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地方债务存在债务规模庞大、涉及面广,偿债制度不健全,债务与财政信息不透明,地方债务分配不平衡等问题;其成因主要包括地方政府职能转型不成功,财政体制不完善,地方债务管理体制松散,地方政府缺乏现代执政理念等。
关键词:地方债务;原因;地方政府
受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允许地方政府以多种形式举债刺激经济增长、缓解财政压力,地方政府为响应中央号召,纷纷举债投资项目。这一举措给地方带来了庞大的债务规模,且此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2015年底,中国29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6.2万亿元人民币(2.5万亿美元),较2013年的10.6万亿元上升了53%[1]。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终将引发债务危机,威胁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其研究至关重要。
一、我國地方债务现状
地方债务,即地方政府债务,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显性债务、隐形债务,其中显性债务包括:地方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外国政府贷款、国债转贷资金、地方政府担保等;隐形债务则包括:地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下级政府的财政收支缺口和债务等[2]”。2015年政府对地方债的管理构建了新框架:譬如实行地方债限额管理、全面构建债务监管体系……一系列改革新举措可以说是地方债务的形势所迫。当下我国地方债务现状主要有:
(一)债务规模庞大、涉及面广
近年来我国地方债务规模一直居高不下,2013年年底,审计署的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的地方债务总额达到10.6万亿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出2014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达到15.4万亿;2015年底,中国29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6.2万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的10.6万亿元上升了53%。而其债务涉及项目又错综复杂,既包括市政建设、社会保障等,又包括国有企业亏损、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及其他部门的债务担保。
(二)债务违约率高,偿债制度不健全
地方财政支出大都投入于公共事业或市政工程,收益低,导致地方债务规模超出其偿还能力,而地方政府又大都以举债弥补财政赤字,最终陷入借新债补旧债的恶性循环,债务逾期不还或拖欠现象时有发生。地方上缺少规范化的偿债制度,没有对偿债时间、对象和机制作出法律性界定,更没有相关债务准备金制度;再有就是由于官员任期的限制,无法对其任内所欠债务进行追责,而现任领导更不会理会上届政府所欠债务。
(三)债务与财政信息不透明
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财政透明度明显不足,缺乏透明公开的国家实现高透明的财政信息公开制度。为促进地方财政与债务等信息公开透明化,2009年我国开展了《关于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的研究项目》,福建得分达到63%为最高,吉林、甘肃等最低为15%。从这点来看,我国目前财政透明度状况不容乐观,政府财政信息公开之路还很漫长,甚至还有5个省份对项目组发出的三次信函从头到尾均置之不理[3]。
(四)地方债务结构与区域分配不平衡
从纵向上来看,我国地方债务大概分为省级、市级、县级及乡级,而其中省级和乡级所占比率较低,市级及县级较高、甚至远远高于政府收入;而从横向上比较,虽说全国各个地方都存在债务问题,但明显中西部地区规模明显高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二、我国地方债务的成因
地方债务规目前存在的模庞大、偿债制度不健全等都是有因可循的,只有深刻认识其形成的原因与根据,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下文将对我国地方债务的成因进行分析:
(一)地方政府职能尚未转型成功,未摆正与他社会主体的关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央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刺激经济增长、缓解财政压力,地方政府为响应中央号召,纷纷与各金融机构合作、举债投资项目,以保持经济增长、维持地方政府业绩。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不断干预经济活动,进行项目投资与建设,盲目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各类项目之中,最终只能举债弥补财政不足。同时忽略非政府主体的作用,没有发挥市场化竞争手段的决定性作用,对市场干预过度,导致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畸形”发展。
(二)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不完善
1994年税收改革以来,中央财权得到了集中,地方税收大幅减少,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地方的事权却得到进一步扩大。而地方享有不到一半的财权,却行使着大约百分之七十的事权,地方政府承担着区域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责任,诸如社会治安、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多项职能,地方“入不敷出”。
(三)地方债务管理体制松散,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地方债务不仅是地方政府,还包括地方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政府作为担保人的所欠下的债务,而其债务额来源组成则包括了银行、上级政府、民间组织以及企业等。双方牵涉部门甚广,而地方上又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自然导致地方债务体制分散,难以控制。目前我国整体上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债务资金监管系统,对地方债务风险潜在性更是认识不清。
(四)地方政府缺乏现代执政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执政理念大都是对近几年来的继承,却鲜有创新。譬如因为政府占有资源比重大,决策机制依旧是自上而下的决策,社会基层其他主体依旧少有参与,这就导致了许多错误决策,导致政府盲目追求自身利益、致力于塑造政绩及形象工程,大举借债以支持其财政支出;一直以来,地方政府的政绩衡量大都以GDP及市政建设为主要标准,地方官员在其任期内大量进行项目工程建设,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其中带来的资金缺口必然以举债方式来弥补,引发债务偿还违约问题。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违约等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持续关注,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如若不然,债务问题演变为债务危机,将对国民经济、社会生活、政府信誉造成恶劣影响。我国目前已出台多项法律法规来规范管理地方债务问题,在债务预警、融资、管理及偿还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与进步。本文详细分析我国地方债务现状与成因,希望有利于促进地方债务有效解决,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文化时事.中国永无休止的经济刺激:地方政府债务扩张[EB/OL].http://mt.sohu.com/20160323/n441686275.shtml.
[2]刘尚希,于国安.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隐匿的财政风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5-8.
[3]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报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3-07.
作者简介:苏云鹤(1993-),女,汉族,河南周口人,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地方债务;原因;地方政府
受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允许地方政府以多种形式举债刺激经济增长、缓解财政压力,地方政府为响应中央号召,纷纷举债投资项目。这一举措给地方带来了庞大的债务规模,且此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2015年底,中国29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6.2万亿元人民币(2.5万亿美元),较2013年的10.6万亿元上升了53%[1]。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终将引发债务危机,威胁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其研究至关重要。
一、我國地方债务现状
地方债务,即地方政府债务,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显性债务、隐形债务,其中显性债务包括:地方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外国政府贷款、国债转贷资金、地方政府担保等;隐形债务则包括:地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下级政府的财政收支缺口和债务等[2]”。2015年政府对地方债的管理构建了新框架:譬如实行地方债限额管理、全面构建债务监管体系……一系列改革新举措可以说是地方债务的形势所迫。当下我国地方债务现状主要有:
(一)债务规模庞大、涉及面广
近年来我国地方债务规模一直居高不下,2013年年底,审计署的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的地方债务总额达到10.6万亿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出2014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达到15.4万亿;2015年底,中国29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6.2万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的10.6万亿元上升了53%。而其债务涉及项目又错综复杂,既包括市政建设、社会保障等,又包括国有企业亏损、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及其他部门的债务担保。
(二)债务违约率高,偿债制度不健全
地方财政支出大都投入于公共事业或市政工程,收益低,导致地方债务规模超出其偿还能力,而地方政府又大都以举债弥补财政赤字,最终陷入借新债补旧债的恶性循环,债务逾期不还或拖欠现象时有发生。地方上缺少规范化的偿债制度,没有对偿债时间、对象和机制作出法律性界定,更没有相关债务准备金制度;再有就是由于官员任期的限制,无法对其任内所欠债务进行追责,而现任领导更不会理会上届政府所欠债务。
(三)债务与财政信息不透明
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财政透明度明显不足,缺乏透明公开的国家实现高透明的财政信息公开制度。为促进地方财政与债务等信息公开透明化,2009年我国开展了《关于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的研究项目》,福建得分达到63%为最高,吉林、甘肃等最低为15%。从这点来看,我国目前财政透明度状况不容乐观,政府财政信息公开之路还很漫长,甚至还有5个省份对项目组发出的三次信函从头到尾均置之不理[3]。
(四)地方债务结构与区域分配不平衡
从纵向上来看,我国地方债务大概分为省级、市级、县级及乡级,而其中省级和乡级所占比率较低,市级及县级较高、甚至远远高于政府收入;而从横向上比较,虽说全国各个地方都存在债务问题,但明显中西部地区规模明显高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二、我国地方债务的成因
地方债务规目前存在的模庞大、偿债制度不健全等都是有因可循的,只有深刻认识其形成的原因与根据,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下文将对我国地方债务的成因进行分析:
(一)地方政府职能尚未转型成功,未摆正与他社会主体的关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央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刺激经济增长、缓解财政压力,地方政府为响应中央号召,纷纷与各金融机构合作、举债投资项目,以保持经济增长、维持地方政府业绩。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不断干预经济活动,进行项目投资与建设,盲目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各类项目之中,最终只能举债弥补财政不足。同时忽略非政府主体的作用,没有发挥市场化竞争手段的决定性作用,对市场干预过度,导致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畸形”发展。
(二)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不完善
1994年税收改革以来,中央财权得到了集中,地方税收大幅减少,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地方的事权却得到进一步扩大。而地方享有不到一半的财权,却行使着大约百分之七十的事权,地方政府承担着区域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责任,诸如社会治安、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多项职能,地方“入不敷出”。
(三)地方债务管理体制松散,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地方债务不仅是地方政府,还包括地方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政府作为担保人的所欠下的债务,而其债务额来源组成则包括了银行、上级政府、民间组织以及企业等。双方牵涉部门甚广,而地方上又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自然导致地方债务体制分散,难以控制。目前我国整体上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债务资金监管系统,对地方债务风险潜在性更是认识不清。
(四)地方政府缺乏现代执政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执政理念大都是对近几年来的继承,却鲜有创新。譬如因为政府占有资源比重大,决策机制依旧是自上而下的决策,社会基层其他主体依旧少有参与,这就导致了许多错误决策,导致政府盲目追求自身利益、致力于塑造政绩及形象工程,大举借债以支持其财政支出;一直以来,地方政府的政绩衡量大都以GDP及市政建设为主要标准,地方官员在其任期内大量进行项目工程建设,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其中带来的资金缺口必然以举债方式来弥补,引发债务偿还违约问题。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违约等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持续关注,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如若不然,债务问题演变为债务危机,将对国民经济、社会生活、政府信誉造成恶劣影响。我国目前已出台多项法律法规来规范管理地方债务问题,在债务预警、融资、管理及偿还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与进步。本文详细分析我国地方债务现状与成因,希望有利于促进地方债务有效解决,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文化时事.中国永无休止的经济刺激:地方政府债务扩张[EB/OL].http://mt.sohu.com/20160323/n441686275.shtml.
[2]刘尚希,于国安.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隐匿的财政风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5-8.
[3]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报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3-07.
作者简介:苏云鹤(1993-),女,汉族,河南周口人,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