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锄把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锄把坏了,得换根新的。王婶留下“命令”,挑根好的木把换上,桉木的太容易坏了。王叔在一堆木堆上找来找去只找到一根适合做锄把的桉木棍儿,只能是这根啦。王叔拿刀把木棍上的疙瘩眼儿削平,把木棍上其他哪怕稍微有点硌手的地儿也削平。木棍看起来基本上赏心悦目了,除了棍梢处那一点弯。不过这也比那根“年老体衰”的锄把没坏时强多了。然而王婶回来不同意了:“用桉木你也不能挑一根弯的呀。”“弯得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这是什么话。”按理说锄把已经楔上锄头了,换做别人叨嚷两句就过去了,可王婶不,非要王叔把锄把卸下来。王婶说:“锄把讲究的是直溜,不直溜用起来就不顺气儿。”王叔说:“那我把弯了的那一处截掉吧?”王婶说:“截掉就短了,用起来更不顺气儿。”王叔摊开双手说:“那锄把卸下来后怎么办?”
  王婶操起砍柴刀就出了门去,王叔问:“去哪里?”王婶大声说:“去野地!”
  这老娘们儿!去野地就能砍到锄把儿啦?去把个野地翻遍试试,看你能翻得到一根大小合适、直溜溜儿的锄把么!多少人都上野地摸索过,结果哪个不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我哪天出活不留意锄头把,但你见我砍回来一堆柴禾,有哪根是直溜溜的、令人賞心悦目的锄头把么?
  这老娘们,以前换锄把锨把铲把时也不见她如何讲究,这次倒不肯将就了。王叔记得王婶有一次还用过一根蛇形的木棍当铲把呢。
  上午的太阳渐渐落到山后去了,多么漫长的一段时光啊,王叔却听见王婶进了医院。怎么回事?
  原来王婶跑到五十里外的山上,在寻找锄把的过程中被蛇咬了。来喊王叔去医院的人说,王婶本来在一沟壑边砍到一根光溜溜、直溜溜、她非常满意的桉木锄把了,但她却瞥见沟壑深处有一棵青梅树的一根树枝非常光亮、非常直,接着她两眼发光,顾不得脚下的崎岖和狂盛的灌木草丛,跌跌撞撞地就向那棵青梅树奔去。她的注意力太集中了,她只是盯着那根树枝看,好像那根树枝一转眼睛就会不见似的。直到她发觉被什么东西蜇了一下,才看见那条蜇了她的蛇。
  来人伸给王叔两根木棍,说王婶下了“命令”,拿这根青梅的给锄头楔上,说青梅木刚韧、耐用,还说好几年都没碰到这么好的木把了。
  哎哟,这老娘们,都进医院了还花心思管这个。
  王婶跑到深山找锄把被蛇咬了的事,被村里人一五一十地传开了。人人都说,借锄头给王婶的那个人好福气啊!就连村里最吝啬的人都说,谁找我借东西都不行,往后就王婶行!
其他文献
晚秋种麦子的时候,我爸和我妈看着田垄有点空,就划了四犁浅沟,随手撒下点菠菜种子,说能收点菠菜就收点儿,即使收不着也没什么,反正田垄空着也是空着。  麥苗出了,菠菜苗也出了。麦苗齐刷刷,菠菜苗看上去则稀稀拉拉的。  我回家告诉爸妈,他们说只要麦苗出得齐顺就成,菠菜苗没什么要紧的。  到了冬天,麦苗依旧齐楞楞的。菠菜苗软哒哒的绿着,看上去熬不过冬天的样子。  可没承想,春天一来,这默不作声的四垄菠菜却
期刊
一场大雪,素了万里江山,素了九曲院落。夜已三更。京城北拐子胡同,吏部尚书韩暗江一身素衣,在栖宿的院子里拈须沉吟,任飞扬的雪花和花白的须眉,渐渐融为一体。  已过了花甲之年的韩暗江,前些天递上了请辞归乡的奏章。按例,在几番挽留之后,上意自会应允。叶落归根,江州的那个老家,才是自己最后的归宿啊。  为官三十多年,韩暗江洁身自好。上,不取公帑一分;下,不取百姓一粟,一时声誉卓著,清名远播,时人标榜其堪与
期刊
期刊
父亲和儿子在工地上干活。父亲希望一年到头天都要晴,每天都能干活,天天都能挣钱。儿子却希望天天下雨,可以不用干活。  儿子盼啊盼,天终于下雨了,是一场小雨。下小雨,可干,可不干。父亲要出工,但儿子不愿意出工,好不容易下一天雨,儿子当然希望能休息放松一下。  父亲说:“拿上工具跟我走。”说着就拿了自己的工具往外走。儿子不拿工具,儿子说:“爸,我想休息。”父亲生气了:“就下这点雨,你就想休息?你不想挣钱
期刊
茶茶四岁了,是选择兴趣班的时候了。茶茶爸爸却一直按兵不动,不发表任何意见,全家人只能干着急,没办法。茶茶爸是一家人生活来源的主力军,粮草未动兵马怎能先行?  这天,茶茶刚过了四岁生日,茶茶奶奶终于按捺不住了,下了最后通牒:“邻居家的孩子都是两岁半就入班学习,咱家茶茶不傻,不缺胳膊不缺腿,能输给别人?不能再拖了!人班学习的钱,我包了!”  于是晚上,她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开会,商量为孩子选择一个兴趣班
期刊
雨终于停了,大嘴叫来小丁说:“徒弟,准备一下,明天到袁家去捡瓦。”“人家都没来请哩,您怎么知道?”小丁说。“我是半仙,当然知道,你准备就是了。”晌午,袁家人果然来了,请大嘴去捡瓦。  看见来人,小丁忍不住疑惑地问:“你们上半年不是捡过吗?怎么又漏了?”  “东家说,屋上的瓦又被猫儿翻了。上次床头漏,这次床尾漏。”  ‘好了,我知道了。”大嘴挥挥手,打发走来人。  第二天吃过早饭,小丁跟着大嘴上了屋
期刊
那还是早春二月。春节后开学的第一天,班主任领着李朗进入高二10班的教室,向大家介绍:“这是我们班级来的新同学——李朗。”  一片掌声,李朗感到分外的新鲜和亲切,如沐春风。  李朗的同桌是个有着小而明亮眼睛的清瘦同学。这个同学很是顽皮,但数理化成绩极好,语文和英语就勉为其难了。  新班级上课的第一天,前排的女同学李梅就给李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节是语文课,老师教宋词,李清照的名篇由李梅朗诵。李梅一
期刊
期刊
回老家,遇到四大爷。四大爷老了,真的老了。记得上次端午节回来还没这样。这人,有时候就觉得一下子就老了。  四大爷显然认不出我来了。他趔趔趄趄往老宅子走。马路上车来车往的,我拉住他:“四大爷,小心车啊。”  “你是谁?”四大爷眯着眼看我,灰白胡子撅着,眼角夹有米粒大的眼屎。  “我是军啊。”我说着我的乳名。  四大爷若有所思,但还是摇了搖头。“你不用扶我,没事儿。我去山嘴老张家,那口柜还没漆好呢。”
期刊
一个世纪以前,祖师爷收师爷为徒。祖师爷临终前把他的“传家宝”交给师爷。十几年前,父亲半路出家,拜师学徒。  师爷想让他高中毕业的儿子继承事业,儿子却自作主张去学“西医”,为这事父子之间一直闹得不痛快。没过两年,师爷的儿子到县城开西药房,生意红火,日进斗金,富可倾城。  父亲恪守祖师爷和师爷的訓诫:“用最便宜的药,治最严重的病。”父亲侍奉师爷如亲爹,守着他和他的药铺陪他度余生。他儿子却说是父亲惦记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