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经济-环境-旅游耦合协调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来源 :社会科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h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环境和旅游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探索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经济、环境和旅游业互动关系,构建经济-环境-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2-2019年黄河流域三大系统综合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山东独居第一梯队,河南和四川处于第二梯队,其他6省区处于第三梯队,三大系统的空间格局不尽相同;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或稍微提升,但山西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耦合协调度均值来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大致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中下游地区省份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上游省区,限制各省区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有所差异,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份属于环境滞后型,青海、甘肃和宁夏属于经济和旅游双重滞后型,而内蒙古和四川分别属于旅游滞后型和经济滞后型,制约各省区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尽相同.
其他文献
国内学术界基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旨归、辩证法思维等层面对马克思生命观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及释义,从西方文化的大历史传统和马克思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背景两个维度探讨了马克思生命观的思想来源,从西方思想家生命哲学的演变和马克思的思想成长历程两条线索分析了马克思生命观的形成理路.由是,马克思生命观的逻辑起点、具体内涵、内在结构和理论特征等得到了归纳和阐释.在此基础上,学术界以理论观照现实,从加强社会生命教育、充盈现代人的生命意义、解决生态环境危机和构建人类美好精神家园等方面讨论了马克思生命观的当代价
以亮子河流域畜禽散养密集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畜禽散养密集区畜禽养殖现状,研究了该区域的畜禽粪便负荷量、畜禽承载力预警值、畜禽养殖最大承载量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畜禽散养密集区土地畜禽养殖承载力评价.结果 表明:亮子河流域畜禽散养密集区的畜禽养殖以肉鸡、猪和蛋鸡为主,猪当量为59.99万头;不同镇的猪当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亮中桥镇、大兴镇、老城镇、通江口镇、昌图镇、八宝镇、庆云堡镇、泉头镇.各镇土地畜禽粪便负荷量差异显著,其中负荷量最大的大兴镇为负荷量最小的庆云堡镇的4.60倍.流域畜禽粪便承载力预警值0.2
城乡文旅融合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有效探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探索城乡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有助于拓展乡村振兴全新范式,有助于规范乡村振兴实践行为,有助于提升乡村振兴文明意识,引导和理性整合多元社会价值观念,确保城乡居民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行有依归.针对我国当前城乡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落实推进不力、坚持农民主体的原则存在缺失、战略短视损害乡土传统价值、政策制定落实不够等诸多误区和问题,要减少政策限制和产业阻碍,根据需要整合、支配、创造产业,共同发展产
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更是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抓手.文章选取西藏、广西和云南三个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典型旅游地进行案例分析,对西藏林芝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广西凭祥东盟水果小镇和云南佤族自治县翁丁村的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各地区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逐渐探索出了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高原旅游+对口援藏”发展模式、东盟水果小镇的“边境旅游+水果贸易”发展模式和翁丁村的“生态旅游+瓦族文化”发展模式.在对以上三种旅游发展模式经验总结的基
在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必然要求.音乐是文化的重要呈现方式,阿坝地区民族音乐资源丰富,主要包括民歌资源、民间舞蹈资源、民间戏剧资源、民间器乐资源等,是阿坝地区开展民族音乐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二者的融合发展意义重大,民族音乐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契合未来方向,民族音乐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民族音乐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彰显文化特色.而要实现阿坝地区民族音乐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需要从四个维度入手:利用民族音乐
教育扶贫在我国贫困多元治理路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在后扶贫时代,为实现我国教育扶贫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需在“教育扶贫政策法治化”中完成法治对政策的批判,通过法治化澄清和确认教育扶贫政策形成的秩序规范,并为教育扶贫政策划定界限.教育扶贫法治化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公民宪法作为发展权的受教育权,基本进路是立法者通过落实制度性保障义务完成以此项权利为价值基础的教育扶贫法律制度的建构.教育扶贫法律制度的建构可在教育法典的编纂中完成,其关键内容应涵摄以下方面:完善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生资助体系、推动资源共享的城乡义务教育一
在信息文明时代,创构活动空前凸显了前提性规定,关于规定的研究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越来重要.作为描述的前提,规定是一个掩藏在描述之下的理论难题;而作为创构的前提,规定则是信息活动中明摆的实践事实.规定问题的研究早就开始于黑格尔逻辑学中的思维规定探索,而其当代发展则始于弗雷格的深层启动.在这一发展脉络中,维特根斯坦的一个奇特命题是规定问题研究的重要转折.这一转折既在思想渊源上与弗雷格对规定问题研究的深层启动,又与克里普克关于规定问题的逻辑展开密切相关.正是在这种前后相继中,理论上形塑了规定问题研究的当代进展.规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培育壮大了经济增长新动能,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对于我国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的扶持政策,构筑数字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促进我国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新时期需深入研讨的课题.其中,财税扶持政策仍有较大优化空间,需探索构建财税助力数字经济提质增效的新机制.文章在进一步厘清财税政策角色定位、作用机理的基础之上,从助力数字经济法制体系和发展环境建设、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项目宏观布局、促进数字经济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引导消费升级推动政府治
从政策工具出发,透析西南地区历年来的教育扶贫政策,有助于西南地区优化教育扶贫政策工具的选择,进一步巩固教育扶贫成果.研究分析发现:西南地区教育扶贫政策工具以命令性工具为主导;政策工具在选择上忽视了长期目标的达成;政策工具在分配性、规范性以及再分配性等不同政策类型的教育扶贫政策之间存在供给配置差异.鉴于此,通过提升命令工具的匹配性,调整政策工具选择重心以推动长期目标的达成,合理规划政策类型中政策工具布局等措施,调整与优化西南地区教育扶贫政策工具的选择,有助于巩固西南地区教育扶贫的成效.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具民族性和地域特征,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和断代危机.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至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为样本,分析其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发现,在非遗传承过程中,不同非遗项目类型体现出不同的传承人人口分布特征,存在传承人数量不足、性别比例不平衡、传承人年龄断代、申报单位类型单一等问题.据此提出,根据不同非遗项目类型应适当增加女性传承人比例,以产业转化方式优化传承人年龄构成以及充分发挥申报单位优势等,以此为基点增加非遗传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