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面对中职生在政治思想、品德和劳动等观念上的偏差,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应该与教学等工作紧密联系,突破各种“条条框框”,努力做到“四个转变”,即转变思想、转变主体、转变方式、转变模式,切实抓好中职生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德育;中职生;学生管理
1.新时期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新形势下中职生在品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新时期,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也多样化,加之外来文化的大量输入,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多元的价值观念和多元的道德观念给中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政治思想方面,中职生的主流意识越来越淡漠,缺乏远大理想。二是在品德方面,缺乏基本的文明礼貌,集体主义精神淡漠,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三是在劳动方面,中职生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四是在性格和气质方面,不少中职生骄横跋扈、自以为是,没有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行为,对人对事缺少宽容之心,承受挫折力差。
(2)中职院校抓德育工作的不良倾向。①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没有树立科学的大德育观,没有把德育体系看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中职院校德育工作未树立效益意识。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着单纯从任务要求的角度出发,不注重效益意识和质量问题,上级布置的任务不讲求效益、质量好坏,只要完成任务,便万事大吉的现象。③中职院校德育工作未树立正确的超前观。中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很少从发展、整体、改进、竞争的角度看待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不能树立变化发展的观点,也不能树立正确的超前意识,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创造性。④德育的横向配合不够,没有形成中职院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配合的整体育人格局。⑤政治、业务“两张皮”。没有把德育渗透到中职院校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中去,无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综合育人体系。
2.“四个转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主要措施
(1)转变思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现在大部分中职院校还沿袭传统思维方式,不敢跳出“框框”,德育工作还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对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视而不见或采取一味拒之门外的做法。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要更新观念,将中职院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除开展一些常规活动外,还可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渠道,让中职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的德育。
(2)转变主体:变“被动式”为“主动式”。现在部分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仍以教师为主,由教师包办,中职生在德育工作中处于被动。这就导致德育工作的内容由教师设定、过程由教师掌控、活动由教师指挥、结果由教师判定,违背了中职生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要突出中职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主体精神,使其能动性地参与德育实践。要提高教师的能动和超前意识,着眼过去,立足现实,预测未来,变“消防”为“预防”,使中职生更主动、更自觉地进行自我德育。
(3)转变方式:变“强压式”为“引导式”。部分中职院校仍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德育办法,导致中职生接受教育时带有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要实现德育工作的创新,需要发展中职生的个性,开发中职生的心智潜能。德育目标关键在“引导”。所以,在实施德育时,教师要用引导的方式,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内容与设计,情理交融,吸引中职生自主参与,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得自我满足和正确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实现德育目标。
(4)转变模式:变“分块式”为“融合式”。德育与智育、体育不同,它有渗透源的作用,贯穿于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超脱教育教学之外,形成了教育工作与传统教学工作的分块结构。其主要原因是中职院校管理“条块化”,即德育、教学“两条线”“两大块”。现代中职院校的德育模式,应该革除这一弊端,要通过有效的协调,使多种途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整体效应。使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共同参与、融合渗透。
参考文献:
[1]戚万学,唐汉卫.道德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海南省交通高级技工中职学校)
关键词:新时期;德育;中职生;学生管理
1.新时期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新形势下中职生在品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新时期,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也多样化,加之外来文化的大量输入,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多元的价值观念和多元的道德观念给中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政治思想方面,中职生的主流意识越来越淡漠,缺乏远大理想。二是在品德方面,缺乏基本的文明礼貌,集体主义精神淡漠,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三是在劳动方面,中职生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四是在性格和气质方面,不少中职生骄横跋扈、自以为是,没有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行为,对人对事缺少宽容之心,承受挫折力差。
(2)中职院校抓德育工作的不良倾向。①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没有树立科学的大德育观,没有把德育体系看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中职院校德育工作未树立效益意识。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着单纯从任务要求的角度出发,不注重效益意识和质量问题,上级布置的任务不讲求效益、质量好坏,只要完成任务,便万事大吉的现象。③中职院校德育工作未树立正确的超前观。中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很少从发展、整体、改进、竞争的角度看待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不能树立变化发展的观点,也不能树立正确的超前意识,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创造性。④德育的横向配合不够,没有形成中职院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配合的整体育人格局。⑤政治、业务“两张皮”。没有把德育渗透到中职院校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中去,无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综合育人体系。
2.“四个转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主要措施
(1)转变思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现在大部分中职院校还沿袭传统思维方式,不敢跳出“框框”,德育工作还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对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视而不见或采取一味拒之门外的做法。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要更新观念,将中职院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除开展一些常规活动外,还可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渠道,让中职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的德育。
(2)转变主体:变“被动式”为“主动式”。现在部分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仍以教师为主,由教师包办,中职生在德育工作中处于被动。这就导致德育工作的内容由教师设定、过程由教师掌控、活动由教师指挥、结果由教师判定,违背了中职生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要突出中职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主体精神,使其能动性地参与德育实践。要提高教师的能动和超前意识,着眼过去,立足现实,预测未来,变“消防”为“预防”,使中职生更主动、更自觉地进行自我德育。
(3)转变方式:变“强压式”为“引导式”。部分中职院校仍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德育办法,导致中职生接受教育时带有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要实现德育工作的创新,需要发展中职生的个性,开发中职生的心智潜能。德育目标关键在“引导”。所以,在实施德育时,教师要用引导的方式,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内容与设计,情理交融,吸引中职生自主参与,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得自我满足和正确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实现德育目标。
(4)转变模式:变“分块式”为“融合式”。德育与智育、体育不同,它有渗透源的作用,贯穿于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超脱教育教学之外,形成了教育工作与传统教学工作的分块结构。其主要原因是中职院校管理“条块化”,即德育、教学“两条线”“两大块”。现代中职院校的德育模式,应该革除这一弊端,要通过有效的协调,使多种途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整体效应。使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共同参与、融合渗透。
参考文献:
[1]戚万学,唐汉卫.道德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海南省交通高级技工中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