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状况及今后的发展思路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to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以来, 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按照建设经济文化大区要求,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主要经济增长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扶持措施,服务业稳步发展。在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转型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十一五”时期内蒙古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我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542.26亿元(现价,下同)增加到2010年的4209.02亿元,年均递增15.0%,快于同期全国服务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010年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9.3%;服务业实现税收542.42亿元,比2005年增加327.62亿元,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38.2%,服务领域日益成为地方增税的重要来源。2010年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407.5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达34.4%,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员89.6万人,占全区新增就业人员的62.4%。服务业正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领域。
   (二)内部结构逐步优化,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1.传统服务业通过运用现代科技和经营方式得到巩固和发展。
   ——运输邮电业发展迅速。2010年我区运输邮电业增加值达875.61亿元,比2005年增加515.42亿元,年均增长14.9 %,占服务业的比重达20.8%。2010年全区货运量150041.29万吨,比2005年增长1.05 倍。全区邮电业务总量675.43 亿元,比2005年增加475.71亿元,年均增长35.6%。全区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448万户,比2005年末增加1194万户,增长95.2%;新兴的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271.03万户,比2005年增长10.9倍。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为1051.96亿元和332.24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加713.84亿元和192.1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5%和14.7%;其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2.9%,比2005年提高1.7个百分点。2010年全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3337.3亿元,比2005年增加1979.2亿元,年均递增19.7%。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十一五”时期,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381.08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4倍。其中,出口143.19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86%。2010年进出口总额完成87.19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 68.9%,年平均递增11.1%。但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未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10亿美元,年均增长16%以上的预期目标。“十一五”时期,累计外商直接投资129.1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4.1倍。2010年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3.8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 13.4%。
   2.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增长迅速。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区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服务、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等新兴现代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
   ——金融保险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区金融业的增加值346.44亿元,比2005增加278.9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2 %,比2005年提高3.8个百分点。2010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278.69亿元,比2005年增加6980.54亿元,年均递增25.5%;各项贷款余额7919.47 亿元,比2005年增加5330.9亿元,年均递增25.1%。保险事业不断发展,服务领域逐步扩大。2010年全区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15.54亿元,比2005年增长2.5倍,年均递增28.8%。
   ——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10年,全区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309.25亿元,比2005年增加210.93亿元,年均增长11.9%,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3 %,比2005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区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由2005年的1241.76万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2472.75万平方米,增长99.1%。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居民由26.09平方米提高到2009年的30.34平方米;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7平方米提高到2009年的22.2平方米。
   ——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业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2009年全区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增加值259.1亿元,比2005年增加142.29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2%。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9%和106.26%;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37.14万人,比2005年增长61.9%,年均递增10.1 %。民族教育得到优先发展。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6%和95.38%,比2005年分别提高3.96个和5.23个百分点。
   ——休闲经济如约而至,旅游业蒸蒸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推动我区服务业发展的亮点。2010年全区入境旅游人数142.8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4477.55万人次,分别比2005年增加42.64万人次和2415.55万人次;全区旅游总收入732.7亿元,比2005年增长2.52倍,年均增长28.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0.98%。
   (三)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区域发展特色逐步显现
   近年来,各盟市中服务业的区域发展特色正逐步显现。其中,到2010年底,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为主的呼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达到58.71%,居各盟市之首。以商貿流通业、现代物流业为主的包头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达到43.2%。以特色旅游、边贸为主的呼伦贝尔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达到38.3%。以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为主的鄂尔多斯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达到37.1% 。上述四个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已占到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70%以上。从2010年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看,鄂尔多斯市增长最快,达到16.5%,其次,兴安盟、锡盟、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第三产业增速也高于全区12.1%的平均水平。
   (四)第三产业投资规模逐步扩大,为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等服务项目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推动全区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10年内蒙古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69.70亿元,比2005年增长2.71倍,年均增长30%,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2.88亿元,增长22.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7.98亿元,增长7.56%。
   (五)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
   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内蒙古的发展环境。特别是2009年自治区财政厅、地方税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内蒙古营业税起征点政策的通知》,全区个体工商户及其他个人按期缴纳营业税的起征点由3500元提高至5000元,促进了全区第三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初步测算,2009年全区第三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86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0.6%。
   二、内蒙古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2008年在全国31个省市中,内蒙古GDP、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排名都是16位,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却分别排在27位和20位。从近年来看,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增速下降,比重更是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6.1%,为“十一五”时期最低水平, 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居全国各省区市的第14位,与全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发展仍然处于劣势。
   (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一是传统服务业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目前,以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等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行业仍是支撑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内蒙古传统服务业仍然存在粗放式发展问题突出,经营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行业布局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开拓新兴市场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紧迫感不强,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与发达省市存在着较大差距。二是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缓慢。长期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处于工业拉动型,以现代物流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金融业、教育、租赁、商务和居民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上述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发展的潜力非常巨大。三是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弱。近几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及房地产整体行业景气下滑等因素影响,全区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2009年,全区房地产投资增长9.6%,增幅比上年回落了3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8%,增幅比上年回落了12个百分点。全年内蒙古房地产业增加值仅比上年增长4.5%,对全区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明显减弱。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内蒙古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住房需求快速增长,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市场可提供的保障性经济适用住房供给不足,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商品房销售价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城镇化发展不足,削弱需求基础
   由于大多数服务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空间难以分离,因此服务业发展具有集聚性的特点,只有在人口集聚达到一定规模,才有利于服务业发展。2009年全区城镇人口比重为53.4%,虽高于全国6.8个百分点。但因我区城市规模普遍偏小,城市间距离较远,一些地级和县级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多元化发展不足,积聚效应不强,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力不够。
   (四)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与经济增长不同步,对消费的拉动能力不强
   2010年,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530元,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11元和389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1.7%和12%,均低于全区GDP14.9%的增速。全区“十一五”时期GDP年均增长17.6%,比“十五”时期快0.5个百分点。而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4.1%和13.1%,远低于GDP增长速度,与我区GDP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偏低,对服务的消费需求有限。2009年,我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用于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比重仅为32.8%,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服务支出比重仅为25.9%;再加上,目前居民储蓄意愿仍就很强,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预期较高,启动消费难度较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五)投入相对不足
   “十一五”时期,全区第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2461.35亿元,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1.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1个百分点,低于广东、江苏和浙江等东部发达省份的服务业投资比重。服务业人才短缺。目前我区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远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短缺已成为发展瓶颈,金融、物流、旅游、外包等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传统服务业对人才吸引力不强,严重制约了我区服务业发展。
   (六)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程度低
   一是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低。首先表现为垄断过度,竞争不足。服务业的行政管理色彩重,行业准入限制多,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使一部分潜在的服务业需求不能得到实现。目前除商业、餐饮业、运输业中的公路运输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以外,金融、保险、电讯、运输中的铁路和航空运输、教育、卫生、文化、信息媒体,还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管制经营、限制经营的状态,对非国有资本和外资的限制尤其严格。其次,服务业投资基本上以国家为主。由于市场限制经营,一些本来可以产业化经营、商业化运作的服务领域,都被当作公益性、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办。此外,服务业经济成分单一。绝大多数行业国有企业仍占据主体地位,甚至绝对主体地位,其比例大大高于工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在服务业领域远未形成。最后,服务业多数产品的价格由政府指定和管理,市场决定的能力差。
   二是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低。企业办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服务和保障体系;大多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了自我服务的生活保障体系。目前,除食品、衣着、耐用消费品、住房等基本实行商品化外,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尚未完全走上商品化轨道,从而制约了消费结构的转变,割裂了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潜力与现有供给能力之间的联系。
  三、“十二五”时期内蒙古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今年的主要工作
  “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服务业发展全局,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坚持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增速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线,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推动服务业集中、积聚和集约发展,着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加快形成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
  根据上述服务业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三个方面:
   (一)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围绕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分工,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等融合发展。以引进为主,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构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一体化发展的金融体系。支持呼和浩特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发挥金融服务优势,增强区域中心城市金融服务功能。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发展。支持发展各类保险机构,拓展资产保险市场,提升保险信用。加快提升物流业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和规模化水平。以呼和浩特、包头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一批区域节点城市为重点,建设一批重要物流通道、大型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和现代物流园区。按照集团化发展、连锁化经营、智能化管理的模式,培育一批第三方大型物流企业。
   (二)全面发展消费性服务业
   以提高服务科技含量、规范服务标准和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全面发展消费性服务业,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消费扩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依托草原、沙漠、森林、温泉、湖泊、地质遗址和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培育一批高品位精品旅游景区,大力拓展旅游新兴业态,组建一批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旅游企业集团。推行住宿餐饮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促进连锁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加快完善市场机制和政府保障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房地产开发和建筑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与调控,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社区及家庭服务业发展。支持便民利民社区服务设施和各类网点建设,建立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平台。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社区照料、病患陪护等基本服务,鼓励发展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母婴护理等特色服务。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培育一批旅游文化知名品牌产品,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
   (三)积极发展农村牧区服务业
   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四个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牧区金融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农村牧区信用担保体系。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建立以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专业化农业担保公司和农业发展基金为主要形式的投融资新机制。二是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三是加快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供销社、商贸、邮政、农资生产等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服务,支持农牧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龙头企业、大型连锁超市等对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和“农超对接”等系列惠农工程。四是加快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金农工程”加快全区农牧业综合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建设电脑、电话、电视的农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展便农利民服务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加快内蒙古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扩大服务业整体规模
   编制和实施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目标任务,明晰产业发展导向,细化产业政策,完善保障措施,指导和促进服务业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大重点产业发展推进力度。
   (二)增加投入,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服务业加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是政府通过规范税费、改善服务、强化管理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向服务业;二是金融部门应积极配合政府,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行业的生产、建设项目发放贷款;三是要理清工作思路,振奋精神,自加压力,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四是规范制度,明示条件,鼓励条件具备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债券发行、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
   (三)推进重点区域服务业发展,增强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依托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和重要货物集散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特色旅游,构建完善的服务业体系,提升服务功能。突出发展与生产密切关联的新兴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以及生活服务业,推动产业链由以生产加工制造功能为主导,向以创新与服务功能为主导转变。推动自治区首府服务业发展,依托特殊的区位优势,发挥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高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和高端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升级换代,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打造全国性的服务经济中心城市。推进旅游开发一体化,培育区域性服务业发展中心。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一是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革原有服务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提高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含量,发展壮大传统产业。二是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商务营运中心、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等平台打造,大力发展济宁生产性服务业,为快速发展的制造业大力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使高端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三是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业中的一些新兴产业,如网络服务业、动漫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等,他们本身就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应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五)大力培植规模企业,提升行业发展质态
   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效益,在旅游休闲、市场商贸、物流、住宿餐饮、房地产业中遴选行业排头兵企业,示范带动行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品牌,对本土服务业企业实行高位嫁接,带动全市服务业经营理念、管理机制、组织形式和服务产品创新。
   (六)统筹发展,加快城镇化、非农化进程
   城镇化水平决定服务业发展需求,服务业发展带动城镇化水平提高。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服务业协调发展。一是围绕“三农”服务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切入点,加强农民培训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经济管理咨询服务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项目。二是充分利用生产、生活资料消费的需求刚性和国家实施的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提升传统商贸圈功能和区(市)乡(镇)连锁店、农家店的延伸发展,促进以内需为主的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完善健全科技、信息、中介、装饰装修、医疗保健等社区基层便民服务网络建设,促进城乡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区(市)乡(镇)商业、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改造升级,形成和完善农村服务业的支撑体系和新的增长点。
   (七)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居民收入增长率近年来低于经济增长率,居民收入水平偏低,难以支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拓宽居民消费领域,加强消费引导,将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支撑点来培育,以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八)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步伐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尽快建立起核心竞争力突出、特色优势明显、发展方式先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在全区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选择部分城区和园区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社會化上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激发发展活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拓宽服务业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1.内蒙古统计局;2.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有人喜欢逛菜场,有人享受做美食,但热爱洗碗的人恐怕至今还没出生。用餐的过程令人愉悦,但饭后洗碗这项艰巨的任务却令人不爽。美美地吃饱喝足后,本应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或靠
王敢敢”、“疯子”、“烧钱王子”……王国安都数不清自己究竟有多少个名号,但在所有的名号中,他最认可的是“王敢敢”。“我认为如果没有胆商,就更没机会。”坐在《新营销》记者面前的王国安皮肤黝黑,身材中等,穿着一件休闲小外套,若非曾在不同场合与他有数面之缘,很难将他与屡出营销奇招的韩后掌舵人联系在一起。  1999年,王国安揣着400块钱南下广东,曾经是走街串巷、无背景、无资源的草根推销员。此后十多年,
Q:“健康互联+年华”活动的创新之处有哪些?
摘 要: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加深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能源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效和清洁,并且要不断开发新兴能源,煤层气就是一种很好的接替能源。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壮大必将带动和促进能源改革的步伐,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本文主要论述了开发和利用煤层气对于坏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煤层气产业兴起的机遇和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等几个方面,带给大家一点启示,以促进我国煤层气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学课程的设置是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而设定的.人才的内涵是知识、能力、素质的复合.各校为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通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期刊
日前,雅迪控股在北京国际贸易中心举办“雅迪Z3全球发售会”,雅迪全球66个国家的合作伙伴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本次发售会,美国、德国等15个国家的合作伙伴及300多名海内外媒体记者出席,雅迪控股发言人介绍了雅迪Z3的封测过程、售价、购买方式、售后服务等。  雅迪Z3于3月24日发布后,并未公布售价,而是启动了封闭测试,当时成为热议的焦点。几个月过去了,雅迪Z3售价及具体上市时间一直
【摘 要】智能电网是指可以根据用电量来调节供电的先进电网系统,是全球致力打造的节能经济模式之一。本文就智能电网进行了简要阐述,指出智能电网的重要地位及相关的智能技术,重点对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性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智能电网 必然性  一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把电力市场上生电、输电、配电、储电和用电所有相关实体连接在一起的一体化网络。智能电网覆盖了从发电到最终用户用电的整个能源转换
桑园害虫——天敌群落中,7~9月的种类比较多,其优势种为桑蓟马或二斑叶螨。在综合防治区桑园中,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都大于化学防治区桑园,而且综防区桑园中天敌与害
2009年春天,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珠宝行业举步维艰。那年在美国迈阿密,Elissa Spektor偶然路过Maurice珠宝店,她惊讶地发现,店里居然挤满了顾客。  这些人在做什么?带着问号,Elissa走进店里。原来,他们正在排队定制自己专属的潘多拉手链。这是Maurice刚刚引进的一个丹麦品牌。  经营珠宝精品店Love and Pieces的Elissa很快记住了这个名字。尽管当时潘多拉的
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今天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新型的金融机构。对现有金融产品运行情况进行摸底和梳理,找出缺陷和不足,对其更新和创新,使产品更有针对性、更具市场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从市场定位出发,打造以社区为中心的支农新模式  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定位以“立足社区、面向三农、服务中小”为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