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最核心的内容。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状分析 有效阅读
阅读是语文最核心的内容,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是摆在全体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课外阅读活动现状分析
1、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主观上没有主动阅读的意识。小学生毕竟是孩子,自制力较弱,他们一般是按照老师或者家长的要求去完成相应的任务。他们不明白好的阅读习惯对人生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不会主动、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这正是目前课外阅读存在的最大障碍。
其次,是没有得到家长或者教师正确的引导。当下是网络的时代。大家有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娱乐休闲类产品更是铺天盖地,特别是游戏产品,与阅读课外书籍比起来,在孩子们的眼中它们不知有趣多少倍。许多成人一旦涉足其中尚且不能自拔,何况小学生?如果家长和老师不去引导,学生们很容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第三,学业负担大。现在虽说大谈素质教育,但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统领下,素质教育并没有完全的施展开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学中,每单元都要测评,期中、期末更要统考。这些考试之后的成绩,都是教师、家长用来束缚孩子自由阅读的枷锁。
2、对课外阅读活动不够重视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内容片面地放置在关注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上,而忽视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比如,我们的教师常常在讲一篇课文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好好去读,就带着学生支离破碎地去理解。抄字词、抄课文仍然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
3、存在课外阅读理解的误区
很多学生与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课外阅读的实际意义,片面地认为课外阅读就是看课外书。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与家长在选择书籍上没有把好关。例如当前许多小学生间相互借阅或购买搞怪之类的读物,学生讀后模仿里面的孩子,上课下课时与同学搞怪,学习里面的歪诗,甚至到乐此不疲的地步,读了这些书对学生的成长是没有丝毫益处的。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
1、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紧紧抓住学生家长这一丰富资源。我们可以利用班级微信群每周开展一次现场读书指导会。请亲子阅读做得比较好的家长,谈谈经验。让其他家长有样可学,有法可循,并懂得结合自己孩子的心理特点,形成阅读合力。比如我班有位家长分享的“如何与孩子一起阅读童话故事”中谈到:童话故事里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有美好的画面,这些幻想都能给人们带来希望与理想,但现实中并不能如童话世界里那么美好,也有丑陋,我们需要和孩子交流,让孩子们保持一颗像童话里那样的美好心灵,才会让丑陋一点点少去,让孩子们生活得更快乐。
2、读什么---课外书籍的选择。
在小学低年段,可以将绘本列入阅读范围,组织开展“亲子阅读”等系列阅读活动。比如:我在读完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后,开展“说画比赛”,让孩子们也尝试绘出一本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装订成册。举行“小小话筒奖”活动,要求孩子看完绘本,说给家长听,作好录音并在班级微信群里展示,在班上评选“小小话筒奖”。笔者尝试觉得,活动能让孩子们说话写话的能力明显提高,对阅读更感兴趣了。
到了高年级,可以开展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延伸活动。例如笔者教学《猴王出世》时,补充阅读了《哪吒出世》《雷震子出世》,《封神榜》《西游记》《西腊神话故事》。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了解了神话故事情节,把握了神话的特点,引发了对不同时期和地区神话故事写作方法及内容对比,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并将学会的阅读策略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得到提升。
小学生知识面窄,阅读能力有限,不知道读什么书成为不读书的主要原因。教师应该做好课外阅读书籍的推荐工作。把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出来,分享给家长。书籍的推荐应该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做到分阶段,多形式、多选择。
3、怎么读-----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说不管学生。教师应该“授之以渔”。
首先,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阅读课上教师要着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去欣赏,去实践。教师要注意课堂内外阅读内容的疏通,“点面”结合。即把课堂阅读教学内容作为点,把课外相关阅读作为面,由点到面,“点面”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延伸阅读。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宋代朱熹说得好:“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而“三到”中最重要的就是“心到”。所谓“心到”,其实就是让我们学会思考。读完一篇文章,应知道讲了什么,重点是什么,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第三、读课外书籍应有一定的速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会“读”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语文基本技能。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常常将精读、略读和浏览相结合起来,教会学生默读,浏览。在默读的基础上,训练他们用比较快的速度来读课文。有了较快的阅读速度,才能更好地确保阅读量。
当然,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应不尽相同。但正确的阅读方法与好的阅读习惯无疑能让课外阅读更加有效。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班级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故事会、知识竞赛等等,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以便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
笔者在指导《水浒传》的阅读中,设计学生最感兴趣的“话说水浒”环节,每天抽五至十分钟让学生轮流说一段《水浒传》里的章节。孩子们自己看书,说书,自己制作幻灯片,活动延伸到“话说三国”“话说寓言”等等。我还鼓励孩子们将课外阅读到的故事改写成剧本,自编自演,让家长或老师拍成视频分享到班级微信、QQ群,让每位家长充当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让每位孩子都成为璀璨的明星。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浓郁兴趣,活跃了语文教学课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以读促写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水平
课外阅读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摘录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进行缩写、扩写、甚至改编,广撷博采,消化吸收。课外阅读中,我经常搞主题群文阅读,比如“友情”群文阅读,“感受自然”群文阅读……学生在不同的主题阅读活动中增强了阅读能力,积累了许多表达的方式,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提升学语文素养。同时我在课外阅读的内容、写作技巧、感想、疑难问题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对话、沟通。学生的课外阅读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更加热爱课外阅读,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意义深远。我相信浓厚的阅读兴趣、正确的阅读引导、科学的阅读方法会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黄祥基(1961.05-),男,汉族。湖北省潜江市张金镇人,学历大专。一线教师39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关键词:现状分析 有效阅读
阅读是语文最核心的内容,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是摆在全体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课外阅读活动现状分析
1、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主观上没有主动阅读的意识。小学生毕竟是孩子,自制力较弱,他们一般是按照老师或者家长的要求去完成相应的任务。他们不明白好的阅读习惯对人生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不会主动、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这正是目前课外阅读存在的最大障碍。
其次,是没有得到家长或者教师正确的引导。当下是网络的时代。大家有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娱乐休闲类产品更是铺天盖地,特别是游戏产品,与阅读课外书籍比起来,在孩子们的眼中它们不知有趣多少倍。许多成人一旦涉足其中尚且不能自拔,何况小学生?如果家长和老师不去引导,学生们很容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第三,学业负担大。现在虽说大谈素质教育,但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统领下,素质教育并没有完全的施展开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学中,每单元都要测评,期中、期末更要统考。这些考试之后的成绩,都是教师、家长用来束缚孩子自由阅读的枷锁。
2、对课外阅读活动不够重视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内容片面地放置在关注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上,而忽视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比如,我们的教师常常在讲一篇课文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好好去读,就带着学生支离破碎地去理解。抄字词、抄课文仍然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
3、存在课外阅读理解的误区
很多学生与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课外阅读的实际意义,片面地认为课外阅读就是看课外书。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与家长在选择书籍上没有把好关。例如当前许多小学生间相互借阅或购买搞怪之类的读物,学生讀后模仿里面的孩子,上课下课时与同学搞怪,学习里面的歪诗,甚至到乐此不疲的地步,读了这些书对学生的成长是没有丝毫益处的。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
1、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紧紧抓住学生家长这一丰富资源。我们可以利用班级微信群每周开展一次现场读书指导会。请亲子阅读做得比较好的家长,谈谈经验。让其他家长有样可学,有法可循,并懂得结合自己孩子的心理特点,形成阅读合力。比如我班有位家长分享的“如何与孩子一起阅读童话故事”中谈到:童话故事里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有美好的画面,这些幻想都能给人们带来希望与理想,但现实中并不能如童话世界里那么美好,也有丑陋,我们需要和孩子交流,让孩子们保持一颗像童话里那样的美好心灵,才会让丑陋一点点少去,让孩子们生活得更快乐。
2、读什么---课外书籍的选择。
在小学低年段,可以将绘本列入阅读范围,组织开展“亲子阅读”等系列阅读活动。比如:我在读完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后,开展“说画比赛”,让孩子们也尝试绘出一本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装订成册。举行“小小话筒奖”活动,要求孩子看完绘本,说给家长听,作好录音并在班级微信群里展示,在班上评选“小小话筒奖”。笔者尝试觉得,活动能让孩子们说话写话的能力明显提高,对阅读更感兴趣了。
到了高年级,可以开展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延伸活动。例如笔者教学《猴王出世》时,补充阅读了《哪吒出世》《雷震子出世》,《封神榜》《西游记》《西腊神话故事》。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了解了神话故事情节,把握了神话的特点,引发了对不同时期和地区神话故事写作方法及内容对比,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并将学会的阅读策略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得到提升。
小学生知识面窄,阅读能力有限,不知道读什么书成为不读书的主要原因。教师应该做好课外阅读书籍的推荐工作。把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出来,分享给家长。书籍的推荐应该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做到分阶段,多形式、多选择。
3、怎么读-----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说不管学生。教师应该“授之以渔”。
首先,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阅读课上教师要着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去欣赏,去实践。教师要注意课堂内外阅读内容的疏通,“点面”结合。即把课堂阅读教学内容作为点,把课外相关阅读作为面,由点到面,“点面”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延伸阅读。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宋代朱熹说得好:“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而“三到”中最重要的就是“心到”。所谓“心到”,其实就是让我们学会思考。读完一篇文章,应知道讲了什么,重点是什么,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第三、读课外书籍应有一定的速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会“读”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语文基本技能。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常常将精读、略读和浏览相结合起来,教会学生默读,浏览。在默读的基础上,训练他们用比较快的速度来读课文。有了较快的阅读速度,才能更好地确保阅读量。
当然,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应不尽相同。但正确的阅读方法与好的阅读习惯无疑能让课外阅读更加有效。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班级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故事会、知识竞赛等等,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以便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
笔者在指导《水浒传》的阅读中,设计学生最感兴趣的“话说水浒”环节,每天抽五至十分钟让学生轮流说一段《水浒传》里的章节。孩子们自己看书,说书,自己制作幻灯片,活动延伸到“话说三国”“话说寓言”等等。我还鼓励孩子们将课外阅读到的故事改写成剧本,自编自演,让家长或老师拍成视频分享到班级微信、QQ群,让每位家长充当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让每位孩子都成为璀璨的明星。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浓郁兴趣,活跃了语文教学课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以读促写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水平
课外阅读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摘录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进行缩写、扩写、甚至改编,广撷博采,消化吸收。课外阅读中,我经常搞主题群文阅读,比如“友情”群文阅读,“感受自然”群文阅读……学生在不同的主题阅读活动中增强了阅读能力,积累了许多表达的方式,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提升学语文素养。同时我在课外阅读的内容、写作技巧、感想、疑难问题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对话、沟通。学生的课外阅读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更加热爱课外阅读,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意义深远。我相信浓厚的阅读兴趣、正确的阅读引导、科学的阅读方法会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黄祥基(1961.05-),男,汉族。湖北省潜江市张金镇人,学历大专。一线教师39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