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吸纳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已经成为校长的共识。然而,如何让教师参与管理不偏不虚,让个体的才智得到优雅地释放,以便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添加永不衰竭的动力支持,却不是简单容易的事情。利用教师的文明传播者和文化创造者身份,创建属于整个学校的教师文化,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教育效应。
创建润泽生命的教师文化,不光能给学生带来激励,促成他们的健康成长,也会给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毕竟,教师创建自身文化的过程,也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而凭借智慧创建出来的教师文化,会生发出足够的能量,产生独特的魅力,滋润学生的生命,滋养学生的灵魂。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创建教师文化的过程中,也会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强大起来,从而形成思考教育、润泽生命的良性循环。创建润泽生命的方式不一而足,但应做到不拘一格。
鼓励教师写
“心语”,育人自励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在日复一日的“教书”工作中,一些教师忘记了“育人”的职责,甚至产生了职业上的倦怠,造成了与教育的精神疏离。为了让教师尝到教育的乐趣,促使他们能够精神饱满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在学校行政会上提议,鼓励教师写“心语”。
我的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但也有一些同事表达了担忧:让教师写“心语”,他们会认真参与吗?他们能对自己写的“心语”满意吗?
为了打消教师的疑虑和顾忌,在全体教师会上,我讲了要求大家写“心语”的初衷,并且强调,写“教师心语”,内容不受限制,只要是自己心底流出来的声音,我们都欢迎。而且我郑重承诺,教师创造出来的“心语”将被制作成匾幅,悬挂张贴在学校不同的地方,让全校师生能够时刻面对。
结果,教师们的参与热情远远出乎我们的预料。有的教师写出了多条“心语”,在反复修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寻找到最满意的一条交上来;有的教师对自己的作品难以取舍,干脆将自己写的多条“心语”交了上来,并请求学校领导帮他“定夺”;有的教师将“心语”写出来后,又请别人帮助修改……每一条心语,都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和心血,也记录着他们对学校的深情和爱意。
看到送交上来的“心语”不光内容丰富,而且情感充沛,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将每个教师的“心语”至少选择一个,制成条幅后,我们兑现了承诺,将这些“教师心语”悬挂、张贴在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的各处,既用来教育学生,也用来提醒教师。
主教学楼前悬挂的“用心读书是最动人的情景,快乐生活是最美丽的图画”是徐敏燕老师的作品,我们将它放在如此显要的位置,就是要让师生们知道读书重要,生活同样重要。进入教学楼,拾级而上,是李开迎老师创作的“心语”:有责任心才能做好事情。这看似平常的话语却又在提醒我们每一个教育人:教育不光要追求那些看得见的绩效,还要培养对生命更有助益的责任心。“我们不可忽略生活中那些看似细小的东西,因为它们往往会成为你通向成功的桥梁。”孙斗争老师的“心语”时刻警醒全体师生:将小事做好,才能成就大写的生命。“你避开了困难,也就避开了成功。”季政通老师用这富含哲理的告诫,鼓起了许多学生直面困难的勇气。
“教师心语”如花朵一样,绽放在校园的各个地方,既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找到了合适的形式,也为润泽生命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许多教师看到自己的“心语”成了育人的“旗帜”,在不由得生出主人翁自豪感的同时,也在工作中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文化的存在,对于教育人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鼓励教师写“心语”,不仅仅在于张扬教师的智慧,更是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当教师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时,教师也就真正从管理的客体变成了学校建设的主体。
组建“校内专家组”,
群策群力
学校管理存在的唯一理由,是促进生命的成长。自然,生命的成长既包括学生的成长,也包括教师的成长。而大量的案例表明,自上而下的管理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避免纵向管理可能在教师心里产生抵触情绪,我们决定在学校内部组建“专家组”,实施教师之间的横向“管理”,让教师在同伴引领的基础上,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管理工作。
“校内专家组”成员由领导提名、考评生成、教师选举三种形式产生,比例各占三分之一。为了保证专家组成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拥有足够的话语“影响力”,我们又将由领导提名的那一部分人选再交由全体教师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认。凡是教师不满意率高于20%的人员,自动落选。多角度的选拔,多轮次的沙汰,保证“校内专家组”拥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校内专家组”的称号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他们不仅有对其他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权和建议权,还有对学校各项重大决策的参与讨论权和投票决定权。他们既是学校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动机”。为了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必须起到行为的引领和榜样的辐射作用。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照亮自己的生命,点亮别人的道路,是专家组成员的使命,也是他们的努力方向。
让优秀的教师更加优秀,唤醒一般教师成为优秀的愿望,是我们设置“校内专家组”的初衷。有着扎实教学功底的江美萍老师入选“校内专家组”之后,每学期除了多次开设示范课,不厌其烦地给年轻教师以真诚、恰当、有益的引导、指点外,还利用主持省级课题的机会,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将专家组成员的榜样引领作用发挥到极致。有一次外出听课回来之后,正值双休日,她放弃了休息时间,将教学活动的精彩场景选编出来,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光盘”,分发给青年教师,供他们观摩学习。在江美萍这些专家型教师的带动下,教师成长的积极性越发高涨。
“校内专家组”不设置特别的门槛,任何一位教师,只要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成绩突出,能力为大家认可,都可以被选拔进来。专家组成员人数也不设定上限,让每一个教师成为专家,既是我们的愿景,也是我们的努力目标。当然,为了保证“专家组”充满活力,我们也采取优进劣汰的方式,每学年调整一次,以避免“校内专家组”成为鸡肋一样的“摆设”。
近年来,我们致力于为教师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创建属于教师的文化,促使教育教学与文化育人的有效衔接,达成相互之间的“能量转化”,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创建教师文化,可以实现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三位一体。
对于校长来说,既不能一味地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能单纯地看待教师的教学成绩,而应该关注成绩后面的生命存在。而鼓励教师创建教师文化,不光能让教师摆脱平庸,跨越平淡,更会让学校的发展步入正轨,走向诗意。当然,润泽生命,才是我们的根本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第四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创建润泽生命的教师文化,不光能给学生带来激励,促成他们的健康成长,也会给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毕竟,教师创建自身文化的过程,也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而凭借智慧创建出来的教师文化,会生发出足够的能量,产生独特的魅力,滋润学生的生命,滋养学生的灵魂。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创建教师文化的过程中,也会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强大起来,从而形成思考教育、润泽生命的良性循环。创建润泽生命的方式不一而足,但应做到不拘一格。
鼓励教师写
“心语”,育人自励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在日复一日的“教书”工作中,一些教师忘记了“育人”的职责,甚至产生了职业上的倦怠,造成了与教育的精神疏离。为了让教师尝到教育的乐趣,促使他们能够精神饱满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在学校行政会上提议,鼓励教师写“心语”。
我的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但也有一些同事表达了担忧:让教师写“心语”,他们会认真参与吗?他们能对自己写的“心语”满意吗?
为了打消教师的疑虑和顾忌,在全体教师会上,我讲了要求大家写“心语”的初衷,并且强调,写“教师心语”,内容不受限制,只要是自己心底流出来的声音,我们都欢迎。而且我郑重承诺,教师创造出来的“心语”将被制作成匾幅,悬挂张贴在学校不同的地方,让全校师生能够时刻面对。
结果,教师们的参与热情远远出乎我们的预料。有的教师写出了多条“心语”,在反复修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寻找到最满意的一条交上来;有的教师对自己的作品难以取舍,干脆将自己写的多条“心语”交了上来,并请求学校领导帮他“定夺”;有的教师将“心语”写出来后,又请别人帮助修改……每一条心语,都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和心血,也记录着他们对学校的深情和爱意。
看到送交上来的“心语”不光内容丰富,而且情感充沛,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将每个教师的“心语”至少选择一个,制成条幅后,我们兑现了承诺,将这些“教师心语”悬挂、张贴在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的各处,既用来教育学生,也用来提醒教师。
主教学楼前悬挂的“用心读书是最动人的情景,快乐生活是最美丽的图画”是徐敏燕老师的作品,我们将它放在如此显要的位置,就是要让师生们知道读书重要,生活同样重要。进入教学楼,拾级而上,是李开迎老师创作的“心语”:有责任心才能做好事情。这看似平常的话语却又在提醒我们每一个教育人:教育不光要追求那些看得见的绩效,还要培养对生命更有助益的责任心。“我们不可忽略生活中那些看似细小的东西,因为它们往往会成为你通向成功的桥梁。”孙斗争老师的“心语”时刻警醒全体师生:将小事做好,才能成就大写的生命。“你避开了困难,也就避开了成功。”季政通老师用这富含哲理的告诫,鼓起了许多学生直面困难的勇气。
“教师心语”如花朵一样,绽放在校园的各个地方,既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找到了合适的形式,也为润泽生命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许多教师看到自己的“心语”成了育人的“旗帜”,在不由得生出主人翁自豪感的同时,也在工作中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文化的存在,对于教育人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鼓励教师写“心语”,不仅仅在于张扬教师的智慧,更是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当教师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时,教师也就真正从管理的客体变成了学校建设的主体。
组建“校内专家组”,
群策群力
学校管理存在的唯一理由,是促进生命的成长。自然,生命的成长既包括学生的成长,也包括教师的成长。而大量的案例表明,自上而下的管理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避免纵向管理可能在教师心里产生抵触情绪,我们决定在学校内部组建“专家组”,实施教师之间的横向“管理”,让教师在同伴引领的基础上,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管理工作。
“校内专家组”成员由领导提名、考评生成、教师选举三种形式产生,比例各占三分之一。为了保证专家组成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拥有足够的话语“影响力”,我们又将由领导提名的那一部分人选再交由全体教师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认。凡是教师不满意率高于20%的人员,自动落选。多角度的选拔,多轮次的沙汰,保证“校内专家组”拥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校内专家组”的称号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他们不仅有对其他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权和建议权,还有对学校各项重大决策的参与讨论权和投票决定权。他们既是学校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动机”。为了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必须起到行为的引领和榜样的辐射作用。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照亮自己的生命,点亮别人的道路,是专家组成员的使命,也是他们的努力方向。
让优秀的教师更加优秀,唤醒一般教师成为优秀的愿望,是我们设置“校内专家组”的初衷。有着扎实教学功底的江美萍老师入选“校内专家组”之后,每学期除了多次开设示范课,不厌其烦地给年轻教师以真诚、恰当、有益的引导、指点外,还利用主持省级课题的机会,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将专家组成员的榜样引领作用发挥到极致。有一次外出听课回来之后,正值双休日,她放弃了休息时间,将教学活动的精彩场景选编出来,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光盘”,分发给青年教师,供他们观摩学习。在江美萍这些专家型教师的带动下,教师成长的积极性越发高涨。
“校内专家组”不设置特别的门槛,任何一位教师,只要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成绩突出,能力为大家认可,都可以被选拔进来。专家组成员人数也不设定上限,让每一个教师成为专家,既是我们的愿景,也是我们的努力目标。当然,为了保证“专家组”充满活力,我们也采取优进劣汰的方式,每学年调整一次,以避免“校内专家组”成为鸡肋一样的“摆设”。
近年来,我们致力于为教师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创建属于教师的文化,促使教育教学与文化育人的有效衔接,达成相互之间的“能量转化”,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创建教师文化,可以实现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三位一体。
对于校长来说,既不能一味地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能单纯地看待教师的教学成绩,而应该关注成绩后面的生命存在。而鼓励教师创建教师文化,不光能让教师摆脱平庸,跨越平淡,更会让学校的发展步入正轨,走向诗意。当然,润泽生命,才是我们的根本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第四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