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能力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檔案部门应以档案信息化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改革档案工作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断推进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本文阐述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涵,探讨分析了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以及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旨在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内涵;任务;措施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数字化以及网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档案实体进行管理并且提供相关服务。
1、网络化的基础。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很重要的基础就是网络。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大特性就是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运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基于网络化的基础上进行档案的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能最大限度的节省相关的人力物力,对于档案完整性的保持上,网络化的运作也体现出最大的优势。
2、一体化的利用方式。对档案进行管理,最终的目的是对档案的信息进行使用。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对于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上文已经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结合我国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推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将管理者从繁琐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还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的形成。
3、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从字面上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它与数字信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就是指基于数字化的基础上,对各类文件或者是图纸进行扫描,进而转化成为电子资源的形式。电子资源的最大优势就是能最大限度的节省空间,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而且在查询和整理环节,也提供了巨大的便捷。
二、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
1、加快馆藏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建设。档案管理要从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方便利用出发,不能仅仅满足于目录及检索和下载一个表格等,而应当提到新的高度,要适应信息化的需要、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提高利用效率的需要,保证查得快、准、全。要在建立科学的检索体系上下功夫,做好原有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同时,加强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加快实现手工检索向计算机全文检索的全面过渡,为档案利用提供最大方便。作为实施的领导要充分意识到数字信息资源是根本而硬件是手段,要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全文录入、系统设计等环节上,特别要优先对一些重要的、珍贵的、容易受损的、利用频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
2、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档案部门要以国家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为依据,加强档案网络建设,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的实时接受、归档、管理和利用,确保有价值的电子文件及时、完整、真实、有效的保存在档案部门,为“电子公文和纸质公文一样得到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3、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安全保障包括两方面:一是档案信息存储安全,二是档案信息利用安全。在信息存储安全方面,要增强档案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做好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监控,存储档案信息的设备要加装有效的防毒软件,内部局域网要与一切外部网实行物理隔离,各种数据库要及时进行备份,保存到符合保管要求的脱机载体上,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和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在利用安全上既不能只强调利用而忽视保密,将不该上网公开的内容公开或未设置访问权限,又不能只强调保密而限制利用,使可利用的档案信息过少,应坚持利用和保密并重的原则。
三、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档案信息化的优势之一就是提高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但在资源的使用这一环节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软硬件设施的统一配备。相关软件硬件设施的完善,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正常进行的基础保障,它会直接决定着档案资源入库后一系列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对于软件硬件设施的统一配备也是建设开始之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它不仅有利于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对于一些网络技术的支持上,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规范相关的管理机制。相较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同样应该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对于档案管理层的制约还是档案资源使用者的规范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3)资源的准确性。档案本身就具有严肃性的特性,对于档案资源的扫描、入库以及整理环节一定要注意资源的准确性,不要出现一些过失性的错误。(4)资源的完备性。档案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之前仍需要一部分人力劳动,而人力劳动难免出现疏忽,因此,在信息的录入过程中,相关的监督人员应履行相应的职责,避免资源遗漏现象的出现。(5)定期的检查和更新。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更新速度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对于档案的更新方面,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因此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当中,对于档案的更新也应得到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还应配备相关的专门的部门开展档案的更新工作。
2、构建档案信息化系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它涉及的环节较多,且存在许多容易被遗漏的地方,因此,在具体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相关档案主管部门应提高重视程度,聘请相关的专家对管理系统的构建做出一套详尽的计划,并且对于相关的工作原则以及工作任务的分工应尽量细致到每个部分和环节,尽量减少疏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提高相关的硬件操作上的要求,并且对于网络安全问题采取相关的措施,按照行业化的标准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
3、培养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1)加强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现有的档案部门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保障现有档案工作人员的权益,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加强对现有档案工作人员信息知识的教育,训练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2)引进高素质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系统的开发、软件的维护等都需要高素质的信息专业人才作保障。因此,档案管理部门有必要引进软件开发与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以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从而组建一支集信息化专业管理人才与基本操作人员为一体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
结束语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人类推进信息化进程的理想目标是在建立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实现信息的公开与信息利用的社会公平。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但是我国档案管理改革的重要战略,同时也是促进我国信息工程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汪锦莹.关于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经济师,2009
[2]陈宏娟.图书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并行管理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
[3]李素梅. 如何推进档案的信息化建设[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2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内涵;任务;措施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数字化以及网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档案实体进行管理并且提供相关服务。
1、网络化的基础。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很重要的基础就是网络。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大特性就是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运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基于网络化的基础上进行档案的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能最大限度的节省相关的人力物力,对于档案完整性的保持上,网络化的运作也体现出最大的优势。
2、一体化的利用方式。对档案进行管理,最终的目的是对档案的信息进行使用。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对于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上文已经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结合我国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推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将管理者从繁琐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还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的形成。
3、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从字面上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它与数字信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就是指基于数字化的基础上,对各类文件或者是图纸进行扫描,进而转化成为电子资源的形式。电子资源的最大优势就是能最大限度的节省空间,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而且在查询和整理环节,也提供了巨大的便捷。
二、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
1、加快馆藏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建设。档案管理要从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方便利用出发,不能仅仅满足于目录及检索和下载一个表格等,而应当提到新的高度,要适应信息化的需要、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提高利用效率的需要,保证查得快、准、全。要在建立科学的检索体系上下功夫,做好原有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同时,加强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加快实现手工检索向计算机全文检索的全面过渡,为档案利用提供最大方便。作为实施的领导要充分意识到数字信息资源是根本而硬件是手段,要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全文录入、系统设计等环节上,特别要优先对一些重要的、珍贵的、容易受损的、利用频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
2、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档案部门要以国家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为依据,加强档案网络建设,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的实时接受、归档、管理和利用,确保有价值的电子文件及时、完整、真实、有效的保存在档案部门,为“电子公文和纸质公文一样得到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3、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安全保障包括两方面:一是档案信息存储安全,二是档案信息利用安全。在信息存储安全方面,要增强档案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做好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监控,存储档案信息的设备要加装有效的防毒软件,内部局域网要与一切外部网实行物理隔离,各种数据库要及时进行备份,保存到符合保管要求的脱机载体上,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和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在利用安全上既不能只强调利用而忽视保密,将不该上网公开的内容公开或未设置访问权限,又不能只强调保密而限制利用,使可利用的档案信息过少,应坚持利用和保密并重的原则。
三、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档案信息化的优势之一就是提高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但在资源的使用这一环节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软硬件设施的统一配备。相关软件硬件设施的完善,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正常进行的基础保障,它会直接决定着档案资源入库后一系列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对于软件硬件设施的统一配备也是建设开始之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它不仅有利于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对于一些网络技术的支持上,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规范相关的管理机制。相较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同样应该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对于档案管理层的制约还是档案资源使用者的规范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3)资源的准确性。档案本身就具有严肃性的特性,对于档案资源的扫描、入库以及整理环节一定要注意资源的准确性,不要出现一些过失性的错误。(4)资源的完备性。档案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之前仍需要一部分人力劳动,而人力劳动难免出现疏忽,因此,在信息的录入过程中,相关的监督人员应履行相应的职责,避免资源遗漏现象的出现。(5)定期的检查和更新。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更新速度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对于档案的更新方面,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因此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当中,对于档案的更新也应得到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还应配备相关的专门的部门开展档案的更新工作。
2、构建档案信息化系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它涉及的环节较多,且存在许多容易被遗漏的地方,因此,在具体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相关档案主管部门应提高重视程度,聘请相关的专家对管理系统的构建做出一套详尽的计划,并且对于相关的工作原则以及工作任务的分工应尽量细致到每个部分和环节,尽量减少疏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提高相关的硬件操作上的要求,并且对于网络安全问题采取相关的措施,按照行业化的标准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
3、培养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1)加强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现有的档案部门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保障现有档案工作人员的权益,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加强对现有档案工作人员信息知识的教育,训练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2)引进高素质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系统的开发、软件的维护等都需要高素质的信息专业人才作保障。因此,档案管理部门有必要引进软件开发与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以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从而组建一支集信息化专业管理人才与基本操作人员为一体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
结束语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人类推进信息化进程的理想目标是在建立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实现信息的公开与信息利用的社会公平。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但是我国档案管理改革的重要战略,同时也是促进我国信息工程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汪锦莹.关于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经济师,2009
[2]陈宏娟.图书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并行管理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
[3]李素梅. 如何推进档案的信息化建设[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