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豆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有一些地方也力争栽培高产大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高产大豆的生产始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本文就进行简要分析,使得良种的选择与处理、培育壮苗、合理施肥等内容,为大豆种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一直以来,大豆高产的方法难度都比较大,要加强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分为几个步骤,有选择处理良种、合理的施肥、化控化除;有培育壮苗、科学控水、防治病虫害等。下文就从大豆种植培护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保持土壤的肥力
对于大豆种植的土壤研究是实现大豆高产栽培的技术关键,合理的耕翻土壤能保证大豆苗的稳定生产,对于土壤适时的耕翻能将保持土壤的熟化,而且在整地过程中,能减少杂草与病虫的危害性。另外,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其根系在土壤中有上虚下实的结构特征,只有经过合理耕翻、精细调整过的突然才适合大豆良好的生长。具体来说,整地方法需要结合当地突然的生态情况来合理耕作,像一些无深翻基础的地块,可以利用伏秋翻,且要进行深松或者是旋耕,深松也是耙茬深松。对于垄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时,需要起好垄,保持待播状态。对于不同的玉米茬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像春季翻地的玉米茬就需要顶浆扣垄,并且加以镇压,或者是有深翻、深松基础的玉米茬,就可以在早春拿净茬子,并且耢平茬坑,对于采取秋季灭茬、起垄、镇压等需要一次性完成。
二、合理轮作
1.合理轮作的目的
大豆的种植需要保证土壤的养分与适宜性,这是大豆取得高产的重要前提,而且要合理的轮作。种植大豆前的突然比较适合种植小麦茬,由于小麦扎根比较浅,大豆扎根比较深,这两种作物在土壤中都能吸收养分与水分不同,导致其扎根深浅也不同。而小麦多是在秋季进行反证土地,给大豆的生长与发育提供了较优的条件。
2.间作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可以从土壤质量的角度入手,将玉米和大豆实现间作,通过严格控制玉米和大豆的比例,实现大豆和玉米的双高产,也是充分利用土地的肥力和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
3.深耕整地
通过深耕整地能有效的保证土壤的肥力,充分挖掘土壤中的养分,也会让土壤更为疏松,蓄水和保水能力更好,为大豆的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土壤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豆病虫害的发生,清除大豆田间杂草。在深耕整地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底肥,能更好的提高大豆的产量。根据各个地区的环境因素不同,深耕整地的深入也并不相同,一般都控制在22-25cm范围内,深耕整地之后保证土壤耙平,控制翻耕深度和松土层深度,保证深耕整地之后的土壤平整。
三、田间管理
1.保障苗的茁壮成长
做好田间管理能有效保证大豆苗的茁壮成长,在导读出苗之后,需要及时查苗,出现缺苗断苗的情况要补种或者移苗补栽。在大豆种植之后,一般都会有较大的降水量,极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到大豆的正常生长,因此在大雨过后,及时的破除板结。在幼苗的生长过程中,为了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需要间苗,给幼苗充分的生长空间。
2.科学施肥
化肥的合理使用对于大豆的产量有重要的提高作用。大豆在生长过程中本身对于土壤的有机物极为敏感,在大豆种植之前,需要保证充足的基肥,这样在大豆的种植之后保证大豆较高的生长速度,也能有效的提高大豆的产量,使用化肥能满足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对于肥力的需求,也能促进其根部的发育,以便在之后更好的固氮。在大豆施肥之前,需要确定施肥方案,侧施肥和分层施肥并不同,尽可能的避免大豆的种子和化肥直接接触,以免直接影响到种子正常的发芽生长。在大豆生长速度较快的阶段,需要追加适当的氮肥,避免出现豆荚脱落,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从大豆生长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土壤肥力较好,大豆的植株生长也较好,就不需要追加氮肥。
四、水分管理
根据大豆的生长习性来看,大豆的生长需要较多的水分,从发芽到分枝再到结荚,都需要较多的水分,如果水分不足,就会影响到都正常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严重和影响到大豆是正常生长,也会影响到大豆的产量。
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做好大豆的水分管理工作,提供充分的灌水条件,在干旱的时候能灌注大量的水分,在湿涝条件下能实现正常的排水。从大豆是结荚到鼓粒期间都需要较多的水分,尤其是在大都是生长和生殖交汇的期间,对于水分的需求更大,对于水分也更加敏感。如果过于干旱,会直接导致大豆的豆荚脱落,严重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在结荚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大豆田间的持水量达到800lc,鼓粒过程大豆田间的持水量超过700lc。尤其是在气候较为干旱的时候,为了保证大豆的产量,需要做好相应的灌水工作,在出现大雨之后,也要做好相应的积水排出工作,这样才能防止由于积水过多伤害到大豆的根部。
五、结语
大豆是我國卞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又是一种轮作倒茬非常好的前茬作物,所以发展大豆生产既是国计民生所必需,又是农业生产用地养地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徐秋阳. 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思考[J]. 中国农业信息,2013,23:97.
[2]郭树安.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08:97 106.
[3]曹明波,张玉先,刘凤金.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与总结[J]. 现代化农业,2014,01:12-13.
[4]刘玉平. 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209.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一直以来,大豆高产的方法难度都比较大,要加强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分为几个步骤,有选择处理良种、合理的施肥、化控化除;有培育壮苗、科学控水、防治病虫害等。下文就从大豆种植培护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保持土壤的肥力
对于大豆种植的土壤研究是实现大豆高产栽培的技术关键,合理的耕翻土壤能保证大豆苗的稳定生产,对于土壤适时的耕翻能将保持土壤的熟化,而且在整地过程中,能减少杂草与病虫的危害性。另外,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其根系在土壤中有上虚下实的结构特征,只有经过合理耕翻、精细调整过的突然才适合大豆良好的生长。具体来说,整地方法需要结合当地突然的生态情况来合理耕作,像一些无深翻基础的地块,可以利用伏秋翻,且要进行深松或者是旋耕,深松也是耙茬深松。对于垄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时,需要起好垄,保持待播状态。对于不同的玉米茬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像春季翻地的玉米茬就需要顶浆扣垄,并且加以镇压,或者是有深翻、深松基础的玉米茬,就可以在早春拿净茬子,并且耢平茬坑,对于采取秋季灭茬、起垄、镇压等需要一次性完成。
二、合理轮作
1.合理轮作的目的
大豆的种植需要保证土壤的养分与适宜性,这是大豆取得高产的重要前提,而且要合理的轮作。种植大豆前的突然比较适合种植小麦茬,由于小麦扎根比较浅,大豆扎根比较深,这两种作物在土壤中都能吸收养分与水分不同,导致其扎根深浅也不同。而小麦多是在秋季进行反证土地,给大豆的生长与发育提供了较优的条件。
2.间作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可以从土壤质量的角度入手,将玉米和大豆实现间作,通过严格控制玉米和大豆的比例,实现大豆和玉米的双高产,也是充分利用土地的肥力和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
3.深耕整地
通过深耕整地能有效的保证土壤的肥力,充分挖掘土壤中的养分,也会让土壤更为疏松,蓄水和保水能力更好,为大豆的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土壤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豆病虫害的发生,清除大豆田间杂草。在深耕整地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底肥,能更好的提高大豆的产量。根据各个地区的环境因素不同,深耕整地的深入也并不相同,一般都控制在22-25cm范围内,深耕整地之后保证土壤耙平,控制翻耕深度和松土层深度,保证深耕整地之后的土壤平整。
三、田间管理
1.保障苗的茁壮成长
做好田间管理能有效保证大豆苗的茁壮成长,在导读出苗之后,需要及时查苗,出现缺苗断苗的情况要补种或者移苗补栽。在大豆种植之后,一般都会有较大的降水量,极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到大豆的正常生长,因此在大雨过后,及时的破除板结。在幼苗的生长过程中,为了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需要间苗,给幼苗充分的生长空间。
2.科学施肥
化肥的合理使用对于大豆的产量有重要的提高作用。大豆在生长过程中本身对于土壤的有机物极为敏感,在大豆种植之前,需要保证充足的基肥,这样在大豆的种植之后保证大豆较高的生长速度,也能有效的提高大豆的产量,使用化肥能满足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对于肥力的需求,也能促进其根部的发育,以便在之后更好的固氮。在大豆施肥之前,需要确定施肥方案,侧施肥和分层施肥并不同,尽可能的避免大豆的种子和化肥直接接触,以免直接影响到种子正常的发芽生长。在大豆生长速度较快的阶段,需要追加适当的氮肥,避免出现豆荚脱落,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从大豆生长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土壤肥力较好,大豆的植株生长也较好,就不需要追加氮肥。
四、水分管理
根据大豆的生长习性来看,大豆的生长需要较多的水分,从发芽到分枝再到结荚,都需要较多的水分,如果水分不足,就会影响到都正常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严重和影响到大豆是正常生长,也会影响到大豆的产量。
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做好大豆的水分管理工作,提供充分的灌水条件,在干旱的时候能灌注大量的水分,在湿涝条件下能实现正常的排水。从大豆是结荚到鼓粒期间都需要较多的水分,尤其是在大都是生长和生殖交汇的期间,对于水分的需求更大,对于水分也更加敏感。如果过于干旱,会直接导致大豆的豆荚脱落,严重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在结荚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大豆田间的持水量达到800lc,鼓粒过程大豆田间的持水量超过700lc。尤其是在气候较为干旱的时候,为了保证大豆的产量,需要做好相应的灌水工作,在出现大雨之后,也要做好相应的积水排出工作,这样才能防止由于积水过多伤害到大豆的根部。
五、结语
大豆是我國卞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又是一种轮作倒茬非常好的前茬作物,所以发展大豆生产既是国计民生所必需,又是农业生产用地养地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徐秋阳. 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思考[J]. 中国农业信息,2013,23:97.
[2]郭树安.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08:97 106.
[3]曹明波,张玉先,刘凤金.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与总结[J]. 现代化农业,2014,01:12-13.
[4]刘玉平. 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