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中国美术界出现了纷繁复杂,多元并存的热闹现象。80年代后期对中国美术界来说并不平静,85年代新潮之后,中国现代艺术纷纷涌起,对学院和传统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传统的创作题材,创作思想甚至是创作技法都被贬低得一文不值,而刘晓东仍然初衷不改,沿着写实的道路继续前进,选择这条路子是刘晓东慎重的决定。随着1990年“新生代”画展的举办,一种既非传统又非激进的情绪开始在画坛弥漫,它更多呈现出的是一种对现实的嘲讽与无奈的自嘲,这种倾向后来被冠之以“新生代”,刘晓东正是这一时流的领军人物。因此,现实主义与新生代值得研究。
关键词:现实主义新生代油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795(2011)08(c)-0245-01
20世纪的中国处于历史的巨变之中。五四以后,中国美术界兴起诸多的思潮,从野兽派到现实主义,从达达派到普罗美术,都先后或共时性的出现在中国画坛上,使中国美术界出现了纷繁复杂,多元并存的热闹现象。
90年代初,当新潮美术随着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结束而告一段落时,一种新兴的视觉感受正悄然而生,随着1990年“新生代”画展的举办,一种既非传统又非激进的情绪开始在画坛弥漫,它更多呈现出的是一种对现实的嘲讽与无奈的自嘲,这种倾向后来被冠之以“新生代”,刘晓东正是这一时流的领军人物。
新生代们所呈现的感觉在其后的“玩世”与“艳俗”风格中,又有了某种极致甚至扭曲的发展。正如刘晓东所说“我学画从来就不怕,学死,画死”,更不相信“美院培养画匠”的说法。凡事天下,既然如此就该顺应天意一走到底,结果总会有的。我发挥我现实与写实的长处,其他“想法”在此赤裸裸的,它们在我现实的形、色面前就显得娇柔脆弱,不堪一击。正是如此,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研究部主任,美术批评家)称刘晓东的绘画为“具体现实主义”。
自1980年入美院附中就读至1988年毕业于美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刘晓东在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体制下学习了8年之久。在这8年中,他成绩优异,多次获各类奖项,尤其是进入美院之后,他的习作与创作,连续获奖。其中最著名的有《打哈欠的男人体》(1987年创作,画册P16)等。这证明刘晓东在美院学习期间,完全掌握了教学技法要求——苏联的现实主义造型方法。他以后的发展都是靠这个牢固的基础做保障。
80年代后期对中国美术界来说并不平静,85新潮之后,中国现代艺术纷纷涌起,对学院和传统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传统的创作题材,创作思想甚至是创作技法都被贬低得一文不值,行为艺术、观念艺术、装置等将1989年美术馆举行的现代艺术展的主展厅占满。参展的架上油画作品倍受冷落。在这样近乎狂热的空气中,许多年轻的艺术家放弃了苦心经营的油画或中国画传统技法,投入到现代艺术运动中来。而刘晓东却没有随浪而起,冲锋献阵,他仍然初衷不改,沿着写实的道路继续前进。他说得很简单,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务实的人,而传统技法比起观念来要实在、牢靠的多,选择这条路子是刘晓东慎重的决定。
要对钟情观念与行为、装置的艺术家来说,刘晓东确是本分的写实派,他爱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事与人。借助这些熟悉的事与人,刘小东诉说着他对人生的感受与体味。刘小东应该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他喜欢“人类家谱”似的东西,在描绘坐着、站着、拥抱着或疏远尴尬着的人们时,笔端流露出的是他对世界模模糊糊的认识。的确,人们总是按清楚的谱沿革下来,却又是生活在那并非那么清楚的关系之间。刘小东是以这样的心态来观察世界的,他的油画是他内心世界的反映,也是了解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自己人生体会的表达,刘小东形成了他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也就是所谓“新生代”的特点。新生代画家作品总体特征是指以写实或照相写实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的场景或场面,这些场景、场面是不带有画家本人明确否定或肯定态度的更多的是一种“冷眼旁观”心态的表露。刘小东画面构成是随意的。人物的动作与表情,都是不经意的自然形成。他作品的有些地方处理的并不讲究,但人们没有觉得别扭,却有一种“这样也行”,“其实就该是这个样儿的”感觉,反而给了刘小东一个认同。
刘小东感到世界上各种“主义”众多,而“现实主义”对于他来说具有纪实性和直接性,“我依托在这个基点上,心中感到实在。”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现代艺术运动一统天下之时,刘小东仍旧坚持本分的写实主义,将目光聚焦于日常生活与熟悉人物。在那默默无闻的十多年中,刘小东仍旧坚守自身对于绘画的理念,着力表现普通人生存遭遇的独立与疏离,远离潮流与喧哗。时过境迁,作为艺术界“新生代”的代表人物,如今刘小东不仅成为主流热点,他的画作也得到收藏家热捧。
人们热切追逐刘小东,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画作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新纪录,更多在于他对于直面现实的勇气。艾未未评价刘小东的作品以极大的力量表现“呈现出一个国家的伤口和一个艺术家的无言的立场”。他对于时代的变迁阵痛如此敏感,抛却形式的浮华与宏大的叙事之外,将个体的真实与时代的荒谬紧密衔接,每一个普通人物在他的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形成对生命的深意凝视。
同是画家的陈丹青对刘小东极为推崇,陈丹青自认在绘画里只做到了结束“文革”,但刘小东却用写实的笔触去描述当下,刘小东做了他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刘小东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艺术才华,更在于他对艺术的坚守,这是一场用艺术与孤寂岁月的赌注,正如他经常说的:“画画和生命过程一样是个‘熬’字”。
刘小东2007年席卷了年度艺术家的诸多评选,不但他的《生命的富足》影集和《刘小东写生》画展、《三峡新移民》的2200万元人民币的新天价、他为林志玲写生也成为热点话题,甚至他昂贵的giorgio armani长裤也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20世纪中国美术,就有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体系已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而更多的阵地则是被后起的一批年轻画家占据,这些画家基本上都是深深扎根于传统中,像刘小东等“新生代”画家,都潜心钻研油画表现语言,而选取了熟悉的人和物件作为表现主题。刘小东的现实主义在中国艺术的发展中仍然有它对应文化的适应性,也有广泛的社会需求。中国艺术需要走出一条借鉴西方又与其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方百年的艺术发展虽然在今天有条件被中国画家所识,但也容易导致绘画状态的无序,而刘小东一路走来,在发展逻辑上是有序,有着内在的牢靠度。他的写实画风基于他立足现实的艺术态度,在对真实的肯定中紧紧维系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在真实面前生发起不尽表达的愿望,这便是现实主义精神,也是20世纪90年代画家十分共同的特点。这一代画家的兴起,是时代审美价值社会文化心理结合而促成的。
关键词:现实主义新生代油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795(2011)08(c)-0245-01
20世纪的中国处于历史的巨变之中。五四以后,中国美术界兴起诸多的思潮,从野兽派到现实主义,从达达派到普罗美术,都先后或共时性的出现在中国画坛上,使中国美术界出现了纷繁复杂,多元并存的热闹现象。
90年代初,当新潮美术随着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结束而告一段落时,一种新兴的视觉感受正悄然而生,随着1990年“新生代”画展的举办,一种既非传统又非激进的情绪开始在画坛弥漫,它更多呈现出的是一种对现实的嘲讽与无奈的自嘲,这种倾向后来被冠之以“新生代”,刘晓东正是这一时流的领军人物。
新生代们所呈现的感觉在其后的“玩世”与“艳俗”风格中,又有了某种极致甚至扭曲的发展。正如刘晓东所说“我学画从来就不怕,学死,画死”,更不相信“美院培养画匠”的说法。凡事天下,既然如此就该顺应天意一走到底,结果总会有的。我发挥我现实与写实的长处,其他“想法”在此赤裸裸的,它们在我现实的形、色面前就显得娇柔脆弱,不堪一击。正是如此,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研究部主任,美术批评家)称刘晓东的绘画为“具体现实主义”。
自1980年入美院附中就读至1988年毕业于美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刘晓东在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体制下学习了8年之久。在这8年中,他成绩优异,多次获各类奖项,尤其是进入美院之后,他的习作与创作,连续获奖。其中最著名的有《打哈欠的男人体》(1987年创作,画册P16)等。这证明刘晓东在美院学习期间,完全掌握了教学技法要求——苏联的现实主义造型方法。他以后的发展都是靠这个牢固的基础做保障。
80年代后期对中国美术界来说并不平静,85新潮之后,中国现代艺术纷纷涌起,对学院和传统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传统的创作题材,创作思想甚至是创作技法都被贬低得一文不值,行为艺术、观念艺术、装置等将1989年美术馆举行的现代艺术展的主展厅占满。参展的架上油画作品倍受冷落。在这样近乎狂热的空气中,许多年轻的艺术家放弃了苦心经营的油画或中国画传统技法,投入到现代艺术运动中来。而刘晓东却没有随浪而起,冲锋献阵,他仍然初衷不改,沿着写实的道路继续前进。他说得很简单,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务实的人,而传统技法比起观念来要实在、牢靠的多,选择这条路子是刘晓东慎重的决定。
要对钟情观念与行为、装置的艺术家来说,刘晓东确是本分的写实派,他爱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事与人。借助这些熟悉的事与人,刘小东诉说着他对人生的感受与体味。刘小东应该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他喜欢“人类家谱”似的东西,在描绘坐着、站着、拥抱着或疏远尴尬着的人们时,笔端流露出的是他对世界模模糊糊的认识。的确,人们总是按清楚的谱沿革下来,却又是生活在那并非那么清楚的关系之间。刘小东是以这样的心态来观察世界的,他的油画是他内心世界的反映,也是了解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自己人生体会的表达,刘小东形成了他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也就是所谓“新生代”的特点。新生代画家作品总体特征是指以写实或照相写实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的场景或场面,这些场景、场面是不带有画家本人明确否定或肯定态度的更多的是一种“冷眼旁观”心态的表露。刘小东画面构成是随意的。人物的动作与表情,都是不经意的自然形成。他作品的有些地方处理的并不讲究,但人们没有觉得别扭,却有一种“这样也行”,“其实就该是这个样儿的”感觉,反而给了刘小东一个认同。
刘小东感到世界上各种“主义”众多,而“现实主义”对于他来说具有纪实性和直接性,“我依托在这个基点上,心中感到实在。”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现代艺术运动一统天下之时,刘小东仍旧坚持本分的写实主义,将目光聚焦于日常生活与熟悉人物。在那默默无闻的十多年中,刘小东仍旧坚守自身对于绘画的理念,着力表现普通人生存遭遇的独立与疏离,远离潮流与喧哗。时过境迁,作为艺术界“新生代”的代表人物,如今刘小东不仅成为主流热点,他的画作也得到收藏家热捧。
人们热切追逐刘小东,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画作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新纪录,更多在于他对于直面现实的勇气。艾未未评价刘小东的作品以极大的力量表现“呈现出一个国家的伤口和一个艺术家的无言的立场”。他对于时代的变迁阵痛如此敏感,抛却形式的浮华与宏大的叙事之外,将个体的真实与时代的荒谬紧密衔接,每一个普通人物在他的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形成对生命的深意凝视。
同是画家的陈丹青对刘小东极为推崇,陈丹青自认在绘画里只做到了结束“文革”,但刘小东却用写实的笔触去描述当下,刘小东做了他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刘小东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艺术才华,更在于他对艺术的坚守,这是一场用艺术与孤寂岁月的赌注,正如他经常说的:“画画和生命过程一样是个‘熬’字”。
刘小东2007年席卷了年度艺术家的诸多评选,不但他的《生命的富足》影集和《刘小东写生》画展、《三峡新移民》的2200万元人民币的新天价、他为林志玲写生也成为热点话题,甚至他昂贵的giorgio armani长裤也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20世纪中国美术,就有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体系已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而更多的阵地则是被后起的一批年轻画家占据,这些画家基本上都是深深扎根于传统中,像刘小东等“新生代”画家,都潜心钻研油画表现语言,而选取了熟悉的人和物件作为表现主题。刘小东的现实主义在中国艺术的发展中仍然有它对应文化的适应性,也有广泛的社会需求。中国艺术需要走出一条借鉴西方又与其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方百年的艺术发展虽然在今天有条件被中国画家所识,但也容易导致绘画状态的无序,而刘小东一路走来,在发展逻辑上是有序,有着内在的牢靠度。他的写实画风基于他立足现实的艺术态度,在对真实的肯定中紧紧维系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在真实面前生发起不尽表达的愿望,这便是现实主义精神,也是20世纪90年代画家十分共同的特点。这一代画家的兴起,是时代审美价值社会文化心理结合而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