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图腾是最早的社会组织的象征,也作为本民族的标志,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造成图腾崇拜的不同。中国的图腾崇拜是龙,而在俄罗斯,熊是其象征和标志。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通过对龙和熊崇拜的差异,探讨图腾文化的差异。从而减少文化误读,促进两国文化的更好交流。
【关键词】图腾 跨文化 龙 熊
【基金项目】项目:跨文化交际视阈下中俄图腾文化对比研究——以龙和熊为例,编号jsky2016027。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12-02
一、图腾崇拜
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图腾作为崇拜对象,主要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于它所体现的血缘关系。
图腾一词最早见于1791年在伦敦出版的英国商人、人类学家龙格所著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探险》一书中。图腾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包括埃及、希腊、阿拉伯地区、以色列、日本及中国等;图腾崇拜的对象也极为广泛,由动植物、非生物及自然现象,其中以动植物为主,动物又占绝大多数。①
恩格斯指出:“没有统一的君主,就绝不会出现统一的神”。②何星亮说道:“图腾文化既是宗教文化,又是社会文化。因为,它包含宗教、法律、文学艺术、婚姻和社会组织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③
二、中国的图腾崇拜―龙
对龙的崇拜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绵延了数千年的特殊现象。其实,龙就是广义的图腾,有着图腾的实物体现。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这也体现了华夏民族绝对优于其他民族——不屈、顽强、团结,龙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也就是龙是从蛇演变过来的,传说中龙的形象是: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鬛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意味着以蛇为图腾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并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即蛇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为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非凡的能力,他有鳞有角,有牙有爪,能钻土入水,能蛰伏冬眠;他有自然力,能兴云布雨,又能电闪雷鸣。
中国历代君王,皇袍上都以龙为帝王标志。说明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龙就是一种权利、力量、智慧的综合体,龙的广义解释,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所以中国人始终爱龙、望龙、信龙。无论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感到骄傲和自豪!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与传说及神话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龙几千年来往往成为中国奴隶、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是皇权的代名词,因此,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他们的身体叫“龙体”,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乘的车、船叫“龙辇”、“龙舟”……总之,凡是与他们生活起居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龙与皇权挂钩的历史也很久远,从黄帝时就开始了。在传说时代,有着龙的血缘的黄帝曾四处巡视体察民情。他叫人开采首山的铜,然后运到荆山脚下铸鼎以纪念自己大战嗤尤的辉煌胜利。
龙还象征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古代把那些贤人高士也称为“龙”。相传孔子去见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聃,回去后三天不开口讲一句话,弟子们很奇怪,问他:“先生见了李聃,是怎样教他的呢?”孔子说:“我见到的是一条顺着阴阳变化无穷的龙,我张口结舌,哪里还能教导他呢!”意思是所有的话都是多余的,老聃是人中之龙,难得一见的大贤。此外,诸葛孔明未出道时被称为“卧龙先生”,东汉大夫蔡邕饮酒上百斤醉倒路旁,大家叫他“醉龙”。所以凡是有品德、有才识,或者精工书文,或者为官清廉、或者行为举止出众的人,都可以比作“龙”。俗话说“望子成龙”,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头上长角、身上长鳞、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怪物,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将来能出人头地,做一番事业。④
三、俄罗斯的图腾崇拜―熊
俄罗斯,通常被称为“俄罗斯熊”或“北极熊”。俄罗斯人被称为“熊的传人”。俄罗斯熊是俄罗斯民族崇高的象征,是人们心中永远的图腾。在俄罗斯至今流传着许多与熊有关的部落起源的传说。古时西伯利亚人以捕鱼狩猎为主,他们崇拜熊,把熊看作森林的主人、世间整个大家庭的祖先。他们认为熊具有很多神奇的本领,死后会复活,明白人的语言,能够认识自己的每一个亲属,能带来幸福或灾难。俄罗斯人不但虔诚地信奉熊,而且关于熊的传说也颇具宗教色彩。据说,熊从前与上帝同住在天上的一个锥形帐篷里,只因为它固执不从,被贬到地上,成为人类的神。
宗教上还有禁令规定,直呼熊的名字是一种禁忌,所以,在俄罗斯民间只是按熊的外形,将其称为“脚趾内翻的”或按其颜色称为“棕色的”。俄语中“熊”一词是由蜂蜜和吃两部分组成,意为“吃蜜的”动物。由于该词更具有形象性,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熊是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也是俄罗斯人最喜爱的动物,俄罗斯不少地方都有熊的标志,也流传着不少关于熊的故事。俄罗斯有一个索契镇,这个镇的周围是高加索大山,不少的熊在此出没,与人和谐相处,并且建造了许多熊的雕塑,这个小镇后来也就更名为“熊的角落”,逐渐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圣地。坐落在伏尔加河上游的雅罗斯拉夫尔城之所以被称为熊城,是因为城徽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一头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罗斯人对熊的崇拜。
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熊“心地善良”、“憨态可掬”、“惹人爱怜”,熊的形象是被英雄化的,是勇敢、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如果你对俄罗斯朋友说你像一个大熊,他会很高兴。
熊给俄罗斯人的印象是力大无比、笨拙憨痴。这些形象出现在一些俄语谚语之中:“熊行动笨拙,但力大无比”,“家中的主人,林中的狗熊”、“熊不洗澡,但很结实”、“一穴容不下二熊”等。由于熊力大无比,所以猎熊既困难,又危险,有谚语云:“熊没碰上猎手很走运,猎手没撞上熊也很走运”,“没打死熊之前,先别卖皮”,(意谓事未成,先别夸口)。“熊个子大,不灵活”,人们用脚趾内向的熊来形容像熊那样笨拙的人。 四、跨文化交际
所谓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早期也称Cross?鄄culturalCommunic?鄄ation。广义上看,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而要想学好外语,就不能不避开文化的学习。因而,文化的差异是造成我们在交际时出现文化误读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交际障碍的主要因素。
中国传统的价值强调大一统和注重整体利益,这样的价值取向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传统。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而从民族性格来看,中国人重视“合和”,龙是多种动物的化身,体现了自然界与人的合和,人自身的和。龙象征着光明,刚健,开创,进取,这些也是中国人的理想。
俄罗斯一位当代哲学家说:“从表面上看,俄罗斯是欧洲的,但从骨子里他是亚洲的。将欧洲和亚洲结合在一起的便是俄罗斯的灵魂”。在俄罗斯人身上,各种矛盾的特点奇妙地结合在一起,膨胀的国家意识,和恣意妄为的无政府主义;暴力倾向,和善良、人性、温和等等。正如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所说:“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罗斯,用一般标准无法衡量她。”因而,对于熊的崇拜也就有了双重性:既是勇敢、力量、智慧的象征,也是笨拙、憨痴、粗鲁的代表。
因而,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 既要求同,也要存异。在本国文化走出去的同时,要积极地宣传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中国龙”的形象更加丰满和鲜活,让外国人对“龙”不再怀有不解和敌意。对外来文化的学习要以宽容务实的态度给予足够的包容。同时,应当凸现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和中华文化的自觉,而这种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觉并非囿于狭隘的民粹主义和文化自大,而是在清醒的文化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础上,通过中俄文化的交流融会为人类和世界提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知识和价值。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对“俄罗斯熊”造成不必要的文化误读。
注解:
①http://baike.so.com/doc/5344525-5579970.html
②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第 4卷) [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8
③何星亮.图腾与中国文化[M].江苏凤凰出版社, 2000.
④http://wenda.so.com/q/1363695082061413
参考文献:
[1]http://wenku.baidu.com/view/03e951cfad6195f312ba6cc.html
[2]刘光准、黄苏华.走进白桦林―俄语语言与文化面面观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1月 第 89―92页
[3]翟石磊、魏渊.文化图腾与国家形象―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国家形象符号化比较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4]孙瑞雪.浅谈俄罗斯与熊文化 黑龙江科学 2014年第9期
[5]杨慧、徐黛黛.俄罗斯民族“熊”图腾文化研究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
[6]叶柏川.“熊性”俄罗斯:扩张成性与救世情怀并存http://n.cztv.com/news/12184572.html
[7]陈麦池.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龙及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探索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
[8]亚·弗·卢金.俄国熊看中国龙 重庆出版集团 2007
作者简介:
白洁(1984.1-),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内蒙古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生(在读),讲师,研究方向俄语语言与文学。
【关键词】图腾 跨文化 龙 熊
【基金项目】项目:跨文化交际视阈下中俄图腾文化对比研究——以龙和熊为例,编号jsky2016027。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12-02
一、图腾崇拜
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图腾作为崇拜对象,主要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于它所体现的血缘关系。
图腾一词最早见于1791年在伦敦出版的英国商人、人类学家龙格所著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探险》一书中。图腾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包括埃及、希腊、阿拉伯地区、以色列、日本及中国等;图腾崇拜的对象也极为广泛,由动植物、非生物及自然现象,其中以动植物为主,动物又占绝大多数。①
恩格斯指出:“没有统一的君主,就绝不会出现统一的神”。②何星亮说道:“图腾文化既是宗教文化,又是社会文化。因为,它包含宗教、法律、文学艺术、婚姻和社会组织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③
二、中国的图腾崇拜―龙
对龙的崇拜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绵延了数千年的特殊现象。其实,龙就是广义的图腾,有着图腾的实物体现。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这也体现了华夏民族绝对优于其他民族——不屈、顽强、团结,龙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也就是龙是从蛇演变过来的,传说中龙的形象是: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鬛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意味着以蛇为图腾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并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即蛇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为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非凡的能力,他有鳞有角,有牙有爪,能钻土入水,能蛰伏冬眠;他有自然力,能兴云布雨,又能电闪雷鸣。
中国历代君王,皇袍上都以龙为帝王标志。说明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龙就是一种权利、力量、智慧的综合体,龙的广义解释,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所以中国人始终爱龙、望龙、信龙。无论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感到骄傲和自豪!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与传说及神话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龙几千年来往往成为中国奴隶、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是皇权的代名词,因此,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他们的身体叫“龙体”,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乘的车、船叫“龙辇”、“龙舟”……总之,凡是与他们生活起居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龙与皇权挂钩的历史也很久远,从黄帝时就开始了。在传说时代,有着龙的血缘的黄帝曾四处巡视体察民情。他叫人开采首山的铜,然后运到荆山脚下铸鼎以纪念自己大战嗤尤的辉煌胜利。
龙还象征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古代把那些贤人高士也称为“龙”。相传孔子去见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聃,回去后三天不开口讲一句话,弟子们很奇怪,问他:“先生见了李聃,是怎样教他的呢?”孔子说:“我见到的是一条顺着阴阳变化无穷的龙,我张口结舌,哪里还能教导他呢!”意思是所有的话都是多余的,老聃是人中之龙,难得一见的大贤。此外,诸葛孔明未出道时被称为“卧龙先生”,东汉大夫蔡邕饮酒上百斤醉倒路旁,大家叫他“醉龙”。所以凡是有品德、有才识,或者精工书文,或者为官清廉、或者行为举止出众的人,都可以比作“龙”。俗话说“望子成龙”,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头上长角、身上长鳞、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怪物,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将来能出人头地,做一番事业。④
三、俄罗斯的图腾崇拜―熊
俄罗斯,通常被称为“俄罗斯熊”或“北极熊”。俄罗斯人被称为“熊的传人”。俄罗斯熊是俄罗斯民族崇高的象征,是人们心中永远的图腾。在俄罗斯至今流传着许多与熊有关的部落起源的传说。古时西伯利亚人以捕鱼狩猎为主,他们崇拜熊,把熊看作森林的主人、世间整个大家庭的祖先。他们认为熊具有很多神奇的本领,死后会复活,明白人的语言,能够认识自己的每一个亲属,能带来幸福或灾难。俄罗斯人不但虔诚地信奉熊,而且关于熊的传说也颇具宗教色彩。据说,熊从前与上帝同住在天上的一个锥形帐篷里,只因为它固执不从,被贬到地上,成为人类的神。
宗教上还有禁令规定,直呼熊的名字是一种禁忌,所以,在俄罗斯民间只是按熊的外形,将其称为“脚趾内翻的”或按其颜色称为“棕色的”。俄语中“熊”一词是由蜂蜜和吃两部分组成,意为“吃蜜的”动物。由于该词更具有形象性,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熊是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也是俄罗斯人最喜爱的动物,俄罗斯不少地方都有熊的标志,也流传着不少关于熊的故事。俄罗斯有一个索契镇,这个镇的周围是高加索大山,不少的熊在此出没,与人和谐相处,并且建造了许多熊的雕塑,这个小镇后来也就更名为“熊的角落”,逐渐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圣地。坐落在伏尔加河上游的雅罗斯拉夫尔城之所以被称为熊城,是因为城徽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一头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罗斯人对熊的崇拜。
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熊“心地善良”、“憨态可掬”、“惹人爱怜”,熊的形象是被英雄化的,是勇敢、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如果你对俄罗斯朋友说你像一个大熊,他会很高兴。
熊给俄罗斯人的印象是力大无比、笨拙憨痴。这些形象出现在一些俄语谚语之中:“熊行动笨拙,但力大无比”,“家中的主人,林中的狗熊”、“熊不洗澡,但很结实”、“一穴容不下二熊”等。由于熊力大无比,所以猎熊既困难,又危险,有谚语云:“熊没碰上猎手很走运,猎手没撞上熊也很走运”,“没打死熊之前,先别卖皮”,(意谓事未成,先别夸口)。“熊个子大,不灵活”,人们用脚趾内向的熊来形容像熊那样笨拙的人。 四、跨文化交际
所谓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早期也称Cross?鄄culturalCommunic?鄄ation。广义上看,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而要想学好外语,就不能不避开文化的学习。因而,文化的差异是造成我们在交际时出现文化误读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交际障碍的主要因素。
中国传统的价值强调大一统和注重整体利益,这样的价值取向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传统。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而从民族性格来看,中国人重视“合和”,龙是多种动物的化身,体现了自然界与人的合和,人自身的和。龙象征着光明,刚健,开创,进取,这些也是中国人的理想。
俄罗斯一位当代哲学家说:“从表面上看,俄罗斯是欧洲的,但从骨子里他是亚洲的。将欧洲和亚洲结合在一起的便是俄罗斯的灵魂”。在俄罗斯人身上,各种矛盾的特点奇妙地结合在一起,膨胀的国家意识,和恣意妄为的无政府主义;暴力倾向,和善良、人性、温和等等。正如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所说:“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罗斯,用一般标准无法衡量她。”因而,对于熊的崇拜也就有了双重性:既是勇敢、力量、智慧的象征,也是笨拙、憨痴、粗鲁的代表。
因而,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 既要求同,也要存异。在本国文化走出去的同时,要积极地宣传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中国龙”的形象更加丰满和鲜活,让外国人对“龙”不再怀有不解和敌意。对外来文化的学习要以宽容务实的态度给予足够的包容。同时,应当凸现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和中华文化的自觉,而这种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觉并非囿于狭隘的民粹主义和文化自大,而是在清醒的文化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础上,通过中俄文化的交流融会为人类和世界提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知识和价值。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对“俄罗斯熊”造成不必要的文化误读。
注解:
①http://baike.so.com/doc/5344525-5579970.html
②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第 4卷) [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8
③何星亮.图腾与中国文化[M].江苏凤凰出版社, 2000.
④http://wenda.so.com/q/1363695082061413
参考文献:
[1]http://wenku.baidu.com/view/03e951cfad6195f312ba6cc.html
[2]刘光准、黄苏华.走进白桦林―俄语语言与文化面面观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1月 第 89―92页
[3]翟石磊、魏渊.文化图腾与国家形象―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国家形象符号化比较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4]孙瑞雪.浅谈俄罗斯与熊文化 黑龙江科学 2014年第9期
[5]杨慧、徐黛黛.俄罗斯民族“熊”图腾文化研究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
[6]叶柏川.“熊性”俄罗斯:扩张成性与救世情怀并存http://n.cztv.com/news/12184572.html
[7]陈麦池.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龙及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探索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
[8]亚·弗·卢金.俄国熊看中国龙 重庆出版集团 2007
作者简介:
白洁(1984.1-),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内蒙古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生(在读),讲师,研究方向俄语语言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