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要引导学生发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导思想,对大学生人格现状的分析,并尝试探索塑造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途径,来研究校园文学创作对人格塑造的影响;以文学为引 ,激发大学生的人格与文学共鸣,提高大学生的文学涵养。
关键词:人格塑造 文学创作 乡村文学
在这个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速膨胀,精神相对匮乏且充满功名利禄的时代,文学的氛围逐渐减弱,甚至被边缘化,同时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也被提上日程。探索校园文学创作和大学生人格塑造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以高校文学社团为平台,乡村文学的创作就是实现目标的有机载体。而我人格的蜕变离不开乡村文学,我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走进文学,塑造自己独特的人格。
一、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
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一个具有高智商和较丰厚知识的群体,面对社会的大波浪,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信息优势,显然能紧跟时代潮流,并由此形成了大学生群体的独特的人格优势。校园生活的特殊性造就了大学生的特有的群体精神,作为在社会中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群体,这种特有的社会存在,使大学生们普遍的形成了强烈的自尊、张扬个性、推销自我,逐渐摒弃了过去自我封闭的、内向的人格。对个人才能和个性外化模式的重新选择并成为这一群体发展的主流,在大学校园生活中和社会实践中处处表现出来。但也存在个别学生自我价值倾斜、在金钱和物欲的冲击下人格的失落、在各种压力下降低做人的原则,因为大学校园不是世外桃源,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校园中,反映到学生的活动中。
考试原本是测试学生掌握学习水平和教师衡量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可现在已经变成部分学生弄虚作假、不劳而获、蒙混过关、骗取学分和荣誉的幌子。在我的认识里大学生应该是勤奋好学,努力充实自己的阶段。而不是平时不认真学习,经常逃课,临到考试前几天开始想方设法作弊。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使用,论文、报告等学术成果的剿窃也非常普遍。这几年来,报纸和媒体都屡见不鲜某某高校硕士生、博士生甚至部分教授的论文是抄袭的或是花钱买来的……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经济网络的发展带来的社会意识转变,让大学不再纯洁,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就能够把一些消极的东西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这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的人格引导,完成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二、让文学走进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路,在这条路上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条小径。大学时期我也是非常叛逆和浮躁的,后来有位老师教导我,让我回到乡村,静下心来书写,用文字记住那些即将逝去的原始乡村风味。在我的逐渐尝试中,我发现沉浸在乡村最本源的美丽中,我的脑海里只有纯朴的风景,整个人是空灵的。我的人生之路开启了新的篇章。宽阔的校园,宽松的环境,还有让我难以忘却回忆,是经历过才知道七彩的文字照亮了我的心房。原来,文字也可以挽回一个踏上迷途的孩子,让我回归最纯真的人格。进行纯文学创作,才让我回到了属于我的道路,现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学教师。在校园里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和大学时期叫嚣的我一样,面对他们,我沉默了,我希望以我自己在文字中的蜕变过程为引子,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到文学创作的魅力,能更快地踏入梦想的殿堂。
如何真正做到用文学的美感化大学生,也将文学的美丽转化成人格的魅力,在各高校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呢?探索校园文学创作和大学生人格塑造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各高校的文学社团,以文学社团所创办的刊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搭建平台,培养写作兴趣。 其次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有效地开发校园文化素养,利用文学服务当代大学生。我们高校的文学社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大学生接触文学,用自身的情感触发他们的底线,让他们写出来真情实感,这就是重塑人格必须要走的一步。
文学作品是智慧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总结了对真善美理想的精神探索的历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对人们起着思想教育和道德陶冶的作用。而我认为乡村文学就是校园文学的精粹,展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园地的异草奇葩,每一篇蕴含乡土气息的文章,无不散发着迷人的芳香,乡土抑或自然塑造了淳朴的人生,同时也塑造了朴实无华的人格。我呼吁每个穿梭于城市的人,穿梭于城市的大学生,多走走乡村,用文字书写即将逝去的乡村自然,用优美的文字写出空灵的意味。回归本源,回归自然,回归最初的土味,提笔写出的文字像呼伦贝尔草原奔腾的骏马,踏出清新的蹄音。乡土文学,这是一条线,为了将身体里面沉睡的乡蕴唤醒,洗涤属于城市的喧闹,摒弃那些沉重的人格“包袱”,重新塑造一个平和自然,由乡村气息的人格,感化行走在各种诱惑中的大学生。
我热切的希望能将校园文学,乡村文学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教学体系,伟人格的塑造增砖添瓦,培养大学生健康愉悦的世界观,完善道德情操,提升人格。
参考文献:
[1]古淑萍,《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S1期 [J]
[2] 邓如辛,《大学生人格现状研究》,高等教育论文[C] ,2010年11月12日
关键词:人格塑造 文学创作 乡村文学
在这个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速膨胀,精神相对匮乏且充满功名利禄的时代,文学的氛围逐渐减弱,甚至被边缘化,同时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也被提上日程。探索校园文学创作和大学生人格塑造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以高校文学社团为平台,乡村文学的创作就是实现目标的有机载体。而我人格的蜕变离不开乡村文学,我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走进文学,塑造自己独特的人格。
一、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
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一个具有高智商和较丰厚知识的群体,面对社会的大波浪,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信息优势,显然能紧跟时代潮流,并由此形成了大学生群体的独特的人格优势。校园生活的特殊性造就了大学生的特有的群体精神,作为在社会中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群体,这种特有的社会存在,使大学生们普遍的形成了强烈的自尊、张扬个性、推销自我,逐渐摒弃了过去自我封闭的、内向的人格。对个人才能和个性外化模式的重新选择并成为这一群体发展的主流,在大学校园生活中和社会实践中处处表现出来。但也存在个别学生自我价值倾斜、在金钱和物欲的冲击下人格的失落、在各种压力下降低做人的原则,因为大学校园不是世外桃源,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校园中,反映到学生的活动中。
考试原本是测试学生掌握学习水平和教师衡量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可现在已经变成部分学生弄虚作假、不劳而获、蒙混过关、骗取学分和荣誉的幌子。在我的认识里大学生应该是勤奋好学,努力充实自己的阶段。而不是平时不认真学习,经常逃课,临到考试前几天开始想方设法作弊。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使用,论文、报告等学术成果的剿窃也非常普遍。这几年来,报纸和媒体都屡见不鲜某某高校硕士生、博士生甚至部分教授的论文是抄袭的或是花钱买来的……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经济网络的发展带来的社会意识转变,让大学不再纯洁,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就能够把一些消极的东西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这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的人格引导,完成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二、让文学走进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路,在这条路上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条小径。大学时期我也是非常叛逆和浮躁的,后来有位老师教导我,让我回到乡村,静下心来书写,用文字记住那些即将逝去的原始乡村风味。在我的逐渐尝试中,我发现沉浸在乡村最本源的美丽中,我的脑海里只有纯朴的风景,整个人是空灵的。我的人生之路开启了新的篇章。宽阔的校园,宽松的环境,还有让我难以忘却回忆,是经历过才知道七彩的文字照亮了我的心房。原来,文字也可以挽回一个踏上迷途的孩子,让我回归最纯真的人格。进行纯文学创作,才让我回到了属于我的道路,现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学教师。在校园里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和大学时期叫嚣的我一样,面对他们,我沉默了,我希望以我自己在文字中的蜕变过程为引子,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到文学创作的魅力,能更快地踏入梦想的殿堂。
如何真正做到用文学的美感化大学生,也将文学的美丽转化成人格的魅力,在各高校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呢?探索校园文学创作和大学生人格塑造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各高校的文学社团,以文学社团所创办的刊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搭建平台,培养写作兴趣。 其次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有效地开发校园文化素养,利用文学服务当代大学生。我们高校的文学社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大学生接触文学,用自身的情感触发他们的底线,让他们写出来真情实感,这就是重塑人格必须要走的一步。
文学作品是智慧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总结了对真善美理想的精神探索的历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对人们起着思想教育和道德陶冶的作用。而我认为乡村文学就是校园文学的精粹,展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园地的异草奇葩,每一篇蕴含乡土气息的文章,无不散发着迷人的芳香,乡土抑或自然塑造了淳朴的人生,同时也塑造了朴实无华的人格。我呼吁每个穿梭于城市的人,穿梭于城市的大学生,多走走乡村,用文字书写即将逝去的乡村自然,用优美的文字写出空灵的意味。回归本源,回归自然,回归最初的土味,提笔写出的文字像呼伦贝尔草原奔腾的骏马,踏出清新的蹄音。乡土文学,这是一条线,为了将身体里面沉睡的乡蕴唤醒,洗涤属于城市的喧闹,摒弃那些沉重的人格“包袱”,重新塑造一个平和自然,由乡村气息的人格,感化行走在各种诱惑中的大学生。
我热切的希望能将校园文学,乡村文学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教学体系,伟人格的塑造增砖添瓦,培养大学生健康愉悦的世界观,完善道德情操,提升人格。
参考文献:
[1]古淑萍,《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S1期 [J]
[2] 邓如辛,《大学生人格现状研究》,高等教育论文[C] ,2010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