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考是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更涉及考生的切身利益。照顾加分政策是高考制度的一项有力补充,它弥补了高考制度的部分缺陷,平衡了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承担了一些社会责任。现阶段,高考照顾加分的弊病逐渐显现,被考生、家长以及社会所批评。本文从照顾加分问题的产生、基本内容入手,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普通高考;照顾加分政策;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8-0112-02
一、高考照顾加分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考照顾加分政策是体现高考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平衡区域教育水平的差距、选拔具有一定特长的考生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杠杆作用。但近年来,高考加分政策屡遭批评,特别是今年重庆、浙江两省高考加分造假,使高考加分政策受到普遍质疑,部分媒体及家长发出实行高考“裸考”的呼声,即取消高考所有照顾加分项,希望能以此使所有的考生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参加高考。2009年,已有九个省(市)的招生机构开始逐步降低高考加分的项目及其加分分值。
二、各省照顾加分政策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高考照顾加分政策按层次可以划分为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性高考加分指导性政策和各省(市)、自治区结合自身情况实际制定的加分政策。按分值分主要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三种加分形式。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性高考加分指导性政策主要有12项,其中直接加分的有6项,适当降分的有3项,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有3项。
加分分值不超过20分,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有六项: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和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者(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以及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标准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
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以下适当降低分数不超过20分的有三项: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
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20分投档。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以及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录取待遇。
各省制定的照顾加分项目较多,主要有省、市两级的三好学生、教师子女、“三模三电”获奖者、农村二女结扎户、贫困地区干部子女、见义勇为优秀青年等,加分分值大多在10分以内。甘肃省高考照顾加分共计16项,其中有13类考生享受10分的政策照顾,3类考生享受20分的政策照顾,4类考生享受优先录取。
三、照顾政策问题分析
我国的高考照顾加分主要有照顾性加分和奖励性加分两种类型。照顾性加分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考生、烈士及其子女等,奖励性加分是针对德育先进、创新先进、体育艺术等有特长的考生。
当前高考加分政策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照顾加分分值过高;二是照顾政策涉及范围过宽及资格腐败;三是享受照顾对象除少数民族、华侨子女等,往往都是在中学成绩已较为优秀的学生,再加上照顾分就形成了新的不公平。为此,社会上有人提出“裸考”,即取消所有的照顾加分政策。不可否认高考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在现阶段社会背景和高考制度下单纯取消并不可取。
第一,高考照顾加分政策是为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缺陷而制定的,主要有三项功能:一是防止按高考成绩“一刀切”的方法选拔人才,二是平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三是选拔多样性人才的需要。目前看,高考照顾加分政策解决了部分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烈士子女、二女结扎户、退役军人考学等涉及国策和民生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意义重大。例如甘肃省,高考照顾加分在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平衡区域教育差异方面作用突出。
第二,高考照顾加分政策实实在在地鼓励了有特殊才能考生的进行创新和发展。很多有突出特长的考生被各类学校录取,这说明加分政策起到了作用,鼓励了很多中学考生进行创新和发明,而且某种程度改变了中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淡化了高考应试教育的色彩。同时,为社会上涌现的道德模范、工作先进、对社会有重大贡献者及其子女实施高考照顾加分,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文明水平,规范了的道德意识。假如草率取消全部的照顾政策,以单一的文化课成绩作为考生入学的衡量手段,反而会使高考真正失去公平公正的效果。
第三,资格认定不严,管理部门太多是产生照顾加分不公平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网上统计,全国各种高考照顾加分多达192项,涉及民族、科技、外事、计生、军队、体育、民政、残联等多个部门。在发布的16项照顾政策内,甘肃省定政策只有4项,其中支持计划生育国策的有1项,民族类2项(其中1项不加分,属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艺术类1项,而且享受政策范围仅限于省内院校。享受加分考生的资格认定问题是当前社会较为敏感的问题,申请照顾政策加分的考生众多,牵扯部门也很多。招生的行为虽属于招生机构,但所认定照顾考生的类型众多,招生部门一家既无备案资料,也无权力执行,比如户籍、民族成分等的认定,必须通过民族、计生、残联、公安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作才能完成。至于考生加分资格认定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多头管理、监管不力、责任不明造成的。
第四,照顾加分分值的问题。对于照顾加分分值是目前社会各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同样也是招生部门工作的一个难点。照顾的分值如何给,多少分算合适,分值过高容易产生不公平,分值过低无法体现政策的照顾性和奖励性作用。比如少数民族照顾政策,不仅有民族问题,还有区域教育问题,照顾分值就非常难以定量。所以各省招生机构大多采取的办法是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性指导性政策加分按上限20分计算,省定政策减半以省内院校为主的做法。但这是否合理,的确值得商榷。2009年,已有九个省份或精简照顾加分的项目或降低了加分分值。今年,甘肃省已降低各类照顾加分分值,除个别项目,其余均在10分以内。从目前看,清理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是大势所趋,所以照顾加分的分值还要继续降低。
第五,由于照顾加分政策的鼓励作用,不但让很多具有一定特长的考生申请照顾加分,而且必然会使很多在校就已很优秀的考生也加入到申请照顾加分的队伍。虽然很多成绩较好的学生享受了照顾加分,但这与照顾加分政策并不矛盾,说明牵引了中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很多家长和考生想方设法去争取加分照顾问题,笔者的看法是任何政策的出台都有利有弊,最大限度的降低其负面效应,扩大正面效果才是关键。
四、几点建议
第一,严格实行照顾对象公示制,拓宽监督渠道。照顾人群的公示对象是学生或学校,范围不够广泛,社会监督不能有效形成,即便公示也因为缺乏渠道无法形成各方监督的合力,所以笔者建议扩大公示的范围和时间,真正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缩减照顾加分的范围。高考承受很多社会责任,把一些影响小或者由其他部门责任的分离出来,缩减加分范围,如艺术类、体育类等。
第三,降低照顾加分分值。既然部分照顾分值难以量化,那么就降低其分值,减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应书增.恢复高考30周年——高考改革与发展[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兴江.甘肃教育年鉴2004[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3]张兴江,李波.甘肃教育年鉴2005[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 普通高考;照顾加分政策;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8-0112-02
一、高考照顾加分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考照顾加分政策是体现高考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平衡区域教育水平的差距、选拔具有一定特长的考生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杠杆作用。但近年来,高考加分政策屡遭批评,特别是今年重庆、浙江两省高考加分造假,使高考加分政策受到普遍质疑,部分媒体及家长发出实行高考“裸考”的呼声,即取消高考所有照顾加分项,希望能以此使所有的考生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参加高考。2009年,已有九个省(市)的招生机构开始逐步降低高考加分的项目及其加分分值。
二、各省照顾加分政策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高考照顾加分政策按层次可以划分为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性高考加分指导性政策和各省(市)、自治区结合自身情况实际制定的加分政策。按分值分主要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三种加分形式。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性高考加分指导性政策主要有12项,其中直接加分的有6项,适当降分的有3项,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有3项。
加分分值不超过20分,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有六项: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和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者(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以及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标准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
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以下适当降低分数不超过20分的有三项: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
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20分投档。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以及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录取待遇。
各省制定的照顾加分项目较多,主要有省、市两级的三好学生、教师子女、“三模三电”获奖者、农村二女结扎户、贫困地区干部子女、见义勇为优秀青年等,加分分值大多在10分以内。甘肃省高考照顾加分共计16项,其中有13类考生享受10分的政策照顾,3类考生享受20分的政策照顾,4类考生享受优先录取。
三、照顾政策问题分析
我国的高考照顾加分主要有照顾性加分和奖励性加分两种类型。照顾性加分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考生、烈士及其子女等,奖励性加分是针对德育先进、创新先进、体育艺术等有特长的考生。
当前高考加分政策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照顾加分分值过高;二是照顾政策涉及范围过宽及资格腐败;三是享受照顾对象除少数民族、华侨子女等,往往都是在中学成绩已较为优秀的学生,再加上照顾分就形成了新的不公平。为此,社会上有人提出“裸考”,即取消所有的照顾加分政策。不可否认高考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在现阶段社会背景和高考制度下单纯取消并不可取。
第一,高考照顾加分政策是为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缺陷而制定的,主要有三项功能:一是防止按高考成绩“一刀切”的方法选拔人才,二是平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三是选拔多样性人才的需要。目前看,高考照顾加分政策解决了部分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烈士子女、二女结扎户、退役军人考学等涉及国策和民生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意义重大。例如甘肃省,高考照顾加分在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平衡区域教育差异方面作用突出。
第二,高考照顾加分政策实实在在地鼓励了有特殊才能考生的进行创新和发展。很多有突出特长的考生被各类学校录取,这说明加分政策起到了作用,鼓励了很多中学考生进行创新和发明,而且某种程度改变了中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淡化了高考应试教育的色彩。同时,为社会上涌现的道德模范、工作先进、对社会有重大贡献者及其子女实施高考照顾加分,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文明水平,规范了的道德意识。假如草率取消全部的照顾政策,以单一的文化课成绩作为考生入学的衡量手段,反而会使高考真正失去公平公正的效果。
第三,资格认定不严,管理部门太多是产生照顾加分不公平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网上统计,全国各种高考照顾加分多达192项,涉及民族、科技、外事、计生、军队、体育、民政、残联等多个部门。在发布的16项照顾政策内,甘肃省定政策只有4项,其中支持计划生育国策的有1项,民族类2项(其中1项不加分,属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艺术类1项,而且享受政策范围仅限于省内院校。享受加分考生的资格认定问题是当前社会较为敏感的问题,申请照顾政策加分的考生众多,牵扯部门也很多。招生的行为虽属于招生机构,但所认定照顾考生的类型众多,招生部门一家既无备案资料,也无权力执行,比如户籍、民族成分等的认定,必须通过民族、计生、残联、公安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作才能完成。至于考生加分资格认定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多头管理、监管不力、责任不明造成的。
第四,照顾加分分值的问题。对于照顾加分分值是目前社会各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同样也是招生部门工作的一个难点。照顾的分值如何给,多少分算合适,分值过高容易产生不公平,分值过低无法体现政策的照顾性和奖励性作用。比如少数民族照顾政策,不仅有民族问题,还有区域教育问题,照顾分值就非常难以定量。所以各省招生机构大多采取的办法是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性指导性政策加分按上限20分计算,省定政策减半以省内院校为主的做法。但这是否合理,的确值得商榷。2009年,已有九个省份或精简照顾加分的项目或降低了加分分值。今年,甘肃省已降低各类照顾加分分值,除个别项目,其余均在10分以内。从目前看,清理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是大势所趋,所以照顾加分的分值还要继续降低。
第五,由于照顾加分政策的鼓励作用,不但让很多具有一定特长的考生申请照顾加分,而且必然会使很多在校就已很优秀的考生也加入到申请照顾加分的队伍。虽然很多成绩较好的学生享受了照顾加分,但这与照顾加分政策并不矛盾,说明牵引了中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很多家长和考生想方设法去争取加分照顾问题,笔者的看法是任何政策的出台都有利有弊,最大限度的降低其负面效应,扩大正面效果才是关键。
四、几点建议
第一,严格实行照顾对象公示制,拓宽监督渠道。照顾人群的公示对象是学生或学校,范围不够广泛,社会监督不能有效形成,即便公示也因为缺乏渠道无法形成各方监督的合力,所以笔者建议扩大公示的范围和时间,真正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缩减照顾加分的范围。高考承受很多社会责任,把一些影响小或者由其他部门责任的分离出来,缩减加分范围,如艺术类、体育类等。
第三,降低照顾加分分值。既然部分照顾分值难以量化,那么就降低其分值,减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应书增.恢复高考30周年——高考改革与发展[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兴江.甘肃教育年鉴2004[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3]张兴江,李波.甘肃教育年鉴2005[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