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音乐融合之民族音乐的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dongyan90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黄自与青主两位大师在探索运用中西音乐的结合来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方面做了对比介绍,并对他们的代表作品作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 西方音乐 中西合璧 民族音乐
  
  在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我国音乐界出现了两位重要的音乐家:黄自与青主。他们立足于发扬中国民族音乐,运用西方先进的音乐技巧、音乐形式来改进中国落后的音乐文化,使西方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相融合,促进了当时我国音乐的发展。这两位伟大的音乐家不仅对当时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甚至对我国今天的音乐都有一定影响。他们不愧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中西合璧”的音乐大师。
  黄自与青主同处于我国抗日救亡时期的二三十年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落后,文化闭塞发展缓慢。与此同时,西方的音乐经过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后,日渐成熟,蓬勃发展,我国落后闭塞的音乐急需借鉴、学习西方发达的音乐技巧。黄自与青主正是当时探索借鉴西方高超的音乐技巧来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家,他们为当时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谱写了精彩的乐章。
  黄自(1904—1938),出生在一个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从小接触音乐与中国古典文学,精通诗词歌赋。青年时期赴美留学,并获得耶鲁大学的音乐學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国立音专”,并担任多门课程,为其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这样的成长背景,使黄自既了解西方的音乐(“凭心而论,西乐确较国乐进步得多。他们记谱法的准确,乐器的精密,乐队组织规模之大,演奏技术之科学化,作曲法之讲究,我们都望尘莫及。用历史的眼光看来,中国音乐进展的程度只可比诸欧洲的十二三世纪。”),又熟悉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目前吾国音乐正处在极紊乱的状况中:原有的旧乐已失去了相当的号召力。”),他认为:“文化本来是流通的,外族的文化,只要自己能吸收、融化,就可变为自己的一部。……一国的文化,要不与外族的文化相接触就永远没有进展的可能。”但黄自并不主张全盘的西化,而是主张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的音乐方法,来研究整理我国的旧乐与民谣。
  黄自作品中写作技巧丰富,借鉴西方体裁形式、合理的乐曲结构布局、复调思维、和声语言、多种乐器伴奏等发展乐思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化为中国思维运用到作品中去,如运用中国的古诗词为词的《长恨歌》,探索和声民族化运用五声性音调的《花非花》等等。
  
  《大江东去》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首艺术歌曲,打破了“先有歌词,后有曲谱”的传统,青主在创作时,大胆地采用西方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结构,全曲以西洋大小调体系中的e小调为主调,穿插向bB、E等调的转调,运用这些西方音乐因素中常用的转调、离调等调性变化手法来表达作者心情起伏的感慨之情。和声语言也能够很好地与中国风格相结合,第一段终止式(谱例3)就采用TSⅥ—D的开放式和声进行与五声音阶式的旋律相配合,准确地抒发出了作者的情感。其次,本首乐曲采用钢琴伴奏织体,完美独立,可以单独演奏,优美动听。虽然青主在本艺术歌曲中借鉴了大量的西方写作技巧,但本曲听上去却是一首民族性很强的艺术歌曲,中西融合自然,而不失民族性的主体,将作者要抒发的古词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黄自与青主两位大师都是由于出国留学而认识到当时西方音乐技术的先进,黄自留学期间接触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音乐多一些,加上他认为中国音乐过于落后闭塞,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比较适合我国当时的音乐发展,因此黄自在借鉴西方音乐手法时,多采用18、19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写作手法与技巧与我国民族音乐相结合。青主的音乐理念与写作手法较黄自要大胆一些,它习惯打破中国传统音乐的常规,采用当时比较现代的西方音乐手法来改造民族音乐。两位音乐家这种先进思想,推动了当时我国音乐的发展。
  黄自与青主虽然受到西方音乐的熏陶,学习了先进的音乐技术知识,但他们的作品中却都流露着深深地爱国情意,不管是理论著作,还是音乐作品,都是致力于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他们探索性的将部分西方先进音乐技术化为己用,来发展我国当时落后音乐,这在当时起了表率作用,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同时也让我国的音乐人放开了眼界,打开了国门,吸收了精华,不仅为我国音乐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为我国民族音乐走出国门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音乐的欣赏.皇自遗作集·文论分册.
  [2]钱仁康.黄自主要作品分析.音乐研究,1958年,第5期.
  [3]冯长春.黄自是否了解西方现代音乐理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1年第3期.
  [4]孙博.黄自声乐创作中的写作风格与技巧.
其他文献
一、高考链接  2007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试题以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作为考点的相关试题统计如下:    由上表统计可知,11套高考试题中,以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作为考点的占90.9%,这足以体现“苏氏孪生兄弟”在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的“地位”显赫和重要性。     二、性质解读    1.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中应该进一步说明并值得注意:  中学教材为突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差异,对学生容易产生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5-0167-01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如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企业统计文化建设,提高统计服务质量,是企业统计领导和统计人员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企业统计价值观,推动企业统计文化建设 
[摘 要]城市社区服务供给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社区服务多元化的迫切需求与社区服务升级的多重挑战所形成的矛盾日益凸显,这就需要基层政府不断在顶层设计与自身创新之间寻求解决之道。杭州市上城区政府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创新整合多方资源以及通过激活社会活力提升社会参与能力,凭借这两大体系的相互作用,有效解决了城市社区服务供给的难题,促进了社区服务体系的良性发展,同
摘 要:中国广告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为社会培养、输出人才的高校,广告设计教育开展得如何呢?本文试图从艺术类院校广告设计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其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并借鉴国外广告设计教育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广告设计教育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广告设计 教育 革新思维 教育模式    一、概况    中国的广告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摘 要:白嘉轩是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的主人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白嘉轩,是传统文化的化身,承载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性在他身上得以体现。  关键词:《白鹿原》白嘉轩 传统文化 矛盾性    白嘉轩是陈忠实在《白鹿原》中为我们塑造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他对于儒家倡导的立身之道及“仁义”思想情有独钟,同时几千年的宗法文化对他又有颇深的影响。他身上不乏优
摘要: 坐标变换是解析几何中一个有用的工具。任何一个二次方程,经过坐标轴适当的平移和旋转,都可以化成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或它们的特殊情形)。但方程化简十分烦琐 ,利用极坐标系可以使问题的解决得到很大的简化。  关键词: 数学 坐标变换 极坐标    首先介绍两个基本知识  1.极轴的旋转  如果极点的位置、长度单位和角度的正方向都不改变,而极轴绕极点旋转一个角度,这种坐标系的变换叫极轴的旋转。  
摘 要: Daniel Gile于七十年代末提出了译员精力分配模式,认为同传是一个三种精力交织、共存的配合过程:听力理解精力、记忆精力和组织译语的精力,即:同传=听力分析 翻译 记忆 协调。这一模式揭示了同传的本质,既为同传技巧提供了理论基础,又为我们探讨影响同传质量的诸因素并对症下药提高传译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将在Gile的同声传译精力分配模式的启示下探讨影响传译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及对策:听
摘要:文化因素是翻译中一个难以忽略的障碍。为了克服这个障碍主要有归化和异化两种手法。本文以《老残游记》中的名篇《明湖居听书》为例,分析几种不同类型的文化障碍和应对策略。异化能更好地保留中文的语言特点,有利于西方读者拓宽视野,吸收新鲜文化成分,同时也有助于中华文化时外传播:归化则便于英文读者理解,快速赢得他们的认同。二者互为补充,一味地推崇异化或者归化都不利于文化交流。  关键词:归化 异化 文
[摘 要]从农户的视角,在对国家扶贫开发的集中连片困难地区——江西罗霄山区样本农户满意度和需求度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数据统计基础上,通过构建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和需求度矩阵模型,对农村公共服务政府供给优先次序深入地分析,并得出结果。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为农民提供所需要的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要义。  [关键词]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次序  [中图分类号]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首先要突出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在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努力尝试运用“问题教学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让“问题”从学生中来,最终再回到学生中去解决。让学生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其学习负有主要责任,而教师则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资源”、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