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0月15日上午,江西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免去李安泽江西省发改委主任职务,这是江西官场地震以来,落马的又一个“瓷器贪官”。之所以说他是瓷器贪官,是因为他和之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安众、副省长姚木根等人有着共同之处,他们都和瓷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瓷器而飞黄腾达,也因为瓷器而坠落深渊。
而这一帮高官之所以与瓷器结缘,却是因为一个名叫“于姐”的女人……
精美瓷器,激发灵感
2007年,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苏荣调任江西,担任江西省委书记。陪伴他赴任的,还有他的夫人于丽芳。于丽芳在和苏荣结婚前,在一家杂志社担任编辑、记者。婚后,于丽芳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和自己省委书记夫人头衔匹配的爱好,能让她自由行走在达官显贵之间而受人瞩目。陪同苏荣上任的头一个月,于丽芳就和苏荣来到“瓷都”景德镇视察。就是这次景德镇之行,让于丽芳产生了伴随后半生的瓷器情结。
于丽芳少时喜爱文学艺术,尤其喜爱兰花,她曾在报刊上发表多篇有关兰花的文章,获得一致好评。这次来景德镇视察,当地官员一路陪同,善于阿谀奉承的官员早就做足了功课,了解到于丽芳喜爱兰花,特意安排了一场表演。
那是2007年7月,中国景德镇瓷器活动周开幕,地方官员陪同于丽芳来到活动现场观看一位中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演示瓷画。一开始,工艺大师就向于丽芳发出邀请,说一直拜读于丽芳有关兰花的著作,希望能与她联合创作一幅兰梅图。于是两人商定,于丽芳先画,画完再由工艺大师补成。
在简单交流后,于丽芳起笔,简单画了几笔兰花叶子,就由工艺大师接手,一幅婀娜多姿的兰梅图在素胚盘上跃然而出,并落了款。
这个由于丽芳和工艺大师联合完成的瓷器,受到现场观众的一片褒扬,有人提议,将这幅作品进行拍卖,所得善款捐给慈善机构。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最后这幅作品,竟被一个瓷器爱好者以高价拍得。
于丽芳没想到,自己寥寥几笔,竟卖出如此高价,拍卖现场这震撼的一幕,在她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看来,艺术真是无价之宝,而且中国瓷器在世界都享有美誉,一个元青花瓷瓶,能拍卖到上亿元,这种艺术品,远比世界上任何财富更有持久性和增值性。在景德镇,于丽芳觉得自己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她要把精力放在研究和制作瓷器上面,成为一代大师。
然而,于丽芳哪里想得到,她和工艺大师的瓷器能拍得高价,其实都是官员一手策划的。那个拍得瓷器的人,是有求于官员的开发商。而这个官员因为会“办事”,也被于丽芳牢记在心里。
此后,于丽芳开始研究瓷器,绘制瓷器。但是,她的功底一般,绘制出来的瓷器品相平平,离工艺大师的技艺相差太远。
当地官员在得知于丽芳的苦恼后,在景德镇特意找了一个知名窑口,并安排了几个陶艺家陪同于丽芳作画,他提出“只有在一种绘画的气氛中,在好的窑口中,才能创作出极佳的作品。”于丽芳心领神会,干脆来到景德镇这个窑口边住了下来,美其名曰拜师学艺。
也就是在景德镇住的这半年里,出自于丽芳手下的瓷器工艺大涨。其实,这些作品,都是于丽芳与景德镇的工艺大师们联合作画,往往等大师们作完画后,于丽芳添上寥寥几笔,就署上自己的名字,公开出售了。而这些瓷器因为沾上了省委书记夫人的宝气,竟然成了各种官员竞相收藏的宝贝,身价倍增。
而一手捧红于丽芳的景德镇这位官员,也成了于丽芳眼中的红人,在她的操作下,这位官员从副处级到处级再到正厅级,只用了4年的时间。
瓷器雅贿,升官发财
自从爱上瓷器后,于丽芳就一发而不可收。但是,她自己心里清楚,自己的作品其实都是他人“代工”的,她根本就做不出一流的作品。但这些不是问题,只要有人捧她就行。为了巴结于丽芳,景德镇一位官员竟然推荐于丽芳当上了一个陶瓷协会的名誉会长。
这个名誉会长,为于丽芳接触瓷器世界打开了通路。“瓷器是身份的象征,集文化艺术价值、现实价值和收藏价值为一体。”与人谈起瓷器,于丽芳顿感精神,眼睛发光。而为了让自己有个合法的身份,于丽芳还将他人代工的作品参加陶瓷展,并让相关研究机构刊发她对陶瓷的研究。一个陶瓷研究所主办的刊物就在“名家风采”专栏,发文吹捧于丽芳个人在陶瓷上的成就。另外一家杂志也刊文对于丽芳不吝赞美之辞。经过一系列操作,于丽芳跻身于诸多中国陶瓷美术大师之列。
而当地的一位高官见于丽芳痴迷瓷器,由此也设计了一条升官之道,他还特意将一个博物馆的几件国宝级瓷器“借”了出来,然后送给于丽芳把玩。
有了这几件国宝级的瓷器,于丽芳每天都精神饱满地对它们进行擦拭和欣赏,然后对照着临摹制作。后来,于丽芳实在无法割舍这几件国宝,于是暗中制作了几件赝品偷梁换柱,而这些真正的国宝级瓷器,则成了于丽芳的个人藏品。而这位官员也在于丽芳的操作下步步高升,从处级干部到省部级官员,仅仅只用了5年时间!
于丽芳把身心全放在收藏瓷器上面了,玩得越来越出格。官场上开始传扬,谁能送于丽芳好瓷器,她就能升谁的官。在苏荣主政江西期间,景德镇的经济发展常年落后,但官员仕途却顺风顺水,多个领导相继赴省里或者省会工作,提拔的速度非常之快,让其他地方的官员瞠目结舌。
于是,景德镇开始流传这么一个段子:要拜访高官,不用带烟酒滋补品,抱着瓷器直接敲门就能行得通。用景德镇的陶瓷“雅贿”,在江西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这也使得一些特级大师的作品价格水涨船高。《中国经济周刊》就曾报道过景德镇瓷器的兴旺与庞大的官场需求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微妙。其评论颇有玄机:“没有官场生意,怎么养得起这么多特级大师?某种程度上,盛世的大师们就是由整个官场里的生意滋养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