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张国焘另立中央,率领红四方面军数万红军将士坚持南下,公然搞分裂的危难之际,刚从苏联回国后的张浩(原名林育英)在没有得到共产国际授权给他处理张国焘分裂问题的情况下,甘愿个人承担政治风险,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解决了这一当时令党中央十分棘手的问题。
带回共产国际佳音
1935年10月5日晚,张国焘在四川卓木碉召开“第二中央”成立大会,自封为“中央主席”,公然与党中央分庭抗争。党中央此时急切需要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但从长征前夕开始,已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一年了。
正当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一筹莫展时,张浩从苏联越过了蒙古大沙漠,历尽千辛万苦,万里迢迢来到了延安,带来了共产国际的佳音和联系的电讯密码。
张浩,1887年出生于湖北黄冈,是林彪的堂兄,1922年入党,1933年1月赴苏联,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为向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和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共产国际决定派张浩回国。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窯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张浩完成了传达任务,及时地纠正了党的“左”倾政策。
化解危机
瓦窑堡会议结束后,中央决定,由张浩做说服张国焘北上的工作。毛泽东深知张国焘的为人,在国内其以老资格自居,可对共产国际的话他则唯命是从。而此时陕北还没有大功率电台,虽然有密码,但仍无法与共产国际联系上。
张浩也有为难之处,他离开莫斯科时,张国焘还未另立“中央”,共产国际也未赋予他解决张国焘问题的任务。张浩深思熟虑后,决定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一书中写道:“林育英到达陕北后,立即致电给我。大意是:他和王明曾参加了1935年7月间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大会对中国问题的讨论,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策略的决定……”
张浩的电报很快在红四方面军中传开,张国焘惶恐不安。他的“第二中央”既没有经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又没有经过共产国际批准,毕竟做贼心虚。
但张国焘仍迟迟不愿北上,他幻想着共产国际代表张浩能够支持他。他以“党中央”名义给张浩发了电报,诬告毛泽东、张闻天等是“右倾机会主义”、“逃跑主义”,但表示“一切服从共产国际的指示”。
1936年1月16日,张浩根据毛泽东、张闻天的意见,给张国焘又发去一份电报:共产国际派我来解决一、四方面军的问题……我已带有密码与国际通电,兄如有电交国际,弟可代转。
1月22日,张浩给张国焘发出《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共中央路线,张国焘处可成立西南局》的电报,口气严厉了很多,正面肯定了共产国际对中央的支持,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让张国焘“成立西南局”,则是给他一个台阶下。
张国焘被迫北上
从心里讲,张国焘很难接受张浩的这个电报,但他也不想背“违背共产国际指示”的罪名。而且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也表示完全服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张国焘成了孤家寡人。
与此同时,在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人的斗争下,张国焘的南下计划受阻,被迫接受了成立由自己担任书记的西南局的办法。在中央红军北上节节胜利的同时,张国焘南下却处处碰壁,部队损失减员严重,士气低落。这一时期,张浩又单独或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联名给张国焘发了数封电报,要求他取消“伪中央”,尽快率部队北上。
鉴于此,张国焘被迫取消了自己的“伪中央”,并同意北上。11月3日,红二、四方面军抵达宁夏海原县关桥堡,张浩会见了朱德、张国焘,并向广大指战员介绍了党中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意义,使广大指战员受到极大鼓舞。
1942年,张浩病逝于延安,终年55岁,毛泽东、朱德等亲自为他抬棺,这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极为罕见。
(摘自《新周报》《党史博览》)
带回共产国际佳音
1935年10月5日晚,张国焘在四川卓木碉召开“第二中央”成立大会,自封为“中央主席”,公然与党中央分庭抗争。党中央此时急切需要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但从长征前夕开始,已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一年了。
正当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一筹莫展时,张浩从苏联越过了蒙古大沙漠,历尽千辛万苦,万里迢迢来到了延安,带来了共产国际的佳音和联系的电讯密码。
张浩,1887年出生于湖北黄冈,是林彪的堂兄,1922年入党,1933年1月赴苏联,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为向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和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共产国际决定派张浩回国。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窯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张浩完成了传达任务,及时地纠正了党的“左”倾政策。
化解危机
瓦窑堡会议结束后,中央决定,由张浩做说服张国焘北上的工作。毛泽东深知张国焘的为人,在国内其以老资格自居,可对共产国际的话他则唯命是从。而此时陕北还没有大功率电台,虽然有密码,但仍无法与共产国际联系上。
张浩也有为难之处,他离开莫斯科时,张国焘还未另立“中央”,共产国际也未赋予他解决张国焘问题的任务。张浩深思熟虑后,决定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一书中写道:“林育英到达陕北后,立即致电给我。大意是:他和王明曾参加了1935年7月间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大会对中国问题的讨论,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策略的决定……”
张浩的电报很快在红四方面军中传开,张国焘惶恐不安。他的“第二中央”既没有经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又没有经过共产国际批准,毕竟做贼心虚。
但张国焘仍迟迟不愿北上,他幻想着共产国际代表张浩能够支持他。他以“党中央”名义给张浩发了电报,诬告毛泽东、张闻天等是“右倾机会主义”、“逃跑主义”,但表示“一切服从共产国际的指示”。
1936年1月16日,张浩根据毛泽东、张闻天的意见,给张国焘又发去一份电报:共产国际派我来解决一、四方面军的问题……我已带有密码与国际通电,兄如有电交国际,弟可代转。
1月22日,张浩给张国焘发出《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共中央路线,张国焘处可成立西南局》的电报,口气严厉了很多,正面肯定了共产国际对中央的支持,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让张国焘“成立西南局”,则是给他一个台阶下。
张国焘被迫北上
从心里讲,张国焘很难接受张浩的这个电报,但他也不想背“违背共产国际指示”的罪名。而且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也表示完全服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张国焘成了孤家寡人。
与此同时,在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人的斗争下,张国焘的南下计划受阻,被迫接受了成立由自己担任书记的西南局的办法。在中央红军北上节节胜利的同时,张国焘南下却处处碰壁,部队损失减员严重,士气低落。这一时期,张浩又单独或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联名给张国焘发了数封电报,要求他取消“伪中央”,尽快率部队北上。
鉴于此,张国焘被迫取消了自己的“伪中央”,并同意北上。11月3日,红二、四方面军抵达宁夏海原县关桥堡,张浩会见了朱德、张国焘,并向广大指战员介绍了党中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意义,使广大指战员受到极大鼓舞。
1942年,张浩病逝于延安,终年55岁,毛泽东、朱德等亲自为他抬棺,这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极为罕见。
(摘自《新周报》《党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