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老子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社会,新型的教育方式,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摆正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而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以偏概全
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个别替代一般,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做题时,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有时”“主要”“多”。
如:2014年山东聊城中考說明文阅读《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第1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型机器人的发动机沉重昂贵。
B.许多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是一般机械无法比拟的。
C.机器人微型化的主要问题是动力问题。
D.微型机器人的批量生产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分析: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文中说“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另一个问题”并不一定是“主要问题”,故选C。
又如:《朗读有助于记忆吗》文段阅读,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第①段末尾的两个问句,能引起读者思考,领起下文。
B.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则很少混淆。
C.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
D.改善记忆力,除了朗读以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组织有效的复习等。
分析:根据题干,可知解答此题的阅读范围在第9自然段。根据文中句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而选项是“达到40%”。以上2道题,所选选项都是以个别替代一般,以偏概全,迷惑学生,以致不够细心的学生难以做出正确的答案。
二、张冠李戴
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迷惑考生。
例如2012年广东省中考试题《“毒胶囊”有多毒?》一文,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价铬的含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
B.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手段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以替代药用明胶。
C.“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
D.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毒胶囊”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辨别的方法。语言简明、准确。
分析:根据第5段“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困难,原因有两个,第一,鞣制虽然使用的是三价铬,但是工业用鞣制试剂并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第二,毒性较小,三价铬和毒性剧烈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来分析,C项说明内容张冠李戴,是错误的。
三、因果颠倒
原文:有这样一种假说: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冬眠的哺乳动物虽然与人类一样都是温血动物,但是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例如在体温调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
传统认为,哺乳动物冬眠的奥秘在于心脏。无论冬眠动物,还是非冬眠动物,甚至人类,其心脏工作的原理是相同的。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但是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从而使心脏的舒张越来越困难,最后导致死亡;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因此心脏细胞调节钙离子浓度的机制,是冬眠时心脏正常活动的关键所在。
后来的研究证实,心脏细胞的这种变化还不是冬眠的根本原因,科学家们推测冬眠最终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控制的。然而,人们却一直没有发现这种遗传基因。直到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HP。HP只能在冬眠动物身上找到,并与冬眠同步出现。这表明,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题目:按照传统的看法,下列对动物冬眠时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B.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
C.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心脏仍能保持在非低温条件下收缩和舒张的原状不变。
D.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增强,从而使心脏的收缩也随之增强。
分析:B选项就是颠倒了因果关系。因为原文第二段指出“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这是所有冬眠动物和非冬眠动物的“心脏工作原理”,而B选项却把它说成是“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B项颠倒了钙离子出入与心脏张缩的因果关系。
又如:《甲骨文解谜》文段,下列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没有一横。
B.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王字”。 C.对于“王”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最后吴其昌提出“王”是斧钺的形象,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D.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像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
分析:D项“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错。原文在第三段:“‘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另外,前后分句也没有因果关系,并不因为拥有斧钺,所以才用“王”字表示军事首领。该项曲解文意且强加因果。
四、无中生有
原文没有相应的表述或暗示,选项某些内容是命题者硬加进去的。即不从文章出发,无中生有,或在相关信息中添加望文生义的理解,并与正确信息杂糅在一起,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
例如,根据上文“有这样一种假说: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文段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冬眠只是冬眠动物的一种机能,但是从人类治疗疾病和宇宙旅行等需要来看,研究人的冬眠还是有重大意义的。
B.由于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体内找到了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因此人们对冬眠奥秘的传统解释产生了怀疑。
C.人在睡眠时体温降低、心跳放慢,这虽然不能认为就是冬眠.但是对研究人类实现冬眠具有重要的启示。
D.身体硕大的熊跟人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熊冬眠的遗传基因一旦得以破泽,人的冬眠就有可能实现。
分析:选项B“由于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体内找到了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因此人们对冬眠奥秘的传统解释产生了怀疑”就是无中生有。因为从原文第二段看出,科学家们认为传统的关于冬眠的奥秘的解释,只是没有触及冬眠的根本原因从而推测冬眠最终是由遗传基因所控制的。科學家的新发现只能说明他们的认识深化了一步,并不能说明他们怀疑或否定传统的对冬眠奥秘的解释,所以,选项B属无中生有。
说明文命题错误选项的设置方式除了以上四种以外,还有答非所问和偷换概念等等。教师在教学生学会做说明文选择题时,要注重学法传授,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并能提高课堂效率。
责任编辑 邱丽
一、以偏概全
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个别替代一般,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做题时,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有时”“主要”“多”。
如:2014年山东聊城中考說明文阅读《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第1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型机器人的发动机沉重昂贵。
B.许多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是一般机械无法比拟的。
C.机器人微型化的主要问题是动力问题。
D.微型机器人的批量生产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分析: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文中说“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另一个问题”并不一定是“主要问题”,故选C。
又如:《朗读有助于记忆吗》文段阅读,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第①段末尾的两个问句,能引起读者思考,领起下文。
B.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则很少混淆。
C.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
D.改善记忆力,除了朗读以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组织有效的复习等。
分析:根据题干,可知解答此题的阅读范围在第9自然段。根据文中句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而选项是“达到40%”。以上2道题,所选选项都是以个别替代一般,以偏概全,迷惑学生,以致不够细心的学生难以做出正确的答案。
二、张冠李戴
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迷惑考生。
例如2012年广东省中考试题《“毒胶囊”有多毒?》一文,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价铬的含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
B.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手段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以替代药用明胶。
C.“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
D.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毒胶囊”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辨别的方法。语言简明、准确。
分析:根据第5段“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困难,原因有两个,第一,鞣制虽然使用的是三价铬,但是工业用鞣制试剂并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第二,毒性较小,三价铬和毒性剧烈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来分析,C项说明内容张冠李戴,是错误的。
三、因果颠倒
原文:有这样一种假说: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冬眠的哺乳动物虽然与人类一样都是温血动物,但是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例如在体温调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
传统认为,哺乳动物冬眠的奥秘在于心脏。无论冬眠动物,还是非冬眠动物,甚至人类,其心脏工作的原理是相同的。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但是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从而使心脏的舒张越来越困难,最后导致死亡;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因此心脏细胞调节钙离子浓度的机制,是冬眠时心脏正常活动的关键所在。
后来的研究证实,心脏细胞的这种变化还不是冬眠的根本原因,科学家们推测冬眠最终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控制的。然而,人们却一直没有发现这种遗传基因。直到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HP。HP只能在冬眠动物身上找到,并与冬眠同步出现。这表明,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题目:按照传统的看法,下列对动物冬眠时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B.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
C.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心脏仍能保持在非低温条件下收缩和舒张的原状不变。
D.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增强,从而使心脏的收缩也随之增强。
分析:B选项就是颠倒了因果关系。因为原文第二段指出“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这是所有冬眠动物和非冬眠动物的“心脏工作原理”,而B选项却把它说成是“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B项颠倒了钙离子出入与心脏张缩的因果关系。
又如:《甲骨文解谜》文段,下列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没有一横。
B.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王字”。 C.对于“王”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最后吴其昌提出“王”是斧钺的形象,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D.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像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
分析:D项“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错。原文在第三段:“‘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另外,前后分句也没有因果关系,并不因为拥有斧钺,所以才用“王”字表示军事首领。该项曲解文意且强加因果。
四、无中生有
原文没有相应的表述或暗示,选项某些内容是命题者硬加进去的。即不从文章出发,无中生有,或在相关信息中添加望文生义的理解,并与正确信息杂糅在一起,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
例如,根据上文“有这样一种假说: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文段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冬眠只是冬眠动物的一种机能,但是从人类治疗疾病和宇宙旅行等需要来看,研究人的冬眠还是有重大意义的。
B.由于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体内找到了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因此人们对冬眠奥秘的传统解释产生了怀疑。
C.人在睡眠时体温降低、心跳放慢,这虽然不能认为就是冬眠.但是对研究人类实现冬眠具有重要的启示。
D.身体硕大的熊跟人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熊冬眠的遗传基因一旦得以破泽,人的冬眠就有可能实现。
分析:选项B“由于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体内找到了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因此人们对冬眠奥秘的传统解释产生了怀疑”就是无中生有。因为从原文第二段看出,科学家们认为传统的关于冬眠的奥秘的解释,只是没有触及冬眠的根本原因从而推测冬眠最终是由遗传基因所控制的。科學家的新发现只能说明他们的认识深化了一步,并不能说明他们怀疑或否定传统的对冬眠奥秘的解释,所以,选项B属无中生有。
说明文命题错误选项的设置方式除了以上四种以外,还有答非所问和偷换概念等等。教师在教学生学会做说明文选择题时,要注重学法传授,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并能提高课堂效率。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