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x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弱视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VEP)特征峰的变化.方法 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生产的RETIScan3.20多焦视觉电生理仪,对30例正常对照组和78例弱视患者进行mVEP的检测,进行视网膜不同区域的比较.结果 (1)重度弱视组特征峰的振幅反应密度(646.78±29.53) nV.deg-2,低于正常对照组(835.29±11.02) nV·deg-2,重度弱视组特征峰隐含值(115.1±10.2) ms,长于正常对照组(103.8±11.1) ms,有统计学意义.轻度弱视组和中度弱视组特征峰振幅反应密度在第1、2、3环中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5、6环不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度弱视组鼻侧视网膜特征峰隐含值(110.7±3.8) ms,长于正常对照组鼻侧视网膜特征峰隐含值(102.9±2.1)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弱视组颞侧视网膜特征峰隐含值(107.2±4.5) ms,长于正常对照组颞侧视网膜特征峰隐含值(103.3±1.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和中度弱视组特征峰隐含值在第1环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重度弱视组上半侧视网膜特征峰隐含值(110.3±4.1) ms,长于正常对照组下半侧视网膜特征峰隐含值(105.2±2.9)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弱视组下半侧视网膜特征峰隐含值(109.2±4.8) ms,长于正常对照组下半侧视网膜特征峰隐含值(106.4±2.2)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弱视的mVEP结果存在特征性改变,“中枢发生学说”与“外周发生学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高糖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色素上皮源性生长因子(PEDF)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HRPE细胞株,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G,5.6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15、20、30 mmol/L葡萄糖)、高渗组(HM,24.4 mmol/L甘露醇+5.6 mmol/L葡萄糖).应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VEGF及PEDF mR
患者女,48岁.因"左侧鼻塞4月,左眼痛及眶周疼痛2月"于2010年3月11日人院.人院前4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塞,伴有鼻腔血性分泌物,鼻内窥镜检查见左侧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左侧中鼻道黏性分泌物,组织活检示鼻腔黏膜慢性炎症,富于腺体,部分区域被覆上皮增生、磷化,伴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诊为左侧鼻窦炎.2个月前行左侧鼻内窥镜鼻窦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病理示黏膜重度慢性炎症,腺体丰富,间质内
期刊
目的 观察应用飞秒激光技术辅助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FS-PKP)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6例(6眼)行FS-PKP术的患者,术前视力从手动到0.05不等,病变均累及角膜全层.根据病变性质及范围不同,利用飞秒激光制作不同形状的植片和植床,2例患者行Zig-Zag(之字形)切割,1例行Zig-Square(上方之字形,下方方形)切割,1例行蘑菇形切割,2例行礼帽型切割.术后均按常规
宁波市眼科医院为浙江省三级乙等眼科专科医院,是政府办非营利性医院,是宁波市红十字眼库、宁波市眼视光研究中心挂牌单位。属市重点眼科扶持学科、市重点眼组织移植实验室,现医疗用房面积达12000平米。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10张,配有十二间净化层流手术室。现有医务人员150余名,其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45余名。
期刊
目的 探讨风筝皮瓣在修复眼睑黄色瘤切除后所致的眼睑前层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黄色瘤切除后,于缺损颞侧皮肤松弛部位沿皮纹方向设计风筝皮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在眼轮匝肌下剥离形成以眼轮匝肌为皮下蒂的风筝皮瓣,推进至皮肤缺损区,用5-0尼龙线缝合切口.自2005年以来共应用16例,20只眼,年龄34~68岁,缺损面积为5mm×10mm~10mm×22m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3个月至
目的 了解无锡市5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度近视眼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其视力损伤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1月至12月对无锡市滨湖区抽取了28个调查点、6150名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内容为问卷调查及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屈光度、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检查等.屈光不正用等效球镜度数(SE)表示.若受检者SE<-6.00 D,
目的 探讨后发性白内障病理情况与术式的相关性.方法 二期手术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60例72只眼,分别对患眼分别进行眼底镜、裂隙灯检查、二期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时术中取出的混浊的机化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探讨与一期手术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儿晶状体后囊膜周边部均可见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向梭形成纤维细胞转化,并可见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形成珍珠小体;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抛光术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高阶像差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Zywave 波前像差仪,检测129例(129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60例,球面人工晶状体69例)患者与107例(107只眼)对照人群的眼总高阶像差、球差 (Z400)、彗差(Z310、311)等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行协方差分析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人工晶状体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PET/CT)是当今影像学领域最新的技术之一,代表了现代核医学影像技术的最高水平.PET/CT同时具有PET和CT的功能,PET/CT比单独的PET和CT能够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1-3].PET/CT技术目前在临床上主要应用在肿
期刊
目的 评价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首次手术行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66例(96只眼),观察术后眼压、角膜横径、杯/盘比值、滤过泡情况及手术并发症,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1.76±8.5 1)个月,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5.83%、92.06%、87.23%.术后平均眼压较术前统计学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