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法解释的中国变化
为了今天的年终秀,我专门翻了TIME(《时代周刊》)。
40年前邓小平带领中国摆脱了阶级斗争,被TIME定义为当年的年代人物。
1984年,TIME有一期封面是一位中国年轻人拿着可乐站在长城上,封面标题是《中国的新面孔》。1984年中国开始了城市体制改革,中国的马路上出现了很多的广告牌、出现可口可乐、中国城市的围墙开始一堵一堵消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和民营企业……
2013年,TIME出版了以《中国的今天非常危险》为封面标题、以孩子吹泡泡为配图的杂志。但仅仅四年之后,TIME刊发了一篇文章《中国赢了》的文章——因为美国总统要访问中国,为了拿我们2000亿美金的订单,不得不讨好我们一下。
通过这一本西方的杂志,我们就会发觉中国的变化并非一天发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中国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家庭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怎么解释?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无法作答。
在过去40年里,起码五次西方学者们认为中国就要垮了。但直到今天的年终秀,中国经济还是没有垮。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独特性是什么?我们究竟做对了什么?
上个礼拜北大周其仁老师在演讲中提了一个有趣的设问——今天中国变成了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水大鱼大”。水是指经济环境、制度环境;鱼是企业。他问如果说“水”不好、中國的经济很差、中国不适合办企业,那么115家世界五百强怎么来的?如果说“水”很好,那为什么那么多“鱼”非正常死掉呢?
今天很多的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里在这个国家赚了很多钱,但他们移民了。2016年,美国的投资移民签了800个人,很多是咱们中国人。他们为什么要移民?他们为什么认为中国不安全呢?这个焦虑是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仍是一个问号。
中国经济的四个动力
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也是我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写《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不断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在书里讲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四个动力,今天拿来也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第一,制度创新。制度变革,一定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源。中国的制度创新,是建立在一句非常可笑的话上,“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回过头来看,你会想中国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改革,税收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金融企业改革,哪一项改革不是基层老百姓、地方政府不断突破现有法律的结果?
第二,容忍非均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是开始容忍一种非均衡的发生。国家提出“东南沿海优先发展战略”,然后我们对外企进行了“超国民待遇”。与此同时,我们这个国家有了很多的区,叫特区、开发区、实验区、自贸区、自由港。这就是一些允许被先富起来的地区和区域。在这些区域中的人和企业,就获得了优先发展机会。
第三,巨国效应。在1978年的时候,这个国家只有不到1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今天多少呢?将近60%。在1990年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所谓的中产阶层,今天有2.3亿。今天中国有两家互联网公司,一个叫阿里,一个叫腾讯,(2017年)交替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太多互联网人口。
第四,技术破壁。今天中国很多产业变革,金融产业变革、通讯产业变革、媒体产业变革,是制度变革所产生的吗?不是,所有牌照仍然牢牢地抓在(相关部门)手里。但是,技术使得很多牌照变成了一张废纸。所以,技术“破壁”是一种新的不逆动力。
这40年来,中国发展是一轮接一轮浪潮的结果。在1980年代,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是(基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大转移的结果。到了90年代中期,互联网经济让中国赶上工业革命的末班车,同时赶上了互联网革命的头班车。90年代中后期以后,互联网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波,它改变了人和消费的关系、人和商品的关系、人和服务的关系、人和金融的关系以及人和资本的关系。
在全球制造业产能背景下,中国又出现了供需崛起和供需错配。同时,瞻望未来,我们看到了新能源革命、材料革命、基因革命,而这些革命又跟中国的资本和内需的增长发生了重大应和。
我们真的非常非常幸运,生活在一个商业好的时代。
需要致敬的四类人
我第一个致敬的是农民工,2.3亿的农民工。
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时候,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我们的粮食问题。但是他们要进入城市的时候,发觉这个国家有很多制度(限制他们),然后他们洗脚上岸办了中国乡镇企业。中国城市化以后,他们又以“不真实”的身份进入到城市里面,付出他们的劳动。今天他们仍然是中国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
第二个需要致敬的人——企业家。
1978年以前中国没有一个私营企业,今天多少?2000万。这也是所谓的中国特色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很多人觉得,这一波人血管里流的血液都是金色的。这是一群热爱金钱的人,但是当企业做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企业家所赚的每一分钱其实跟自己日常消费已经没有关系。你在相当的意义上承担着社会责任,你解决了几十个、几千个、几万个、几十万个人的就业,这些就业者的背后就是几十万的家庭。(他们)这些不确定的冒险,改变了中国一个一个产业,改变了一个一个城市的面貌。
第三个需要致敬的人——地方干部。
很多文章说,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是人民崛起的结果。在人民崛起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一些被革命者、一些被改革者,这些被革命和被改革的就是我们的地方干部。
谢高华曾经在浙江中部的一个县——义乌,当过县委书记。1980年代初,就是这个老头,在全中国所有的县里面第一个允许老百姓在马路边摆摊卖东西。然后下雨、下雪,摆摊的老百姓很可怜,怎么办?搭棚子。这个棚搭完以后,就是中国的第一个小商品交易市场。对谢高华来讲,允许农民在马路边摆摊这件事情本身是违法的,他需要拎着乌纱帽去做。所以,我们要致敬这些拿着自己的前途去赌改革的地方干部。
第四个需要致敬的人——创业者。
今年(2017年)诞生了360万家新注册企业。中国是一个年轻人创业非常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创业失败率非常高的国家。常常有人说,那么多人创业,那么多倒掉,消耗了那么多资源,这很不道德。但这些人都是拿着自己的生命,拿着自己的时间,在创业的过程中成全了自己的人。这一部分人,我们需要致敬。
一切尚未命名
我记得二十多年前自己大学毕业,进入到工作岗位时,很多同事比我大十来岁。他们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高考的毕业生,也就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生)的一波人。
我当年认识的很多老大哥,在这两年都要退休了。这一波人经历了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然后再过五年、十年,又有一代人会退休,80后、90后、00后会不断地崛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每个人都在思考:我跟这个时代有什么关系?我有没有辜负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有没有辜负我?
在《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这本书中我写了这句话: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炼我们,磨炼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有人叹息青春散场,历史已经结束了,要写回忆录了。但是更多的人开始吟唱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
为了今天的年终秀,我专门翻了TIME(《时代周刊》)。
40年前邓小平带领中国摆脱了阶级斗争,被TIME定义为当年的年代人物。
1984年,TIME有一期封面是一位中国年轻人拿着可乐站在长城上,封面标题是《中国的新面孔》。1984年中国开始了城市体制改革,中国的马路上出现了很多的广告牌、出现可口可乐、中国城市的围墙开始一堵一堵消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和民营企业……
2013年,TIME出版了以《中国的今天非常危险》为封面标题、以孩子吹泡泡为配图的杂志。但仅仅四年之后,TIME刊发了一篇文章《中国赢了》的文章——因为美国总统要访问中国,为了拿我们2000亿美金的订单,不得不讨好我们一下。
通过这一本西方的杂志,我们就会发觉中国的变化并非一天发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中国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家庭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怎么解释?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无法作答。
在过去40年里,起码五次西方学者们认为中国就要垮了。但直到今天的年终秀,中国经济还是没有垮。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独特性是什么?我们究竟做对了什么?
上个礼拜北大周其仁老师在演讲中提了一个有趣的设问——今天中国变成了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水大鱼大”。水是指经济环境、制度环境;鱼是企业。他问如果说“水”不好、中國的经济很差、中国不适合办企业,那么115家世界五百强怎么来的?如果说“水”很好,那为什么那么多“鱼”非正常死掉呢?
今天很多的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里在这个国家赚了很多钱,但他们移民了。2016年,美国的投资移民签了800个人,很多是咱们中国人。他们为什么要移民?他们为什么认为中国不安全呢?这个焦虑是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仍是一个问号。
中国经济的四个动力
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也是我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写《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不断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在书里讲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四个动力,今天拿来也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第一,制度创新。制度变革,一定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源。中国的制度创新,是建立在一句非常可笑的话上,“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回过头来看,你会想中国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改革,税收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金融企业改革,哪一项改革不是基层老百姓、地方政府不断突破现有法律的结果?
第二,容忍非均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是开始容忍一种非均衡的发生。国家提出“东南沿海优先发展战略”,然后我们对外企进行了“超国民待遇”。与此同时,我们这个国家有了很多的区,叫特区、开发区、实验区、自贸区、自由港。这就是一些允许被先富起来的地区和区域。在这些区域中的人和企业,就获得了优先发展机会。
第三,巨国效应。在1978年的时候,这个国家只有不到1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今天多少呢?将近60%。在1990年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所谓的中产阶层,今天有2.3亿。今天中国有两家互联网公司,一个叫阿里,一个叫腾讯,(2017年)交替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太多互联网人口。
第四,技术破壁。今天中国很多产业变革,金融产业变革、通讯产业变革、媒体产业变革,是制度变革所产生的吗?不是,所有牌照仍然牢牢地抓在(相关部门)手里。但是,技术使得很多牌照变成了一张废纸。所以,技术“破壁”是一种新的不逆动力。
这40年来,中国发展是一轮接一轮浪潮的结果。在1980年代,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是(基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大转移的结果。到了90年代中期,互联网经济让中国赶上工业革命的末班车,同时赶上了互联网革命的头班车。90年代中后期以后,互联网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波,它改变了人和消费的关系、人和商品的关系、人和服务的关系、人和金融的关系以及人和资本的关系。
在全球制造业产能背景下,中国又出现了供需崛起和供需错配。同时,瞻望未来,我们看到了新能源革命、材料革命、基因革命,而这些革命又跟中国的资本和内需的增长发生了重大应和。
我们真的非常非常幸运,生活在一个商业好的时代。
需要致敬的四类人
我第一个致敬的是农民工,2.3亿的农民工。
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时候,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我们的粮食问题。但是他们要进入城市的时候,发觉这个国家有很多制度(限制他们),然后他们洗脚上岸办了中国乡镇企业。中国城市化以后,他们又以“不真实”的身份进入到城市里面,付出他们的劳动。今天他们仍然是中国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
第二个需要致敬的人——企业家。
1978年以前中国没有一个私营企业,今天多少?2000万。这也是所谓的中国特色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很多人觉得,这一波人血管里流的血液都是金色的。这是一群热爱金钱的人,但是当企业做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企业家所赚的每一分钱其实跟自己日常消费已经没有关系。你在相当的意义上承担着社会责任,你解决了几十个、几千个、几万个、几十万个人的就业,这些就业者的背后就是几十万的家庭。(他们)这些不确定的冒险,改变了中国一个一个产业,改变了一个一个城市的面貌。
第三个需要致敬的人——地方干部。
很多文章说,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是人民崛起的结果。在人民崛起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一些被革命者、一些被改革者,这些被革命和被改革的就是我们的地方干部。
谢高华曾经在浙江中部的一个县——义乌,当过县委书记。1980年代初,就是这个老头,在全中国所有的县里面第一个允许老百姓在马路边摆摊卖东西。然后下雨、下雪,摆摊的老百姓很可怜,怎么办?搭棚子。这个棚搭完以后,就是中国的第一个小商品交易市场。对谢高华来讲,允许农民在马路边摆摊这件事情本身是违法的,他需要拎着乌纱帽去做。所以,我们要致敬这些拿着自己的前途去赌改革的地方干部。
第四个需要致敬的人——创业者。
今年(2017年)诞生了360万家新注册企业。中国是一个年轻人创业非常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创业失败率非常高的国家。常常有人说,那么多人创业,那么多倒掉,消耗了那么多资源,这很不道德。但这些人都是拿着自己的生命,拿着自己的时间,在创业的过程中成全了自己的人。这一部分人,我们需要致敬。
一切尚未命名
我记得二十多年前自己大学毕业,进入到工作岗位时,很多同事比我大十来岁。他们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高考的毕业生,也就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生)的一波人。
我当年认识的很多老大哥,在这两年都要退休了。这一波人经历了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然后再过五年、十年,又有一代人会退休,80后、90后、00后会不断地崛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每个人都在思考:我跟这个时代有什么关系?我有没有辜负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有没有辜负我?
在《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这本书中我写了这句话: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炼我们,磨炼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有人叹息青春散场,历史已经结束了,要写回忆录了。但是更多的人开始吟唱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