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焕发着盎然的生机,孕育着无尽的希望。我们的教育也需要这份绿色,为学生注入自信、乐观、勤勉、善良等良好的品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的中学时光,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案例
2015年9月,我开始担任高一(3)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是年级中的实验班,学生来自石景山、房山、燕山等多个区,学生的教育背景、个性特征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开始的时候,首次带实验班的我还乐观地想,实验班的学生应该都比较容易管理。然而我慢慢发现,很多学生从前都是各个学校的“精英”,是家长和教师心中的“佼佼者”。特别是上了高中后,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苏醒,个性张扬、棱角分明。相比于普通班,这样的班更难带,这不,在军训时就发生了碰撞。
前几天的走队练习学生都非常认真,第七天时首次跟着音乐前进,却产生了分歧。行进音乐节奏很快,一部分学生认为要跟着快节奏的音乐走才是“踩”在点儿上,而教官指导的领队步点儿却很慢;另一部分学生却觉得跟着领队的慢节奏才能走出气势。双方都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试图说服对方。
休息期间,有的学生大声争辩,有的学生默不作声,有的学生憋屈地把帽子摔在地上,有的学生甚至指责领队。而领队听到了指责声,默默流下了委屈的眼泪。看着这个才组建半个月的脆弱的“大家庭”吵作一团,大家都信心受挫。我心里很着急,处理不好的话,学生的情绪就会一触即发,新班级恐怕从此就要埋下矛盾的种子了。
但是该如何解决?去斥责那些情绪过分激动的学生,还是强令大家统一步调?我陷入了沉思。
到了晚点评的时候,我把学生聚集在操场上,告诉他们:“今天我很困惑,这个节奏到底该怎么走?我和班主任们讨论了一下,结果老师们也分成了两派。”学生听了又惊讶又想笑。接下来,为了解决我的“困惑”,我让两个意见最大的学生站到队前给大家“演示”一下正确的走法。
由于不能回头看后面同学的步伐,两个学生一下就慌了神,步调凌乱起来。我告诉大家:“领队之所以难当正是因为如此,而大家齐刷刷的脚步声就是在为领队打节奏,你们都乱了,领队如何不乱?其实看到大家都这么希望班级走好入场式我特别欣慰。不管哪种走法是对的,只要大家整齐,咱们就是最出色的!”接下来,我又说:“今天在大家都吵闹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个特别让我感动的声音,咱们班的刘臻珍同学说:‘你们小点儿声,领队不容易,别让她们听到。’在大家都在说自己的想法、发泄自己情绪时,她却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保护别人。”听到我的话,很多学生低下了头。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释放自己焦躁的情绪,我“变”出了一个小音箱。这是军训出发前,我预想可能会用到就带来的。白天我一直在想,军训到这个阶段,学生出现这样的争吵恐怕也和他们的疲惫、烦躁、想家的情绪有关。于是,我让家长们在微信群里给自己的孩子留言。在空旷的操场上,我和学生都围坐在地上,把家长的留言放给学生听。听到家长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声,几乎所有学生都泪流满面,积蓄的负面情绪在这一刻统统宣泄出来。
第二天,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都放下个性、放下成见。特别是昨天反应过激的那几个学生,开始组织并提醒大家跟住领队的步伐。大家的脚步十分统一,伴随着鼓点,掷地有声。前面的领队也自信地带领大家前行。在结业式上,我们班获得队列先进班的荣誉。学生终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是一味坚持己见的争吵,而是融合和包容。
反思
虽然这只是开学之初的一件小事,但却成为了我们班日渐和谐的一个契机。在这个事件之后我也反思了许多。
1.剖析原因,认识差异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语言、交流、自省、自然观察等八种智力,每一种智力的发展都受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发展阶段也有所区别。因此,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每个人各具特点。而每个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个性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就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个体。
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在心智上比较单一和单纯。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和反应具有简单化、理想化的特点。由于自我认知的强烈发展和对自我形象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认可。由于这些原因,促使学生在此次事件中面对同一问题时有了不同的表现。
2.合理引导,尊重差异
其实,此次事件有一些问题是无关是非对错的,如节奏点该如何走,此类问题达成一致即可。而学生不经意间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待他人的态度,则是需要教师关注和引导的,对于学生未来价值观和处事能力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关于引导方式,如果仅仅为了统一大家的步伐,班主任采取“一言堂”的方法当然可以达成。但这种做法既不能让学生信服,也会让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方法产生怀疑。因此,我首先尝试从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她)的行为。引导过程中,让学生也站在他人的视角去理解他人的想法。特别是那些个性突出、行为过激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亲身体验对方的行为感受,从内心引发他们的自省,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从集体的角度看,尽管差异的存在是绝对的,但当每个学生都愿意为他人、为集体去修正自己时,相对的统一是可以达成的。
3.发扬个性,再看差异
教育并非对人个性的束缚,而是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对其个性进行培养和发挥。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开展的个性化教育,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大大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实,在此次事件中,那些主张明确、反应过激的学生往往也是集体荣誉感很强、具有组织愿望的学生,只是由于性格的急躁、阅历的不足采取了不恰当的方式。如能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方法,发挥其个性特点,很有可能会成为组织能力很强的学生。而领队的学生个性踏实、隐忍,应该对她们予以信任和鼓励,让她们增强自信心,这种善良、坚韧的意志品质会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助她们成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等几个方面。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属于相对比较低级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属于比较高级的需求。人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之下对各种需求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在前面提到的案例中,学生之所以对这一事件有那么激烈的反应和争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尊重需求”的要求在这次军训的队列练习中被无限放大。一般而言,组建初期的集体(团队)在第一次重大集体活动中,成员的表现欲,特别是基于集体荣誉感的表现欲会比较强。在这样的过程中,活动的领导者对成员的态度和评价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这个集体(团队)的未来走向以及领导者个人魅力的塑造。
生物界的多样性让我们不因生命的单一而枯燥,学生身心特点的多样性让我们的教育因为因材施教而具有别样的精彩。无论如何,从人本的角度出发,懵懂中开始教育之路的我,在一次次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的教育初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每一点发展。多少次彷徨、多少次无奈、多少次委屈,都在一次次的暖心的短信、一个个生命的怒放中转化为我的教育正能量。这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绿色之路,也是我从新教师逐渐走向成熟的绿色之行。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盛开的小花,有的奔放热烈,有的含蓄内敛,花期各有早晚。而当教师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就如同雨露般滋润他们,鼓励他们绽放生命之绿色。
案例
2015年9月,我开始担任高一(3)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是年级中的实验班,学生来自石景山、房山、燕山等多个区,学生的教育背景、个性特征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开始的时候,首次带实验班的我还乐观地想,实验班的学生应该都比较容易管理。然而我慢慢发现,很多学生从前都是各个学校的“精英”,是家长和教师心中的“佼佼者”。特别是上了高中后,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苏醒,个性张扬、棱角分明。相比于普通班,这样的班更难带,这不,在军训时就发生了碰撞。
前几天的走队练习学生都非常认真,第七天时首次跟着音乐前进,却产生了分歧。行进音乐节奏很快,一部分学生认为要跟着快节奏的音乐走才是“踩”在点儿上,而教官指导的领队步点儿却很慢;另一部分学生却觉得跟着领队的慢节奏才能走出气势。双方都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试图说服对方。
休息期间,有的学生大声争辩,有的学生默不作声,有的学生憋屈地把帽子摔在地上,有的学生甚至指责领队。而领队听到了指责声,默默流下了委屈的眼泪。看着这个才组建半个月的脆弱的“大家庭”吵作一团,大家都信心受挫。我心里很着急,处理不好的话,学生的情绪就会一触即发,新班级恐怕从此就要埋下矛盾的种子了。
但是该如何解决?去斥责那些情绪过分激动的学生,还是强令大家统一步调?我陷入了沉思。
到了晚点评的时候,我把学生聚集在操场上,告诉他们:“今天我很困惑,这个节奏到底该怎么走?我和班主任们讨论了一下,结果老师们也分成了两派。”学生听了又惊讶又想笑。接下来,为了解决我的“困惑”,我让两个意见最大的学生站到队前给大家“演示”一下正确的走法。
由于不能回头看后面同学的步伐,两个学生一下就慌了神,步调凌乱起来。我告诉大家:“领队之所以难当正是因为如此,而大家齐刷刷的脚步声就是在为领队打节奏,你们都乱了,领队如何不乱?其实看到大家都这么希望班级走好入场式我特别欣慰。不管哪种走法是对的,只要大家整齐,咱们就是最出色的!”接下来,我又说:“今天在大家都吵闹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个特别让我感动的声音,咱们班的刘臻珍同学说:‘你们小点儿声,领队不容易,别让她们听到。’在大家都在说自己的想法、发泄自己情绪时,她却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保护别人。”听到我的话,很多学生低下了头。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释放自己焦躁的情绪,我“变”出了一个小音箱。这是军训出发前,我预想可能会用到就带来的。白天我一直在想,军训到这个阶段,学生出现这样的争吵恐怕也和他们的疲惫、烦躁、想家的情绪有关。于是,我让家长们在微信群里给自己的孩子留言。在空旷的操场上,我和学生都围坐在地上,把家长的留言放给学生听。听到家长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声,几乎所有学生都泪流满面,积蓄的负面情绪在这一刻统统宣泄出来。
第二天,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都放下个性、放下成见。特别是昨天反应过激的那几个学生,开始组织并提醒大家跟住领队的步伐。大家的脚步十分统一,伴随着鼓点,掷地有声。前面的领队也自信地带领大家前行。在结业式上,我们班获得队列先进班的荣誉。学生终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是一味坚持己见的争吵,而是融合和包容。
反思
虽然这只是开学之初的一件小事,但却成为了我们班日渐和谐的一个契机。在这个事件之后我也反思了许多。
1.剖析原因,认识差异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语言、交流、自省、自然观察等八种智力,每一种智力的发展都受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发展阶段也有所区别。因此,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每个人各具特点。而每个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个性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就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个体。
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在心智上比较单一和单纯。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和反应具有简单化、理想化的特点。由于自我认知的强烈发展和对自我形象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认可。由于这些原因,促使学生在此次事件中面对同一问题时有了不同的表现。
2.合理引导,尊重差异
其实,此次事件有一些问题是无关是非对错的,如节奏点该如何走,此类问题达成一致即可。而学生不经意间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待他人的态度,则是需要教师关注和引导的,对于学生未来价值观和处事能力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关于引导方式,如果仅仅为了统一大家的步伐,班主任采取“一言堂”的方法当然可以达成。但这种做法既不能让学生信服,也会让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方法产生怀疑。因此,我首先尝试从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她)的行为。引导过程中,让学生也站在他人的视角去理解他人的想法。特别是那些个性突出、行为过激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亲身体验对方的行为感受,从内心引发他们的自省,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从集体的角度看,尽管差异的存在是绝对的,但当每个学生都愿意为他人、为集体去修正自己时,相对的统一是可以达成的。
3.发扬个性,再看差异
教育并非对人个性的束缚,而是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对其个性进行培养和发挥。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开展的个性化教育,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大大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实,在此次事件中,那些主张明确、反应过激的学生往往也是集体荣誉感很强、具有组织愿望的学生,只是由于性格的急躁、阅历的不足采取了不恰当的方式。如能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方法,发挥其个性特点,很有可能会成为组织能力很强的学生。而领队的学生个性踏实、隐忍,应该对她们予以信任和鼓励,让她们增强自信心,这种善良、坚韧的意志品质会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助她们成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等几个方面。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属于相对比较低级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属于比较高级的需求。人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之下对各种需求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在前面提到的案例中,学生之所以对这一事件有那么激烈的反应和争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尊重需求”的要求在这次军训的队列练习中被无限放大。一般而言,组建初期的集体(团队)在第一次重大集体活动中,成员的表现欲,特别是基于集体荣誉感的表现欲会比较强。在这样的过程中,活动的领导者对成员的态度和评价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这个集体(团队)的未来走向以及领导者个人魅力的塑造。
生物界的多样性让我们不因生命的单一而枯燥,学生身心特点的多样性让我们的教育因为因材施教而具有别样的精彩。无论如何,从人本的角度出发,懵懂中开始教育之路的我,在一次次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的教育初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每一点发展。多少次彷徨、多少次无奈、多少次委屈,都在一次次的暖心的短信、一个个生命的怒放中转化为我的教育正能量。这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绿色之路,也是我从新教师逐渐走向成熟的绿色之行。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盛开的小花,有的奔放热烈,有的含蓄内敛,花期各有早晚。而当教师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就如同雨露般滋润他们,鼓励他们绽放生命之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