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专业发展现状及前瞻——基于全国3445名教研员的调查数据分析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cus2316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调研我国各级教研机构的工作管理机制,深入了解教研员的地位、作用、专业发展内需,以及全面掌握教研员准入、培训、激励、常态化发展与保障等制度建设情况,切实提高制定教研员专业发展制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安徽省教科院、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安徽教研基地组织了 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教研员专业发展研究(制度及研修)问卷”调查活动.本文结合调查数据对教研员专业发展的现状作出定量与定性分析,并就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未来走向提出设想.
其他文献
本文对血池遗址祭祀坑出土的马牛羊三牲骨骼进行了鉴定,主要为马(256匹),其次为牛(31头),羊最少(8只).马骨年龄偏小,全为马驹,分布于南北向的马坑和东西向的车马坑内.南北向的马坑马骨数量多,时代早于东西向的车马坑.牛在东西向牛坑内,全为牛犊.羊和牛为南北向的合葬坑,年龄主要在1~3.5岁之间,时代和南北向的马坑接近,均为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对祭牲的马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均为马驹,但对牛羊祭牲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到西汉时期,除马继续为马驹外,牛变成了牛犊.
对统编教材进行合理的、充分的文本解读是施教统编教材的基础.文本解读的对象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解读内容主要包括文本表述的“内涵与外延”和文本内在的“逻辑关系”;解读途径可以从解读课程标准、每课具体内容、单元导言、课标题关系、课标题、各个目标题的表述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入手寻求突破.本文以“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课为例呈现笔者关于文本角度的理解和实践.
高考试题在引领中学历史教学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2021年全国高考历史乙卷第41题既注重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立足多种能力考查,发挥了服务选材的基本功能,具有守正创新、导向教学的特点.本文即以此题为例,从高考要求的必备知识、基本能力谈起,将高考思维引入教学,以期对一线教学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