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7年5月)》估计,2016/17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为2630万吨,较上月估计值调增19万吨。其中,豆油产量为1562万吨,较上月估计值调增25万吨;菜籽油产量553万吨,较上月估计调减7万吨。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3145万吨,较上月估计值调增2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出口量不做调整。
本月对2016/17年度供需数据进行调整有以下考虑。一是豆油产量调增主要受大豆进口量调增影响。2016/17年度中国养殖业蛋白饲料需求增量超过预期,同时南美大豆丰产,全球大豆供给延续宽松格局,推动大豆进口进一步增加。2016/17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预计达到8945万吨,比上月估计值调增290万吨,压榨加工规模及豆油产量相应调增。二是菜籽油产量调减主要受2016/17年度中国油菜籽产量调减影响。本月,长江流域主产区油菜籽即将迎来收获,根据油菜全产业链分析预警团队针对主产区的调度数据,由于上年收购价格前低后高,农户多在前期集中售卖油菜籽,未享受到后期高价带来的高收益,因此多数产区油菜种植面积以减为主,部分产区如江苏减幅超过20%;另外,湖北、湖南等主产省绿肥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因此全国油菜收获面积较上年度继续缩减。单产方面,气象监测数据显示,油菜全生育期气象条件总体良好,积温较高,土壤墒情适宜,有利于油菜生长发育,特别是后期天气有利于油菜增角、增粒、增重。尽管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部分产区遭遇大规模降雨,菌核病发生重于常年,但因持续时间较短、防控有效,病害影响较轻。油料全产业链针对主产区的单产调度数据显示全国平均单产同比上年略有增加,其中湖北增2.78%,四川、湖南持平略增,河南增8.9%,江苏增10%。综合收获面积和单产水平,中国油菜籽产量预计较上年度减少3.1%。受油菜籽产量减少影响,国产菜籽油产量相应调减。
本月预测,2017/18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685万吨。其中,豆油产量1592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0万吨。菜籽油产量571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8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量62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60万吨。食用植物油消费量3163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8万吨。
食用植物油供需数据形成的主要依据如下。
生产方面,一是豆油产量较上年度增加30万吨。大豆进口量继续增加是豆油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2017/18年度,中国畜牧养殖业产能逐步恢复,豆粕对其他蛋白类产品的替代将有所增加,影响大豆进口量继续增加,预计大豆进口量为9316万吨,比上年度增加4.2%,由于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豆油产量相应继续增加。二是菜籽油产量较上年度增加18万吨。产量增长一方面来自国内油菜籽生产恢复,另一方面来自进口量增加。据近期油菜全产业链针对国内主产区加工企业及各类经营主体的调查,由于连续两年减产,国产油菜籽供应偏紧,2016/17年度油菜籽收购价格上涨预期明显,开秤价格预计在2.3-2.5元/斤,显著高于上年度开秤价格,价格涨幅超过30%。收购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将提高农户种植收益,有利于带动部分产区油菜种植面积在连续下降后恢复增长。但在山地和丘陵为主的产区,因机械化推广缓慢、生产成本仍较高,比较效益总体偏低,面积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制约。预计2017/18年度中国油菜面积增幅超过1.5%,增幅与后期油菜籽收购价格走势密切相关。油菜籽进口方面,2015年以来中国大规模集中抛储导致菜籽油储备规模大幅减少,2017/18年度菜籽油供需缺口较大,由于进口油菜籽在成本和出油率上相比国产油菜籽优势突出,油菜籽进口需求相应增加,进口规模预期超过400万吨。三是花生油产量较上年度增加6万吨。增产主要源自新年度农户种植花生面积增加带来的产量增加。油料全产业链针对花生主产区农户的种植意向调度数据显示,受近两年花生收购价格保持高位、种植比较效益优势突出影响,山东、河南等主产区农户种植花生积极性较高,2017/18年度中国花生种植面积预计增加2%,总产达到1776万吨。此外,全产业链调度数据显示,受2016/17年度遭遇干旱导致单产下降以及收购价格较前两个年度大幅下降影响,内蒙古、新疆等主产区向日葵种植面积预期缩减10%-30%,受此影响,2017/18年度中国葵花籽油减幅预计超过18%。
消費方面,受中国人口总量增加、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人口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2017/18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预计增长0.5%,增至3163万吨。其中,城镇消费2165万吨,农村消费998万吨。
贸易方面,2015年12月以来,中国累计进行了44次临储菜籽油拍卖,共计成交426.4万吨,储备油出库为确保食用植物油供给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17年3月8日起,中国停止拍卖储备菜籽油,考虑到油菜籽生产恢复缓慢,2017/18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将趋于偏紧格局,供需缺口需通过国际市场填补,棕榈油、菜籽油进口量均较上年度增加,分别达到375万吨和85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预计达到62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60万吨,增幅10. 7%。
本月对2016/17年度供需数据进行调整有以下考虑。一是豆油产量调增主要受大豆进口量调增影响。2016/17年度中国养殖业蛋白饲料需求增量超过预期,同时南美大豆丰产,全球大豆供给延续宽松格局,推动大豆进口进一步增加。2016/17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预计达到8945万吨,比上月估计值调增290万吨,压榨加工规模及豆油产量相应调增。二是菜籽油产量调减主要受2016/17年度中国油菜籽产量调减影响。本月,长江流域主产区油菜籽即将迎来收获,根据油菜全产业链分析预警团队针对主产区的调度数据,由于上年收购价格前低后高,农户多在前期集中售卖油菜籽,未享受到后期高价带来的高收益,因此多数产区油菜种植面积以减为主,部分产区如江苏减幅超过20%;另外,湖北、湖南等主产省绿肥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因此全国油菜收获面积较上年度继续缩减。单产方面,气象监测数据显示,油菜全生育期气象条件总体良好,积温较高,土壤墒情适宜,有利于油菜生长发育,特别是后期天气有利于油菜增角、增粒、增重。尽管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部分产区遭遇大规模降雨,菌核病发生重于常年,但因持续时间较短、防控有效,病害影响较轻。油料全产业链针对主产区的单产调度数据显示全国平均单产同比上年略有增加,其中湖北增2.78%,四川、湖南持平略增,河南增8.9%,江苏增10%。综合收获面积和单产水平,中国油菜籽产量预计较上年度减少3.1%。受油菜籽产量减少影响,国产菜籽油产量相应调减。
本月预测,2017/18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685万吨。其中,豆油产量1592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0万吨。菜籽油产量571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8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量62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60万吨。食用植物油消费量3163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8万吨。
食用植物油供需数据形成的主要依据如下。
生产方面,一是豆油产量较上年度增加30万吨。大豆进口量继续增加是豆油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2017/18年度,中国畜牧养殖业产能逐步恢复,豆粕对其他蛋白类产品的替代将有所增加,影响大豆进口量继续增加,预计大豆进口量为9316万吨,比上年度增加4.2%,由于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豆油产量相应继续增加。二是菜籽油产量较上年度增加18万吨。产量增长一方面来自国内油菜籽生产恢复,另一方面来自进口量增加。据近期油菜全产业链针对国内主产区加工企业及各类经营主体的调查,由于连续两年减产,国产油菜籽供应偏紧,2016/17年度油菜籽收购价格上涨预期明显,开秤价格预计在2.3-2.5元/斤,显著高于上年度开秤价格,价格涨幅超过30%。收购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将提高农户种植收益,有利于带动部分产区油菜种植面积在连续下降后恢复增长。但在山地和丘陵为主的产区,因机械化推广缓慢、生产成本仍较高,比较效益总体偏低,面积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制约。预计2017/18年度中国油菜面积增幅超过1.5%,增幅与后期油菜籽收购价格走势密切相关。油菜籽进口方面,2015年以来中国大规模集中抛储导致菜籽油储备规模大幅减少,2017/18年度菜籽油供需缺口较大,由于进口油菜籽在成本和出油率上相比国产油菜籽优势突出,油菜籽进口需求相应增加,进口规模预期超过400万吨。三是花生油产量较上年度增加6万吨。增产主要源自新年度农户种植花生面积增加带来的产量增加。油料全产业链针对花生主产区农户的种植意向调度数据显示,受近两年花生收购价格保持高位、种植比较效益优势突出影响,山东、河南等主产区农户种植花生积极性较高,2017/18年度中国花生种植面积预计增加2%,总产达到1776万吨。此外,全产业链调度数据显示,受2016/17年度遭遇干旱导致单产下降以及收购价格较前两个年度大幅下降影响,内蒙古、新疆等主产区向日葵种植面积预期缩减10%-30%,受此影响,2017/18年度中国葵花籽油减幅预计超过18%。
消費方面,受中国人口总量增加、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人口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2017/18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预计增长0.5%,增至3163万吨。其中,城镇消费2165万吨,农村消费998万吨。
贸易方面,2015年12月以来,中国累计进行了44次临储菜籽油拍卖,共计成交426.4万吨,储备油出库为确保食用植物油供给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17年3月8日起,中国停止拍卖储备菜籽油,考虑到油菜籽生产恢复缓慢,2017/18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将趋于偏紧格局,供需缺口需通过国际市场填补,棕榈油、菜籽油进口量均较上年度增加,分别达到375万吨和85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预计达到62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60万吨,增幅1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