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侠女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_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东有条潮白河,沿河两岸十里九乡,自古以来就是个好地方。河里有鱼虾,沟地有河水,过了河,一条官道直通京城,走水路,顺流而下可直达海边。这河岸上的黎民百姓,家家日子很富足。
  穷有穷的难处,富有富的苦衷。那年月,世间净是凶狼恶虎,都惦记着这块肥肉,常常闻着味儿到这一带来抢劫骚扰,搞得黎民百姓人心惶惶,鸡犬不宁。一来二去,这里成了祸殃之地,有的人宁可搬到远处勒紧裤带受穷,也不在这儿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
  一天晚上,从外地来了几个土匪,路过河边诸葛店村口时,看到一所青砖蓝瓦的小四合院,就在墙外头嘀咕:“这里有鱼!”
  这是土匪的黑话,意思是这家富裕。他们正嘀咕着,院里喂猪的侠女听到了,就冲着墙外说:“有鱼也是扎鱼。”
  “架不住网好。”
  “不怕网破你就来。”
  “还不到下网的时候……”
  啥年月都有屈死鬼。侠女和土匪们搭话的时候,正好被如厕的小姑子听到了。小姑子感到很纳闷儿,就回屋把刚才嫂子和墙外人搭话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爹妈和哥哥。侠女是刚过门的新媳妇,初来乍到的谁也不认识,咋会跟人家隔墙搭话呢!一家子都以为侠女当姑娘时就不正道,现在又来勾引野男人。从此以后,家里人都黑眼白眼不恭敬她,让她吃剩饭,干累活儿,侠女稍稍有点儿不顺从,公公婆婆不是打就是骂:“算俺瞎了眼,没看透你这养汉老婆,不打算跟俺過,走!找你那野汉子去!”侠女满肚子冤屈无处诉,只好忍气吞声。
  过了些日子。有一天晚上,侠女刷完粥锅喂了猪,就回到自己屋里纺线。过了半夜,东屋婆婆冲着西屋说:“侠女,早点儿睡吧,明儿好早起套碾子!”
  工夫不大,东西两屋都“噗噗”吹了灯。侠女刚要脱衣服上炕,忽然听到屋顶上噼噼啪啪瓦片响,该不是狸猫吧?全家人都还没睡着,吓得个个心里直发毛,爬起来捅开窗户纸,借着月光往外一瞧,我的妈哟,可了不得了,贼上房了!房顶站着一个大个子,手里提着锃亮的大刀,冲着北屋喊:“屋里的,哪个是扎鱼你给我出来,老子今儿看看你到底长着几根刺儿。你要是怕了,就把家里值钱的东西乖乖送出来!”
  老辈子黎民百姓一怕官,二怕贼。怕贼,贼真的来了。公公吓得直出白毛汗,婆婆尿了一裤裆,小姑子扎在被窝里成了避猫鼠,丈夫躺在墙旮旯,两条腿直弹弦子。
  侠女心里有数,她不慌不忙,走到炕头,一撩炕席,捧出几大捧又干又硬的胶泥球,拿起一个,顺着窗户孔“嗖”地砸出去。就听“妈哟!”“咚”的一声,房顶上的大个子来个倒栽葱,摔到了房下。接着,“嗖嗖嗖”一个个泥球跟枪子儿似的从窗户孔飞出,砸得墙头上、房顶上的贼匪连喊带叫,人仰马翻。有的砸瞎了眼,有的砸塌了鼻子,有的砸掉了门牙,个个脸上挂了彩。贼匪们知道遇上了真扎鱼,抱着脑袋撒丫子跑了。
  侠女用胶泥球砸跑了贼匪,全家免了一场灾难,都十分感激她。丈夫很纳闷儿:成天价一块儿抡马勺过日子,不知侠女啥时候准备了那么多胶泥球。侠女觉得时机已到,就把前些日子她和贼匪们隔墙搭话的事说了。
  原来,侠女爷爷在世的时候,是京城里有名的镖师。老镖师见孙女聪明伶俐,就教给了侠女不少武术绝招。
  那天喂猪的时候,侠女隔墙听到了贼匪们的黑话,料定他们早晚会来抢劫,就在烧火、喂猪的时候,悄悄搓了胶泥球,以备万一。全家人听侠女从头到尾这么一说,才醒悟过来。公公婆婆小姑子知道错怪了侠女,一个劲儿地向她认错赔不是。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贼匪们白挨侠女一顿砸,毫毛便宜没捞到,当然不死心,没过几天,就联合一大帮武艺高强的贼匪来侠女家报复抢劫。
  掌灯以后,侠女给公公婆婆拿过尿盆子,插上门,回屋抡起大棒槌,乒乒乓乓砸起衣服来。正砸着,贼匪们“噼里扑通”上了墙。侠女听到响动,扒着门缝一看,足有几十号人,提刀的,握棍的,墙头房顶上都站满了。看那阵势,贼匪们今天非把侠女一家抢个爪干毛净不可。侠女也不是好惹的。她看看门上的架门窗,一跺脚,使用缩身法“噌”地蹿出屋子,身子刚落地,就势来个鲤鱼翻身落到院子里的晾衣绳上,双手握着棒槌说:“混账们,你们听着,有我侠女在,你们谁也别想拿走一根柴火秸儿!”
  贼匪们借着明亮的月光一看,站在晾衣绳上说话的原来是个二十几岁的女子,杨柳腰,桃花面,白罗衣,亮耳环,比天上的嫦娥仙女还要美三分。贼匪们个个心里打开了鬼主意,刀枪棍棒干举着,谁也舍不得下手。
  侠女像个大狸猫,一纵身上了房,抡起两只大棒槌就打。
  贼匪们仗着人多势众,根本不把侠女放在眼里,刀枪棍棒、拐子流星一齐向侠女打来,房顶上顿时成了九龙交战的战场。
  侠女使出爷爷教给她的轻功绝招,忽而上,忽而下,忽而左,忽而右,就跟飞刀刀把子上的白绫子似的飘飞不定。她抡着大棒槌不打头,不打脚,专打贼匪们的手腕子,噼噼啪啪,不到一个时辰,几十号贼匪,手腕子伤的伤,折的折,都成了别爪子鸡。贼匪们吃了大苦头,知道不是侠女的对手,“哎呦妈哟”叫着逃跑了。
  第二天早起一看,院里院外,房上房下都是贼匪们扔下的刀枪棍棒。侠女捡巴捡巴堆一起,堆了半院子。
  从此后,京东侠女出了名,那帮贼匪们再也不敢到诸葛店村骚扰黎民百姓了。
  选自《名女故事精选》
其他文献
一天,李苦禅与许麟庐在和平画店谈画,有一陌生人也上前攀谈,攀谈之后,一直跟随到了李苦禅家中。陌生人说:“苦禅先生,我真的很喜欢您老画的大鹰,可惜太贵了,我买不起……”  李苦禅看到此人言辞恳切,对绘画也颇懂一二,便豪爽地说:“你不必买了,我现在就给你画。”  待这幅四尺中堂的《雄鹰图》画完,已是中午十二点多,李苦禅留陌生人在家吃午饭。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一个月半斤定量的猪肉统统用来接待客人,
期刊
周日上午十点多钟,我正在家里看电视,住在同一个小区的石友老张给我打来电话,说刚淘到两块奇石,老婆孩子不在家,让我过来陪他一块儿赏玩一下。放下电话,我急急忙忙下了楼。  在小区里,我边走边看着老张发在手机微信里的奇石图片。  光顾着低头看手机的我一不留神,把立在楼门口送外卖的电动车碰倒了。电动车后座上的外卖箱摔开了,里面一份用塑料袋包着的盒饭滚落到了路边。  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倒在地上的电动车立了
期刊
这两年古城安宜的百姓可算是吃尽了老天爷的苦,先是春季栽秧时大旱,到了夏日却又是大涝,经此两番折腾,到秋季收获时,田间的稻子已是稀疏得能跑马了。  仅此天灾也还罢了,人祸偏又接踵而来,不知何时安宜城外的青龙山上啸聚了一伙山匪,这伙山匪虽说不多,只有几十个,但个个剽悍强健,青龙山山势又极险峻深广,一时间打家劫舍害人不浅。望眼欲穿中官府终于派兵来了,谁知山匪一个没抓着,各色名目的费用却“捐”出不老少,粗
期刊
我漫长的登山历险中,有好几次奇迹般死里逃生的经历。  我曾经遇上一场雪崩,被拖行了200米,死神没向我招手;我的一个友人,在同一场雪崩、同一个地点中送命。我曾经在500米的高地,随着从山上断裂的冰块摔落,只造成轻微的擦伤。有好几回,我从岩壁上摔下来,只受了一点儿伤,命是保住了……  最惊人的奇迹,发生在普瑞提谷的悬崖上一条新辟的攀岩路径。  我当时和友人卡拉图在一块儿。当我们来到距离顶峰80米处,
期刊
从前,热河西北面有座西云岭,岭下住着秀才张宝瑞,他单身独口,很有才学,就是屡试不第。但他人穷志不穷,科举不中,就自钻医学。那时,山乡小镇,十里二十里也找不出一个行医的。张秀才刚有个半拉架,四乡八邻就找上门了,他呢,也没啥架子,总是热心去给别人消灾解难。天长日久,真的练出了一手好医道。于是,前来求医买药的人越来越多。  邻居王大爷有个女儿,叫秀春。这姑娘从小在家中跟着父母耕耘播种,十分温和、善良。小
期刊
明太祖朱元璋每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员前,都将他们带到皇宫的一眼水井旁说:“做清官,靠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眼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养活一家老小。如果从外面取水灌入井里,满了就要加高井台,一旦台破水溢,就会殃及你的乌纱帽。”  面对井的警示,许多官员都能恪守律法,廉洁为官。如常州郡守许度,他最爱吃太湖白鱼。有一次,一个渔夫为了打赢官司,挑了几条又大又肥的太湖白鱼送给他,许度谢绝了。渔夫不解地问:“您不是喜
期刊
一日深夜,宋仁宗在宫中听到丝竹之声,问何处在作乐?  宫人说,这是民间那些酒楼在玩耍。  宋仁宗“哦”了一声不再过问,宫人却忍不住接着道:“庶民都如此快活,咱这皇宫却如此冷落,这哪成啊!”  这时,宋仁宗说出一句千古流芳的话:“正因为咱这里冷落,他们才有了这種快活;我要是想那么快活,冷落的就是他们了!”  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用在宋仁宗身上一点儿也不为过。  以民为本,
期刊
一、迷路  赤日炎炎,黄沙肆虐。  考古勘探队一行三人抵达这座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陲的小镇,比预期晚了两天,偏偏吉普车又抛锚了,冯文敏教授给两名研究生分配了一下任务,程慧随他去镇政府调查龟兹古河图的事情,杨浪去找地方修车。  一个月前,来此地旅游的驴友偶然间发现一户居民用来钉门的破木板上面画着地图似的图案,还有一些奇怪的文字。也是凑巧,这位驴友恰好拜读过冯教授关于西域考古的著作,便发了一封电邮给他
期刊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环洲(今甘肃境内)的羌民屡袭宋境,与朝廷作对。因种世衡曾经与羌人有过交集,在羌人中威望很高,所以朝廷就派他去主政环洲,镇抚羌人。  种世衡是北宋名将,深知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当得知有个叫奴讹的羌族部落首领非常强悍、倔强,一直不愿归顺朝廷时,种世衡刚到任就约定第二天去他的部落,一是拜访他,二是慰劳百姓。  谁知,天不凑巧,当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积雪深处足有三尺厚,早晨起来
期刊
那是1943年7月,吴化文的部队在山东沂蒙山区一带横行霸道。  何家庄的何万山在八路军的部队当团长,这一天,部队到了他们何家庄一带,打仗间隙,何万山换上便装回了村。以前,为了搜集情报,何万山经常回村。村里人都知道他是咱八路军队伍里的人,对他都很敬重。  这一次,何万山穿的是便装,没带警卫员,是他一个人回的村。  何万山是想回村摸摸情况,看能不能建立个民兵组织,好对付那些给吴化文送情报的乡绅地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