的好日子,刚开始只想着靠务苹果养家,没想到十几年后,靠种苹果过上了小康生活,比一部分城里人过得还宽裕、舒坦。
  “这些年种苹果,最要感谢的人就是妻子。跟着我吃了不少苦,但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现在日子过好了,也很踏实,从不骄傲。”薛保成憨厚地对我说,“一点都不夸张,娃他妈就是我的贤内助。”
  “近五年,务苹果的本分不能变;五年之后,计划果园更新……”对于未来生活,薛保成有计划有信心,他相信,依靠务苹果,还能务出更好的“钱”景。
  我认为是他的坚守、执着与勤劳造就了一个苹果“达人”的诞生。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农民的新思维、新作为、新气派。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富。”这是他经常对来人说的话。党建引领,是他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选择。2017年4月,经过飞云镇党委批准,泾川县宝成彩虹家庭农场党支部成立,有党员5人。他们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不定期进村入户,吸纳村里闲散劳动力,到农场参加生产劳动,帮助没有能力的群众建果园,到果园打工,改善群众生活。他先后帮助40多位群众买纯正苗子,建办果园100多亩。亲自捐助自己培育的苹果苗子2000多株,价值两万多元。手把手地传授务果技术,搞技术培训四期200余人,出资组织培训人员出外参观,消除了村民的疑虑,大家跟着他一道务苹果,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8年5月,薛保成投资4万多元,建成果园追溯工程,实现了果园管理现代化。使果品逐年跟踪检测、大数据生成二维码,可以知晓其生长全程及果品的配置。既有购买链接,还可以投诉,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滴管工程等现代化管理。从2018年开始至今,实现了果品绿色认证、有机认证,经过技术监督部门审核,注册了“泾宝红”商标,8月发展了农村电子商务。一方面做果品养护,一方面做标准化生产,拓宽市场,与城市、农村超市对接,带动周围群众大力发展果品生产,脱贫致富。他真正实现了从一个果品专业户到果品产业带头人、现代化果品企业家的蜕变。年用工量在3000多人次,农场组建了技术化服务队14人,其中有贫困户3人;机械化服务队10人,有贫困户10人;签约带动贫困户26人。带来农场务工人员有220多人,其中贫困户有150多人,有力地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以及贫困户就业问题。农场还对贫困户进行果树栽培技术培训,共举办二期,2018年2月第一期,2019年7月12日—7月14日第二期。農场配套了滴灌系统,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现有各种机械29台,农场安装了果品生产可追溯系统。
  由于他的突出业绩,2018年11月,薛保成被甘肃省脱贫领导小组评选为甘肃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受到表彰奖励。2019年2月他被平凉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技术人员称号。
  2019年4月他被平凉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凉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其苹果农场被泾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命名为泾川县富民产业劳务基地。
  泾川县飞云镇成为“三变”改革示范点,他受用无穷。
  农场的主打产品——红富士苹果于2020年8月24日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泾宝红,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2020年4月10日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该产品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同时发证。在县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农场完成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审核与办理,至此农场的产品红富士苹果真正有了自己的三品一标。农场也成为了有机苹果、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正在和几家企业恰谈合作协议。
  他说: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主抓果园管理、提升我们的果品质量。农场已经申报了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绿色果品的认证。做大做强电商平台,推介销售我们的产品,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发挥我们在各方面的优势,对周边果农进行培训,帮助销售他们的产品,带动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2020年国庆节刚过,时令已到仲秋。
  只见这里果树葱郁,枝繁叶茂,苹果压枝,红彤彤的红富士苹果,像个火红的灯笼,更像一个俏皮的小顽童,向来人眨巴着眼睛,让人怦然心动。
  2020年他整修果园50亩,新建果园180亩,未来梦想是年产400吨苹果,把优质苹果直接卖到城市超市,通过网上平台直接与订购、销售直接挂钩,减少中间存贮、运输环节,让老百姓真正能够近距离感受果品生产的全过程,让优质绿色果品早日走进老百姓的家。
  面对这个赤红面皮的陇东汉子,我读到了他身上独有的勤劳、善良和质朴,这一方水土上出产的红富士苹果一样甘甜、秀色可餐的富士梦,正如秋日的红日,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为这个新时代的农民企业家感动,更为这个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鼓与呼!
  (责任编辑:雨晶)
其他文献
气势辉宏的科技殿堂  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陪同家人和孩子到河北正定科技馆参观,去那里感受它的宏大,体验它的神奇,领悟科学的真谛,接受科学的启迪,洞悉科技的奥秘,探索科技的力量,还可以仰望浩瀚无垠的星空。否则,你也许会遗憾终生。  这是一个气势恢宏的科技馆,它占地18000平方米,展览面积11000万平方米;这是一个展品数不胜数的科技馆,其馆藏展品达到3万余件;这是一个样样俱全的科技馆,集科技、影视
期刊
一  岁末年初,我的又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光明的道路:弯柳树村奔小康纪实》,正式由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向全国出版发行。  本书是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新时代中国乡村题材报告文学创作推荐作品,是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图书。  此时此刻,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脱贫奔小康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个作家若有幸参与并融入其中,为之抒写,为之讴歌,当是文学与人生之幸事。  一个
期刊
刚刚接手鲁山县脱贫攻坚的写作任务时,一时真觉得无从下手,如此恢弘的大场景,涉及地域之广,领域之多,人员之众,我一时不知从何下手。  在一次采访梁洼镇易地搬迁安置时,路上偶遇一名叫杨长水的老人,得知他住上了新房,便和他攀谈起来,言语中,听得出他掩饰不住的欢喜。我很能理解一辈子都在深山老林,守着通风漏顶老宅的老人,他今天能住上这样的新房,心中那份感恩。由此,我也更加深刻感受到打赢脱贫攻坚所面临的诸多困
期刊
2012年12月29日,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40多天的习近平,就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赶赴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看望贫困群众。他鼓励干部群众说: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希望早日听到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好消息。  农业、农村、农民,是谓中国的“三农”。抓好“三农”工作,始终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的问题。  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必须”:中国
期刊
军嫂不是一般的女汉子,她们是奉献的角色。常年累月的付出,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后方稳定的天空,有眼泪往肚里咽,即使让她们掏出心来,她们也会觉得光荣和幸福。禹州市磨街乡的山村女教师陈晓丽正是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最美军嫂”。  2019年1月17日晚,陈晓丽在东部战区某基地的“最美军嫂”表彰大会上荣登颁奖典礼舞台,雷鸣般的掌声为她响起。  纯洁的挚爱,她用灿烂的心情去热切地追求  让人肃然起敬的“最美军嫂”
期刊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著名的代表人物。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完成小学和中学的学业并从事了五年的牙医工作,这样的经历可以说为余华日后在他的文学创作方面提供了创作源泉。余华所创作的作品数量较少,但质量却是被国内外的学者所认可的。其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并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出版。他前期的小说带有较轻的实验性,多注重于描写血腥、暴力、人性丑恶的一面。但后期有所转变,小说都在体现先锋派中的现实主义。
期刊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环境生活,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我省黄河流域
期刊
在国内报告文学创作队伍中,肖根胜是一位胸中有大爱、笔下含真情的作家。多年来,他始终贴着地面行走,把自己植根于广袤的中原大地,带着对身边优秀人物、感人事迹的敬佩之情,用饱含深情的五彩之笔为他们树碑立传,描绘他们的壮丽人生,先后创作出了《青海长云》《天使的梦想》《生命赞歌》《浦江水清润中原》《王秀仙老人的初心》《防疫路上的代步车和顺口溜》等一批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以鲜明的主题思想、鲜活的语言、朴实的文风
期刊
2020年12月2日,我带着采访任务驱车赶往察右前旗三岔口乡阿拉善村,前几天下的一场大雪,路上的冰还没有全消,一路上荒草萋萋,一片萧瑟的景象。进村的路越往里走越窄,路上没见一辆车。  他看到我从集宁来看他,很是激动,还带着点害羞地说:“张姐,我们村里条件有点差,还麻烦您亲自来,真是不好意思,快进屋暖和暖和!”边说边推门迎我进去。没想到村委会冬天烧的是炉子,我问:“你们办公的地方也没有暖气吗?”“村
期刊
“我就说,今天喜鹊怎么一个劲地叫,原来是我们家的贵人来到了呀!”  我们一行五人进院子后,正在家洗头的这家女主人,慌忙跑出来拉着帮扶干部的手这样说。  小雪节气刚过,一个冬日暖阳的下午,我们在灵宝市工商联主任科员杜花妮、副主席张晓的陪同下,前去他们帮扶的贫困村——灵宝市西闫乡水泉头村。  从焦村塬往北拐,一路下坡,往沟里下,干净的水泥路拐来拐去,时而对面来一辆车子,很轻松地会车。开车的杜主任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