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教学过程绝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课堂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含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
课堂教学需要反思,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提高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如何更好地组织与调动物理教学课堂呢?笔者在此浅谈下反思物理教学课堂的组织与调动。
1.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行为实际,为学生准备适合的教学氛围。
根据教材的需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表演带入课堂。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采用让学生表演滑板引入课堂,不仅可以让有滑板表演特长的学生展现其特长,提高他的表现欲和自豪感,还能提高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气氛。教师让学生先在课桌问的地板上滑动,然后再让其在放上了地毯的地板上滑动,表现过程既生动又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的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马拉车,借助于色彩艳丽的动画故事创设情境,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巧妙的引入了新课。既形象又实用,特别是在农村学校见识外面世界的机会较少,在这里以学生身边常见的事例做为引入,使学生觉得物理其实就在他们的身边。又如在《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一课中,教师用歌曲《幸福拍手歌》引入,让学生通过手、脚与音乐的互动,学生心情愉悦地进入课堂情境,整个课堂的氛围也随着音乐活跃起来。
2.教学中细节的处理方式不同,所得到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样。
如在《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一节,在固体能传声这一内容的教学环节中,我直接让两个学生直接根据课本的原图进行展示,由两学生分别在棉线的两头,由A学生说,B学生听的方式,实验后,让B同学把A同学说的内容说出来,与A同学对峙是否一致。这一实验展示略显呆板,而且有作弊嫌疑。而另一教师在上这堂课的时候做了一个非常微小的变换,就使得这一内容更加真实,让人信服。她让B同学转过身去,而向A同学及全班同学展示一幅字,由学生看这幅字,然后把字收起来,让A同学把内容通过棉线说给B,最后由B同学把内容讲给大家听,当同学们听到B同学所说内容与刚才教师所展示的内容一致时,同学们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固体传声这一内容就非常自然显现,并且深深地记在学生的印象里,当学生在亲身经历了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之后,感想也一定会很丰富。两种方式展示的效果显而易见。
在《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声音由振动产生一部分的教学当中,教师采用让学生摇动矿泉水瓶(瓶中有水或小石块等)的方法,观察手中的水瓶,有声音时瓶中的水在振动,若瓶中的水不动,则振动停止。以引联想,有的同学就会举出抖动钥匙也会发生这种现象,抖动有声音,无抖动无声音,与教师演示的击鼓时米粒在鼓面跳动,及击打音叉时,音叉旁边的小乒乓球会振动,无声时,乒乓球无振动的道理一样。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空间,在教师的充分引导下,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还为自己能学以致用得到教师的赞许而自豪。也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学生们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物理历史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适当拓展历史,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历史的博大精深。
如《牛顿第一定律》中,在教学中适当拓展了有关牛顿总结第一定律定立之前的历史渊源,伽俐略的推理,亚里士多德及笛卡儿的观点,最后由牛顿总结得出的定律及内容。让学生在不仅只学课本知识的同时,能激发其兴趣,在课后使有能力的学生自由发挥,去查找物理的相关历史及知识,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把我们的课堂充满趣味,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细胞,使枯燥乏味的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与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下转第50页)
(上接第45页)应该为学生的表现,预留出一定的空间,把学生推到课堂的前沿,自己退而欣赏学生的创造美。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中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一组实验,在进入主题探究过程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分析当小车在不同的表面上滑动时,其目的意义如何?由学生充分讨论回答:如何让小车受不同的阻力?如何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受到的阻力大小?如何让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在不同的表面上开始运动?等问题,设疑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并依据讨论结果自由设计实验。至此,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和老师都在愉快和兴奋的状态中经历教学过程。
5.由于智慧具有实践性,因此教育智慧更多地表现为实践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教师对学生鼓励的话,和蔼可亲的态度,理论联系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当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生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当所学的知识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引领学生经常做家庭小实验,课后上网查资料,学生会感觉学习比以前更轻松,更喜欢上学,对学习更感兴趣,更积极。
作为新课程的教师,以及专业化的教师,积累实践智慧更显得重要。在实践中生成智慧,反思是不可少的,教师要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即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问进行的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如果教师对一堂课的设计能令教师自己都兴奋起来,学生又怎会不兴奋、不感兴趣呢?那样的课学生又怎会感到“厌”呢?教师设法优化每一次的课堂教学,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动,从而使学生不厌学,至少能使厌学的学生大大减少!也使我们的教学在一种更加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更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玉平.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
[2]张玉民.有效教学.和谐课堂
[3]好教师必学的5项教育新思维
课堂教学需要反思,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提高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如何更好地组织与调动物理教学课堂呢?笔者在此浅谈下反思物理教学课堂的组织与调动。
1.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行为实际,为学生准备适合的教学氛围。
根据教材的需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表演带入课堂。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采用让学生表演滑板引入课堂,不仅可以让有滑板表演特长的学生展现其特长,提高他的表现欲和自豪感,还能提高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气氛。教师让学生先在课桌问的地板上滑动,然后再让其在放上了地毯的地板上滑动,表现过程既生动又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的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马拉车,借助于色彩艳丽的动画故事创设情境,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巧妙的引入了新课。既形象又实用,特别是在农村学校见识外面世界的机会较少,在这里以学生身边常见的事例做为引入,使学生觉得物理其实就在他们的身边。又如在《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一课中,教师用歌曲《幸福拍手歌》引入,让学生通过手、脚与音乐的互动,学生心情愉悦地进入课堂情境,整个课堂的氛围也随着音乐活跃起来。
2.教学中细节的处理方式不同,所得到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样。
如在《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一节,在固体能传声这一内容的教学环节中,我直接让两个学生直接根据课本的原图进行展示,由两学生分别在棉线的两头,由A学生说,B学生听的方式,实验后,让B同学把A同学说的内容说出来,与A同学对峙是否一致。这一实验展示略显呆板,而且有作弊嫌疑。而另一教师在上这堂课的时候做了一个非常微小的变换,就使得这一内容更加真实,让人信服。她让B同学转过身去,而向A同学及全班同学展示一幅字,由学生看这幅字,然后把字收起来,让A同学把内容通过棉线说给B,最后由B同学把内容讲给大家听,当同学们听到B同学所说内容与刚才教师所展示的内容一致时,同学们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固体传声这一内容就非常自然显现,并且深深地记在学生的印象里,当学生在亲身经历了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之后,感想也一定会很丰富。两种方式展示的效果显而易见。
在《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声音由振动产生一部分的教学当中,教师采用让学生摇动矿泉水瓶(瓶中有水或小石块等)的方法,观察手中的水瓶,有声音时瓶中的水在振动,若瓶中的水不动,则振动停止。以引联想,有的同学就会举出抖动钥匙也会发生这种现象,抖动有声音,无抖动无声音,与教师演示的击鼓时米粒在鼓面跳动,及击打音叉时,音叉旁边的小乒乓球会振动,无声时,乒乓球无振动的道理一样。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空间,在教师的充分引导下,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还为自己能学以致用得到教师的赞许而自豪。也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学生们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物理历史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适当拓展历史,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历史的博大精深。
如《牛顿第一定律》中,在教学中适当拓展了有关牛顿总结第一定律定立之前的历史渊源,伽俐略的推理,亚里士多德及笛卡儿的观点,最后由牛顿总结得出的定律及内容。让学生在不仅只学课本知识的同时,能激发其兴趣,在课后使有能力的学生自由发挥,去查找物理的相关历史及知识,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把我们的课堂充满趣味,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细胞,使枯燥乏味的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与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下转第50页)
(上接第45页)应该为学生的表现,预留出一定的空间,把学生推到课堂的前沿,自己退而欣赏学生的创造美。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中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一组实验,在进入主题探究过程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分析当小车在不同的表面上滑动时,其目的意义如何?由学生充分讨论回答:如何让小车受不同的阻力?如何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受到的阻力大小?如何让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在不同的表面上开始运动?等问题,设疑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并依据讨论结果自由设计实验。至此,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和老师都在愉快和兴奋的状态中经历教学过程。
5.由于智慧具有实践性,因此教育智慧更多地表现为实践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教师对学生鼓励的话,和蔼可亲的态度,理论联系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当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生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当所学的知识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引领学生经常做家庭小实验,课后上网查资料,学生会感觉学习比以前更轻松,更喜欢上学,对学习更感兴趣,更积极。
作为新课程的教师,以及专业化的教师,积累实践智慧更显得重要。在实践中生成智慧,反思是不可少的,教师要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即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问进行的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如果教师对一堂课的设计能令教师自己都兴奋起来,学生又怎会不兴奋、不感兴趣呢?那样的课学生又怎会感到“厌”呢?教师设法优化每一次的课堂教学,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动,从而使学生不厌学,至少能使厌学的学生大大减少!也使我们的教学在一种更加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更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玉平.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
[2]张玉民.有效教学.和谐课堂
[3]好教师必学的5项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