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祥巴(版画)艺术的装饰性探析

来源 :美与时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饰性作为藏族祥巴(版画)艺术重要的艺术特征,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的认识祥巴版画,也有助于创作者艺术创作实践.藏族祥巴(版画)艺术的装饰性探析从祥巴版画的造型语言运用、造型手法及造型形态三个方面展开,并结合作品对装饰性体现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思想家亨利·戴维·梭罗以《瓦尔登湖》闻名于世.《瓦尔登湖》批判人们崇拜物质财富,无视思想症结的问题.梭罗的后期作品延续了这个主题,体现了梭罗更为坚定的人生追求.梭罗无法认同浅薄无知,终生追慕深度哲思.他在人迹罕至的荒野之地,随性漫游.身心舒畅之际,梭罗还领悟到了生之坚韧和死之静美.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墨守成规,而是在于长久的自拔与更新.
机械复制技术导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审美本质的冲突,大众文化的兴起,解构了传统艺术的审美结构,建构了现代艺术新的审美特征.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生产方式和意义呈现方式的前瞻性预测,对现代艺术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启示性,在其理论中,“光晕”已经成为了一个美学范畴,它有自身的价值和独特的魅力,代表了艺术作品在机械复制的过程中相对于传统艺术失去的因素,它指向过去,但并不否定当下和未来.当下随着艺术作品的观赏与商业价值的发展,新的“光晕”又焕发了生命力.
人类生存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努力做到主体行为与科学规律的统一.主体性与科学性统一程度越高,人的行为活动就越顺利,事业成就也越高.这就是自然规律的奖赏;反之则要受到惩罚.审美创造规律的自觉掌握,可以使人生焕发创造生机,价值方向明确,自觉追求人类文明事物的创造——亦即美好事物的创造,提高人生个体和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创生社会与自然完美统一的人类生存家园.
花鸟题材在宋代达到巅峰,宋代的君王也都普遍爱花,而有簪花、花宴、贡花、插花等习俗.花卉也成为一种符号表明某一特定的季节或节令.据文献记载李嵩《花篮图》有四幅,分别描绘四时花卉,目前传世的《花篮图》仅有春、夏、冬三幅.结合宋代文献与传世书画作品,来论述李嵩的《花篮图》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宋代插花习俗所呈现的盛况,及《花篮图》背后所蕴含的节令文化及象征意义.
有清一代,宫廷内演剧活动盛行,皇室的庆典活动几乎离不开戏曲的演出.与庆典盛况相关的绘画中出现帝后观剧的图像,这种对于帝后观剧的图像描绘成为一种子类型,即为演剧图像.在清初乃至晚清的宫廷绘画中,可以梳理出演剧图像的脉络,在这个脉络中,中心权力者观看方式的呈现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话题,这与当时统治者的审美趣味、权力欲望以及戏曲的更迭变迁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演剧图像的描绘与中心权力者的呈现成为一对互为表里的映照.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验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例,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积极心理品质、拥有丰盈的幸福人生.系列积极心理课程干预实验结果显示,积极心理课程对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人格优势、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均有良好效果.
楚辞作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其内容与形式都具有创新性,但楚辞并非完全是文人独创的作品,还存在着对其他文本的吸收、转化.《离骚》作为楚辞的代表性作品,体现着互文性思维在中国古老作品中的存在.从内容上看,《离骚》对《山海经》《尔雅》等作品的借鉴既展现了作者的巫神想象,也印证了巫神文化在早期社会的存在和影响;对《诗经》《论语》的指涉则体现了作者尚古崇德的高贵品质,而这种指涉也进一步使得“过去史”的故事成为典故.从表现方式上来看,作者大量运用“比兴”手法抒发英雄的失路之悲,这既充分展现了古人善于联想的互系性思维方式,
小淮剧《寿礼》在对美的发现和艺术呈现方面有其鲜明特色,首先是剧作家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提炼美,并由此形成剧作的题材;其次是以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活泼的大众化语言,以及人物心灵上的强烈感受与变化、发展作为重心来进行艺术呈现;再次是以轻喜剧的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民众在艺术审美水平上的提高和观念上的进步;最后是通过演员精彩绝伦的舞台艺术表演,传达出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剧作主旨与社会意义,整个剧作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完整地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由此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专家的好评.
在中国画专业术语中,“吴装”一词来源于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绘画.最早在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出现,从古至今有五种解释,这几种含义紧密相关.梳理相关古籍的记载来理清“吴装”在绘画中的含义衍变,能帮助后人正确理解“吴装”这一国画专业术语,尽而推动对中国画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
艾德里安·格尼作为一名画家,他从自己的视角对二战这段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用绘画的形式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他坚持以自我个体的视角体验为基点,通过丰富多样的绘画语言,就历史记忆和人类世界这一主题进行描绘与解读.“馅饼战”系列作品也是格尼对历史记忆重新解读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