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服教育是学校德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手段,可以通过讲经典故事渗透道理、做趣味实验感悟道理、融实践体验领会道理、创自由争论明白道理、受表扬喧染反思道理,教育手段有多种,我们运用智慧的方法去说服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班级管理做到非常有效。
【关键词】说服教育;班级管理;手段
说服教育是学校德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手段。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几乎离不开说服教育,而说服效果又如何呢?往往说服者重“说”不重“服”,把说服教育单纯地理解成“说”,而忽视了“服”,且“说”的方法简单而单一,强迫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管,教师只注重了说,致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认识无法沟通,产生“虚服”现象,甚至有时产生抗教心理和逃教心理,不但没有积极的德育效果,反而还有很大的负效应。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说服理论,掌握说服的方法和艺术,对于做好德育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去“说”、“服”学生,让学生理解你,让学生“服”你,“服”学校的校规,“服”你的班规,“服”你的道理,“服”你的人格,甚至“服”你的知识。而说服的最大特征,就是在于引起对方的关注。因此要说服学生,首先不能让学生对你的说法产生反感,甚至还要使他们对你所说的感兴趣,从而达到帮助对方自发的产生意志,那么你的说教就是成功的,也就达到了学生服你的目的。
那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说服”教育呢?本人在多年的班主任管理中,始终努力坚持“说服”教育,坚持以趣吸引人,以理服人,以爱感人的原则,下面是自己的一些管理心得。
一、讲经典故事,渗透道理
一滴水里就蕴藏着浩瀚的大海,一个小故事就孕育着博大的智慧,故事讲得好,用得当,比你对着学生长篇大论的说大道理有效的多。且短小有趣的故事容易吸引学生,当他们津津有味地听完一个故事时,通常会在心理琢磨其中的道理,此时老师再做适当的引导,同学们可能就会自己说服自己。平时我们可以积累一些简短有趣的故事,适当时给同学们讲一讲。
如:有些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某学生违反纪律,你去批评他时,他们会说,又不只我一个人这样,很多同学都在讲话、抄作业。此时,也许你会说,“先管好你自己吧!”“就你声音最响。”“你被我逮住了,其他人没发现”或“你说说看都有谁?”接下来你会发现事情很难处理。在此之前你如果开过一个班会《我思,故我在,我有主见,故我在》,讲一个故事《许衡吃梨》,那么,学生就不会再说出这样的话了。故事梗概:许衡小时候与很多人一起外出,正是盛夏时期,烈日炎炎,烤得人火烧火燎。恰好看到路旁有一棵梨树,树上的梨子已经成熟,众人都纷纷去摘梨吃,惟独许衡端坐在梨树下,目不斜视。有人问他:“你这是何故,难道不口渴吗?许衡答道:”长辈曾经教育过,不是自己家里的东西,不能随便去拿。”那人解释说:“现在到处打仗,一片兵荒马乱的,老百姓都在逃亡,这是一棵没有主人的梨树,但吃无妨。”许衡却正色说道:“梨树无主,难道我的心也无主吗?”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你违反了纪律,就要改正,不能说别人这么做,所以我也可以。
经典故事很多,但我们要做一些精心的挑选,故事不宜过长,最好是学生没听过的,可以是名人的趣事,也可以是寓言,故事情节设计巧妙,不老套,结尾有新异的都可以。还可将故事改编成小品,让学生在班会课上表演。在同学们津津有味的感受一个精彩故事的过程中,可能还没等你告诉他,他已经体会到其中的道理,容易欣然接受你的说教。
二、做趣味实验,感悟道理
综观自然科学的整个发展历史,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实验的佐证。科学理论正确与否必须接受实验的检验。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是否也可以利用巧妙的有趣实验引出一些简单的道理呢?
如:当学生不能很好的面对学习压力时,我们可以做这么一个“压力实验”:老师出示三根相同的弹簧,请同学上来做按压实验,看谁能用弹簧把橡皮弹的最高。结果发现按压的力气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弹簧被压扁了,失去了弹性,太小了,橡皮弹得不够高。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如果学习没有压力就等于没有动力,没有目标,学习将止步不前;压力过大往往产生厌烦心理,反而使学习效率降低,甚至精神崩溃。因此,我们需要适度的压力,来增强学习动力。有时的小实验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如,当学生在为自己的一次考试或比赛失败而懊恼时,你可以准备一杯牛奶,然后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把牛奶打翻了,然后说道:牛奶倒了,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取回一滴。人生处处如此,要是你事先加以预防,那杯牛奶还能保全,可是现在晚了,我们只能把它忘记。一味地为过去哀伤,除了劳心费神外,没有一点好处。要发挥潜能,取得学习和事业的成功必然要勇于忘记过去的失败,认真地总结经验,检讨问题所在,重新开始你的新生活。
利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能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感悟其中的道理,比我们老师独自在讲台上滔滔不决的讲,不是更有效吗?
三、融实践体验,领会道理
体验与实践是紧紧相连的。体验一般可以看成亲身经历,形成经验的过程。山西省实验中学张卓玉校长认为: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而体验正是一种心智活动,或者说,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分解离析的认识活动。”
对于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任何事情当然不可能都去亲身经历一番,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一些体验活动,在学生亲身经历后,教师的说教更显说服力。
初一新生入学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学校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了以后更好的教育学生做铺垫,在第一节班会课上,让学生分组下棋,事先悄悄在每组中安排了“托”,要求他们做爱“耍赖”的人。结果每组比赛都不能很好进行,有些组还争吵了起来。此时,老师宣布比赛结束,很多学生向我告状,我们不喜欢与某某下棋,他一点都不懂规矩。在这个活动结束后,再来让学生说说规矩的重要性,学习校规校纪。此时学生就会认真学习,在以后学生违规时对他进行教育,也就显得容易的多。记得在一次市班主任培训中,一位优秀班主任说了他的“感恩”教育,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在自己腹部绑上十斤中的包袱,带着他学习生活一个星期,就为了感受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结果很多孩子哭了。用自己的“体验”来说服自己的,这样的教育比任何言语都有说服力。 四、创自由争论,明白道理
在我们的教学中,讨论法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应用,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同学们间相互倾听,相互提问、解释、争辩,相互启发,从而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我们可否让我们的德育也出现这类教学法呢?
在社会呼吁老师不能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年代,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更加苍白无力,在我班学生制定班规时,一部分学生提出班规中要写明惩罚措施,而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不能体罚,只要扣百分制中的个人分就行。最后,本人决定就“是否要惩罚”开了一节辩论会,只不过我的这个辩论会,是让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在同学的不断争论中,一位同学的说法,让全班同学决定班规中需要适当惩罚措施。
“请问当一个人偷了东西或杀了人,国家是不是通过罚钱或说:“你下次别偷了”来教育和惩罚这个人的。”
“不是”
“为什么不可以,如果这样“教育”和“惩罚”社会会怎样?”
“乱套……”
“为什么法律要存在?”
“因为社会上总有不自觉的人存在”
“那我班每个同学都很自觉吗?
“没有”
“那我班的班规要不要?惩罚改为说教与扣百分制分数,你觉得怎样?
“不好“
最后,全体同学一致认为只要班级有一个同学不自觉,那么班规和适当的惩罚都是需要的。没想到这位学生的逻辑思维竟然这么强,还帮我说服了全体同学“接受惩罚”的班规,后来在我班学生违规时,都会自己主动提出惩罚措施,班级的违规现象也不断减少。
其实当我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妨把这一棘手问题转抛给学生,让同学们在争论中逐渐明晰问题所在,他们论证的结果就是他们最好的说服朋友。
五、受表扬喧染,反思道理
世界上的人大都爱听好话,没有人喜欢别人来指责他,孩子跟大人一样,也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得到赞扬、鲜花和掌声。记得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因此,利用对表现好的学生的表扬来刺激违规生,是否也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呢?
班级中总有几个学生爱偷懒,一天放学后,本人去教室转转,发现只有一个学生在扫地,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他们都逃了。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去学校在班级里就责任心问题表扬了这位学生。
这是教育片段:
“你们知道昨天的地是谁扫的吗?”(一阵沉默),
“是段某那组同学,扫得特别干净,我们请他们来介绍一下,他们是怎么分工合作的。”
“请颜同学先来讲讲他的工作。” (站起来没说话).
“那林某某和苏某某呢?”(也没说话).
“昨天这地只有段翔翔一个人扫。”(大家”啊”的叫出来)
“如果换成其他同学你会怎样?” (有些说那我也会逃走),
“那今天教室会成什么样?”(大家都没有出声)
“但是段同学没有这么做,他一个人留了下来,还扫得这么干净,我们班有几个人会这么做,如果将来你成为了老板,你会聘请怎样的人进入你的公司,你是会聘请成绩优秀而目中无人的人才呢?还是会聘请诚实守信有责任心的一般人才进入公司?”
(大家肯定地回答“诚实守信有责任心的”)
“为什么?”
大家纷纷发表意见.
“那颜威你们几个有话要说吗?”
“我们重扫。”
“怎么扫?”
“一人扫一天。”
“那质量呢?”
“保证不扣分。”
“大家觉得怎样?’
“可以。”
这次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表扬了段同学,并没有特意去批评另外三人,也没有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说教,可这次的效果却是最好的,课后值日再也没人逃走,并且值日工作做的很好。
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因此,平时多用积极的表扬,少用简单的责骂,相信更能说服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孩子的,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你的长篇大论,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无趣,简单的谴责也只能带来伤心和颓废,让我们的“说教”离孩子越来越远。而我们的“说教”如果让孩子有所期待,我们的“说教”轻松而有趣,甚至在教育过程中促使孩子自己“说服”自己,那我们的“说服”教育将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 2010年第1期、第3期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主编:郑雪 暨南大学出版社
[3]《班级常规管理与教育》 知识出版社
【关键词】说服教育;班级管理;手段
说服教育是学校德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手段。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几乎离不开说服教育,而说服效果又如何呢?往往说服者重“说”不重“服”,把说服教育单纯地理解成“说”,而忽视了“服”,且“说”的方法简单而单一,强迫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管,教师只注重了说,致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认识无法沟通,产生“虚服”现象,甚至有时产生抗教心理和逃教心理,不但没有积极的德育效果,反而还有很大的负效应。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说服理论,掌握说服的方法和艺术,对于做好德育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去“说”、“服”学生,让学生理解你,让学生“服”你,“服”学校的校规,“服”你的班规,“服”你的道理,“服”你的人格,甚至“服”你的知识。而说服的最大特征,就是在于引起对方的关注。因此要说服学生,首先不能让学生对你的说法产生反感,甚至还要使他们对你所说的感兴趣,从而达到帮助对方自发的产生意志,那么你的说教就是成功的,也就达到了学生服你的目的。
那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说服”教育呢?本人在多年的班主任管理中,始终努力坚持“说服”教育,坚持以趣吸引人,以理服人,以爱感人的原则,下面是自己的一些管理心得。
一、讲经典故事,渗透道理
一滴水里就蕴藏着浩瀚的大海,一个小故事就孕育着博大的智慧,故事讲得好,用得当,比你对着学生长篇大论的说大道理有效的多。且短小有趣的故事容易吸引学生,当他们津津有味地听完一个故事时,通常会在心理琢磨其中的道理,此时老师再做适当的引导,同学们可能就会自己说服自己。平时我们可以积累一些简短有趣的故事,适当时给同学们讲一讲。
如:有些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某学生违反纪律,你去批评他时,他们会说,又不只我一个人这样,很多同学都在讲话、抄作业。此时,也许你会说,“先管好你自己吧!”“就你声音最响。”“你被我逮住了,其他人没发现”或“你说说看都有谁?”接下来你会发现事情很难处理。在此之前你如果开过一个班会《我思,故我在,我有主见,故我在》,讲一个故事《许衡吃梨》,那么,学生就不会再说出这样的话了。故事梗概:许衡小时候与很多人一起外出,正是盛夏时期,烈日炎炎,烤得人火烧火燎。恰好看到路旁有一棵梨树,树上的梨子已经成熟,众人都纷纷去摘梨吃,惟独许衡端坐在梨树下,目不斜视。有人问他:“你这是何故,难道不口渴吗?许衡答道:”长辈曾经教育过,不是自己家里的东西,不能随便去拿。”那人解释说:“现在到处打仗,一片兵荒马乱的,老百姓都在逃亡,这是一棵没有主人的梨树,但吃无妨。”许衡却正色说道:“梨树无主,难道我的心也无主吗?”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你违反了纪律,就要改正,不能说别人这么做,所以我也可以。
经典故事很多,但我们要做一些精心的挑选,故事不宜过长,最好是学生没听过的,可以是名人的趣事,也可以是寓言,故事情节设计巧妙,不老套,结尾有新异的都可以。还可将故事改编成小品,让学生在班会课上表演。在同学们津津有味的感受一个精彩故事的过程中,可能还没等你告诉他,他已经体会到其中的道理,容易欣然接受你的说教。
二、做趣味实验,感悟道理
综观自然科学的整个发展历史,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实验的佐证。科学理论正确与否必须接受实验的检验。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是否也可以利用巧妙的有趣实验引出一些简单的道理呢?
如:当学生不能很好的面对学习压力时,我们可以做这么一个“压力实验”:老师出示三根相同的弹簧,请同学上来做按压实验,看谁能用弹簧把橡皮弹的最高。结果发现按压的力气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弹簧被压扁了,失去了弹性,太小了,橡皮弹得不够高。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如果学习没有压力就等于没有动力,没有目标,学习将止步不前;压力过大往往产生厌烦心理,反而使学习效率降低,甚至精神崩溃。因此,我们需要适度的压力,来增强学习动力。有时的小实验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如,当学生在为自己的一次考试或比赛失败而懊恼时,你可以准备一杯牛奶,然后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把牛奶打翻了,然后说道:牛奶倒了,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取回一滴。人生处处如此,要是你事先加以预防,那杯牛奶还能保全,可是现在晚了,我们只能把它忘记。一味地为过去哀伤,除了劳心费神外,没有一点好处。要发挥潜能,取得学习和事业的成功必然要勇于忘记过去的失败,认真地总结经验,检讨问题所在,重新开始你的新生活。
利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能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感悟其中的道理,比我们老师独自在讲台上滔滔不决的讲,不是更有效吗?
三、融实践体验,领会道理
体验与实践是紧紧相连的。体验一般可以看成亲身经历,形成经验的过程。山西省实验中学张卓玉校长认为: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而体验正是一种心智活动,或者说,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分解离析的认识活动。”
对于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任何事情当然不可能都去亲身经历一番,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一些体验活动,在学生亲身经历后,教师的说教更显说服力。
初一新生入学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学校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了以后更好的教育学生做铺垫,在第一节班会课上,让学生分组下棋,事先悄悄在每组中安排了“托”,要求他们做爱“耍赖”的人。结果每组比赛都不能很好进行,有些组还争吵了起来。此时,老师宣布比赛结束,很多学生向我告状,我们不喜欢与某某下棋,他一点都不懂规矩。在这个活动结束后,再来让学生说说规矩的重要性,学习校规校纪。此时学生就会认真学习,在以后学生违规时对他进行教育,也就显得容易的多。记得在一次市班主任培训中,一位优秀班主任说了他的“感恩”教育,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在自己腹部绑上十斤中的包袱,带着他学习生活一个星期,就为了感受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结果很多孩子哭了。用自己的“体验”来说服自己的,这样的教育比任何言语都有说服力。 四、创自由争论,明白道理
在我们的教学中,讨论法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应用,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同学们间相互倾听,相互提问、解释、争辩,相互启发,从而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我们可否让我们的德育也出现这类教学法呢?
在社会呼吁老师不能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年代,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更加苍白无力,在我班学生制定班规时,一部分学生提出班规中要写明惩罚措施,而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不能体罚,只要扣百分制中的个人分就行。最后,本人决定就“是否要惩罚”开了一节辩论会,只不过我的这个辩论会,是让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在同学的不断争论中,一位同学的说法,让全班同学决定班规中需要适当惩罚措施。
“请问当一个人偷了东西或杀了人,国家是不是通过罚钱或说:“你下次别偷了”来教育和惩罚这个人的。”
“不是”
“为什么不可以,如果这样“教育”和“惩罚”社会会怎样?”
“乱套……”
“为什么法律要存在?”
“因为社会上总有不自觉的人存在”
“那我班每个同学都很自觉吗?
“没有”
“那我班的班规要不要?惩罚改为说教与扣百分制分数,你觉得怎样?
“不好“
最后,全体同学一致认为只要班级有一个同学不自觉,那么班规和适当的惩罚都是需要的。没想到这位学生的逻辑思维竟然这么强,还帮我说服了全体同学“接受惩罚”的班规,后来在我班学生违规时,都会自己主动提出惩罚措施,班级的违规现象也不断减少。
其实当我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妨把这一棘手问题转抛给学生,让同学们在争论中逐渐明晰问题所在,他们论证的结果就是他们最好的说服朋友。
五、受表扬喧染,反思道理
世界上的人大都爱听好话,没有人喜欢别人来指责他,孩子跟大人一样,也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得到赞扬、鲜花和掌声。记得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因此,利用对表现好的学生的表扬来刺激违规生,是否也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呢?
班级中总有几个学生爱偷懒,一天放学后,本人去教室转转,发现只有一个学生在扫地,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他们都逃了。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去学校在班级里就责任心问题表扬了这位学生。
这是教育片段:
“你们知道昨天的地是谁扫的吗?”(一阵沉默),
“是段某那组同学,扫得特别干净,我们请他们来介绍一下,他们是怎么分工合作的。”
“请颜同学先来讲讲他的工作。” (站起来没说话).
“那林某某和苏某某呢?”(也没说话).
“昨天这地只有段翔翔一个人扫。”(大家”啊”的叫出来)
“如果换成其他同学你会怎样?” (有些说那我也会逃走),
“那今天教室会成什么样?”(大家都没有出声)
“但是段同学没有这么做,他一个人留了下来,还扫得这么干净,我们班有几个人会这么做,如果将来你成为了老板,你会聘请怎样的人进入你的公司,你是会聘请成绩优秀而目中无人的人才呢?还是会聘请诚实守信有责任心的一般人才进入公司?”
(大家肯定地回答“诚实守信有责任心的”)
“为什么?”
大家纷纷发表意见.
“那颜威你们几个有话要说吗?”
“我们重扫。”
“怎么扫?”
“一人扫一天。”
“那质量呢?”
“保证不扣分。”
“大家觉得怎样?’
“可以。”
这次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表扬了段同学,并没有特意去批评另外三人,也没有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说教,可这次的效果却是最好的,课后值日再也没人逃走,并且值日工作做的很好。
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因此,平时多用积极的表扬,少用简单的责骂,相信更能说服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孩子的,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你的长篇大论,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无趣,简单的谴责也只能带来伤心和颓废,让我们的“说教”离孩子越来越远。而我们的“说教”如果让孩子有所期待,我们的“说教”轻松而有趣,甚至在教育过程中促使孩子自己“说服”自己,那我们的“说服”教育将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 2010年第1期、第3期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主编:郑雪 暨南大学出版社
[3]《班级常规管理与教育》 知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