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顺应了人类发展的时代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担当,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2016年12月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软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要加强总体谋划和统筹协调,坚持陆海统筹、内外统筹、政企统筹,加强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推进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舆论支持、文化条件。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应重视文化的力量,推动文化交流,有利于凝聚共识,才能为沿线国家深层次合作奠定基石,才能在深层次扩大我国的影响力。具体来说,既要通过文化传承、修复等方式,保护好已有的丝路文化遗存,又要通过大力创新,为一些古老的文化地标赋予新的内涵,增添新的文化魅力。加强文化交流,需以文化为魂,发挥文化先行作用。
“一带一路”辐射范围涵盖亚太、东北非和欧洲,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持开放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央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建设“一带一路”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近年来,中央企业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强化创新、加强管理,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近期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中就有国资委管理的50家中央企业上榜。
为促进中央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2015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划、创新走出去方式、提供融资支持、注重队伍建设、强化激励约束、防范境外风险、加大境外资产监管、提升服务保障和重视公共关系建设等十个方面,积极支持中央企业围绕“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非洲“三网一化”等提升国际化经营的水平。2015年7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80多家央企齐发力,全面深化战略落地并成为主力军。“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良机,也为所有沿线国家的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中央企业在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层面,增长空间不断拓展,尤其是在推动电力、轨道交通、建材等领域装备走出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截至2014年底,国资委监管的110余家央企中已有107家在境外共设立8 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0多家央企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有关数据还显示,“十二五”以来,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从2.7万亿元增加到4.6万亿元,年均增长12.2%,截至2014年末央企境外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中央企业总体的12.7%、18.3%和8.6%。中央企业参与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在电力领域,央企在境外建设的电站涵盖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等多种类型,在周边国家建成和在建的水电项目达17个,总装机容量近1 000万千瓦;在建材领域,央企在马来西亚、老挝、蒙古等国家建设大量钢材、水泥、玻璃等建材生产线,其中水泥技术工程及装备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轨道交通领域,央企从设备出口装备运营维护起步,目前铁路装备已实现六大洲全覆盖,轨道车辆整车产品已进入北美发达国家市场。
中央企业在走出去开展“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当地就业、环境保护、社区公益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其中,中国建筑在巴基斯坦累计聘用超过5万名巴籍劳工,带动了当地就业;中国海油在实施印尼项目时,保护和改善了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中冶集团不忘造福当地百姓,为巴基斯坦项目周边地区供水、供电,并解决居民就业问题。
当然,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国际化程度偏低,核心竞争能力不强,风险防控体系不够完善,同业无序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等。
“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央企业要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踊跃开发海外市场,带动建筑、劳务、设备及技术出口,主动担当起国家战略的“先遣队”和主力军。中央企业在高端制造业方面有特殊的优势,尤其是中国高铁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肯定。未来,中央企业应发挥这个优势,不断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带动基建、研发、材料等多个领域形成齐头并进格局。通过海外市场的建设,不断积累经验,赢得合作国家的信任和赞誉,树立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品牌,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现合作共赢。
2016年12月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软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要加强总体谋划和统筹协调,坚持陆海统筹、内外统筹、政企统筹,加强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推进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舆论支持、文化条件。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应重视文化的力量,推动文化交流,有利于凝聚共识,才能为沿线国家深层次合作奠定基石,才能在深层次扩大我国的影响力。具体来说,既要通过文化传承、修复等方式,保护好已有的丝路文化遗存,又要通过大力创新,为一些古老的文化地标赋予新的内涵,增添新的文化魅力。加强文化交流,需以文化为魂,发挥文化先行作用。
“一带一路”辐射范围涵盖亚太、东北非和欧洲,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持开放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央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建设“一带一路”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近年来,中央企业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强化创新、加强管理,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近期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中就有国资委管理的50家中央企业上榜。
为促进中央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2015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划、创新走出去方式、提供融资支持、注重队伍建设、强化激励约束、防范境外风险、加大境外资产监管、提升服务保障和重视公共关系建设等十个方面,积极支持中央企业围绕“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非洲“三网一化”等提升国际化经营的水平。2015年7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80多家央企齐发力,全面深化战略落地并成为主力军。“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良机,也为所有沿线国家的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中央企业在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层面,增长空间不断拓展,尤其是在推动电力、轨道交通、建材等领域装备走出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截至2014年底,国资委监管的110余家央企中已有107家在境外共设立8 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0多家央企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有关数据还显示,“十二五”以来,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从2.7万亿元增加到4.6万亿元,年均增长12.2%,截至2014年末央企境外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中央企业总体的12.7%、18.3%和8.6%。中央企业参与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在电力领域,央企在境外建设的电站涵盖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等多种类型,在周边国家建成和在建的水电项目达17个,总装机容量近1 000万千瓦;在建材领域,央企在马来西亚、老挝、蒙古等国家建设大量钢材、水泥、玻璃等建材生产线,其中水泥技术工程及装备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轨道交通领域,央企从设备出口装备运营维护起步,目前铁路装备已实现六大洲全覆盖,轨道车辆整车产品已进入北美发达国家市场。
中央企业在走出去开展“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当地就业、环境保护、社区公益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其中,中国建筑在巴基斯坦累计聘用超过5万名巴籍劳工,带动了当地就业;中国海油在实施印尼项目时,保护和改善了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中冶集团不忘造福当地百姓,为巴基斯坦项目周边地区供水、供电,并解决居民就业问题。
当然,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国际化程度偏低,核心竞争能力不强,风险防控体系不够完善,同业无序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等。
“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央企业要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踊跃开发海外市场,带动建筑、劳务、设备及技术出口,主动担当起国家战略的“先遣队”和主力军。中央企业在高端制造业方面有特殊的优势,尤其是中国高铁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肯定。未来,中央企业应发挥这个优势,不断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带动基建、研发、材料等多个领域形成齐头并进格局。通过海外市场的建设,不断积累经验,赢得合作国家的信任和赞誉,树立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品牌,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