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的拐杖

来源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彤云一瞅见青岭拎着那副拐杖走进院里,脸色顿时阴沉下来,随即斥责道:“你这人怎么这么不懂事!这东西哪有往人家里送的?拿回去,拿回去!”
  年初村主任春明摔伤了腿,在县城做电焊工的一个朋友知道后,便给他焊了一副拐杖,支撑腋下的横杠用海绵包裹着,抵地的头部还装着黑色橡胶套,看起来挺精致的。他腿伤痊愈后,这副拐杖就搁置在家里。不久,村民青岭崴了脚,想起村主任的拐杖,就让妻子借了回去。现在青岭的脚完全好了,他就把拐杖给送回来了。虽然他也听说过从老辈那里流传下来的一种说法,凡是与伤和病有关的物件,借去了不能送还,送还就可能使人家再伤或病。但这种说法早就没有多少人相信了,他就不相信,他认为春明也不会相信的,但没料到在春明的妻子彤云这里碰了钉子。他呆愣了片刻,强笑着说:“嫂子,都什么年代了,你还信这一套?这是封建迷信……”
  “你少在这胡说!”彤云勃然大怒,“你不封建迷信,怎么不在你家放着?我看你简直是没安好心!”
  这句话太伤人,也太不讲理了。青岭不禁气得浑身发抖,面色苍白,一时说不出话来。他把脚一跺,拎着拐杖走了。
  走到大街上,正巧遇见春明,他就把刚才的遭遇说了。春明马上表态:“这是她的不对,我回去一定狠狠批评她一顿,我叫她给你赔礼道歉去。”
  青岭鼻子里“哼”了一声:“就她那泼脾气,肯给人道歉?拉倒吧!”说罢,摇摇头走了,气恼之下,竟也忘记把拐杖还给春明。
  春明急匆匆赶回家,彤云正在院子里洗衣服,见春明回来,也不言语。春明端过一只小马扎,坐在树荫下歇息。沉默了一会儿,春明故意说:“青岭脚好了,怎么不把那副拐杖送回来?”
  “你胡说什么!”彤云怒气未消,“这东西哪兴送还的?刚才他真送来了,又让我给骂走了。”接着她就把刚才的事情讲述了一遍,跟青岭说的基本一样。春明神情忽然变得焦急而恐慌,一拍大腿:“哎哟!你……你可坏了我的大事啦。”
  彤云一愣怔:“坏……坏了什么事?”
  春明冲妻子招招手,让她走近,然后探起身,嘴巴凑到她耳边,压低声音说:“实话告诉你吧,我那朋友赠我拐杖时,往里面塞了几卷百元大钞,共一万元。当时没说,后来才打电话告诉我。我吓了一跳,他塞钱肯定有他的目的,只是还没有点明罢了。现在‘老虎苍蝇一起打’,我可别被当成了‘苍蝇’。我已决定找时间把钱退还,不料青岭妻子来借拐杖的时候我没在家,所以没来得及阻止你借给她。我想,反正他们不知道那个秘密,等送还了再说……”
  “老天!”彤云脸色骤变,“你干吗不早点告诉我?他们哪还会来送还?”送拐杖的不吉利已不算回事,对丈夫的担忧占了上风,“得,我干脆找他要去,要回来赶紧退!”彤云说完转身就要往外走。
  春明一把拉住她:“慢着!你刚才的话太狠,恐怕人家正在气头上,反而不给还哩!”
  “那……那怎么办?”彤云急得满头大汗,手足无措。
  “办法只有一个。”春明郑重地说,“你去了先诚恳地赔礼道歉,承认错误。如果他们真正原谅你了,再提拐杖的事。”
  “行行行!”彤云皱了皱眉头,只好听从,“只要能拿回拐杖,道歉就道歉!”说着,人已出了院门。
  一跨进青岭家的宅院,彤云就温柔地喊:“青岭兄弟,青岭兄弟在家吗?”
  青岭夫妇正坐在客厅里生闷气,听出是彤云的声音,不禁意外地对视了一眼,略作犹豫,还是一同迎了出来。彤云满脸堆笑,疾步上前,謙恭而诚恳地对青岭说:“嫂子给你赔礼道歉来了,刚才我错了,请你原谅!”青岭两口子满腹怨气当即泄了大半,便说:“屋里坐吧,别在那晒着了。”
  进了屋,彤云继续道歉:“我错了,我封建迷信,你们别跟我一般见识……”青岭和妻子都转怒为喜了,争着说:“过去的事别提了,乡里乡亲的,几辈子一块住着,谁能不磕碰谁,没事没事……”
  彤云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又闲聊了一番,便起身告辞,然后佯装不经意地说:“那副拐杖呢?我顺便带回去吧。”青岭立刻拿出来递给她,她紧紧抱在怀里,匆匆离去。
  彤云一口气奔回家,先闩上院门,然后就蹲在院子里褪去拐杖头上的橡胶套,褪下后往管里一照,什么也没有。她心里“咯噔”一下,惊慌地对仍坐在树下乘凉的丈夫说:“糟糕,那钱没有了!谁掏去了?”
  春明淡定地回答:“谁愿掏谁掏呗……”
  彤云诧异地瞪大眼睛:“你……你刚才还那么着急,现在怎么倒无动于衷了?你不怕出事呀?”
  春明扑哧一笑:“让你受惊了,老婆。其实那里面根本没有钱。”
  “什么?你不是说有一万块钱吗?”
  “我不那么说,你能去给人家赔礼道歉吗?你老是任性不听劝,不在乎街坊邻居的和睦共处,今天我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啊!”
  “你……”明白了真相的彤云心里一宽,却又语塞,就把那拐杖虚张声势地掷向丈夫。春明哈哈笑着跳开身去。彤云起初怪丈夫诳她道歉,继而想到丈夫是不得已为之,还想到去道歉后温馨融洽的情形,便释然了。
  彤云的道歉深深感动了青岭夫妇。他们断定是春明说服彤云道歉的,至于怎么“说服”的,并不清楚,只感觉春明不光正直,还很有能耐。这件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人们都夸赞春明。次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时,春明又被选为主任,而这回当选票数远超过上届。
  (发稿编辑/苏   朝   插图/卢仲坚)
其他文献
我经营着一家快餐厅,虽然我坚持价格公道,诚实守信,生意却一直不温不火。为了广开客源,我特别推出了网上订餐服务。  这天,我接到一个订餐电话,对方点了份饭菜,要求十二点之前送到他家里。我看他家离餐厅不远,便答应一定送到。  十二点半的时候,总台的人急匆匆地找我,说餐厅被人投诉了,现在网上铺天盖地地攻击我的餐厅。我急忙上网查看,竟然是刚才订餐的那位客户投诉我的餐厅不守信用,不按时送到,还多收了一元钱。
期刊
张德光这段日子愁着呢!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儿子张灿考上了大学,为学费的事发愁呗!  张德光过日子一向是精打细算的,去年家里刚刚盖了新房,本来还留了两万块钱给儿子做学费,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今年上半年,张德光的老娘一病不起,先是治病花了不少钱,后来老娘撒手西去,安葬又用去不少。不仅把家里的积蓄花得干干净净,还欠了亲戚朋友不少钱。  眼看着开学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学费还没着落,该借的地方都借了,手里七拼八凑
期刊
周日中午,李总和张老板在院子里下棋,正杀得你死我活之时,突然传来“虎子——虎子——”的喊声。  李总和张老板都听见了,但沉迷于下棋,没有抬头。  “虎子——虎子——”声音比刚才要大些,说话的人已来到身旁。  李总和张老板同时抬起头:一个肤色黝黑、衣着简朴的男子激动地注视着李总。  “虎子,你不认识我啦?我是石头啊。”男子兴奋地说。  “哎呀!是石头。你怎么在这呢?”李总这才想起“虎子”是自己的乳名
期刊
钟大妈快七十岁了,她的一对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半载的也难得回来一趟。好在钟大妈精神还好,前两年老伴过世后,她一个人没有牵绊,日子过得轻松自在。  前不久,钟大妈在电视上看了一个歌唱比赛的海选节目,凡是有梦想的,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去报名参加,她心动了,因为她就是想要出名。  钟大妈兴冲冲地坐地铁到海选组委会报名。钟大妈年轻时就喜欢唱歌。她没把参加海选的事告诉外地的儿女,就想在电视上亮相,给他们一个
期刊
小辉年方二十二,整天无所事事,在镇上晃悠。母亲苦口婆心地劝他找个工作,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他根本听不进去。  又到一年的高考季,小辉眼睛一亮,有了财路。镇上有一对外地来的夫妻,开了一家很大的手机店,平时小辉老去买充值卡,跟老板挺熟悉的。今年,他们的儿子要参加高考。这可是大事,夫妻俩打算关了店回老家陪考。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小辉决定,趁店里没人的时候去盗窃。那满屋的手机他们不可能全部带走,随便偷
期刊
丁文的老婆朱大秀是个母老虎。这天,朱大秀瞅着自己的手指头朝丁文发难:“我觉着缺点东西呀!”丁文明白朱大秀的意思,这是想要戒指了。  结婚时,丁文给朱大秀买了一枚戒指,可朱大秀戴了没多久就丢到抽屉里了。“你不是有吗?”丁文说。朱大秀一拳擂在丁文肩膀上,说:“我要新的!以前的那个款式太老了,我不喜欢。”  丁文没办法,只好和朱大秀去了金店。千挑万选,花了三千多块钱挑了一款朱大秀满意的。  可朱大秀戴了
期刊
火车轰隆轰隆地奔驰着,车厢内拥挤不堪,大伙要么闭眼休息,要么玩手机,尤其是年轻人,几乎个个在低头玩手机。  这时推着餐车的列车服务员一路叫卖着过来了,火车如此拥挤,也真佩服她挤得过来。当挤过几个年轻人面前时被叫住了,其中一个坐在最边沿的黄发年轻人掏出一大沓钱,从中抽出一张买了几瓶饮料,一一分发给同伴,然后大伙喝着饮料,又低头聚精会神地玩起手机来。  这几个年轻人显然相互熟悉,更显然的是,他们很少外
期刊
除夕说到就到,家家户户都在家里吃年夜饭。山弯弯村处在山脚下,村里只有几十户人家。村里有个传统,就是在除夕夜里,每家每户都要在门口挂两个大红灯笼。据说挂了红灯笼来年就会过得红红火火,福到财到好运到。要是谁家大门口挂了十个大红灯笼,那可就不得了了,来年准特别幸运。十个大红灯笼不能都由自家来挂,自家只能挂两个灯笼,其余的八个,都得别人悄悄送来挂上。可是家家户户都希望自家人走运,谁又愿意把自己家的灯笼摘下
期刊
陈春的父亲老了,可他偏要一个人住在乡下,说是离不开老家的绿水青山,更离不开老家的老邻居们。可陈春哪放得下心,在陈春的再三请求之下,父亲终于进城来了。  自打父亲进城后陈春还是很孝顺的,能推的应酬一律推掉,只要能抽得出时间,就陪父亲下棋、散步、喝茶、聊天,可是最近他却因此有了些烦恼。  无论是在电梯里,还是在小区散步,只要见到人,尽管素昧平生,父亲总会笑眯眯地问上一句:“吃过了吧?”而对方听后一脸茫
期刊
马晓江在广东打工多年,三十出头了,因为辛苦忙碌,一直没有解决个人问题。家里父亲早早病故,只有年迈的母亲和妹妹马晓艳守在故乡,母亲是地道的农村妇女,这些年身体也不太好,一直念叨着儿子的婚事,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马晓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人真诚友善,有一个叫作闫平平的姑娘看上了他,暗地里托媒人给她做媒。两人一见面,就一见钟情,关系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可是时间处久了,闫平平就有些失落,嫌马晓江总是没有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