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有效教学,能够使初中政治课堂生动起来,让师生对这门课程充满期盼,并且使这门课程的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中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避免空洞的说教,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教师应该选择不同的导入形式。如在学习《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时,我播放了韩红演唱的《天亮了》这首歌曲。在学生欣赏动人的歌曲时,我向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父母养育子女的感人图片。在情境的渲染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自己的家庭生活,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当然并非每节课都要用音乐开场,也可以结合所学内容选择相关的时政新闻来导入。如学习《树立法治观念》一课时,我采取了网络流行的“我爸是李刚”的时政新闻,通过反面教材让学生感悟到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从而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导入新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好的导入必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为有效教学顺利进行开了好头。
有了学生的“想学”、“愿学”、“乐学”做基础,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关于学习目标的设计,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将枯燥的课文用具体的问题串联起来,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材料来向学生一一介绍具体的知识,最终让学生达到情感上的认同,能力得以提高,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记得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创造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深入地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学贵有疑,通过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位的独立思考。有效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学习《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了神舟七号上天的视频,设计了问题:神舟七号顺利发射的原因有哪些?启发学生从个人与集体两个不同的角度找原因。接着播放了《三个和尚》的动画,请学生找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所在。最后通过让学生续写故事的环节,请学生为三个和尚支招,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生动形象的卡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音像教材的图像和声音来表现教学内容,将客观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用形、声、色等刺激学生的感官以加快学生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理解、接受和记忆能力。“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个人”这种理论性很强的句子就这样被学生接受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必定是生动的,也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当然,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还是以联系实际为主,通过辨析以帮助学生达到“知识”、“探究”、“实践”三者相统一的境界。思想品德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或者是学生亲身感受很深的事例,利用课文观点对此加以阐释,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如在学完了《做诚实的人》一课后,可播放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种种不讲诚信现象的录像片断,一方面让学生指出录像片断中人物不讲诚信的表现,让学生思考正确做法是什么;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做的哪些事是讲诚信的。这样,通过评判、联系以及对具体事例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落实了良好行为的要求。当然,在实践中教师若能了解学生对道德观点的掌握和理解水平,就可以把每堂课学生应掌握的内容设计成练习题进行有效练习,也可以摄制成讨论录像片断进行辨析、讨论,这样教师可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及时查漏补缺。当前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状况,强化了教师在教学指导方面的职能,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了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常用的教学手段有:(1)情境教学法:无论是在导入阶段,还是在正文学习过程中,利用视频、动画或学生自行表演小品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会显得很生动。(2)材料教学法:主要是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文字材料以及在幻灯片中补充贴近教学内容的材料,通过设置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3)自主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搜集网络信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课堂中的分组讨论、小品表演、小小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识,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实践探究法:主要用于课后,指导学生分析种种社会现象,学会做调查报告,达到知行统一。
当然,有效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离不开我们对实践的不断总结。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勇于实践,让思想品德课成为一门受学生欢迎的课程。[S]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避免空洞的说教,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教师应该选择不同的导入形式。如在学习《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时,我播放了韩红演唱的《天亮了》这首歌曲。在学生欣赏动人的歌曲时,我向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父母养育子女的感人图片。在情境的渲染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自己的家庭生活,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当然并非每节课都要用音乐开场,也可以结合所学内容选择相关的时政新闻来导入。如学习《树立法治观念》一课时,我采取了网络流行的“我爸是李刚”的时政新闻,通过反面教材让学生感悟到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从而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导入新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好的导入必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为有效教学顺利进行开了好头。
有了学生的“想学”、“愿学”、“乐学”做基础,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关于学习目标的设计,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将枯燥的课文用具体的问题串联起来,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材料来向学生一一介绍具体的知识,最终让学生达到情感上的认同,能力得以提高,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记得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创造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深入地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学贵有疑,通过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位的独立思考。有效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学习《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了神舟七号上天的视频,设计了问题:神舟七号顺利发射的原因有哪些?启发学生从个人与集体两个不同的角度找原因。接着播放了《三个和尚》的动画,请学生找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所在。最后通过让学生续写故事的环节,请学生为三个和尚支招,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生动形象的卡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音像教材的图像和声音来表现教学内容,将客观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用形、声、色等刺激学生的感官以加快学生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理解、接受和记忆能力。“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个人”这种理论性很强的句子就这样被学生接受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必定是生动的,也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当然,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还是以联系实际为主,通过辨析以帮助学生达到“知识”、“探究”、“实践”三者相统一的境界。思想品德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或者是学生亲身感受很深的事例,利用课文观点对此加以阐释,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如在学完了《做诚实的人》一课后,可播放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种种不讲诚信现象的录像片断,一方面让学生指出录像片断中人物不讲诚信的表现,让学生思考正确做法是什么;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做的哪些事是讲诚信的。这样,通过评判、联系以及对具体事例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落实了良好行为的要求。当然,在实践中教师若能了解学生对道德观点的掌握和理解水平,就可以把每堂课学生应掌握的内容设计成练习题进行有效练习,也可以摄制成讨论录像片断进行辨析、讨论,这样教师可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及时查漏补缺。当前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状况,强化了教师在教学指导方面的职能,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了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常用的教学手段有:(1)情境教学法:无论是在导入阶段,还是在正文学习过程中,利用视频、动画或学生自行表演小品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会显得很生动。(2)材料教学法:主要是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文字材料以及在幻灯片中补充贴近教学内容的材料,通过设置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3)自主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搜集网络信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课堂中的分组讨论、小品表演、小小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识,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实践探究法:主要用于课后,指导学生分析种种社会现象,学会做调查报告,达到知行统一。
当然,有效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离不开我们对实践的不断总结。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勇于实践,让思想品德课成为一门受学生欢迎的课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