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怕“鬼”的小星
小星,小学一年级女生,文静、乖巧。一天,小星妈妈心事重重地来到心理辅导室,向我讲述了小星一周以来的情况。周末,小星在家翻看爷爷的手机,无意中在某个App中看到了令她害怕的视频。虽然小星当时立即停止观看,但心里的恐惧挥之不去。当天晚上,小星不敢独自入睡,要求睡在爸爸妈妈的中间,半夜被噩梦惊醒。一周后,小星的情况没有好转。
二、挥之不去的恐惧
恐惧情绪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之一,是人类在面临想象或现实场景时表现出的正常反应。研究认为,2岁左右的儿童已经有了具体的恐惧对象,如果儿童的恐惧反应远超刺激源的刺激程度,且缺乏有效的自我调控能力,他们会在成长过程中被恐惧情绪所困扰。
恐惧情绪的产生通常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在现实中受到过度惊吓而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安抚和疏导;第二种是在观察他人的恐惧反应中习得;第三种是从电视、网络、家人处获得负面信息,这类信息被儿童加以想象后进一步扭曲和扩大。小星的恐惧情绪就属于最后一种,无意中看到的恐怖視频被她想象后进一步放大,导致她出现不敢独自入睡、做噩梦等现象。
三、我手画我心
第一次辅导。
小星按约定的时间来到心理辅导室,她对我很信任,一进门就谈起困扰她的问题,看上去烦恼又无助。我拿出准备好的A3白纸及油画棒,请她画一画令她害怕的东西。小星边画边说她很害怕,特别是晚上,一闭上眼睛那个东西就出现了,红红的,越来越大,而且非常热。我引导小星感受自己的情绪并予以理解:“这听起来是很可怕啊,我想每个小朋友看到后都会觉得很害怕。”一方面,我对小星的情绪加以承认和镜映,另一方面,将恐惧情绪一般化、正常化,从而使她从自己的恐惧情绪中跳脱出来,慢慢开始思考缓解、释放恐惧的方法。
绘画和讲述结束后,我邀请小星再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对害怕的东西进行处理,小星用蓝色油画棒把红色部分全部涂抹覆盖掉,表情很释然。
第二次辅导。
小星在A3纸的右上角画了一个红色的圆形,代表目前的恐惧情绪,用蓝色和淡绿色在纸的中间和左上角画了两个稍小的圆形。画好后,她又在圆形外面增加了一圈,并用其他颜色涂满。接着,小星在三个圆形下面都添加了表示绳子的线条,一转眼,三个圆形就变成了三个气球,画面呈现出一种轻盈感和释放感。
说到这三个圆形的颜色,小星说原来很大的红色变小了,另外一个红色也变成了自己喜欢的蓝色,还有一个正处于绿色阶段。小星的恐惧情绪因为得到适当表达、正确引导以及父母的承接和帮助而减少了。
第三次辅导。
小星告诉我,现在不再做噩梦了,睡觉时也不需要睡到爸爸妈妈中间,但依然要等自己睡着后妈妈才能离开。有一次,她半夜突然醒来,非常害怕,回到妈妈身边才安心下来。小星说这些时,我感受到她深深的内疚感和无力感。
小星说自己原来一直和爷爷奶奶睡,妹妹和爸爸妈妈一起睡,自从出现怕“鬼”的情况后,自己就和爸爸妈妈一起睡了。这让她既开心又内疚,因为妈妈既要照顾她又要照顾妹妹,晚上休息不好。爸爸因为床太挤了,好几次到半夜就直接去小房间睡了,因为这个事情,爸爸和她谈了好几次。小星还谈到了目前的学习情况,说要写很长时间的作业,周末还有兴趣班,没什么时间玩。她担心自己的成绩不能达到爸爸要求的95分以上,那样爸爸会责骂她,妈妈也会很失望。
原来,小星怕“鬼”不仅源于对恐怖视频的想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父母对她的关注慢慢变少,将更多的关爱集中在妹妹身上,这让她感觉被忽视,激起了内在的不安全感。加之父母对小星的学业要求严格,无意中加深了她内心的焦虑,激发了更多的恐惧情绪。
我鼓励小星设计自己的保护神。小星先用少量红色画出了表示恐惧的图形,用黄色画出了月亮及星星,外面用蓝色勾画并填充,最后红色部分也被蓝色覆盖,变成了紫色。她说这是她喜欢的夜晚,也是她的保护神,她的保护神有着神秘的超能力,可以发出光,让红色变成紫色,成为保护神的一部分。
第四次辅导。
小星在白纸中间画了一道彩虹,她在描绘七色光时非常细致,我能感受到她心中的那份安定和平静。她又在纸的右上角画了一个太阳,最后以许多白云和小鸟点缀,整个画面感觉非常轻松、愉悦。小星说现在只需要妈妈陪一会儿,留一盏小夜灯她就能独自入睡,陪伴她的还有床头的那幅“保护神”。
四、辅导反思
四次辅导,我都采用了绘画表达艺术疗法帮助小星表达、纾解恐惧情绪。在前两次辅导中,我引导小星将恐惧情绪具象化,并鼓励小星对“恐惧”进行再加工,这有利于小星正确面对恐惧情绪,减少恐惧体验。第三次辅导,我引导小星创造出可以对抗“鬼”的更强大的“超能力”,希望利用低年级孩子奇特的想象力来改变小星的认知,从另一方面赋予小星安全感和信心;更希望小星能自主探索自己的内在资源,从体验恐惧情绪转变为解决恐惧情绪,从而实现自我赋能。
本案辅导效果较好,还得益于小星父母的努力。小星妈妈没有粗暴简单地否定孩子的感受,而是对孩子的恐惧情绪给予了接纳和理解,妈妈的耐心陪伴给予小星良好的心理支持。小星恐惧情绪的深层次原因源于内在的不安全感,妈妈无条件的陪伴对于当下的小星而言是最好的支持和鼓励。小星妈妈了解到小星的内在需求后,及时改变自己的育儿模式,和爸爸共同努力,满足小星的心理需求,在根本上回应了小星,所以,小星能够较快地从恐惧情绪中挣脱出来,重新回到往日的快乐中。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 周华仙)
小星,小学一年级女生,文静、乖巧。一天,小星妈妈心事重重地来到心理辅导室,向我讲述了小星一周以来的情况。周末,小星在家翻看爷爷的手机,无意中在某个App中看到了令她害怕的视频。虽然小星当时立即停止观看,但心里的恐惧挥之不去。当天晚上,小星不敢独自入睡,要求睡在爸爸妈妈的中间,半夜被噩梦惊醒。一周后,小星的情况没有好转。
二、挥之不去的恐惧
恐惧情绪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之一,是人类在面临想象或现实场景时表现出的正常反应。研究认为,2岁左右的儿童已经有了具体的恐惧对象,如果儿童的恐惧反应远超刺激源的刺激程度,且缺乏有效的自我调控能力,他们会在成长过程中被恐惧情绪所困扰。
恐惧情绪的产生通常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在现实中受到过度惊吓而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安抚和疏导;第二种是在观察他人的恐惧反应中习得;第三种是从电视、网络、家人处获得负面信息,这类信息被儿童加以想象后进一步扭曲和扩大。小星的恐惧情绪就属于最后一种,无意中看到的恐怖視频被她想象后进一步放大,导致她出现不敢独自入睡、做噩梦等现象。
三、我手画我心
第一次辅导。
小星按约定的时间来到心理辅导室,她对我很信任,一进门就谈起困扰她的问题,看上去烦恼又无助。我拿出准备好的A3白纸及油画棒,请她画一画令她害怕的东西。小星边画边说她很害怕,特别是晚上,一闭上眼睛那个东西就出现了,红红的,越来越大,而且非常热。我引导小星感受自己的情绪并予以理解:“这听起来是很可怕啊,我想每个小朋友看到后都会觉得很害怕。”一方面,我对小星的情绪加以承认和镜映,另一方面,将恐惧情绪一般化、正常化,从而使她从自己的恐惧情绪中跳脱出来,慢慢开始思考缓解、释放恐惧的方法。
绘画和讲述结束后,我邀请小星再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对害怕的东西进行处理,小星用蓝色油画棒把红色部分全部涂抹覆盖掉,表情很释然。
第二次辅导。
小星在A3纸的右上角画了一个红色的圆形,代表目前的恐惧情绪,用蓝色和淡绿色在纸的中间和左上角画了两个稍小的圆形。画好后,她又在圆形外面增加了一圈,并用其他颜色涂满。接着,小星在三个圆形下面都添加了表示绳子的线条,一转眼,三个圆形就变成了三个气球,画面呈现出一种轻盈感和释放感。
说到这三个圆形的颜色,小星说原来很大的红色变小了,另外一个红色也变成了自己喜欢的蓝色,还有一个正处于绿色阶段。小星的恐惧情绪因为得到适当表达、正确引导以及父母的承接和帮助而减少了。
第三次辅导。
小星告诉我,现在不再做噩梦了,睡觉时也不需要睡到爸爸妈妈中间,但依然要等自己睡着后妈妈才能离开。有一次,她半夜突然醒来,非常害怕,回到妈妈身边才安心下来。小星说这些时,我感受到她深深的内疚感和无力感。
小星说自己原来一直和爷爷奶奶睡,妹妹和爸爸妈妈一起睡,自从出现怕“鬼”的情况后,自己就和爸爸妈妈一起睡了。这让她既开心又内疚,因为妈妈既要照顾她又要照顾妹妹,晚上休息不好。爸爸因为床太挤了,好几次到半夜就直接去小房间睡了,因为这个事情,爸爸和她谈了好几次。小星还谈到了目前的学习情况,说要写很长时间的作业,周末还有兴趣班,没什么时间玩。她担心自己的成绩不能达到爸爸要求的95分以上,那样爸爸会责骂她,妈妈也会很失望。
原来,小星怕“鬼”不仅源于对恐怖视频的想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父母对她的关注慢慢变少,将更多的关爱集中在妹妹身上,这让她感觉被忽视,激起了内在的不安全感。加之父母对小星的学业要求严格,无意中加深了她内心的焦虑,激发了更多的恐惧情绪。
我鼓励小星设计自己的保护神。小星先用少量红色画出了表示恐惧的图形,用黄色画出了月亮及星星,外面用蓝色勾画并填充,最后红色部分也被蓝色覆盖,变成了紫色。她说这是她喜欢的夜晚,也是她的保护神,她的保护神有着神秘的超能力,可以发出光,让红色变成紫色,成为保护神的一部分。
第四次辅导。
小星在白纸中间画了一道彩虹,她在描绘七色光时非常细致,我能感受到她心中的那份安定和平静。她又在纸的右上角画了一个太阳,最后以许多白云和小鸟点缀,整个画面感觉非常轻松、愉悦。小星说现在只需要妈妈陪一会儿,留一盏小夜灯她就能独自入睡,陪伴她的还有床头的那幅“保护神”。
四、辅导反思
四次辅导,我都采用了绘画表达艺术疗法帮助小星表达、纾解恐惧情绪。在前两次辅导中,我引导小星将恐惧情绪具象化,并鼓励小星对“恐惧”进行再加工,这有利于小星正确面对恐惧情绪,减少恐惧体验。第三次辅导,我引导小星创造出可以对抗“鬼”的更强大的“超能力”,希望利用低年级孩子奇特的想象力来改变小星的认知,从另一方面赋予小星安全感和信心;更希望小星能自主探索自己的内在资源,从体验恐惧情绪转变为解决恐惧情绪,从而实现自我赋能。
本案辅导效果较好,还得益于小星父母的努力。小星妈妈没有粗暴简单地否定孩子的感受,而是对孩子的恐惧情绪给予了接纳和理解,妈妈的耐心陪伴给予小星良好的心理支持。小星恐惧情绪的深层次原因源于内在的不安全感,妈妈无条件的陪伴对于当下的小星而言是最好的支持和鼓励。小星妈妈了解到小星的内在需求后,及时改变自己的育儿模式,和爸爸共同努力,满足小星的心理需求,在根本上回应了小星,所以,小星能够较快地从恐惧情绪中挣脱出来,重新回到往日的快乐中。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 周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