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四年前首次接触心理咨询,到今天作为一名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一路走来,有很多的感触。本文主要结合实践谈了笔者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如来访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仍需调整、咨询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如何安排重点学生的转介等,记于这里,愿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心理咨询 咨询教师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1-00-01
心理咨询是对存在有心理问题或困扰者来向心理学工作者求助时,后者应用心理学的观点与方法,给求助者以帮助、劝告、辅导的过程。毫无疑问,心理咨询在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高校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应积极洞察心理咨询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问题,不断地改善,以推进这一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 加强来访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记得笔者2000年刚上大学时,那时根本不知道学校还有心理咨询中心,退一步想来,即使那时知道有这样的机构在为学生服务,也不会去的,因为会有很多顾虑:害怕老师同学知道自己去心理咨询被认为“有病”、害怕别人笑话等,也就是说去做这件事情自己所付出的要远远大于从中的所获。而这样的一些想法,代表了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同学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今天当笔者正式做这项工作,在咨询中问及来访的学生怎样看待心理咨询时,他们的回答是:觉得无所谓,心里不舒服来聊一聊、咨询咨询。所以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心理学、心理咨询本身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不断渗透,对心理咨询,大学生越来越持有接纳和认可的态度。这一点也可以从我们的咨询量上有所体现。以笔者为例,自2009年2月25日——5月20日,笔者每周安排2次咨询接待,这期间共接待来访学生42人次。但是,且不说这样的认可仍需进一步的加强,当咨询遭遇我们的学生,它仍面临着太多的尴尬。如来访学生把心理咨询神话,认为学心理学的人无所不能;把心理咨询等同于感冒片,伤风感冒吃药打针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认为咨询应该也是这样“速战速决”;把改变的责任推给咨询老师:我有问题来找你,那么我目前不合适状况能否改变也取决于你,而我自己无需做任何努力;心理咨询无非也就是聊天说话,而且只要我来了,你就有义务取悦我,让我高兴等。而实际上如我们所知,真正的咨访绝不是感冒片和头疼脑热的关系,它是一种关系,一个过程,心理咨询老师不但没有特异功能,且在太多的时候面对来访同学的问题会无奈而无力,我们的工作范围是有限度的。更为关键的是,问题的解决最终还得依靠来访者心理和行为的不断调整和自我激励去解决,而不是咨询教师。
但当来访同学对这些不了解时,就会以他们的理解去理解咨询,去带着很高的期待走进咨询室,可想而知很多时候也会带着失望走出来。所以,在咨询前,来访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咨询效果与来访者在咨询前是否对心理咨询能否正确认识、是否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很大关系。为此,应通过各种渠道,如在咨询室门前粘贴了“心理咨询中心服务内容”、“去咨询前该做的准备、” “咨询流程图”、“咨询教师简介”等内容的展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咨询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前面提到,面对来访学生的问题,咨询教师很多时候会感到无奈而无力,这一方面有来访者本身的问题及客观条件的一些限制。但必须承认,作为咨询教师本人,我们自身能力素养的欠缺也是造成这样一种现象的很大原因。我们始终强调心理咨询的教育和发展取向,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有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的正常人提供有效的帮助,鼓励他们正确认识现实和自我,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对现实生活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而学生的问题通常也较简单,多与他们特定的年龄阶段及生活主题相关,更多也是成长和发展中的问题。
现实中的咨询也确实如此,以笔者的体会,可以说97%的来访问题属一般心理问题或严重心理问题(也少),真正发展到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心理疾病、精神病的仅占3%。但凡来访的同学也都是想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咨询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应在工作中不断的去提高,熟悉学生问题的种类、总结应对措施及建议、加强学习钻研。在笔者咨询的过程中,曾有一个学生因考试焦虑问题前来,当整理咨询记录时,自己清楚没有很好的给她建议,因为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也有待学习。这个咨询结束后,笔者因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去全面掌握这部分内容,结果接下来又遇到相同问题的一位来访同学,那个时候特别惭愧,因为还是没能与他一起很好的去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也深感咨询教师職业素养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多么重要。
谈到这儿,这又牵涉另一个问题,即大部分专职心理咨询教师都在编的是行政或思政的系列,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他们首先会有一系列事务性的事情需要处理,这大大消耗了他们工作的精力与专研的热情,从而影响他们工作后颈的激发。笔者认为,这也是涉及咨询教师成长过程中外部保证的重要方面。
3 重点学生的转介问题
虽然多数学生的来访问题属一般心理问题,但超出心理咨询范围的、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者也存在,这就涉及到一个向相关机构的转诊、转介问题。一般当在工作中遇到需重点关注的来访者,我们首先会汇报领导,继而会和学院取得联系,通常对这样的案例,我们会建议转诊专科医院,如果必要,也会通知家长。但在这过程中因为一些人为的原因,如学院接到手与家长取得联系后,家长重视程度不够、不知道什么地方诊疗精神类的病症或因费用太高而放弃治疗。这样一来学生的问题就会被耽误下来,甚至影响其终生的发展。所以,学校心理咨询与精神病专科医院、校医院间畅通的联席制度的建立显得非常重要,如在工作中能把相关人员顺利的“请进来、走出去”,咨询教师队伍中能有既懂心理学知识、也有精神医学基础的咨询教师是非常理想的,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咨询预约的重要性,同一咨询教师在固定值班时间咨询的连贯性等都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方面。作为一名年轻的心理咨询教师,需要学习与反思的还有很多,我定将克服自身惰性、继续努力。一点心得,记于此与大家探讨、共进。
参考文献
[1] 李英,王超.关于心理咨询中时间设置的思考[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4).
[2] 陈麒.中国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景趋势[J].中国临床康复,2006(46).
[3] 范青,季建林.中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及现状[J].上海精神医学,2006(1).
[4] 静子.依然尴尬的心理咨询[J].健康大视眼,1998(1).
【关键词】心理咨询 咨询教师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1-00-01
心理咨询是对存在有心理问题或困扰者来向心理学工作者求助时,后者应用心理学的观点与方法,给求助者以帮助、劝告、辅导的过程。毫无疑问,心理咨询在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高校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应积极洞察心理咨询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问题,不断地改善,以推进这一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 加强来访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记得笔者2000年刚上大学时,那时根本不知道学校还有心理咨询中心,退一步想来,即使那时知道有这样的机构在为学生服务,也不会去的,因为会有很多顾虑:害怕老师同学知道自己去心理咨询被认为“有病”、害怕别人笑话等,也就是说去做这件事情自己所付出的要远远大于从中的所获。而这样的一些想法,代表了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同学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今天当笔者正式做这项工作,在咨询中问及来访的学生怎样看待心理咨询时,他们的回答是:觉得无所谓,心里不舒服来聊一聊、咨询咨询。所以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心理学、心理咨询本身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不断渗透,对心理咨询,大学生越来越持有接纳和认可的态度。这一点也可以从我们的咨询量上有所体现。以笔者为例,自2009年2月25日——5月20日,笔者每周安排2次咨询接待,这期间共接待来访学生42人次。但是,且不说这样的认可仍需进一步的加强,当咨询遭遇我们的学生,它仍面临着太多的尴尬。如来访学生把心理咨询神话,认为学心理学的人无所不能;把心理咨询等同于感冒片,伤风感冒吃药打针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认为咨询应该也是这样“速战速决”;把改变的责任推给咨询老师:我有问题来找你,那么我目前不合适状况能否改变也取决于你,而我自己无需做任何努力;心理咨询无非也就是聊天说话,而且只要我来了,你就有义务取悦我,让我高兴等。而实际上如我们所知,真正的咨访绝不是感冒片和头疼脑热的关系,它是一种关系,一个过程,心理咨询老师不但没有特异功能,且在太多的时候面对来访同学的问题会无奈而无力,我们的工作范围是有限度的。更为关键的是,问题的解决最终还得依靠来访者心理和行为的不断调整和自我激励去解决,而不是咨询教师。
但当来访同学对这些不了解时,就会以他们的理解去理解咨询,去带着很高的期待走进咨询室,可想而知很多时候也会带着失望走出来。所以,在咨询前,来访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咨询效果与来访者在咨询前是否对心理咨询能否正确认识、是否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很大关系。为此,应通过各种渠道,如在咨询室门前粘贴了“心理咨询中心服务内容”、“去咨询前该做的准备、” “咨询流程图”、“咨询教师简介”等内容的展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咨询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前面提到,面对来访学生的问题,咨询教师很多时候会感到无奈而无力,这一方面有来访者本身的问题及客观条件的一些限制。但必须承认,作为咨询教师本人,我们自身能力素养的欠缺也是造成这样一种现象的很大原因。我们始终强调心理咨询的教育和发展取向,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有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的正常人提供有效的帮助,鼓励他们正确认识现实和自我,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对现实生活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而学生的问题通常也较简单,多与他们特定的年龄阶段及生活主题相关,更多也是成长和发展中的问题。
现实中的咨询也确实如此,以笔者的体会,可以说97%的来访问题属一般心理问题或严重心理问题(也少),真正发展到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心理疾病、精神病的仅占3%。但凡来访的同学也都是想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咨询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应在工作中不断的去提高,熟悉学生问题的种类、总结应对措施及建议、加强学习钻研。在笔者咨询的过程中,曾有一个学生因考试焦虑问题前来,当整理咨询记录时,自己清楚没有很好的给她建议,因为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也有待学习。这个咨询结束后,笔者因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去全面掌握这部分内容,结果接下来又遇到相同问题的一位来访同学,那个时候特别惭愧,因为还是没能与他一起很好的去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也深感咨询教师職业素养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多么重要。
谈到这儿,这又牵涉另一个问题,即大部分专职心理咨询教师都在编的是行政或思政的系列,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他们首先会有一系列事务性的事情需要处理,这大大消耗了他们工作的精力与专研的热情,从而影响他们工作后颈的激发。笔者认为,这也是涉及咨询教师成长过程中外部保证的重要方面。
3 重点学生的转介问题
虽然多数学生的来访问题属一般心理问题,但超出心理咨询范围的、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者也存在,这就涉及到一个向相关机构的转诊、转介问题。一般当在工作中遇到需重点关注的来访者,我们首先会汇报领导,继而会和学院取得联系,通常对这样的案例,我们会建议转诊专科医院,如果必要,也会通知家长。但在这过程中因为一些人为的原因,如学院接到手与家长取得联系后,家长重视程度不够、不知道什么地方诊疗精神类的病症或因费用太高而放弃治疗。这样一来学生的问题就会被耽误下来,甚至影响其终生的发展。所以,学校心理咨询与精神病专科医院、校医院间畅通的联席制度的建立显得非常重要,如在工作中能把相关人员顺利的“请进来、走出去”,咨询教师队伍中能有既懂心理学知识、也有精神医学基础的咨询教师是非常理想的,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咨询预约的重要性,同一咨询教师在固定值班时间咨询的连贯性等都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方面。作为一名年轻的心理咨询教师,需要学习与反思的还有很多,我定将克服自身惰性、继续努力。一点心得,记于此与大家探讨、共进。
参考文献
[1] 李英,王超.关于心理咨询中时间设置的思考[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4).
[2] 陈麒.中国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景趋势[J].中国临床康复,2006(46).
[3] 范青,季建林.中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及现状[J].上海精神医学,2006(1).
[4] 静子.依然尴尬的心理咨询[J].健康大视眼,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